高考常见政治古诗词包含的哲理题目解法归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哲理赏析

一、唯物论部分

1.题木居士(唐愈)

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

此诗中“火透波穿”是指这块木头经过水与火的洗礼,“不计春”: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个春秋,是一块老木头。接下来这句讲,它的根像佛头佛面,躯干呢像佛身,讲他是佛的化身。“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偶然题作是佛的化身,便引来无数求福的人。这首诗包含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的原理。世上本无鬼神,上帝、鬼神观念只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歪曲反映而已。

2.竹枝词(唐禹锡)

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3.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两首诗说明,世界如此之大,风雨阴晴,花开花落,因时因地而已,因此,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谒山(唐商隐)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5.日出入行(唐白)

草不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两首诗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时光的流逝,事物的变化,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事物的运动都有自身的规律,而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6.泛舟(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此诗说明规律是客观的,只有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成功地改造世界。(亦含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读书功夫到家,则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7.龟虽寿(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此诗气势恢宏,说明人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二、认识论部分

8.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此诗揭示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原理。学习书本知识固然十分必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才能为社会做贡献。9.观书有感(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此诗生动形象地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三、辩证法部分

10.琴诗(宋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事物之间及事物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因此,这首诗揭示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11.八阵图(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减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首先,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其次,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某种条件下,关键的部分甚至能够对全局和整体起决定性作用。

诸亮多年苦心经营,巧妙布置八阵图,都是为了一个全局性的战略目标——“吞吴”,而备的报仇之举则是部分、局部的小目标。办事情只有从整体着眼,统筹全局,才能选择最佳方案,以现最有目标。备意气用事,仅从局部着眼,贸然发动进攻,结果不仅局部遭到失败,而且还从根本上破坏了诸亮苦心筹划的战略大局,使“吞吴”大计泡影。这首诗以生动鲜明的历史事实昭示后人:树立全局观念,局部服从全局是多么重要。

12.拟古(明钱宰)

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

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

世界上万事万物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着。自然界是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因此,在少壮时,就必须努力拼搏,奋发进取。

13.论诗(清翼)

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新代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我们要满腔热情地支持新事物,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从而推动事物不断发展。

14.草(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送王去,萋萋满别情。

此诗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而这种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基本的

秩序,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这首诗常被用来比喻新事物的强大啊生命力。尽管有严寒相逼,有野火摧残,旧事物的威力可谓横肆暴虐,却无法改变客观规律。新事物在春风吹拂下,正蓬蓬勃勃,一派生机。

15.小松(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篙。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从哲学角度来说,小松的成长也可比喻为新事物成长的过程。一切新事物的成长都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它最初出现时总是比较弱小,不可能完全具备和充分显示其优势,甚至常常是貌不惊人,幼稚可笑。但由于它符合客观规律,代替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我们应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及时发现它,预见到它的远大发展前途,积极地支持它,促使它迅速成长和壮大。

16.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此诗说明任何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是无论如何也禁闭不住的。

17.蚁(唐元稹)

时术功虽细,年深祸亦成。功穿漏江海,蚕食困蛟鲸。

敢惮榱梁蠹,深藏柱石倾。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通过小小蚂蚁造成的巨大危害,说明了量的积累可以引起质的变化,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告诫人们切莫轻视小的变化,以至酿成大祸。

18.读《蕃传》(宋万里)

仲举高谈亦壮哉,白头狼狈只堪哀。枉教一室尘如积,天下何曾扫得来?

从矛盾分析的方法来看,蕃不懂得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可能千篇一律,不同质的矛盾,只能用不同质的方法去解决,企图用一个模式去解决不同的矛盾,硬拼蛮干是注定要失败的,蕃方正有余,而计谋不足,以至事败垂成。

从量变与质变相互关系来看,蕃不懂得任何事物的发展必须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道理。远想、崇高目标必须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才可能实现。蕃一室不扫,哪能谈得上“扫天下”的雄心壮志?

19.寄兴(宋戴复古)

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因此,我们要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我们对人、对事、对己,都要一分为二,如果责备求全,就是一点论,就会犯片面性、绝对化的错误。

20.四十年来画竹枝(清)板桥

四十年来画竹枝, 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此诗包含了矛盾同一性原理。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21.雪梅(宋卢梅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