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下沉式广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_姜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下沉式广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姜虹张伟
(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摘要:从微气候、功能、设施、尺度、情感和文化内涵6个方面对下沉式广场景观设计中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设计中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提供参考。
关键词:下沉式广场;景观设计;现存问题
中图分类号TU9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0)11-188-02
地坪标高低于地面标高的一类广场称为下沉式广场。下沉式广场作为广场的一种特殊形式,既是城市广场在空间上的立体拓展,又是城市广场功能的补充和扩延。伴随着城市的更新以及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下沉式广场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出现。下沉式广场作为建筑地下空间的出入口时既有效缓解了人们进入地下空间时压抑的心理,又很好地解决了地下建筑的通风与采光问题。在解决不同交通形式的分流以及转换问题上,下沉式广场也发挥了很好的功效。下沉式广场由于其本身空间下沉的特性,更是为人们在喧嚣的都市里提供了一处安静、安全、具有较强归属感的场所,成为现代城市开放空间系统中一个重要的节点空间。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下沉式广场在设计和使用中也出现了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1微气候
外部空间微气候的营造直接关系到人们在此空间体验的舒适程度。下沉式广场作为城市里相对独立的空间,四周常被独栋或群体建筑围合,在设计中注意微气候的调节是创造广场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全球变暖导致我国南方城市夏季酷热难忍;北方城市夏季炎热,冬季干燥寒冷。在下沉式广场的景观设计上注重微气候的营造,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空间的品质。然而,多数下沉式广场并不注重下沉空间内微气候的营造。有些北方城市的下沉式广场甚至省略了植物的应用。如:哈尔滨红博世纪广场的下沉式广场内没有栽植任何植物,也没有水体的应用,令整个广场降低了可停留性。
眩光问题是微气候营造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下沉式广场主要采用硬质铺装,周围的建筑经常有大面积的玻璃或高反射率的表面,晴天眩光很严重。芝加哥广场的评价报告表明,“当街道温度在70F左右摆动时,下沉广场区的温度还会高得多,这一差别被白色花岗岩的反光加剧了”。[1]阳光、气温和风是营造广场微气候需要把握的自然要素。有些下沉式广场在选址时没有很好的考虑阳光的可照区域,再加上高层建筑向下的反折风使其形成了阴冷压抑的“死”空间。设计师都知道许多高层建筑向下反折风,风力会被增强,使得向风一侧的步行或闲坐活动产生问题,最有效的缓解措施包括重新设计建筑外形,调整受影响区域建筑的尺寸和形状之间的比例关系。[1]
2功能
我国城市下沉式广场在开发建设中,常常单一解决交通矛盾或地下空间的通风与采光问题,忽略了作为城市广场的其它功能。下沉式广场经常被建造成地上、地下空间过度的竖向通道或者仅仅是入口空间,没有为人们提供公共活动和休息娱乐的空间,对商业服务和文化营造等内容也考虑不足,降低了广场的吸引力,造成其逗留性和可坐性差。
休闲性活动虽与城市广场的本源并无关联,但它在现代城市空间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们休闲活动的质量直接决定着人们城市生活的水平,创造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经常成为现代城市广场建造的主要原因。下沉式广场作为城市广场立体化开发的产物,是人们当代社会生活的一种体现,为了满足现代人们社会生活的需求,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休闲娱乐的功能,充分发挥这一相对独立空间的优势作用。
3设施
座椅、垃圾桶、公厕以及直接对外营销的店铺等功能性设施是城市广场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标志。设施多的广场往往有更好的气氛。下沉式广场由于其空间下沉,吸引地面的人流下来是其景观设计的关键。某些下沉式广场由于缺少座椅、或者座椅的布置与摆向不当,没有考虑群体的使用而显得人性关怀不够,降低了人们在广
881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10,16(11)
作者简介:姜虹(197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设计。收稿日期:2010-04-08
场上活动的丰富性,使下沉空间失去了魅力。
结合地下空间开发形成的下沉式广场常常下沉尺度较大,有些甚至是2层下沉,因此台阶和电梯是必不可少的边围设施。然而,有着城市广场特性的下沉式广场同样隶属于城市公共空间,人们有着共同平等享受此类空间的权利,为残疾人提供可自由进出,方便使用的无障碍设施是不容忽视的。配备能够应答、满足残疾人与老年人各种基本需求的服务设施,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安全、方便、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是“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的重要体现。有些下沉式广场虽然设置了可以方便人们进出的浮动电梯,却忽略了可供轮椅自由进出的坡道,或者是坡道坡度较大,轮椅必须在旁人的帮助下才能上下。如:哈尔滨火车站站前广场主轴线两侧的下沉式广场,为了疏散人流,广场内设置了一些商业店铺,但是要想使用地下商服必须走下多级较陡峭的台阶,令行动不便的人们望而生畏。当然,也不乏优秀的案例,如上海静安寺下沉式广场在出入口设置了供残疾人通行的升降电梯,体现了人性关怀。
4空间尺度
城市下沉式广场的空间尺度是决定其景观设计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尺度是人们对身处环境尺寸是否适宜的一种心理感受,尺度对人的感情、行为等都有着巨大影响。适宜的尺度才能使下沉式广场中的人们既不感觉身处“井”中,又不会觉得空旷而失去安全感。下沉式广场内基面的大小与边围的尺寸直接影响着整个广场大空间的尺度。
亚历山大提出过21m的模数,他认为广场的直径保持在21m是合适的,是因为人的脸在21m内可看清。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中提出了“外部空间模数理论”,认为20 25m为人们“面对面交往”的尺度范围,可以作为交往空间设计的重要参数。
资料显示:当下沉式广场的界面高度约等于人与界面的距离时(1ʒ1),水平视线与界面上沿夹角为45ʎ,大于向前的视野的最大角30ʎ,此时有很好的封闭感;当界面的高度等于人与界面距离的1/2时(1ʒ1.7),和人向前的视野30ʎ角一致,是人的注意力开始涣散的界限,是创造空间封闭感的极限。当界面高度等于人与界面距离的1/3时(1ʒ3),水平视线与界面上沿夹角为18ʎ,此时就失去了封闭感。我国有些下沉式广场给使用者带来了较大的压抑感,正是因为其基面大小与边界高度的比例关系超出了以上尺度范围造成的。例如:上海静安寺下沉式广场下沉尺度达两层,基面大小与边界高度的比例小于1,由于广场很好的满足了21m的模数,广场的使用者虽然可以清晰地看到广场边围的实体细部和整体,但是却没法看清自己周围所处的环境背景,以至于使用者迷失了自己的方位,甚至有压抑的感觉。实际上,由于楼梯台阶向使用者的侵入,更是加重了使用者的压抑感。
此外,下沉式广场内的小品设施也有着调节空间尺度的作用。它们不仅能将完整的广场划分成不同的活动区域,还能使广场的空间尺度更加宜人[2]。然而,由于经济、技术、设计、施工和管理上的种种原因,我国下沉式广场景观设计中虽然也考虑了消减人们不良心理影响的建筑艺术处理,但是在小品的细部设计以及设施服务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5文化内涵不够
下沉式广场作为城市广场的一种特殊形式,同样是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节点空间。继承城市历史文脉,展现城市文化是其不可忽略的责任。我国的下沉式广场在开发建设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广泛吸取国外相关设计经验的同时,往往缺乏属于中国自身的主流设计思想和城市自身的文化特点,导致了设计的滞后性,西方逐渐淘汰的设计理念正在被我国大肆仿效,缺乏对本土历史文脉的继承,出现了所谓的“特色危机”。
城市广场不仅是一种文化观念的产物,更是巩固和加强文化宣传的一种重要手段。广场可以塑造文化,也可以对在广场上活动的市民加以改造或塑造,促进或限制某些行为的发生,下沉式广场发挥着同样的作用。现代社会的市民文化是人们需要更多交往的文化,是一种高科技、密集型“信息化”的文化。[3]在这种状况下,下沉式广场的文化建设变得更加重要。由于广场的文化必须在公共空间的特定环境中得到实现,因此在下沉式广场的景观设计中要注重对相应环境氛围的营造。
6小结
威廉姆·H·怀特在对纽约市进行研究后,在评价下沉式空间时写道:“除非有充分的理由,否则开放的空间决不应下沉。除了两、三个明显的例子以外,下沉式广场都是死的空间。”对于学者的评价,我们不能奉之为教条,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资源的紧缺,下沉式广场的应用是不可避免的。只有解决了下沉式广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才能使下沉式广场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参考文献
[1]克莱尔·库伯·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0.[2]蔡永洁.城市广场[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
[3]杨钊.现代城市下沉式广场空间设计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责编:胡贤江)
981
16卷11期姜虹等城市下沉式广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