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梳理12动物的神经系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专题十二动物的神经系统

【竞赛要求】

1.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外周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交感和付交感系统)2.反射

3.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

4.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5.感觉器官(眼和耳)

【知识梳理】

应激性:生物体对外界刺激所发生的反应,称为应激性。应激性使生物趋利避害,有利于生物体。

单细胞动物的反应方式为趋性,如趋化性、趋光性等。特点是具有选择性:能“识别”有关、无关刺激,进行取舍,对生物体有保护作用。多细胞动物则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共同完成对刺激的反应能力。;

一、神经系统基本结构

(一)神经元

1.结构:由细胞体、突起组成。

2.突起:有树突、轴突。树突短而分支

多,有感受刺激的能力,为传入纤维。轴突

长而分支少,仅末端分支;无感受刺激的能

力,为传出神经。轴突末端分支、膨大为突

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元、效应器相连。

神经轴突外面包有外膜,为神经膜,是

施旺细胞(神经胶质),有保护、营养、再

生的作用。神经纤维受到损伤后,在有施旺

细胞包裹的情况下,细胞体能再生出新的轴突。在施旺细胞和轴突之间还常有另一外鞘,称髓鞘,神经膜(雪旺氏)细胞向内延伸而成,位于神经膜与轴突之间、多层、片状,由磷脂构成,有绝缘作用。两个雪旺氏细胞相邻处为郎飞氏节。依据轴突是否有髓鞘,将轴突分为有髓(鞘)神经纤维和无髓(鞘)神经纤维。

3.神经元类型可分为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

(二)神经胶质细胞:

数量多。无传导功能,有保护、支持、营养、再生、绝缘等功能;参与神经递质代谢;帮助记忆。

2.神经节

神经元细胞体聚集形成为神经节。在无脊椎动物体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为神经节;在脊椎动物中,神经元细胞体大多在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内,少数在脊神经节、交感神经节中。

二、反射弧

(一)反射:机体对刺激有规律的反应;

是神经调控的基本方式。

(二)反射弧:

从接受刺激到发生反应的全部神经传导

途径。反射弧分5部分:感受器:感受刺激、

产生兴奋(冲动);传入神经:将冲动传导

(传入)至反射中枢;

反射中枢:脑、脊髓中起调节作用的细

胞群,整合、发出指令(神经冲动);传出

感受器(皮肤)传出神经

(运动神

效应器(肌肉)

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感觉神经)

神经:将指令传导(传出)至效应器官;效应器:肌肉、腺体等,受到刺激后发生反应。

(三)反射弧的类型

1.含1个神经细胞;

2.含2个神经细胞;

3.含≥ 3神经细胞;

4.人的反射弧

膝跳反射是人体最简单、唯一的单突触反射弧,其反射中枢位于脊髓内,与脑等其他部位有复杂的联系,受意识控制。

人体反射的特点:(1)中间神经元多(≥ 3),神经元越多,反射活动越复杂;(2)传导通路复杂,是人体复杂行为的基础。

(四)反射的意义:反应迅速—无需思考;适应环境,进化中形成的、先天性行为;是复杂行为的基础。

三、神经冲动的传导

(一)静息电位

1.离子浓度差:任何细胞内、外均存在离子浓度差。在神经元中,K+的浓度差为:内/外= 30;Na+的浓度差为:外/内= 10倍。原因是Na+-K+泵的作用进行主动运输,每次将三个Na+泵出细胞、将两个K+泵入细胞,结果膜内、外两个相反的浓度梯度。

2.极化

静息状态是指神经细胞在安静、无刺激时的状态,些时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为:Na+通道关闭,Na+不能进入膜内;但由于膜内K+浓度高,K+通道部分张开,依靠化学扩散力,少量K+渗出;细胞内存在带负电的大分子,使膜内负电性增强。结果形成跨膜电位—外正内负。这种状态为极化状态,这种膜为极化膜。

3.静息电位:由于化学扩散力使K+渗出,跨膜电位增高,跨膜电位阻力增大,当二者平衡时,即化学扩散力= 跨膜电位阻力,跨膜电位就稳定了,此时的电位为静息电

位,外正内负,哺乳动物神经细胞约在-70~ -90mV之间。本质是K+的电与化学平衡电位相等。

(二)动作电位与神经冲动的传导

1.动作电位(兴奋)

(1)定义: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膜电位产生的短暂、周期性、可传导的变化。

(2)膜电位的变化:负→ → 0 → → 正→ → 0 → → 负

去极化倒极化(去极化)再极化(复极化)(3)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去极化与倒极化:是由于膜的通透性变化。当神经细胞受到外界刺激时,Na+通道张开,Na+大量涌入,致使更多的Na+通道张开(正反馈),结果更大量的Na+涌入膜内。跨膜电位的变化从-70mV → 0 → +35mV。这种外负内正的电位称为动作电位。

去极化倒极化

不应期:膜内正电荷增多,致使Na+进入的阻力增大,结果Na+通道逐渐关闭(失活),此时不能再接受刺激,称不应期。

复极化(再极化):静息电位的恢复。膜对K+通透性增高(K+通道张开),致使K+大量外移,静息电位恢复。原因是K+浓度内>外,膜内正电位斥力所致。

(4)动作电位的实质

刺激引起膜电位(膜极性)发生短暂的、周期性变化,主要包括2个过程:

去极化、倒极化:Na+渗入,电位变化为由外正内负→ 外负内正;

再极化(复极化):K+渗出,电位变化为由外负内正→ 外正内负。

这两个过程构成了动作电位。

(5)膜内外Na+、K+正常分布的恢复

膜电位复极化后,膜内外Na+、K+分布情形:

细胞内:Na+浓度受刺激后大于受刺激前;K+浓度受刺激后小于受刺激前;

细胞外:Na+浓度受刺激后小于受刺激前;K+浓度受刺激后大于受刺激前;

膜内外Na+、K+分布是如何恢复正常的(即:Na+-K+泵起何作用?)?

主动运输:将Na+泵出细胞、K+泵入细胞

2.动作电位的传导

(1)传导机理:局部兴奋(即产生了动作电位),引起兴奋部位与非兴奋部位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