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论文: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的现状分析与培养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的现

状分析与培养对策

论摘要: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它是小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小学生认识数学、掌握数学、应用数学的一条捷径,更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我们侧重了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四个方面的问卷调查分析。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四方面的培养对策:(1)要建立目标体系,明确训练内容,初步整理出低年级数学抽象思维能力的基本要求。(2)遵循认知规律,探究教学方法,尤其要注意适度使用学具、训练思维语言、构建习题框架。(3)要培养思维品质,发展思维能力。(4)要尊重学生差异,追求人人发展。

实践中我们建议: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要适时适度,抓紧培养;要综合能力,整体提高;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抽象思维亦称逻辑思维,形成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科学的思考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迅速而有效掌握数学和其它文化知识,而且也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认为,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呈具体形象化,所以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况且培养小学生的初步抽象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中的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小学生认识数学、掌握数学、应用数学的一条捷径,更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一、调查与分析:

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都是有机地综合地交叉地进行活动的。为了比较清楚地了解小学低年级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现状,我们侧重了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四个方面的问卷调查分析。

参加调查的对象均为一年级学生,他们入学只有近一个月

的时间。

分析与综合能力方面:调查的目的主要借助直观的图形的分析综合,得出抽象的分析综合。结果显示近一半低年级学生因学前教育的影响,他们能从观察图形过渡到用一些简单语言概括结论。

比较与分类能力方面:调查的目的侧重于式与式的比较,鼓励写出多种不等式。结果显示由于学生进校一个多月,按照教材的要求在教师的日常引导下,加上入学前家庭、幼儿园实施计算教学的训练,对于单个数的比较过渡到式的比较,困难不大。因而此题正确率位于调查题目之首,正确率达87.8%,并且也有少部分学生还写了更多的比较式,思维灵活。

抽象与概括能力方面:调查的目的根据生活经验初步建立可逆联想;在直观了解正方形的特征基础上画出正方形,形成相应的初步的空间观念。结果显示解答逆向思维应用题的确有难度,只有40.1%学生能灵活运用“可逆联想”。低年级小朋友在学前教育时已初步学会能辨别正方形、长方形区别,因而连接各点成正方形,正确率有62.6%。但我们发现该题学生对正方形的理解多局限于正向的图形,变换图形角度的答案很少出现。

判断与推理能力方面:调查的目的对直观图形有根据、有顺序、有条理进行判断推理。结果显示对直观图形的判断推理能力总体来说较差,正确率只有40.6%。

二、培养的对策:

(一)建立目标体系,明确训练内容。

要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教师首先必须了解培养目标的体系,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以下是初步整理出的低年级数学抽象思维能力的基本要求。

低年级数学抽象思维能力的基本要求分析与综合 1.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分解组合。2.对两步混合运算式题的顺序、过程、结果进行分析综合。3.根据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能给

一步应用题补充条件或问题。能根据图画、实物、算式等口头自编应用题。比较与分类 1.能对万以内的数与数,数与式的大小进行比较,且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2.初步掌握加、减、乘、除概念的区别和联系。3.在解答一步应用题时,能分清条件与问题,已知与未知。4.能区分“比……多”与“比……少”、“等分除”与“包含除”、“求相同数的和”与“求一个数的几倍”等数量关系的异同。5.进行简单的分类,掌握有关几何题、图形、货币、长度、时间以及计量的分类及进率,。6.在比较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抽象与概括 1.能够从实物、图形中抽出数的概念及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进行交流。2.通过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概括出试商方法及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3.能够概括掌握有关的笔算法则。4.初步学会把有关的应用题抽象成文字题。5.初步建立可逆联想,并解答加减应用题中的逆叙题。

6.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形成相应的初步的空间概念。判断与推理 1.判断数与数、数与式的大小。2.判断物体的多少、长短、轻重等。3.通过对统计图、表的识别、体验,判断出各种量之间的大小关系。4.对简单的变式题加以识别,具有初步的审题能力。5.能用自选单位推测各种基本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过程。6.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二)遵循认知规律,探究教学方法。

1.适度使用学具,促进思维发展。

数学思维在小学阶段主要的是抽象的逻辑思维,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思维水平之间有一定的距离,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所采用的手段主要靠直观教学。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及认识规律,学具对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起了一定作用。学生可将原有的智力活动方式

外化为动手操作的程序,然后又通过这一外部程序“内化”为小学生的智力活动方式。但是只有适度使用学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否则,始终依赖学具,思维的水平难以提高。如课堂中让学生用5块小木块进行5的组成与分解时,启发学生有序地分解成或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5的分解和组成,为加强交换律作了必要的孕伏,而且又使学生能脱离学具后重视有顺序地进行思考,当学习 6.7.8.9数的分解和组成时,学生摆脱了学具的辅助,已经能抽象出各数的几种分解和组成,思考有序,可见,学具使用的恰当好处,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

2.训练思维语言,理清思维过程。

语言和思维是分不开的,人们借助语言思考问题,表达思想,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所以语言能力的启蒙培养有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为了将数学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逻辑性、示范性挂在学生口中,印在学生脑中,作为教师必须运用教学语言的直观性,描述性,现实性与启发性,将两者统一起来。如低年级教学中,我们常常要要求学生先思后说,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能正确使用数学语言,注意严密规范等等,这样有要求、有顺序地启蒙培养,持之有恒,定有成效。

3.构建习题框架,综合思维训练。

强化思维训练,启发学生按照逻辑顺序去思考问题,有助于迅速提高抽象思维能力。课堂中构建习题框架,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思维训练法。如将有联系的内容、易混淆的、有互逆关系的题目放在一起成组的出现,让学生区别、辨认,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三)培养思维品质,发展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必须着眼于思维的各种品质。良好思维品质是衡量逻辑思维能力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思维品质的实质,就是人的思维能力差异的表现。思维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