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ppt
合集下载
茅盾简介PPT课件作品
春天文学奖
• 2000年1月,著名作家王蒙将 其在首届“《当代》文学拉力赛”上获 得的10万元大奖捐给人民文学出版社, 倡议设立30岁以下的文学新人奖,这 便是春天文学奖。该奖项每年奖励一位 30岁以下的文学创作成就显著的青年 作者,在春天文学奖颁奖的同时出版 “春天丛书”,专门出版年度得奖者和 获得提名者的作品集。戴来、李修文、 了一容、周瑾等获此奖。
• 进步性 • 反动性
• 赵伯韬:作为帝国主义的掮客,买办 资产阶级的代表,金融界的巨头,是 以吴荪甫的对立面形象而存在的。
电视剧:陈宝国饰演赵伯韬
刘钧饰演吴荪甫
• 沈傲君 • 饰演林佩瑶
齐中旸(yang)饰演林佩珊
雷汉饰演杜竹斋
三、《子夜》的人物形象
• 吴荪甫 • 从政治、经济、伦理
等各个不同的方面、 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来 描绘吴荪甫
• 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 而又矛盾复杂的民族 资本家的典型。
吴荪甫性格的二重性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名单
第一届(1982年) 魏巍《东方》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莫应丰《将军 吟》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古华《芙蓉镇》
第二届(1985年) 张洁《沉重的翅膀》刘心武《钟鼓楼》李
准《黄河东流去》(上,下)
第三届(1988年) 路遥《平凡的世界》凌力《少年天子》孙
六部中篇:《幻灭》《动摇》《追求》(以上总
名为“蚀”)《路》《三人行》《多角关系》
十多本散文:《宿莽》《茅盾散文集》《话匣子》
《印象·感想·回忆》《炮火的洗礼》《见闻杂 记》《时间的记录》《旧途杂拾》《生活之一 页》《脱险杂记》《劫后拾遗》《苏联见闻录》
《杂谈苏联》等
五十多部短篇
茅盾及作品赏析ppt
巴黎和会(章宗祥) ——把青岛割让给日本
1.《建国伟业》五四运动片段
2.大学上抗议章宗祥、章宗祥逃跑视频资料
陈独秀 李大钊
文学战斗:主张将文学革命与思想革新相结合,对中国古 典文学批判的继承并与中西文学特点结合坚持以写实主义 为主的多种创作方法。
5.笔名的来源
1927年,大革命失败,沈雁冰被迫隐居在上海,郁郁不得志的他开始 用笔来宣泄心中的情感,于是创作了小说《幻灭》。小说完成后沈德 鸿开始投稿,可许多的报社却不敢登他的文章。这使得他内心十分矛 盾,于是他在手稿上署名“矛盾”。稿子最后交给了《小说月报》的 编辑叶圣陶,叶圣陶认为小说很好,但是看了这个名字却提出了意见, 认为这个名字是个哲学名词,不像一个人的名字,且“矛”不像是姓 氏,并且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下使用如此尖锐的笔名不太好,就自作主 张在“矛”字上加了一个草字头,改作“茅盾”。沈雁冰对这一改动 也很满意,以后就一直以此为笔名了。
林小姐,是林老板和林太太的独生女,她成长在从小衣食无忧的环境中,自 然养成娇惯的性格,但其本质是好的,对于黑麻子之类就有一种几乎发于本 能的憎恶,而当林太太将她许配给寿生时,“她的泪痕中含着一丝笑意”,全然 没有攀龙附凤的等级差别,这一点是可喜的。
寿生,精明能干,忠诚,他是林老板的左右手,当林家铺子面临关 闭之际,他对当时的反动统治集团没有任何幻想,劝林老板出走, 这是其“微弱”反抗的表现,至于出走后怎么办,他却并无“远见”, 这也是他作为一个小店员自身局限性所决定的,但对他那个阶层来 说,还是有一定进步性的。
林太太,是这个货铺的老板娘,她是一个非常疼爱女儿的慈母形象,他舍不得林小姐受半点委屈, 而对朴局长的“求婚”,她将女儿许配给寿生,表现了旧社会妇女“宁愿粗食布衣为人妻,不愿锦衣玉 食为人妾”的高贵的传统心理。除此之外,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林太太的打嗝,作者在小说中描写了 几十次打嗝,把打嗝作为了穿插故事起伏的背景。随着故事情节的曲折起伏,各个打嗝呈现形式也 不同,比如出现紧急危险情况时“林大娘会打嗝如连珠炮般的接连打的不停,”知道朴局长看上林小 姐后,她打嗝的声音邻居都能听的清而且说话尽量抑住那些涌上来的嗝,喘着粗气说。但是当对林 家有利的情况和遇到令家比较舒心的事情时,这种打嗝声就会减少。面对外来打击时,林太太似乎 比林老板做到略好。尽管她仍然无法摆脱愚昧无知,例如“几乎什么事都祷告”,但她疼爱女儿,在 面对朴局长的“求婚”,当机立断地将女儿许配给寿生,让丈夫带女儿逃跑,选择自己留下来应对, 不得不说林太太相较林老板而言更加果断,其魄力亦不是一般女性所能达到。
茅盾《风景谈》PPT课件
风景谈
茅盾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 江桐乡县乌镇人,现代著名作家, 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的领导人之 一。1928年发表第一部小说《蚀》 (《幻灭》《动摇》《追求》), 始用笔名茅盾。主要作品:长篇: 《蚀》、《子夜》
中篇: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残冬》
短篇:《林家铺子》
散文:《白杨礼赞》
❖ ②这样写有一定的掩护作用,便于发表,适应同国民党 反动派斗争的需要。(作者之所以要把篇名定为“风景 谈”,所以要“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也是为了适应 这一斗争的需要。)
赏读第一段
作者是怎样描绘第一幅“风景画”的?又 是怎样“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的?
自然景观
单调平板
议论 手法
茫茫一片(绘形) 纯然一色(绘色) 哄哄火响(绘声)
顿时生色:立刻增添了色彩。 百无聊赖: 一切都不感兴趣;精神无所寄托,非常无聊
怡然自得: 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 安适、 愉快的样子。 贻笑大方: 让有见识的内行笑话。贻,遗留。大方,有 见识的内行人。
万籁俱静: 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万籁: 指自然界的各 种声响。 姗姗: shānshān 走路缓慢从容的样子。
洋洋洒洒: 形容写文章时思路活泼,挥写自如。
下笔如有神: 形容文章写得好而快。
氛围: 笼罩着某种场合的特殊气氛或者情调。
补充词语解释:
妩媚——姿态美好。 掮(qián)——背。 摇曳(yè)——摇荡。
静穆——安静庄严。粗朴——粗犷朴素。掬(jū)——用手捧东西。
惹人怜爱——引起别人疼爱。怜:爱。 称道——赞扬、称赞。
❖ ②起到了领挈全文的作用。
1.本文主要反映解放区军民的战斗生活和崇高的 精神境界,而腥腥峡外一带的沙漠地区当时并不 属于解放区,作者为什么要把它作为第一幅“风 景画”写进来?
茅盾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 江桐乡县乌镇人,现代著名作家, 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的领导人之 一。1928年发表第一部小说《蚀》 (《幻灭》《动摇》《追求》), 始用笔名茅盾。主要作品:长篇: 《蚀》、《子夜》
中篇: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残冬》
短篇:《林家铺子》
散文:《白杨礼赞》
❖ ②这样写有一定的掩护作用,便于发表,适应同国民党 反动派斗争的需要。(作者之所以要把篇名定为“风景 谈”,所以要“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也是为了适应 这一斗争的需要。)
赏读第一段
作者是怎样描绘第一幅“风景画”的?又 是怎样“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的?
自然景观
单调平板
议论 手法
茫茫一片(绘形) 纯然一色(绘色) 哄哄火响(绘声)
顿时生色:立刻增添了色彩。 百无聊赖: 一切都不感兴趣;精神无所寄托,非常无聊
怡然自得: 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 安适、 愉快的样子。 贻笑大方: 让有见识的内行笑话。贻,遗留。大方,有 见识的内行人。
万籁俱静: 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万籁: 指自然界的各 种声响。 姗姗: shānshān 走路缓慢从容的样子。
洋洋洒洒: 形容写文章时思路活泼,挥写自如。
下笔如有神: 形容文章写得好而快。
氛围: 笼罩着某种场合的特殊气氛或者情调。
补充词语解释:
妩媚——姿态美好。 掮(qián)——背。 摇曳(yè)——摇荡。
静穆——安静庄严。粗朴——粗犷朴素。掬(jū)——用手捧东西。
惹人怜爱——引起别人疼爱。怜:爱。 称道——赞扬、称赞。
❖ ②起到了领挈全文的作用。
1.本文主要反映解放区军民的战斗生活和崇高的 精神境界,而腥腥峡外一带的沙漠地区当时并不 属于解放区,作者为什么要把它作为第一幅“风 景画”写进来?
茅盾自传ppt课件
茅盾的创作态度和文学精神也对后来 的作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对于文 学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追求成为了后来 作家的榜样。
茅盾的作品强调现实主义和人性的复 杂性,这种思想观念对后来的作家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他们对于现 实和人性的深入思考。
05
总结
茅盾的成就和贡献
文学创作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人物,他的小说、散文、随笔、 翻译以及长篇小说都有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 会的真实面貌,刻画了人物的复杂心理,为中国现代文学的 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政治观念的形成
茅盾在早期接触了各种政治思潮,包 括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等,这些 思想对他的政治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
对中国政治的看法
对国际政治的看法
茅盾关注国际政治格局,对世界形势 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他支 持国际民主力量的合作与交流。
茅盾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需要改革, 他支持民主政治,反对专制统治,并 积极参与了当时的政治活动。
04
茅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的地位和影响
茅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 一,与鲁迅、巴金等作家齐名。
他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 有重要地位,被视为现代文学经
典之一。
茅盾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 实和人性的复杂性,对后来的文
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茅盾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对茅盾的评价和反思
历史地位
茅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和思想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和肯定茅盾的 贡献,同时也要看到他的局限和不足。
当代价值
虽然茅盾的作品和思想有其历史背景,但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思考仍然具有当代价值。我们应该从中汲取 有益的营养,为推动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当代知名作家矛盾生平介绍PPT
成长经历
怒斥编者
茅盾向来是温和的,但是也有被人惹到生气的时候。1978年,新版的全国通用教材修改完毕, 其中收录了茅盾的散文《风景谈》,编写组将修订后的教材排样寄给茅盾参看,茅盾发现自己仅 仅3500多字的文章竟被修改了100多处。对此,茅盾异常愤怒,当即回了一封信给编写组:“你 们改字改句,增字增句,多达百数十处,我不懂为何有此必要。大概你们认为文章应该怎样写, 有一套规范,不合你们的规范,就得改。那么,又何必选作家的文章来做教材呢?每个作家有自 己的风格。你们这种办法(随便删改,却又不明言),实在太霸道了,不尊重作者的风格。”茅 盾在信中举例说,如把骆驼脖子上挂的本来一样的铃铛补加“大小”,茅盾讥讽地问:“事实上, 骆驼挂的铃铛只有一种,你们为什么要改为‘大小铃铛’呢?”接到茅盾的信件之后,编写组不 得不做了退步,让《风景谈》大部分保持了原貌。
成长经历
志在鸿鹄
8岁时茅盾入乌镇立志小学读书,后转入植材高级小学,成为该校第一班学生。在学 校里,茅盾的各门功课都名列前茅,特别是他的作文更是出色。受父母的影响,茅 盾很小就心怀天下。十二岁时茅盾在会考作文中就写出了他一生的追求和信仰: “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在父母亲的鼓励下,十三岁的茅盾踏上到湖州的火车, 开始了中学生活。有一次,先生布置的作业是自命题写作,很多学生茫然不知所措。 茅盾却借鉴庄子《逍遥游》中的寓意,写了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志在鸿鹄》。文 中写了一只大鸟展翅高飞,在空中翱翔,嘲笑下边仰着脸看却无可奈何的猎人。茅 盾借对大鸟形象的描写,表明了自己的少年壮志。而且,文章的题目又与茅盾的名 字德鸿相合,形象生动,故借此自抒胸臆。先生很是赏识,夸赞他“将来能为文 者”。
第四部分
人物影响
performance in workplace execution comes from careful execution workplace execution comes
《风景谈》PPT
茅盾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 江桐乡县乌镇人,现代著名作家, 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的领导人之 一。1928年发表第一部小说《蚀》 (《幻灭》《动摇》《追求》), 始用笔名茅盾。主要作品:长篇: 《蚀》、《子夜》
中篇: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残冬》
短篇:《林家铺子》
散文:《白杨礼赞》
了解本文写作背景、写作动机
• 念这次胜利,将士们提议把这个关口起名为猩猩峡。
《塞上风云》
• 拍摄于1940年,属于实景拍摄,黑白色。蒙族青年迪鲁瓦 非常喜欢金花,但是金花却对汉族青年丁世雄情有独钟, 迪鲁瓦因此很妒忌世雄,不久迪鲁瓦的妹妹罗尔姬娜被王 府征去服役。抗日战争爆发后,潜伏的日本特务控制了王 爷,他化名济克扬假扮喇嘛进行破坏活动,济克扬不断挑 拨迪鲁瓦与世雄的关系,但他的阴谋总被金花的哥哥朗桑 发现,他恼怒之下把朗桑抓了起来。 罗尔姬娜知道了济 克扬的阴谋后告诉了哥哥迪鲁瓦,迪鲁瓦和世雄联手救出 了朗桑,他们联合王府中的保安队击毙了日本特务,然而 在战斗中金花不幸中弹身亡。1940年影片完成,遭当局多 次阻挠,直至1942年,经进步力量的争取和斗争,才得以 映出。《塞上风云》是一部抗日题材影片,并是第一部反 映民族团结的进步电影,上映后深受舆论界和广大观众的 欢迎。
揭示题旨
本文主要反映解放区军民的战斗生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而猩猩峡外一带的沙漠地区当时并不属于解放区,作者为什么 要把它作为第一幅“风景画”写进来?
①形象告诉读者,即使是最单调最平板的荒凉、 贫瘠的沙漠地区,只要有了人的活动,面貌就 会完全改观,这就说明了“人类更伟大”的观 点,是层层深入地表现主题的第一台阶; ②这样写有一定的“曲笔” 作用,便于发表, 适应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需要。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 江桐乡县乌镇人,现代著名作家, 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的领导人之 一。1928年发表第一部小说《蚀》 (《幻灭》《动摇》《追求》), 始用笔名茅盾。主要作品:长篇: 《蚀》、《子夜》
中篇: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残冬》
短篇:《林家铺子》
散文:《白杨礼赞》
了解本文写作背景、写作动机
• 念这次胜利,将士们提议把这个关口起名为猩猩峡。
《塞上风云》
• 拍摄于1940年,属于实景拍摄,黑白色。蒙族青年迪鲁瓦 非常喜欢金花,但是金花却对汉族青年丁世雄情有独钟, 迪鲁瓦因此很妒忌世雄,不久迪鲁瓦的妹妹罗尔姬娜被王 府征去服役。抗日战争爆发后,潜伏的日本特务控制了王 爷,他化名济克扬假扮喇嘛进行破坏活动,济克扬不断挑 拨迪鲁瓦与世雄的关系,但他的阴谋总被金花的哥哥朗桑 发现,他恼怒之下把朗桑抓了起来。 罗尔姬娜知道了济 克扬的阴谋后告诉了哥哥迪鲁瓦,迪鲁瓦和世雄联手救出 了朗桑,他们联合王府中的保安队击毙了日本特务,然而 在战斗中金花不幸中弹身亡。1940年影片完成,遭当局多 次阻挠,直至1942年,经进步力量的争取和斗争,才得以 映出。《塞上风云》是一部抗日题材影片,并是第一部反 映民族团结的进步电影,上映后深受舆论界和广大观众的 欢迎。
揭示题旨
本文主要反映解放区军民的战斗生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而猩猩峡外一带的沙漠地区当时并不属于解放区,作者为什么 要把它作为第一幅“风景画”写进来?
①形象告诉读者,即使是最单调最平板的荒凉、 贫瘠的沙漠地区,只要有了人的活动,面貌就 会完全改观,这就说明了“人类更伟大”的观 点,是层层深入地表现主题的第一台阶; ②这样写有一定的“曲笔” 作用,便于发表, 适应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需要。
茅盾及其《子夜》PPT课件.ppt
(二)在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中受 到创造社等革命文学倡导者们批评的小 说:
?《蚀》三部曲、《虹》,以及《路》、 《三人行》等。
(三)主要体现出“社会剖析小 说”: ?《子夜》、《林家铺子》和“农村三部曲” (《春蚕》、《秋收》、《残冬》),以及 《多角关系》、《当铺前》、《小巫》等。
(四)抗战后的“急就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酝酿期 从1922年到1927年,
沈雁冰在文学上虽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 成就,但始终没有离开文学的圈子,不 仅是“人生派”文学的重要理论家和批 评家,而且还是革命文学的最早倡导者, 并在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文学与社 会、革命和人生的关系方面处于先锋地 位。在政治方面,沈雁冰则是当时最为 活跃的文学家。
茅 盾 及 其《 子 夜 》
一、茅盾的生平
在了解茅盾的生平时,要特别注意三点:
? 他是一位土生土长的中国现代作家 ? 他在不同时期有着明显的不同身份 ? 他的一生与中国革命的联系十分紧密
(一)简历 生于
1896年,(比鲁迅小15岁, 比郭沫若还小4岁),卒 于1981年(终年85岁),
浙江桐乡乌镇人。原名沈 德鸿,字雁冰。在新文学 初期一直以“沈雁冰”的 名字著称于世,被誉为 “二十世纪的巴尔扎克”
? 茅盾的文学个性,善于进行长篇小 说的创作。即使是短篇小说,其结 构也是长篇小说式的。可以说茅盾, 是20世纪长篇小说创作的开拓者之 一。
? 茅盾在三十年代,还是社会剖析小 说的最著名的作家。茅盾是社会剖 析小说的开创者。他的小说,都是 社会剖析小说。
? 所谓社会剖析小说,就是把认识社 会作为目的的小说。这种小说要剖析、 揭示社会现实的本质,探索社会发展 趋势,甚至力图总结历史规律。社会 剖析小说作者,主要是左翼作家,或 者说社会剖析小说,是左翼主流小说。 它基本上以阶级理论为武器,揭示社 会生活中的阶级关系。就是用阶级理 论为核心去观察社会,认识社会。
茅盾ppt(29页)
• 1917~1918年,茅盾接受了《学生杂志》编 辑朱元善的请求,为该杂志连续翻译了短篇科 学小说《三百年后孵化之卵》、《两月中之 建筑谭》和《二十世纪之南极》。翻译这篇 小说,既是给中学生提供历史和科学知识的通 俗读物,同时也显示出他对文学译品具有更大 的兴趣。
• 1918年,回乌镇与孔德沚结婚。
重译
• “真正的名著应该提倡重译, 要是两个译本都好,我们可以 比较研究他们的翻译方法,对 提供翻译质量很有好处。”茅 盾提倡名著多有几个译本,让 名著的译本“百花齐放”。
重译 示例
There was no possibility of taking a walk that day. We had been wandering, indeed, in the leafless shrubbery an hour in the morning; but since dinner (Mrs. Reed, when there was no company, dined early) the cold winter wind had brought with it clouds so sombre, and a rain so penetrating, that further outdoor exercise was now out of the question.
• 1921—1926年间,茅盾在《小说月报》和《文学周报》等刊 物上发表了包括匈牙利、波兰、捷克、芬兰、智利、巴西、 乌克兰、犹太等弱小国家与民族的小说和诗歌译品百余篇.
• 1927年至1928年又先后完成发表《幻灭》、《动摇》、《追 求》-即三部曲《蚀》的创作,开始以茅盾为笔名发表作品 。
个 人 生 平
茅盾当时写的这部小说,就是著名的《蚀》三部 曲:《幻灭》、《动摇》和《追求》。
• 1918年,回乌镇与孔德沚结婚。
重译
• “真正的名著应该提倡重译, 要是两个译本都好,我们可以 比较研究他们的翻译方法,对 提供翻译质量很有好处。”茅 盾提倡名著多有几个译本,让 名著的译本“百花齐放”。
重译 示例
There was no possibility of taking a walk that day. We had been wandering, indeed, in the leafless shrubbery an hour in the morning; but since dinner (Mrs. Reed, when there was no company, dined early) the cold winter wind had brought with it clouds so sombre, and a rain so penetrating, that further outdoor exercise was now out of the question.
• 1921—1926年间,茅盾在《小说月报》和《文学周报》等刊 物上发表了包括匈牙利、波兰、捷克、芬兰、智利、巴西、 乌克兰、犹太等弱小国家与民族的小说和诗歌译品百余篇.
• 1927年至1928年又先后完成发表《幻灭》、《动摇》、《追 求》-即三部曲《蚀》的创作,开始以茅盾为笔名发表作品 。
个 人 生 平
茅盾当时写的这部小说,就是著名的《蚀》三部 曲:《幻灭》、《动摇》和《追求》。
茅盾ppt(29页)
• 1928年7月,避居日本,同中国共产党失去组织关系, 继续从事创作,完成长篇小说《虹》等著作。
• 1931年4月回国,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5月,任左 联行政书记,数月后因病辞职。创办《北斗》。
• 1932年,完成长篇小说《子夜》。 • 1934-1935年,协助鲁迅创办了《译文》月刊散文和文学理论。他还出版了包括 另一本弱小民族的短篇小说译文集《桃园》在内的2种 文学译著 • 1934年至1937年,他几次回乌镇进行写作,著名小说 《林家铺子》及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 残冬》等就是以故乡的背景创作的。《支那的一日》 是写实主义小说。 • 1938年2月,全家到香港,主编《立报·言林》和《文 艺阵地》,成为当时有重大影响的抗战刊物。 • 1936—1939年,茅盾翻译了为数不少的苏联、美国和英 国作家的作品,内容大多涉及到文艺理论探索,如英国作 家菲尔丁的《散文的喜剧的史诗》,以及无产阶级反抗 剥削和压迫的斗争,如美国作家・牟伦的《菌生在厂房 里》。与此同时,他还翻译了苏联作家吉洪诺夫揭露帝 国主义战争阴谋,剖析帝国主义战争本质的作品《战争 》,标志着他的翻译活动又有了新的重大转折。
重译
• “真正的名著应该提倡重译, 要是两个译本都好,我们可以 比较研究他们的翻译方法,对 提供翻译质量很有好处。”茅 盾提倡名著多有几个译本,让 名著的译本“百花齐放”。
重译 示例
There was no possibility of taking a walk that day. We had been wandering, indeed, in the leafless shrubbery an hour in the morning; but since dinner (Mrs. Reed, when there was no company, dined early) the cold winter wind had brought with it clouds so sombre, and a rain so penetrating, that further outdoor exercise was now out of the question.
茅盾及作品赏析ppt
建国后,作为中国作家协会的第一任主席, 文化部的第一任部长的茅盾负责国家文化事 业和文学艺术的组织领导工作,为我国文学 事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人 物 影 响
文学奖项
茅盾文学奖是根据茅盾生前遗愿,将自己的25万元稿 费捐献出来设立的一个文学奖项。是我国具有最高荣 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叁
小组感触
第九段 斥责那些贱视民众、 顽固倒退的人们, 再一次赞美白杨树
肆
艺 术 特 点
象征手法的运用
以白杨树象征中国共产 党及其领导下的敌后抗 日根据地广大军民
文笔婉曲,结构谨严
文章一开头就点题,热情 赞颂白杨树“不平凡",当 写到对高原产生单凋之感 后,突然转向白杨树的描 写,犹如异峰突起,精神 为之一振,感情趋向炽烈 。
语言凝炼,文字优美
如写高原的“大”,用“无边 无垠”,写高原的“平”,用 “坦荡如砥”;写白杨的高大 ,则用“伟岸”、“挺拔”、 “参天耸立”,“傲然地耸立 ”。同是赞美白杨的“不平凡 ”,却用不同的句式,显出感 情的变化。
肆
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 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 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 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 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
“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
的嘲讽。
肆
创作背景
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 邀请前往延安。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亲身体察 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 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皖南事变 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
茅盾真是一个大师,天才中的天才,文笔是我读过所 有作家中最好的之一。茅盾的作品的文笔之好就好像 卓越的大师信手拈来,文字的张力十足,丰富而不赘 余,他的风格和他同时代的作家如鲁迅等人风格完全 不同,并且我认为他的文学胜过他同时中国作家一个 档次。他的文字可以浪漫如《创造》中娴娴的进步与 君用的未来主义的冲突于缠绵,也可以深沉如《残冬》 《春蚕》中人民生活困苦的呼喊。但是茅盾的长篇小 说读来真的是有些晦涩艰难,他的《腐蚀》《子夜》 还是感觉没有读好,没有读出感觉与深度。
茅盾精品PPT课件
生平与创作
4.创作的延续期(1938—1949)抗 战时期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第一阶段的故事》(原名《你往 那里跑?》)、《腐蚀》、《霜叶 红似二月花》等,以及《白杨礼 赞》、《风景谈》等许多散文,还 写了一个剧本《清明前后》。
5.文学活动的后期(1949—1981)
二、开创新的文学范式
❖ 茅盾在三十年代小说领域的独特贡献:建 立了全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模式”, 从而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文学时代。
“社会剖析小说”新的小说模式
A 历史性的巨大内容 B 宏伟的史诗性结构 C 客观的叙述 D 时代典型的创造
(三)茅盾小说创作成就的基础
(1)理论、生活、修养的充分准备 (2)在运用思想对社会现象不懈的理解和 分析中,构思长篇巨制他的中长篇小说从 《幻灭》、《动摇》、《追求》(《蚀》的三 部曲)到《子夜》,标志着现代文学第二个十 年长篇艺术所达到的高峰。 (3)广泛借鉴了外国文学的艺术营养
《湖光山色》 周大新
乌镇现有茅盾故居,现为茅盾文学 奖永久颁奖地。
生 时 期 ( 1916—1927 )
1921年茅盾与郑振铎、叶绍钧等人 发起组成了文学研究会,主编并革 新《小说月报》,积极倡导“为人 生”的现实主义文学。
1925年,他连续发表了《论无产阶 级艺术》等文章,较系统地提出了 建设无产阶级艺术的主张,标志着 茅盾的“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 义文学观发展到了无产阶级文艺观 的新阶段。
三、茅盾的小说成就
1、茅盾小说的史诗性特征 (1)题材与主题紧贴时代的变迁,自觉追求“巨
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 《霜叶红于二月花》——《虹》——《蚀》三 部曲——《子夜》、《农村三部曲》——《第一 阶段的故事》、《腐蚀》等抗战小说 (2)以社会斗争为故事轴心,以历史代言者姿态 进入创作,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性。
茅盾及其《蚀》 PPT
内涵;艺术特征。
谢谢观看
《蚀》
——茅盾
导读:革命浪潮下的青年人生
•
茅盾是老牌的左翼作家,他的名字源于他在大革命中的内心矛盾:暴
力的革命能否换来非暴力的社会?文人的矛盾使中国革命失去了一个革命
家,但得到一个小说家。《蚀》三部曲包含《幻灭》、《动摇》与《追求》
三部小说,它们分别讲述年轻人大革命前对中国社会的幻灭感、革命中的
动摇、革命后陷入更大的幻灭。他们为什么幻灭与动摇?
二、小说创作:中国革命与中国社会的记录
• (一)描写大革命的历史画卷 • (二)刻画30年代都市与乡村 • (三)展现抗战时期的历史风云
三、《动摇》:革命与婚姻的双重摇摆
•(一)结构分析: • 1.胡国光的革命变形记
胡国光的家庭故事:儿子胡炳、小妾金凤;胡国光的革命故事:与县城的商界的联系 (陆慕游)、革命姿态获取信任(史俊)与假革命行为
课程导入
20世纪文化名人——茅盾
一、茅盾生平:革命浪潮中的小说家
•(一)童年、少年时期(1896—1913) •(二)商务与五四时期(1913—1916—1925) •(三)大革命与流亡时期(1924—1928—1930) •(四)左联与抗战时期(1930—1937----1949) •(五)新中国时期(1949—1981)
• 2.方罗兰的革命摇摆记 爱情婚姻上摇摆于妻子陆梅丽与同事孙舞阳;革命中摇摆于极端手段与平和手段。这
是小说叙事的重心,是“动摇”题目的关键。
• 3.大革命的复杂图景记 小县城的革命主要表现为:工商革命,工会加薪运动;农民革命,土地革命;妇女革
命,多者分其妻。混乱的革命景观。
•(二)情节分析: 1.方罗兰与陆梅丽、孙舞阳的三角故事 2.方罗兰在革命派与反革命派之间的摇摆故事
茅盾《天窗》PPT精品文档(2024)
04
艺术手法鉴赏与经典语句 解读
讽刺、夸张等艺术手法运用
讽刺手法
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安排 ,对当时社会现象进行深刻讽刺 ,如官僚腐败、封建残余等。
夸张手法
在描写人物性格、情感以及环境 时,运用夸张手法以增强表达效 果,使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 所传达的情感和氛围。
经典语句欣赏与解读
要点一
“风从这里进来,雨也从这里进 来,而冬天,严寒的冬天,风…
种体裁。
茅盾的作品以深刻的社会洞察力 和鲜明的人道主义精神著称,对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影响。
《天窗》创作背景
《天窗》是茅盾的短篇小说之 一,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
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动 荡不安的阶段,茅盾通过文学 作品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 思考和深切关注。
《天窗》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 的叙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真 实面貌和人们的内心世界。
茅盾短篇小说创作风格概述
现实主义风格
典型化手法
茅盾的短篇小说以现实主义为主要创作手 法,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和批判, 展现了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
他善于运用典型化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社会现实和揭 示社会矛盾。
多样化的题材
深刻的社会意义
茅盾的短篇小说题材广泛,涉及社会各个 阶层和领域,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社会的 黑暗面和人民的苦难。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天窗》篇章结构梳理
篇章整体架构
以“天窗”为线索,贯穿全文,通过 描写不同场景下的“天窗”,展现人 物内心世界的变化。
情节发展脉络
从发现“天窗”到对“天窗”的向往 ,再到通过“天窗”看到外面的世界 ,最后到对“天窗”的超越,情节层 层推进,引人入胜。
1.2《风景谈》课件(共31张PPT)
课文解读
“民族的精神”在课文中指的是怎样的精神? 课文是怎样加以表现的?
“民族的精神”,在当时是指对内反对黑暗势力 的统治,对外反对外来民族的侵略和压迫的精神。
课文中着意写的是一个号兵和一个荷枪的战士在 朝霞中的雄姿,他们的神态是那样的严肃、坚决、勇 敢,具有高度的警觉,给人以希望、信心和力量。课 文正是通过这两个战士形象的塑造,典型而又形象地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精神。
整体感知
生字词
妩媚 颀(qí)长 摇曳(yè)
黑魆魆(xū)
缭绕 静穆
偎(wēi)依 温雅
• 调朱弄粉:旧时指妇女美容打扮。
• 百无聊赖:形容一切都不感兴趣,精神无所寄托,
非常无聊。
• 怡然自得: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 贻(yí)笑大方:让有见识的内行笑话。
• 万籁俱静:意思是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寂静,一点
“延河夕照”中用“静穆的自然”和“弥漫着生命力的人”, 作“物”与“人”的对比,表现了人的“高贵精神”。
“石洞雨景”中写公园中的一对和石洞中的一对,是“人”与 “人”的对照,突出后者是“清楚明白生活意义的人”;也是“场 面”与“场面”的对比,两个不同场面反映了两种不同的社会风貌。
“北国晨号”中用“晨风中吹着喇叭的红绸子”、 “战士枪 尖的刺刀闪着寒光”、“粉红的霞色”等来烘托民族精神化身的两 个战士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英雄战士由衷敬仰之情,所以既是 “物”烘托“人”,同时也是“景”烘托“情”。
整体感知
本文是作者1940年访问延安后在重庆写。 1939年3月,茅盾赴新疆在新疆大学任教,1940 年5月离开新疆返内地,归途中在西安喜遇朱德同志, 应邀到延安讲学并参观访问,为期五个月。在延安, 他呼吸了清新的革命气息,目睹了解放区蓬勃发展的 景象,激发了对解放区的热爱感情。同年年底到重庆, 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正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茅盾写了 与《白杨礼赞》并称为姐妹篇的《风景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刘醒龙,《天行者》 • 莫言,《蛙》
• 毕飞宇,《推拿》
•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11—2014)
• • • • 格非,《江南三部曲》 王蒙,《这边风景》 李佩甫,《生命册》 金宇澄,《繁花》
• 苏童,《黄雀记》
• 郁达夫:“茅盾是早就从事写作的人。唯其阅世深 了,所以每不忘社会,他的观察的周到,分析的清 楚,是现代散文中最有实用的一种写法……中国若要 社会进步,若要使文章和实际生活发生关系,则象 茅盾那样的散文作家,多一个好一个……” • 胡耀邦:“茅盾创作了大量杰出的文学作品,这些 作品刻画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艰苦历程,绘制了规模 宏大的历史画卷,为我国文学宝库创造了珍贵的财 富,提高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水平,在文学史上 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丘武贤 1502班
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9—1994) ∙王火,《战争和人》(一、二、三),人民文学出版社
陈忠实,《白鹿原》(修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刘斯奋,《白门柳》(一、二),中国青年出版社 刘玉民,《骚动之秋》,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95—1998) ∙张平,《抉择》
阿来,《尘埃落定》 王安忆,《长恨歌》 王旭烽,《茶人三部曲》(一、二)
•《子夜》,原名《夕阳》,中国
现代长篇小说,约30万字。茅盾于1931年10月 开始创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 有些章节分别在《小说月报》和《文学月报》 上发表过。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 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 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 小说以1930年5、6月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 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描 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
• 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77—1981) •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百花文艺出版社 • 张炜《你在高原》 • 魏巍,《东方》,人民文学出版社 • 莫应丰,《将军吟》,人民文学出版社 •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中国青年出版社 • 古华,《芙蓉镇》,人民文学出版社 •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人民文学出版
子夜人物关系网
人物关系:吴家亲戚关系
长辈 舅舅曾沧海 同辈 曾家驹 曾小舅子马景山 晚辈
父亲吴老太爷
二姐芙芳 二姐夫杜竹斋 杜幼弟杜学诗 吴荪甫 妻子林佩瑶 姨妹林佩珊 林表哥范博文 四妹蕙芳 七弟阿萱
表妹张素素
杜新箨
远房侄子吴为成
远房簇弟吴芝生
人物关系:政治与商业朋友圈
政友 雷参 谋 黄奋 李壮 飞 唐云 山 实业界同盟 王和甫大兴煤矿公司 皖北长途汽车公司 孙吉人太平洋轮船公 司 中立或两面 派 徐曼丽 刘玉英 李玉亭 弱小竞争者 五云绸厂陈君 宜 丝厂老板朱呤 秋 红头火柴厂老 板周仲伟 杜竹斋 冯云卿(公债) 对手金融巨 头 赵伯韬 尚仲礼
• 贾平凹,《秦腔》,《收获》杂志、作家出版社 • 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收获》杂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 • 周大新,《湖光山色》,《中国作家》杂志、作家出版社
• 麦家,《暗算》,《钟山》杂志(发表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07—2010)
• 张炜,《你在高原》
• 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2—1984)
• 李准,《黄河东流去》,北京出版社 • 张洁,《沉重的翅膀》(修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 刘心武,《钟鼓楼》,人民文学出版社
• 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5—1988)
• • • • • • • • 路遥,《平凡的世界》,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凌力,《少年天子》,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孙力、余小惠,《都市风流》,浙江文艺出版社 刘白羽,《第二个太阳》,人民文学出版社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荣誉奖 萧克,《浴血罗霄》,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徐兴业,《金瓯缺》,海峡文艺出版社
何慎庵(公债)
人物关系:裕华丝厂
领导 屠维岳 桂长林 李麻子 莫干丞 钱葆生 吴为成 曾家驹 马景山
姚金凤 王金贞 阿珍 阿祥 朱桂英 薛宝珠 周二姐 钱巧林 阿祥
共产党一派
普通工人
何秀妹、张阿新 蔡真、玛金 陈月娥、金小妹 徐阿姨、陆小宝 朱桂英
茅盾文学奖 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
办,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 创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 的繁荣而设立 的,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奖项每四年评选一次,参评作品需为长篇小说, 字数在13万以上的作品。尽管仍有颇多争议, 但茅盾文学奖依然不失为中国最重要的文学奖 项。
• 1981年,根据茅盾先生遗愿,将其25万元稿费捐 献出来,设立了茅盾文学奖,当时决定由巴金担任 评委会主任。此奖项的设立旨在推出和褒奖长篇小 说作家和作品。当时规定每三年评选一次,参与首 评而未获奖的作品,在下一届以至将来历届评选中 仍可获奖。首届评选在1982年确定,评选范围限于 1977年至1981年的长篇小说。“茅盾文学奖”是 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是中国长篇 小说的最高奖项之一。
• 1 人物简介 • 2 人物轶事 • 3 个人作品 • 4 创作特色 • 5 文学思想 • 6 人物评价 • 7 人物影响 • 8 纪念故居 (北京、乌镇)
• 1;改名
• 2;背《红楼梦》
• 3;抽烟
•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 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 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 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 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 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 艺的奠基人之一。
• 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 • 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 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99—2002)
• • • • • 熊召政,《张居正》,长江文艺出版社 张洁,《无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徐贵祥,《历史的天空》,人民文学出版社 柳建伟,《英雄时代》,人民文学出版社 宗璞,《东藏记》,人民文学出版社
•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03—2006)
• 毕飞宇,《推拿》
•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11—2014)
• • • • 格非,《江南三部曲》 王蒙,《这边风景》 李佩甫,《生命册》 金宇澄,《繁花》
• 苏童,《黄雀记》
• 郁达夫:“茅盾是早就从事写作的人。唯其阅世深 了,所以每不忘社会,他的观察的周到,分析的清 楚,是现代散文中最有实用的一种写法……中国若要 社会进步,若要使文章和实际生活发生关系,则象 茅盾那样的散文作家,多一个好一个……” • 胡耀邦:“茅盾创作了大量杰出的文学作品,这些 作品刻画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艰苦历程,绘制了规模 宏大的历史画卷,为我国文学宝库创造了珍贵的财 富,提高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水平,在文学史上 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丘武贤 1502班
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9—1994) ∙王火,《战争和人》(一、二、三),人民文学出版社
陈忠实,《白鹿原》(修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刘斯奋,《白门柳》(一、二),中国青年出版社 刘玉民,《骚动之秋》,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95—1998) ∙张平,《抉择》
阿来,《尘埃落定》 王安忆,《长恨歌》 王旭烽,《茶人三部曲》(一、二)
•《子夜》,原名《夕阳》,中国
现代长篇小说,约30万字。茅盾于1931年10月 开始创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 有些章节分别在《小说月报》和《文学月报》 上发表过。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 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 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 小说以1930年5、6月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 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描 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
• 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77—1981) •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百花文艺出版社 • 张炜《你在高原》 • 魏巍,《东方》,人民文学出版社 • 莫应丰,《将军吟》,人民文学出版社 •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中国青年出版社 • 古华,《芙蓉镇》,人民文学出版社 •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人民文学出版
子夜人物关系网
人物关系:吴家亲戚关系
长辈 舅舅曾沧海 同辈 曾家驹 曾小舅子马景山 晚辈
父亲吴老太爷
二姐芙芳 二姐夫杜竹斋 杜幼弟杜学诗 吴荪甫 妻子林佩瑶 姨妹林佩珊 林表哥范博文 四妹蕙芳 七弟阿萱
表妹张素素
杜新箨
远房侄子吴为成
远房簇弟吴芝生
人物关系:政治与商业朋友圈
政友 雷参 谋 黄奋 李壮 飞 唐云 山 实业界同盟 王和甫大兴煤矿公司 皖北长途汽车公司 孙吉人太平洋轮船公 司 中立或两面 派 徐曼丽 刘玉英 李玉亭 弱小竞争者 五云绸厂陈君 宜 丝厂老板朱呤 秋 红头火柴厂老 板周仲伟 杜竹斋 冯云卿(公债) 对手金融巨 头 赵伯韬 尚仲礼
• 贾平凹,《秦腔》,《收获》杂志、作家出版社 • 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收获》杂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 • 周大新,《湖光山色》,《中国作家》杂志、作家出版社
• 麦家,《暗算》,《钟山》杂志(发表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07—2010)
• 张炜,《你在高原》
• 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2—1984)
• 李准,《黄河东流去》,北京出版社 • 张洁,《沉重的翅膀》(修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 刘心武,《钟鼓楼》,人民文学出版社
• 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5—1988)
• • • • • • • • 路遥,《平凡的世界》,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凌力,《少年天子》,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孙力、余小惠,《都市风流》,浙江文艺出版社 刘白羽,《第二个太阳》,人民文学出版社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荣誉奖 萧克,《浴血罗霄》,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徐兴业,《金瓯缺》,海峡文艺出版社
何慎庵(公债)
人物关系:裕华丝厂
领导 屠维岳 桂长林 李麻子 莫干丞 钱葆生 吴为成 曾家驹 马景山
姚金凤 王金贞 阿珍 阿祥 朱桂英 薛宝珠 周二姐 钱巧林 阿祥
共产党一派
普通工人
何秀妹、张阿新 蔡真、玛金 陈月娥、金小妹 徐阿姨、陆小宝 朱桂英
茅盾文学奖 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
办,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 创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 的繁荣而设立 的,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奖项每四年评选一次,参评作品需为长篇小说, 字数在13万以上的作品。尽管仍有颇多争议, 但茅盾文学奖依然不失为中国最重要的文学奖 项。
• 1981年,根据茅盾先生遗愿,将其25万元稿费捐 献出来,设立了茅盾文学奖,当时决定由巴金担任 评委会主任。此奖项的设立旨在推出和褒奖长篇小 说作家和作品。当时规定每三年评选一次,参与首 评而未获奖的作品,在下一届以至将来历届评选中 仍可获奖。首届评选在1982年确定,评选范围限于 1977年至1981年的长篇小说。“茅盾文学奖”是 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是中国长篇 小说的最高奖项之一。
• 1 人物简介 • 2 人物轶事 • 3 个人作品 • 4 创作特色 • 5 文学思想 • 6 人物评价 • 7 人物影响 • 8 纪念故居 (北京、乌镇)
• 1;改名
• 2;背《红楼梦》
• 3;抽烟
•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 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 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 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 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 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 艺的奠基人之一。
• 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 • 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 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99—2002)
• • • • • 熊召政,《张居正》,长江文艺出版社 张洁,《无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徐贵祥,《历史的天空》,人民文学出版社 柳建伟,《英雄时代》,人民文学出版社 宗璞,《东藏记》,人民文学出版社
•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03—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