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图解教程 电子课件 - 第四章 发动机电控点火技术(ESA)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体排放;怠速时最佳点火提前角是为了降低有害气体排放和使怠速运转稳定。
(3)辛烷值对点火提前角的影响 汽油的辛烷值越高,抗爆性就越好,点火提前角可相应加大;反之,点火提
前角相应减小。在使用EFI的汽车产品出厂时,一般将开关设定在无铅汽油位置上, 而在实际使用时,可根据不同的汽油品种进行调节。而在非电控的普通点火系统 中,是靠人工根据汽油品种进行分电器(辛烷值)初始位置的调节的。
正点火提前角 为了使实际的点火提前角能够适应发动机运行状况的变化,以获得良好的动
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还必须根据发动机的进气温度、冷却液温度以及各种开 关信号等相关因素,对点火提前角进行必要的修正。其中,主要的是暖机修正和 怠速修正。
1)暖机修正:暖机修正是指当节气门传感器(TPS)的怠速触点IDL闭合或发 动机冷却水温度变化时,对点火提前角进行的修正。即当水温低时,应加大点火 提前角,以便尽快暖机;而当水温升高后,点火提前角则应立即减小。
2. 影响点火提前角的主要因素
(1)发动机转速对点火提前角的影响 发动机转速对点火提前角的影响如图4-9所示。 (2)进气歧管绝对压力对点火提前角的影响 进气歧管绝对压力对点火提前角的影响如图4-10所示。
进气歧管绝对压力对点火提前角的
影响:当发动机负荷减小(进气歧管的真空
度增加)时,点火提前角也应相应增加。但对
点火系统的分类方法: (1)按点火系统的整体结构分类:分为传统点火系统、普通电子点火系统和微
机控制点火系统。
(2)按点火能量的存储方式分类:分为电感 储能式和电容储能式。 (3)按产生点火信号的原理分类:分为磁感应式、霍尔式和光电式。 (4)按是否直接点火分类:分为直接点火式(无分电器式)和非直接点火式(有
微机控制直接点火系统的基本组成:微机控制点火系统主要由点火器、点
火线圈、火花塞、爆燃传感器及高压线等组成。点火线圈上的高压线直接与火花塞相 连,系统不再设置分火头机械式的配电装置。
图4-6
微机控制直接点火系统的基本组成
2)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的核心部件ECU的基本构成如图4-7所示。
电控单元 ECU 的构成:电控单
基本点火提前角是发动机最主要的点火提前角,也是设计微机控制点火系统 时确定的点火提前角。国内外普遍采用台架试验方法,利用发动机最佳运行状况 下的试验数据来确定基本点火提前角。
图4-12
基本点火提前角的确定与控制方法:(1)
首先用台架试验方法测定发动机在不同转速和不 同负荷条件下的最佳点火提前角特性曲线;(2)然 后,综合考虑发动机油耗、转矩、排放和爆震等因 素的影响,对试验结果进行优化处理,便可得到如 图 4-12 所示的三维点火特性脉谱图;并以数据形 式将脉谱图存储于 ROM 中;(3)在汽车行驶过程中, CPU 根据发动机转速信号和负荷信号,从 ROM 中查 询相应工况的基本点火提前角,并以此为标准对发 动机点火时刻进行控制。
2. 非直接 点火系统
1. 分组点 火式系统
2. 独立点 火式系统
图4-5
1. 点火 线圈分配
式
2. 二极 管分配式
1.电容 储能式
2.电感储 能式
点火系统的分类方法和分类体系
四、微机控制直接点火系统的组成与优点 1. 微机控制直接点火系统的组成
1)微机控制直接点火系统(MCI)的基本组成如图4-6所示。
分电器式)。
(5)按是否分组点火分类:分为分组式点火系统和独立式点火系统。 (1) 按高压电的分配方式分类:分为点火线圈分配式和二极管分配式。
点火系统
1. 传统 点火系统
1. 电容 储能式
2. 电感 储能式
2. 普通电子 点火系统
1. 2. 3. 磁霍光 感尔电 应式式 式
3. 微机控制 点火系统
1. 直接点 火系统
生(曲线 B 上部的锯齿波形表示爆震波形)。可见,最佳点火提前角应在上止点前 10°附近。
图4-8 点火提前角曲线
图4-9 转速与点火提前角
转速对点火提前角的影响:当发动机转速升高时,点火提前角也应相应增大。但对于
传统的机械式离心调节器而言,其点火调节曲线与理想点火软件曲线相差较大。而采用微机控 制的点火提前系统 ESA 则可使实际点火提前角非常接近理想点火提前角曲线。
二、汽油发动机点火系统的发展阶段
汽油机点火系统的发展过程围绕着解决点火系统三项主要矛盾( ① 初级电路 通断的方式; ② 最佳点火时刻的控制;和 ③ 次级高压电的分配方式)而展开, 可分为四个阶段:即 ① 以磁电机为电源的点火系统; ② 以机械式触点控制初级 电路通断的蓄电池点火装置; ③ 以晶体管控制初级电路通断的电子点火系统;和 ④ 微机控制的点火系统。
第二节 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的控制过程
一、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点火提前角的确定
1. 点火提前角的作用和最佳点火提前角
可燃混合气的燃烧必须经历一定的过程和时间,即先经过诱导期,再进入猛 烈的明显燃烧期。一般混合气在汽缸内燃烧时的最高压力(相对于发动机最大功 率)出现在上止点后10°左右,如图4-8所示。因此,点火时间不能刚好选在压 缩上止点,而应有所提前。
点火提前角的大小对于发动机的功率、油耗、爆燃和排放污染等影响极大。 通常将能使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均达到最佳值的点火提前角称为最佳 点火提前角。
最佳点火提前角在上止点前 10°附近: (1)曲线 A 是指汽缸内混合气不燃烧时的压力波形,其形状与上止点(TDC)成对称; (2)曲线 B、C、D 分别表示将点火时刻选在 I(TDC 前 10°之前)、II(TDC 前 10°附
第一节 发动机电控点火技术概述
一、点火系统的功能与对点火系统的基本要求
1. 点火系统的功能
点火系统的功能是将发动机电源“12V~14V的低压电”转变为“12KV~30KV的 高压电”提供给火花塞,并按照发动机的汽缸工作顺序在各缸压缩行程终了时及时 点燃混合气。
2. 对点火系统的基本要求
对点火系统的三项基本要求是: 1)能产生足以击穿火花塞电极间隙的高电压:一般情况应在12KV以上,起动时 需要19KV以上,其设计值为30KV。 2)电火花应具有足够的点火能量:一般应为50~80MJ,起动时约需要100MJ。 3)点火时刻应与发动机工况相适应:点火时刻(用点火提前角表示)应按照发 动机的工作顺序;其最佳的点火时刻应使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发出的功率最大、油 耗最低和排污最少。
1)由于没有分电器,不存在分火头和旁电极间跳火问题,同时减少了高压 导线,特别是单独点火系统已不设高压导线,不仅能量损失减少,而且无线电干 扰减弱。
2)由于废除了分电器,因此节省了安装空间。特别是单独点火系统将点火线 圈安装在双凸轮轴之间,充分利用了有限的空间,对小轿车发动机室的合理布置 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2. 非直接 点火系统
1. 分组点 火式系统
2. 独立点 火式系统
(1)按点火系统的整体结构分类:分为传统点火系统、普通电子点火系统和微
机控制点火系统。
(2)按点火能量的存储方式分类:分为电感 储能式和电容储能式。 (3)按产生点火信号的原理分类:分为磁感应式、霍尔式和光电式。 (4)按是否直接点火分类:分为直接点火式(无分电器式)和非直接点火式(有
图4-8 点火提前角曲线
图4-9 转速与点火提前角
近)、III(TDC 前 10°之后)三种不同点火提前角时的燃烧压力波形试验曲线。
(3)由图可知:点火时刻 II(TDC 前 10°附近),可获得最佳燃烧压力和做功最 多,且无爆震发生。而在点火时刻 I(TDC 前 10°之前),虽然燃烧压力最高,但有爆震发
3. 点火提前角的组成
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的点火提前角θ由初始点火提前角、基本点火提前角和修 正点火提前角三部分之和组成,见图4-11。 即:
图4-11
点火提前角的组成:
实际点火提前角 = 初始点火提前角 + 基 本点火提前角 + 修正点火提前角(或延迟角)
微点火提前角的修正
4. 点火提前角的确定方法
近)、III(TDC 前 10°之后)三种不同点火提前角时的燃烧压力波形试验曲线。
(3)由图可知:点火时刻 II(TDC 前 10°附近),可获得最佳燃烧压力和做功最 多,且无爆震发生。而在点火时刻 I(TDC 前 10°之前),虽然燃烧压力最高,但有爆震发
生(曲线 B 上部的锯齿波形表示爆震波形)。可见,最佳点火提前角应在上止点前 10°附近。
分电器式)。
(5)按是否分组点火分类:分为分组式点火系统和独立式点火系统。 (1) 按高压电的分配方式分类:分为点火线圈分配式和二极管分配式。
点火系统
1. 传统 点火系统
1. 电容 储能式
2. 电感 储能式
2. 普通电子 点火系统
1. 2. 3. 磁霍光 感尔电 应式式 式
3. 微机控制 点火系统
1. 直接点 火系统
(1)初始点火提前角 又称固定点火提前角,其大小由曲轴位置传感器的初始位置决定,一般定为
上止点前(BTDC)10°左右。如桑塔纳2000GLi轿车为BTDC8°。初始点火提前角适 用于下列各种情况:
1)发动机起动时; 2)转速低于400r/min时; 3)当检查初始点火提前角时。 (2)基本点火提前角
3)单独点火系统采用了与气缸数相等的特制点火线圈,由于该点火线圈充电 时间常数小,初级电流上升快(即充电时间短), 因此能在发动机转速高达9000r /min的转速范围内提供足够的点火能量和高电压。
4)它采用电子提前点火装置ESA取代了机械式点火提前装置,使发动机在各 种转速和负荷型均能获得最佳点火提前角。而在小负荷时,能够提供较大的点火 提前角。能够在发动机整个转速范围内向火花塞提供点燃稀混合气所需要的能量, 并严格控制爆燃。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图解教程
电 子 课 件 第四章
第四章 发动机电控点火技术
学习目标:
1. 掌握电控点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 了解点火提前角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3. 掌握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的原理与控制过程。 4. 熟悉微机控制点火系统高压配电方式的结构原理。 5. 掌握发动机爆燃的组成、控制原理与爆燃传感器的检测方法。
元的核心部分是普通微型计算机及其 存储器中存储的控制软件。
其余组成部分包括输入回路、输 出回路、A/D 转换器以及电源电路和备 用电路等。
图4-7
电控单元ECU的基本构成
3)微机控制点火系统各组成部件的功能见表4-1。 表4-1 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组成部件的功能
2. 直接点火系统(无分电器式)优点
于传统真空提前器而言,其点火调节曲线与理
想点火软件曲线相差较大。而采用微机控制的
点火提前系统 ESA 则可使实际点火提前角非
常接近理想点火提前角曲线。
图4-10
歧管压力与点火提前角
最佳点火提前角会随着工况不同而发生变化。大负荷时最佳点火提前角是为
提高动力性和增加输出转矩;部分负荷时最佳点火提前角是为了降低油耗和有害
图4-4
第三代电子点火系统:在“数字
式电子点火系统”基础上,直接用多个 点火线圈或二极管来分配高压电,控制 火花塞跳火,以取代分火头机械式点火 装置,称为“电子配电点火系统”,或 称“无分电器式电子点火系统”(DLI)。
第三代电子点火系统的原理
三、点火系统的分类
点火系统的分类方法和分类体系如图4-5所示:
取代真空和离心点火提前装置,并在 ECU 中存储了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的最佳点火提前角试 验数据,称为“数字式电子点火系统”。但它仍保留了分火头式的机械配电装置。
图4-2 第二代无触点式电子点火系统组成 图4-3 第二代电子点火系统的原理
2. 第三代电子点火系统
图4-4描述了第三代电子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它可以实现发动机在任何工 况下均能处于最佳点火提前状态,并实现通电时间控制、点火提前控制和爆燃控 制三项控制功能。
图4-1所示为第一代电子点火系统:
第一代电子点火系统:用
点火信号传感器取代断电触点, 并增加一个电子点火模块,称为 “无触点点火系统”。它仍保留 了真空和离心点火提前装置和 分火头式的分电器配电装置。
图4-1
第一代无触点式电子点火系统的组成
1. 第二代电子点火系统
第二代无触点式电子点火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如图4-2和图4-3所示。 第二代电子点火系统:在“无触点点火系统”基础上,用无运动关系电控单元(ECU)
2)怠速修正:即为了保证怠速稳定而对点火提前角进行的修正。当怠速运转过 程中,由于负荷变化,如动力转向开关或空调开关接通,发动机转速低于规定的 目标转速时,ECU将根据转速之差,相应减小点火提前角,以使得怠速平稳,防止 突然熄火。 (4)实际点火提前角的确定原则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