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抗战老兵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访抗战老兵心得体会
【篇一:探望抗战老兵心得体会】
2015年8月,是抗战胜利70周年。
幸福树家电经理xx,为了让员
工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在8月7日,率部份员工,前往各乡镇看
望我们幸存的抗战老兵。
这天,我们作协一行人也随xx员工去看望
几位抗战老兵。
我们去的第一站是xx村。
90岁的抗战老兵黄忠新
就住在楠市中学对面。
见我们到来,黄老很高兴,忙拿出早就准备
好的葡萄放在桌上。
黄老眼不花,耳不聋,看上去很健康。
我们跟
他合影后,黄老向我们讲述了他当年入伍到跟日军作战的情况:
1944年2月,黄老当兵时,他在xx县县立(一中)中学读初中。
那时,他家有两兄弟,当时的政策是二丁抽一,他是哥哥,他只能是弃学
从军。
参军后,他分配到国军陆军第四军,军长是张发奎。
xx县参军的有100多个人,而楠木桥的人就占了十几个。
这些人全安排在
第四军。
他们参军后,军训几个月后,住在长沙,参加长沙保卫战。
当时在长沙驻守的国民党兵还有其它几个军。
驻军在岳鹿山的军队
是其它的军部。
长沙保卫战的三个战役,日军失利。
最后,日军派
出了大量的军队来攻打岳鹿山。
他告诉我们:我亲眼看见,那炮弹
打过来的时候是烟雾弥漫。
白天也像晚上一样。
上级叫我们炮弹打
来时,要卧倒,不然就容易受伤。
最后,岳鹿山失守。
【篇二:访问抗日老兵活动采访文稿】
长沙师范学院
访问抗日老兵活动
采
访
文
稿
访问老兵:徐明辉
访问人:李傲、王媛、戴诗意、李金栋
访问时间:2015年7月25日-26日
一、活动目的
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帮助学生了解抗战历史,牢记国耻,同时也为了宣扬老兵抗日事迹,帮助老兵解决困难。
二、活动时间
2015年7月25日-26日
三、活动地点
长沙市望城区恒大名都小区
四、老兵档案
徐明辉,1923年生,江西人。
国民革命军第14军94师步兵,
1944年入伍,曾在上海与日军展开正面交锋。
1950年当做“反革命”分子被捕入狱,1960年下放至江西,后到湖北监利人民大院农场做工。
五、老兵事迹
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人民正处于水深
火热的生活当中。
那个时候,国民政府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按照“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独子免征”的原则对年满18岁至45岁的兵
役适龄男子登记于册。
每年由保长采用抽签的办法,决定谁去当兵。
徐明辉一家,有兄弟三人,他是最小的。
1944年,他应征入伍,编
入国民革命军第14军94师。
徐老记忆最为深刻的便是在上海的作战经历。
据徐老回忆,当时日
本鬼子乘炮艇登岸后,便与其展开游击战。
那个时候几乎是天天打仗,一遇到日本鬼子就打,战斗激烈的时候,根本看不见人,人只
能躲在壕沟里。
徐老跟老伴对当年的事件仍然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回想起来,却
是思绪万千,百感交集。
徐老的老伴情不自禁的唱起了当年的歌曲《难民曲》,“日本鬼子的大炮,轰毁了我们的家,枪杀了爸爸又拉
走了亲爱的妈妈,哪一年哪一月才回到自己的老家??”经过多少次的
浴血奋战,经过多少回的斩将刈旗,1945年日本鬼子终于无条件投
降了。
徐老于1948年结婚,然而还没享受到儿子降生带来的喜悦,就在1950年,被莫须有的原因贴上了“反革命”的政治标签。
“当时枪毙了好多人,我们吓得
要死,还好他没做什么坏事,就判了四年刑。
”徐老的老伴回忆道。
再后来,文化大革命,徐老又被下放到江西老家,在老家做工两年
不到便到湖北监利人民大院农场做砖,这一干便长达二十年之久。
在农场做工的二十年时间里,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赶到长沙与家人
团聚。
当时在长沙生活的妻子跟儿子,生活也是十分艰苦。
徐老的老伴说:“当时街道办了一个砂石厂,我就在砂石厂做挑沙之类的工作。
”“白
天的时候,我大儿子跟二儿子就出去捡烂布头之类的换钱贴补家用。
但是他们不在家附近捡,怕别人认出来丢了家人的面子。
”
徐老的老伴还回忆说,当时儿子们出去捡烂布头,就在腰间挂一个
竹筒,在竹筒里装些米饭,中午的时候就吃又冷又硬的饭。
晚上的
时候,一家人就吃一些野外挖来的诸如马齿苋之类的野菜。
谈起儿子,徐老仍然显得有些愧疚。
因为自己的历史和身世问题,
使得儿子们都没有分到好的工作单位。
大儿子跟二儿子高中还没读
完便辍学打工了。
说起现在的抗日“神剧”,徐老说:“那都是做的,
不是真的,实际的不是那么一回事。
”问起当年参军是否后悔,徐老说:“这没什么,国家当时正是危难之际,我们必须站出来保家卫国。
”
几十年风风雨雨,满是艰辛困苦,满是凄风楚雨。
当年英勇抗战的
抗日英雄,如今只留下一副消瘦的身躯和不太方便的腿脚。
现在生
活终于安稳平静下来,可是徐老却也终归到了耄耋之年。
抗战老兵是民族英雄,他们就在我们身边,无论他们是何身份、是
何党派,只要他们曾经参与过那场艰苦卓绝的卫国战争,为中华民
族的解放而付出过,那么,他们就是我们最值得敬佩的人!
主撰稿:李金栋
六、采访心得
(一)
访问抗日老兵徐明辉老人,实属偶然。
因为当时学校提供的老兵信
息中并没有徐老的信息而只有一位郭姓老人的信息,7月25日,我
们去到恒大名都小区访问郭老的时候没有找到。
在物业的帮助下,
我们便找到了另外一位抗战老兵徐明辉。
我们马不停蹄的赶到徐老的家,开门的是徐老的老伴,当时徐老正
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见到我们来徐老立即起身,我们也十分高兴的
同徐老握手。
我向徐老说明了我们的来意,给他看了我们的学生证
和资料,他十分高兴的连连点头。
首先,我们问了徐老姓名、年龄、入伍时间、部队番号等基本的信息。
慢慢的,开始尴尬的气氛变得
轻松起来,我们也放开来,耐心地听着徐老和老伴讲述他们的抗战
经历和当时的生活条件。
或许是事情太过久远因而记得不是太清楚,又或许是因为往事太过酸楚,不忍回忆,徐老对于抗战的经历谈的
不算多,我们也只能从只言片语中去感受当时的情景,去体会那是
的苦楚。
我们为了进一步的了解情况,第二天又带着果篮去到了徐老的家中。
这一次我们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写好了采访提纲和问题,问的问
题也更加深入和具体。
徐老跟老伴仍然热情耐心的为我们讲述。
为
了进一步的做好访问,我们还拍摄了视频。
后来,我为了写好采访
文稿,把视频反复看了十余遍,对于当年的情况和老人们说得一些
不清楚的地方,我还上网找资料进行了补充。
我想:当年的抗战老兵现在大多已是耄耋之年,没有他们当年同日
本鬼子殊死搏斗,浴血奋战,没有他们当年为了国家,挺身而出,
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社会,没有现在美好和平的生活。
我们应该尊
敬他们,感谢他们,学习他们。
我们也要时刻谨记,我们现在的生
活来自不易,要好好珍惜并且为之不断努力奋斗。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13计控301班李金栋
(二)
人民若有记忆,记得亲,记得痛。
国家若有记忆,识来路,知归途。
抗日战争胜利至今已将近70周年。
岁月荏苒七十载,黑白影像中的
年轻军人们如今已是白发如雪,满面沧桑;抗日战争,这是一段因
为历史原因而长期模糊不清的历史;抗战老兵,这是一群曾经浴血
卫国却长年不为人知的英雄群体。
今年暑假我有幸成为了一名寻访
抗战老兵的志愿者,美国二战名将麦克阿瑟说过一句十分有名的话——“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其实每个老兵都承载着一段不平凡的
历史记忆,然而相对美国而言,我们抗战老兵口述史料的收集工作
因起步晚、志愿者
不足等因素显得更加困难和艰巨。
如今抗战老兵平均年龄皆在90岁
以上,而每一个位老兵的离世,都代表着一段“国家记忆”的消失。
70年过去了,当年意气风发、慨然从军的热血青年,如今已是耄耋
老人。
几十年来,他们的抗战历史不为人所知,他们的身份也不为
人所敬。
在这里我想与大家一起分享我在寻访抗战老兵途中的种种
经历与感想。
2015年7月25日,我来到了抗日战争老兵徐明辉的家里,对他进
行访问,他今年92岁,身体基本没有什么大问题,只是腿脚不便,
不能走太远,所以平常他主要是呆在家里看看电视,他是来自国民
党第14军94师,主要是在上海作战,连长是钱锡光,而他是一名
步兵,老人有三个儿子,听了老人讲诉的生平我们都很难过,因为
是来自国民党军,所以,在1960年的时候被下放,下放出来之后就
去了人民大院农场,与家人两地分离20几年,期间老人的大儿子还
不幸被饿死了,老人的妻子今年83岁,每每回忆起那段记忆总是会
难过不已,我问老人:“后悔参加战争吗?”老人说:“没有什么后不
后悔的,那时每家必须出一个,家中儿子多。
但是现在生活安定了,每月也有国家的抗战老兵补贴。
通过采访我更加深刻的了解到抗战
老兵的不易,如果不是他们,哪有如今太平的生活,我真的十分钦
佩他们,老人们沉浮的一生,折射出了老人所在时代的人情冷暖。
在民族大义,国家存亡之际,不管是被卷入战争还是投笔从戎亦或
是愤而从军,他们是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在保护这个民族、保卫这个
民族所生存的土地,他们的行为不需要政治来为他们标签。
我们看
向他们的目光也不需要隔着一层政治的有色眼镜。
如果说人有其魂,那么他们就是中国人的魂,就是中华民族的魂。
正因如此,我也非
常赞同孙春龙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对抗战最好的纪念,就是丢掉
内战的包袱。
最后,真的很庆幸自己能有一次与老兵这么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很
有收获,我希望我们有更多的同学行动起来,一同加入到发现英雄、记录历史、感恩老兵的志愿者队伍中来。
我们的民族英雄就在身边,无论他们是何身份、是何党派,只要他们曾经参与过那场艰苦卓绝
的卫国战争,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付出过,那么,他们就是我们最
值得敬佩的人!
初等教育系
13小教403班王媛
【篇三:抗战老兵采访提问】
抗战老兵采访
【抗战老兵——梁德恩】抗日战争时期,梁德恩的父亲随军出征,
抵御外敌。
受父亲的影响,当年年仅13岁的梁德恩来到了部队。
由
于年龄小,梁德恩在部队里主要学习医护知识,参与救治伤病员的
工作。
1933年1月17日生,现年82周岁,昌平东崔村人,抗日复员军人。
1945年2月28日入伍,在部队里学医,学成之后,分到
连队担任司药员一职,负责给伤病员进行救治。
1945年6月精兵简
政复员回家。
抗日战争时期,梁德恩的父亲随军出征,抵御外敌。
受父亲的影响,当年年仅13岁的梁德恩来到了部队。
虽然工作的时间并不长,但老人对当时的工作依然记忆犹新。
如今82岁的梁德恩老人,身体硬朗,精神矍铄,不大的农家小院收拾的
干净整洁,一切看起来都和普通的农村老人没什么区别,只是,屋
子墙上挂着的老照片,以及老人珍藏的纪念章,记录下了老人区别于普通人的那段特殊经历。
王:能说说您在部队医护队里的经历吗?
卫:抗战中遇到的最艰苦的情况是什么?
许:在部队里上您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卫:在部队呆了这么多年,军旅生活给您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魏:70周年的阅兵仪式对我们来说是对当年的铭记,提醒我们前辈们浴血奋斗的历程。
那么对曾经参与其中的您来说,它有没有什么其他的特殊意义?
许:梁老,您认为现在的年轻人
和您那个时代的年轻人相比,缺少了什么精神吗?
魏:我在网上看到一些采访您的资料,其中很多都提到了参加抗日是来自小时候您父亲对您
的影响,您能给我们讲讲他吗?
卫:与家人怎么联系?若是通过书信,多久可以收到?收到家里来信心情如何?
张:前几天我去了国家图书馆,里面有一个庆祝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主题展览,看到了许
多英雄事迹,深深感到没有前辈们的奋勇拼搏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对于我们年轻一代,你觉得我们怎么做,才能像您当年一样,在社会中贡献更多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