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的科学发展观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的科学发展观

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

班级:2010级思想政治教育

学号:201010300009

姓名:曹帅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的科学发展观

【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现着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科学发展现,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进一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对于我们以理论自觉的态度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发展观;唯物史观;

发展,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也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在中外思想发展史上,对于发展问题的认识走过了从“循环论”、进化论到唯物史观的曲折认识道路。唯物史观的创立,第一次将人类对社会发展的认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它也成为科学发展观产生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关于发展,列宁曾经说过:“有两种基本的……发展(进化)观点: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以及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1]形而上学的发展观认为,发展是增减、是变量,否认质变;强调事物变化的原因不是其内在矛盾,而是外力作用。辩证法的发展观认为,发展不仅是量变,而是质变,是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旧到新的上升过程;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其内部矛盾,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可见,虽然两者说的都是发展,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两者相比较,后者是一种符合于客观实际的科学发展观。

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念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发展问题历来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关注和解答的主要问题。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基本观点,就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马克思两大发现之一的唯物史观,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问题的哲学阐释,是阐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马克思的视野里,社会发展,是包括由生产力发展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等社会基本要素的递进、成长、变革和完善。由于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实现的人和作为群体的人民群众,因此,社会发展的实质是人以及人类的生产方式的不断完善的过程。社会发展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既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发展,还有支撑社会各个方面的生态环境的发展等,但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最终体现在和凝聚在社会活动的主体——人的发展上。因而,从一定意义上说,唯物史观理论就是关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它包括了如下一

些重要内容:

第一,社会发展本源论。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观,主要是从社会物质生产出发而建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物质生产活动既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逻辑起点,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本源和基础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指出:“一当人们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分开来。人们生产他们所必须的生活资料,同时也就间接的生产着他们的物质生活本身。”[2]在同一本著作中,马克思考察了历史发展的四个因素,其中第一个因素就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并称之为人类的第一历史活动。可见,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于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即人的劳动,并由此确立了唯物史观理论的逻辑起点。

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生产力理论则是整个学说的基础。“人类社会和动物社会本质区别在于,动物最多是搜集,而人则能从事生产。”[3]由人类生产活动而衍生出来的生产力概念,表明了人类社会同自然界的基本关系,表明人类社会在改造自然过程中获取自身需求所达到的能力与水平。恩格斯曾把以生产力为主导的经济因素称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它构成一条贯穿始终的、唯一有助于理解的红线”。[4]上述关于物质生产生活是人类社会的起点和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的观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本源的理论。这一理论为我们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基本路线的提出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它告诉我们,即使是在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坚持搞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依然是社会主义的中心任务。它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基本依据,也是解决一切社会矛盾的重要基础,更是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的主要渠道。科学发展观首先强调的就是发展,而首要的则是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社会发展结构论。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想在于:不是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视为分散零乱的和封闭孤立的存在,而是视为各个要素交互作用构成的统一的有机整体。对于社会的整体发展思想,马克思曾提出过社会有机体理论,即把整个社会看成是由一定结构组成的巨大有机系统。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著作中,马克思阐述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马克思的社会结构论第一次科学地揭示出社会组织的内在系统结构,阐明了社会的整体性、有机性以及社会结构不同部分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发展思想奠定了根本的理论基础。它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应当是全面发展的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进步的社会。没有社会的全面发展,也就没有社会的进步。科学发展观中的全面发展观正是继承了马克思的这一重要理论。

第三,社会发展动力论。关于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动力是什么,马克思首先充分肯定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直接满足生活需要的生产和再生产,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巨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生产方式的变革。马克

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客观的自然历史过程;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社会基本矛盾,则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始终、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动力。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过程中,生产力又起到了最终的决定作用。关于生产力的这种最终决定作用,马克思曾经说:“在人们生产力发展的一定情况下,就会有一定的交换和消费形式。在生产、交换和消费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就会有一定的市民社会。有一定的市民社会,就会有不过是市民社会的正式表现的一定的政治国家。”[5]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同时,马克思又认为,经济因素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唯一的因素,它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不是绝对的和单向度的,而是要受到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等上层建筑的影响和反作用。社会发展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合力推动促成的。当然,除了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主体的精神因素对社会发展起到动力的作用外,自然环境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马克思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人自身的生产和在生产,都要以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为前提条件,因为人本身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没有自然界那就没有人本身。除此之外,马克思还从社会主体层面阐述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包括:阶级斗争的动力作用、人们群众创造历史的动力作用,以及社会发展的合力等等。可见,社会基本矛盾是构造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的基本框架,而这些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阐述的社会发展动力,都可以看成是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动力作用认识的深化和补充。马克思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清楚地告诉了我们: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必须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题作用等等。这同科学发展观所包含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是完全一致的。

第四,社会发展规律论。马克思首先肯定了社会发展同自然界一样,是有规律可循的,认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离不开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分析。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通过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考察,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作了经典性的表述:“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有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6]这个总规律也可以概括为两条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的要求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性质和发展规律的要求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理论支撑。科学发展观正是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而全面的把握,是运用唯物史观社会发展规律学说指导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认识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