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与金陵文化 金陵四十八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陵四十八景》之“楼怀深楚”中记载孙楚酒楼是李白曾醉酒之处。吴小铁供图《金陵四十八景》之“凤凰三山”中少不了凤凰台。吴小铁供图
《金陵四十八景》之“报恩寺塔”可见当年壮观气势。吴小铁供图
《金陵四十八景》之“清凉问佛”中,山顶上就是翠微亭。吴小铁供图凤凰台上凤凰游
说到南京的凤凰台,就必须说到唐代大诗人李白。后人知道凤凰台,大多是因为熟读了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据宋《太平寰宇记》记载:“凤凰山,在县北一里,周回连三井冈,迤逦至死马涧。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此山,状如孔雀,文彩五色,音声谐和,众鸟群集。仍置凤凰台里,起台于山,号为凤凰山。”南宋张戒《岁寒堂诗话》:“金陵凤凰台,在城之东南,四顾江山,下窥井邑,古题咏唯谪仙为绝唱。”
李白一生数次来金陵,他登金陵凤凰台,想当年登临武昌黄鹤楼时的诗情犹在,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用的是崔颢的《黄鹤楼》诗原韵,不仅开首句法模仿前诗,而且将武昌的鹦鹉洲与金陵的白鹭洲相呼应,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他还在《金陵凤凰台置酒》中抒怀:“置酒延落景,金陵凤凰台。长波泻万古,心与云俱开。借问往昔时,凤凰为谁来?凤凰去已久,正当今日回。”
后来也有不少文人登临凤凰台,写下很多名篇佳句,如宋代杨万里《登凤凰台》诗云:“白鹭北头江草合,乌衣西面杏花开。”但是与李太白的诗篇相比还是略逊一筹。
畅饮孙楚酒楼
孙楚酒楼,故址在今下浮桥下,西水关南侧,大概位于今天的水西门广场附近。此楼广为人知,同样是李白大作功不可没。李白曾在此通宵畅饮,并题写名篇:“昨玩西城月,青天垂玉钩。朝沽金陵酒,歌吹孙楚楼。……酒客十数公,崩腾醉之流。谑浪棹海客,喧呼傲阳侯。”由此,孙楚酒楼后来几乎成了酒楼的代名词。宋人周应合《景定建康志》中干脆称这家酒楼为“李白酒楼”。
直到清初,这座酒楼还耸立在秦淮河畔。清代陈文述有《孙楚酒楼诗》:“秋色三山雨,江流六代烟。偶谈孙楚事,因过酒楼前。花月唐天宝,风流李谪仙。凭阑同一醉,高咏二千年。”可见这里仍然是文人云集之地。
亭台六七座
赏心亭,建于北宋。据《景定建康志》记载,它位于“下水门(即今西水关)之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宋金议和,诗人陆游上疏,建议从临安(今杭州)迁都建康(今南京)以便于攻守,但没被采纳。他登上赏心亭,举目远望,充满感慨,写下《登赏心亭》:“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歌咏赏心亭诗词中最著名者系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此词作于其任建康通判时。词云:“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赏心亭虽是伤心之地,却也不乏激扬文字的豪情。
劳劳亭,位于南京城南,始建于东吴时期。其名来源于成语“劳燕分飞”,和位于赏心亭下的折柳亭一样,是著名的送别之地。李白有诗云:“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又有《劳劳亭歌》:“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傍。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我乘索舸同康乐。朗咏清川飞夜霜。昔闻牛渚吟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帘归梦长。”
白鹭亭。在赏心亭西,下瞰白鹭洲。始建于何时已经不清楚,宋代景定元年(1260)马光祖重建。秋日白鹭来此,江天一色,白鹭点点,芦花飘飞,景色尤为美丽。宋代王琪《秋日白鹭亭》云:“白鹭敞西轩,林宇穷爽垲。千峰若联环,翠色不可解。是时天宇旷,六幕无纤霭。金斗熨秋江,素练横衣带。乾坤清且敛,气象朝昏改。芦花作雪飞,飞舞来苍海。九霄汀鹭起,万里樯乌快。月上三山头,鸟没横塘外。苍茫洲渚寒,银错星斗大。开樽屏丝竹,披襟面萧籁。余生本江湖,堰赛欣所会。鱼龙凭夜涛,四面忽滂。安得犀灯然,煌煌发水怪。”
新亭。在长江边。清代金鳌《金陵待征录》记载,“新亭当在长干南,不在朱雀舫西。”南朝梁范云有诗《之零陵郡次新亭》云:“江干远树浮,天末孤烟起。江天自如合,烟树还相似。沧流未可源,高飘去何已。”
翠微亭。在清凉山上。此亭名气不算很大,但远眺长江,帆影点点,把酒临风,也颇有诗情画意。惜阴书院山长薛时雨作《西岩杂咏同赵季梅教授·翠微亭》,诗曰:“清凉名胜地,空翠锁郊坰。一线江光白,万家烟火青。废兴更八代,寂寞此孤亭。欲共山僧话,松关入暮扃。”
登瓦官阁极眺金陵
历史上的南京瓦官寺位于城西南的花露岗。东晋兴宁二年(364),因慧力的奏请,诏令布施河内陶官旧地以建寺,故称瓦官寺。晋简文帝亲临听讲,王侯公卿云集,寺名因而大盛。
李白游瓦官寺时,香火仍盛,楼台殿院,依然巍峨。其诗《登瓦官阁》记述了瓦官寺建筑的巍峨,梵音佛呗的鼎盛:“晨登瓦官阁,极眺金陵城。钟山对北户,淮水入南荣。漫漫雨花落,嘈嘈天乐鸣。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杳出霄汉上,仰攀日月行。山空霸气灭,地古寒阴生。寥廓云海晚,苍茫宫观平。门余阊阖字,楼识凤凰名。雷作百山动,神扶万拱倾。灵光何足贵,长此镇吴京。”瓦官寺至明初,寺基完全荒废。
美轮美奂大报恩寺
说到金陵古建筑,不可不说建于明代的大报恩寺。旧址位于中华门外长干里。明永乐十年成祖朱棣为纪念生母兴建,费时近20年。在城南雄峙了400多年,直到1856年毁于太平天国战火。
大报恩寺内有琉璃塔,塔高100余米,九级八面,甘熙《白下琐言》说:“高出云表,数十里外可望见”,入夜时,塔灯辉煌,恍若神话世界。明代吴应箕《留都见闻录》记载:“报恩寺浮图甲于天下,登三级而览尽城中矣,至顶而苍茫窅冥,如与云气相接。寺中僧舍惟南廊颇盛,比屋接檐,高其墙宇,亦如人家居,排牌贸易,而清修远寄之意都尽。”
张惠衣在《金陵大报恩寺塔志》记载:“浮图之胜,高百余丈,直插霄汉,五色琉璃,合成顶冠,以黄金宝珠,照耀云日。夜篝火百二十有八,如火龙,滕焰数十里,风铎相闻数里,群山、大江、都城、宫阙,悉在凭眺中。”琉璃塔之塔顶悬挂140多盏篝灯,夜晚点燃时,几十里外可见,当时有人称赞琉璃塔“白天似金轮耸云,夜间似华灯耀月”。
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至此游玩,赞叹不已,《登报恩塔归骑望塔灯》诗赞:“表里山川尽,胜寄烟云惬。江光日气饮,世界空明摄。回听风穴壮,侧看飞鸟怯。下方灯欲上,归人影相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