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我国跨国并购的机遇
产业升级、金融危机与跨国并购
产业升级、金融危机与跨国并购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危机对中国并购活动的影响,认为金融危机加速了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危机后刺激计划增强了大型国企的市场力量,加快了并购的复苏。
其次,我们分析了跨国并购,发现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战略决定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特点。
最后我们展望了中国跨国并购再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跨国并购;金融危机;产业升级并购活动随着经济、产业发展而发生,并且必然符合经济、产业发展规律。
金融危机下中国并购活动的变化,更是体现了这点。
一、金融危机下中国并购交易1.1并购交易在金融危机后迅速回升bvd全球并购数据库数据表明,中国并购从2006年开始快速上升,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才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但是这下降趋势仅仅维持了一年。
金融危机后一系列刺激计划,使得并购交易在2009年上半年就恢复到了2007年上半年的水平,并且直到2011年上半年,都没有出现较大的回落。
此外,尽管交易总金额一直较为稳定的维持在1万6千亿左右的水平,但是交易的数量经历2009年下半年短暂的上升后,却出现了持续的下滑。
这说明平均交易额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升。
1.2迅速回升原因分析中国产业升级加快及危机后刺激计划资源配置不均是并购回升的主要动因。
中国并购浪潮的兴起就是伴随着产业内部升级以及新兴产业发展而来的,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得加速了落后产能的淘汰,企业进而不得不进行并购重组,相关产业进入了深度整合的阶段,不仅并购重组的数量增加了,交易额也有了提升。
金融危机后的刺激计划资源主要流向大型国企。
随着大型国企扩张的步伐,一方面各类地方性国企被纷纷纳入央企旗下;另一方面央企也走出国门,趁欧美企业深陷金融危机之际大举并购;第三,民企因为得不到信贷支持,经营愈加艰难,被国企收购。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经济转型、金融危机后的刺激计划以及信贷资源的不平衡配置,导致了中国并购在金融危机发生一年后就得以恢复,并且平均交易额度上升的现象。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行为研究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行为研究摘要:本文分析了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行为的基本特征、基本动力,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跨国并购行为的行动策略。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企业;跨国并购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1当前,全球经济仍然在低谷徘徊,但新兴产业却发展迅速,这就使得部分行业的企业在发展中积极扩张,而部分行业内企业则陷入了发展困境。
在这种发展环境下,大量的跨国并购行为出现,我国企业同样积极的利用跨国并购的机遇,实施“走出去”策略,并获得了相当的成果。
一、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基本特征总体来看,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跨国并购出现了诸多新的趋势和特征,如并购总金额和单笔金额不断扩大,并购领域分布广但仍然主要集中在能源及矿产行业等,这些特征表明未来我国跨国并购将更趋活跃。
1.总并购金额和平均单笔并购不断扩大。
首先,从并购总金额来看,清科集团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下同,不再单独说明),2011年,我国企业共完成110起海外并购交易,其中公开披露并购金额的为82起,披露的并购金额达到280.99亿美元,同比增长达112.9%;2012年一季度我国企业完成海外并购为28起,占并购市场的比重为13.7%,公开披露交易金额的24项并购活动涉及交易金额为116.13亿美元,占全部并购金额的71.8%。
其次,从平均并购金额来看,2011年,海外并购平均金额为342.67百万美元,而2012年一季度达到483.86百万美元。
2.并购行业较广但主要分布在能源及矿产方面。
当前,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分布的行业较广,如金融、清洁技术、化工原料及加工等,此外,新兴产业,特别是新能源产业海外并购行为不断增多,这与新能源产业的国际化经营要求密不可分,尤其在当前极其复杂的产业背景下,跨国并购已经成为国内光伏行业巨头规避风险、取得融资、优化布局、掌控核心技术的优先选择,例如国内尚德集团、天威集团都已经提前在国外布局,天威集团旗下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曾收购美国hoku scientific公司。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动因分析
1主要以协议收购为主。目前 ,我国跨国并购 .
案 例 中协议 收购 的 比重最 大 , 占5 %,这说 明在并 0
购发生前 ,主并购企业都是先发 出收购意 向,然后 再和被并购公司签订并购协议, 最终完成跨国并购。 2 上 市公 司 之 间 的跨 国并 购 居 于 并 购 的 主 导 . 地位 。我 国跨国并 购案 例中主并 购企业和被并购 企业都是 上市公 司的 比重有6 . 7 %,而 主并 购企 5 业 和 被 并 购 企 业 均 不 是 上 市 公 司 的 比 重 仅 有
4 我 国健康 的金 融体 系 和充 足 的流 动性 为我 国 .
企业跨 国并购的融资活动提供 了巨大支持。 目 前我
国的银 行业 运行状 况 良好 ,截 止2 0年 1月 ,我 国 09 2 商业银行 的平均不 良贷款率仅为2 %,贷存 比仅 . 5
( ) 国企业跨 国并购 的宏 观动 因 一 我 1 近年 来 我 国经 济 飞 速 发展 ,随 着工 业 化 和 .
2 1年 4月 00
经 济 论 坛
Ec . mi F r m o o t ou
Ap 2 1 L 00 Ge . 7 No0 n4 6 .4
总第 4 6 7 期 第 o 期 4
金融 机 景下 企 跨国 购动因 析 危 背 我国 业 并 分
文廑 庆辉
【 摘 要 】 企业跨 国并购的动机是 多种 多样的 ,全球金融危机 背景 下我 国企业进 行的跨 国并购既对我 国经
近几 年来 ,我 国的跨 国并 购 活动 多发 生在 高科技 企 业之 间 ,所 占 比重 达 到 了7% ,这 主要 是 因为 目前 0 我 国的一些 高科 技企 业 技术 薄弱 ,并购 可 以取得 技 术方 面 的优 势 。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企业的海外整合并购
l 健碍■ Rl 1 S.
杨 卫
( 山西 财 贸 职 业技 术 学 院 )
【 摘要】 受金融危机影响, 新兴市场的资产价格将 大
幅度缩水 , 随之 而 来 , 是 中国企 业 海 外 整 合 并 购 的 最 也 好 时机 。 文 就金 融危 机 给我 国企 业整 合 并 购 的优 势及 本
( ) 内企 业 并 购 浪 潮 开 始 涌 动 , 企 业 尝 试 跨 二 国 为
( 易形成规模 经济, 二) 实现产 品的国际化 。 当代跨 国并购主流企业是大型跨 国企业 ,带有 强强联手的特
征 中 国企 业 则 不 得 不 承 认 , 有 竞 争 力 的企 业 主 要 而 具 为 民营 企 业 , 模 普 遍 偏 小 。在 机 会 面 前 , 果 我 们 明 规 如
一
平台的搭建、 生产技 术的持续改进等方面持续受 益。
近年 来, 随着 国家 “ 走出去 ” 战略的实施, 已经有一批 企业参与了跨国并购, 中不乏成功者 。 中石油等三 其 如: 大石 油集团 ,海尔、C T L等混合型企业 以及像万 向这样 的私营企业 , 都在跨 国并购方面有着不俗 的表现 。
力、 可以推动企业本身 的技术进 步, 从而通过技术外溢
市公司质量、 促进行业整合 、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业 的发 展速度 , 实现 企业迅 速扩 张 的 目的。
用好并购这柄利剑, 将大大节省企业的时间成本, 加快企 取 长补短 ,就可 以共 同提 高市场 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
・
3 2・
2 9. O0 3
和 扩 散 等 途 径 ,带 动 国 内 同行 业 企 业 的技 术 升 级 。另
支柱产业 , 不仅包括能源 、 化工 、 电子、 钢铁等传统 的在
6699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机遇和挑战分析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机遇和挑战分析引子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方面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企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考虑海外并购的路线。
这背后,有着国内经济增速的下降,竞争的加剧,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在这一背景下,海外并购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1.扩大经营范围海外并购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资源,扩大企业经营范围。
通过并购外国企业的资产和市场份额,可以使企业在新的市场中得到更多的机会,更好地利用全球化的优势。
2.获取新技术和创新海外并购不仅仅关乎企业资源和市场份额的扩大,还可以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新技术和创新。
这些技术和创新可以帮助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更好地拓展业务。
3.降低市场竞争压力在国内市场,企业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而在海外市场,尤其是在一些新兴市场,企业的竞争程度相对较低。
通过并购外国企业,可以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实现高速增长。
挑战1.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在海外并购过程中,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是不可避免的。
在不同的文化和语言环境下,企业需要面对不同的商业惯例和行业规范,必须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和适应。
2.法律和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海外投资的最大痛点在于法律和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外资的政策和立场各不相同。
同时,在海外投资过程中,企业还要面临各种威胁和风险,例如政治动荡、金融危机等。
3.管理风险和绩效管理在海外并购过程中,企业要面对的另一个挑战是管理风险和绩效管理。
在海外市场中,企业需要管理更多的员工和公司资产,同时还需要考虑如何保持与总部的联系和协调,确保整个企业始终保持高效运转。
我的看法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认为,在海外并购过程中,企业需要认真地考虑自己的战略和目标。
企业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并制定出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符的并购计划。
同时,企业还需要在法律和政治环境、文化和语言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确保自己可以有效地规避各种风险和挑战。
浅析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
浅析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摘要:在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背景下,垒球资产规模大幅缩水。
中国企业对海外战略性资源的渴求以及其丰厚的资金储备使得他们逐渐认识到目前通过海外并购是实现其跨越式发展的极佳时机。
但是也必须意识到海外并购所面临的困难和风险,包括国家政治风险、海外并购经验缺乏及并购后整合困难等等。
本文认为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任重道远,在此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协调统一、循序渐进,认真准备克服一系列困难的对策,不断积累经验,以长远的目光规划企业的海外战略发展蓝图。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全球资本市场的流动性降低,信贷状况收紧,企业利润大幅下降,大量跨国企业消减对外投资。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数据。
2007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流出金额为2.10万亿美元,比2006年增加了44%。
而2008年及2009年的FDI骤降至1.77万亿和1.11万亿美元。
同比分别下降16%和37%。
然而,中国企业近期海外并购投资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如表l所示,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化集团、国家电网、中国铝业为代表的大型央企频频海外出手,纷纷将受金融危机冲击而资产价格大幅缩水的海外企业“揽入怀中”。
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企业参与海外并购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而且对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激增的原因(一)拥有更多的海外战略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决定了我国需要保有更多的战略资源。
虽然我国地域辽阔,油气、矿藏等资源储量丰富。
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保有量在世界上还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因而中国想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加强对海外战略资源的控制和占有必不可少。
从世界范围来看。
金融危机爆发前的几年间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资源在各国国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变得日益重要,各国政府也对资源的控制力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
浅谈后危机时代我国资源类行业跨国并购
浅谈后危机时代我国资源类行业跨国并购【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对于各种主要资源的需求急剧增长,但国内资源供应和上升的空间却很小。
截至2011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达31811.48亿美元,需大力开展对外投资。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去”,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市场、两种资源。
其中,跨国并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而在跨国并购中,资源类企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金额上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金融危机形势下,国际资源价格相对缩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浪潮已然形成。
【关键词】金融危机资源类行业跨国并购一、资源类行业跨国并购的必要性(1)国外经验的指引。
terence e. cooke(1986)认为,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迅速扩大经济规模,获取价格控制权垄断地位或提高竞争力抗衡垄断,并购是一种重要手段。
占据世界资源舞台主角地位的跨国资源类大公司,几乎都是经过数次的并购整合而成长起来的。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米塔尔钢铁公司、洛克菲勒标准石油公司等都是通过并购形成的。
(2)中国资源类行业现状。
国内供给和需求缺口呈上升趋势。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投入、高耗能、高排放和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模式使得国内资源供应紧张。
据《2011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2011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6.7%,2011年原油进口量达到25378万吨,铁矿石对外依存度56.4%(见图1)。
然而国内资源很难实现可持续供给。
截止2011年底,全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13.7万亿吨。
我国传统高产油田大都进入了开采中晚期,开采难度大。
新发现的油田趋于更小、更深、更薄,且很多位于沙漠、滩海、沼泽等地区。
我国资源类行业跨国并购的实力增强。
资源类行业跨国并购的主体几乎都是大型国有资源类企业。
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结束了长达几十年的亏损局面,进入扩张时期。
国有和民营资源类企业的整体实力和并购能力大幅增强,这是中国资源类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内因所在。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资源类行业跨国并购的机遇(1)国际环境为我国资源类企业跨国并购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的机遇与挑战
高竞争力 , 利用 “ 两个市场 , 两种资源 ” , 缓 解 国内成 本压力 。 人世十年 , 最大 的变 化是中 国不再 “ 便宜 ” 了, 现有 9 种 因素
叠加推 动企业成 本上升 ,人 工成本 每年在 以 2 0 %~ 3 0 %的 1 4.
值得 内地 企业借鉴 。 在并购方面 , 香港企业可 以充 当探路先
走, 推 动企业 转型 升级 , 及帮助企 业 向外走 , 实现海 外拓展
上 发挥重要作用 。 目前 , 内地企 业如何 ” 走 出去 ” , 是一个不
影响, 当年 全球 跨 国并购下 降 5 6 %, 但我 国企业 的跨 国并购
逆势上扬 , 增长 9 0 %。2 0 0 8 ~ 2 0 1 1 年, 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年均 增长 4 4 %, 其 中并 购实现的直接投资 在其 中占 3 7 %。 目前 , 我 国企业对美 国 的投 资正在形成热 潮 。2 0 1 0年 我 国企 业 直接 投 资增 加 3 6 %,而 对 跨 国并 购 投 资 暴 涨
8 1 %。 2 0 1 1 年, 我 国企 业赴美并购 和投 资项 目超过 8 O 宗。 除 国企外 , 民营企业也扮演 了非常重要 的角 色 , 广东 8 0 %以上
海外投资 的企业 来 自于 民企 ,宁波现成为海 外拓展数量 最
转 向服 务业 主导 ; 第三 次转 型是 1 9 9 8 年 开始 , 以创 新科 技 为本 , 以高附加值产业 为主 , 特别是 信息科技 、 生物科技 。 本
人认为 , 香港在 内地企业海 外拓展 的过程 中, 可 以发挥 它的
高 的副省 级城市 , 累计 投资境外 机构 已经接近 1 3 0 0多家 ,
大部分都是 民营企业 。 另外 , 我 国企 业要通过海外拓 展来 提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实路径分析
来 的最低 。通 用 汽车 申请 了破产 保 护 , 悍 马运 动型 多 将 用途车部 门出售 。金融危机也 使 欧美 高科技行 业估值水
产、 制造业 、 贸 、 商 服务等领域 。清科集 团( 0 9年第一季 ( 0 2 度 中国并 购市场研 究报告》 显示 :09年第一季度 中 国并 20 购市 场发生 的 1 3起跨 国并 购事件 【 , 7起 为 中国企业 }有 I
取战略性 资产 , 增强 资源储备 , 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并推 动中 国金融机构 国际化。但 国际金融 市场 动荡使得跨 国并 购 的不
确 定 性 因 素增 加 , 业 还 需 要 积 极 应 对 , 慎 实 施 并 购 行 为 , 重视 并 购 后 各 种 资 源 的 整 合 。 企 谨 并
[ 关键 词 ] 融危机 ; 金 中国企业 ; 国并 购 跨 [ 中图分类 号] 2 1 F 7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6 1 3 0 2 1 )0 7—0 17 —5 3 (0 0 04 5 金 融危机 背景 下 中国 企业 跨 国并 购的 机遇 与挑
在 金融危机 的 冲击 下 , 分 行业 价 值正 面 临大 幅重 部 估, 深刻地影 响到 全球 产 业格 局 。金融 、 汽车 、 铁和 化 钢 工等行业受 危 机影 响较 大。根据 联 合 国 U c d资料 , nt a 在 20 0 8年上半年 中 , 金融 、 汽车 、 化工 、 属制品 、 林 、 织 金 农 纺 品等行业 的全球跨 国并购速 度仍 然超 过全球跨 国并购 的 平均水平 。受融 资成 本 上升 和需 求 不振 的双 重 打击 , 陷 入 困境 的汽车 、 房地产 、 船业 、 铁等行业 持续 低迷 , 造 钢 资 金链 紧 张 , 纷制 定 资产 出售方 案 , 纷 以求渡 过难关 , 产 其
金融危机后中国银行业的机遇——以跨国并购为视角
— —
以跨 国并购为视 角
赵 英
摘 要:金融危机后 中国银行业受到的冲击有 限加上 中国银行 业整体 实力的增长给 中国银行业 的跨 国并购带来了机遇。 通过本 文分析 可知其机遇主要 表现在 中国商业银行跨 国并购的竞争对手减 少、并构成本 的下降 、准入 门槛的降低 、资金雄 厚 、 市 场 空 间 的广 阔 、 中 国概 念 及 双 方 全球 战略 的 实现 等 等 。 关键 词 :中 国银 行 业金 融 危 机 ;跨 国 并 购机 遇
在 金 融 全 球 化 进 程 不 断 加 速 的 今 天 ,走 国 际 化 经 营 的 道 路 到了很大的限制。海外银行 通过与 中资银行 的联姻 ,进入 中 国 成 为各 国商业 银行 改革和发 展 的必 由之路 。金融 危机 前 ,由于 的市场发展业务可 以得到中资银 行在资金 、客户等方面 的支持 , 国外银行 绝 大部 分财 务状 况 良好 ,不愿 意接 受 被并购 ,再者 , 获得 本土化 的优势 ,实现本 土经 营。 即便有很好 的并购 目标 ,也将会 面临较 多的竞争 对手 。中国银 ( 3 ) 中资概念在全 球 的影 响巨大。随着 中国经济实力 的增 行业很难 实施并购 。2 0 0 8年 的全球金融 危机使得 欧美 的各 大银 强 ,中国的国际地 位得 到了很大 的提高 ,外资基 于对 中国经济 行损 失惨 重 。而中 国的商业银行 却较 为平稳 的度过难 关。此次 成 长 的看 好 ,中资 概 念 在 国 外 收 到 了热 捧 。 金融危机 ,是世界 银行业 的一次从 新洗牌 ,金 融危机 导致银 行 ( 4 ) 中国银行业 的海外并购 ,将会使 中资银行 和外资银 行 客户从追求更高收益 变为更 关心 资产安全性 ,从而为 中国商业 同时实现全球 战略布局 ,实 现跨 国经 营。中资银行 可 以为外 资 银行 的跨 国经营带来了 良好的发展契机。 银行 的发展提 供资金 、客户资源 、广 阔的市场空 间 ,外资银 行 从外部市场环 境看 中国商业 银行并购 的有利 条件 即 中 可以为中资银行提供技术优 势 、产品研发优势 、管理优势等等 。 国机 会 随着全球化 的发展 ,未来 银行竞争对 手减少 。在金融 危 的竞 争,尽快在全 球布局 ,积 累全球化 经营 的经 验 ,可 以为以 机爆发前 ,欧美大型跨 国银行一直主导着全球 的银 行并 购市场 。 后 的竞争赢得更大的优势。 欧美大型跨 国银 行通 过战略 投资 、设立 分支机构 、兼 并 收购活 三 、中 国商 业 银 行 跨 国 并购 所 面 临 的 风 险 动 ,在新兴市场发 展迅速 ,各 项业务 收人 和投资 收益增长使 其 机会往往与风 险并存 ,海外 并购并非 是盲 目的并 购 ,并 购 获益 匪浅 。而今 ,在 金融危 机 的冲击下 ,许多跨 国银 行资本 萎 的风险也不容 小觑 。首 先是并 购前 的风 险。包 括 ( 1 )政治 风 缩 ,迫于 自身财务 困境而 四处寻 求资金援 助 ,甚至不 惜变卖 资 险 ,中国企业 的海外 并购 常常会遇 到他 国政府 机构 、社会 团体 产补充资金来源 ,这在 一定程度 上制 约 了其 在新兴市 场 的发展 等力量 的干预和阻挠 ,还 要面对 某些媒体别 有用 心的鼓噪 和压 步伐 。一些跨 国银行 开始 收缩 战线 ,集 中于 自身 的核心 业务 , 力 ,结果万钢会 导致并构 成本 的上 升 ,并购成功 率 的下 降 ,并 对于潜在 的并购交 易 已无 暇顾及 。这 些都使 中 国银行 未来跨 国 购后 整合难度加大 等等 。 ( 2 )市场风险 ,引起市场风 险的原 因 并购 的竞争对手相对 减少 ,提高 了中国商业银 行在并 购交 易 中 是多方面的。中国银行业 的海外经 营经验不 足、利率与汇 率的 的议价能力 。 变动 、国内相关支持体系的不完善等都会引起市场风 险。 其次 ,中国商业银 行可选 择 的潜 在并购对 象增 加 ,并购 交 其次是并购 中的风险。包括 ( 1 )决策风险 ,此次银行 业的 易成本下 降。随着 金融危 机影 响的进一 步显现 ,银行 业 的并购 并 购 浪潮 的 突 出特 点 是 以 战 略 并 购 为 主 ,每 个 着 眼 于 全 球 发 展 交易也在不断增加 。2 0 0 8年全球 银行业 的并 购交 易数量和 交易 的银行都必须制定 自己的发 展战略 ,缺 乏战略或 者战略决 策失 金额急剧上升 。截 止 2 0 0 9年 1 2月初 ,受金 融危机 影 响,美 国 当 是 造成 并 购 失 败 的重 要原 因 。 ( 2 ) 金 融 财 务 风 险 。银 行 的 收 已有 1 4 0家多银行先后 倒 闭 ,随着欧洲 债务危 机 的到来 及迟 迟 购所 需资金是 巨大 的 ,筹 资会加 大银行 的财务杠 杆或者使 减少 不能得到好 的解 决 ,全球 预计将 有更多银 行 陷入 财务 困难 ,而 经营中的现金流 ,会带给银行一定的风险 ( 3 )评 估风险。由于 这为中国商业银行今后 的跨 国并购交 易提供 更多 可选择 的潜在 每个国家会计标准 的差异 ,使得 收购方 很难 了解 目标银行 潜在 并购对象 。 的业绩状 况。 ( 4 )反 并购的风险。 中国银行 的海外 并购 ,目的 最后市场准入 门槛 降低 ,更容 易获得监 管 当局 的批 准。 由 就是活的对方 的控 制权 ,被购银 行 的管 理层处 于对 自身利 益 的 于金 融 行 业 对 于 一 国 的 经 济 、政 治 的发 展 和 稳 定 至 关 重 要 , 因 维护和对外来 文化 的抵 御 ,就会做 出种种反 并购 的努 力 ,加大 此大多数 国家 都对 外 国资本 本 国金融 机构 设立 了严 格 的限制 。 并 购 的难 度 。 但在金融危机 的影 响下 ,政府 为了化解 金融风 险 、稳定金 融体 最后 是 并 购 后 的风 险 。 ( 1 ) 银 行 治 理 的风 险 。来 自于 不 同 系 ,往 往 会 降 低 准 入 门槛 ,吸 引 外 资 进 入 。 由 于银 行 的 特 殊 性 , 文 化 的银 行 存 在 不 同 的 治 理 理 念 或 方 式 。 中 国银 行 也 的公 司 治 政府都倾 向于对银进行救助 。但是受金融危机 影响的银行太 多 , 理相对于发达 国家来 说还 比较落后 ,不 改善公 司的治理结 构和 国 内金 融 机 构 中有 能 力 收 购 的银 行 又 太 少 ,政 府 的 救 助 成 本 太 治理机制会给银 行 的海 外并购带来 种种 隐患。 ( 2 )整 合风 险 , 高,而且政府需要 在很短 的时 间内进行 救助 ,这对政 府来 说有 并购的最核心 问题应 该是整 合问题 ,每一 例海外并 购都会 度过 点 困难 。 个相对漫长 的磨 合期 ,经历 了 内部排 斥反应后 形成 的新 的统 二 、从 目标 公 司的 需 求 看 中国 银 行 业 的 海外 并购 的机 会 体 ,此项并购才算是成功的并购 。(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 ( 1 )金融危机后 ,许多海外 的银行 面临着资金链 断裂 的风 金融学院) 险,急需要资金 的注入 ,而 国家 的注资受 到许多 限制 ,并且 国 参 考 文 献 : 家 不 一 定 能 够 注 资 ,美 国 许 多 银 行 的 倒 闭 例 子 证 实 了 这 一 点 。 [ 1 ] 巫才林.金 融危机后 中国银 行业 的跨 国并购的机遇 和挑 而 中资银行经过 这几年 的发展 ,资金实力 雄厚 ,各项 经营 指标 战 l J J . 财税 金 融 ,2 0 1 0( 6 ) . 也符合监管者的要求。 [ 2 ] 谷彪.金融危机 下企业并购研 究 [ J ] .经济观察 ,2 0 0 7 ( 2 )借助 中国银行 的发展空 间巨大 。中国银 行从 改革至今 ( 8 ) . 才走过 二十年左右 的时 间 ,经营 比较 单一 ,业务 创新 不足 。中 [ 3 ] 杨植 堂.金 融危机 下 中国企 业的机遇—— 以跨 国并购 为 国金融业仍然是分 业经 营分 业监 管的模 式 ,银 行 的业务类 型收 视角 { J I .时代金 融 2 0 1 2( 8 ) .
金融危机后中国银行业的机遇
金融危机后中国银行业的机遇摘要:金融危机后中国银行业受到的冲击有限加上中国银行业整体实力的增长给中国银行业的跨国并购带来了机遇。
通过本文分析可知其机遇主要表现在中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的竞争对手减少、并构成本的下降、准入门槛的降低、资金雄厚、市场空间的广阔、中国概念及双方全球战略的实现等等。
关键词:中国银行业金融危机;跨国并购机遇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走国际化经营的道路成为各国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金融危机前,由于国外银行绝大部分财务状况良好,不愿意接受被并购,再者,即便有很好的并购目标,也将会面临较多的竞争对手。
中国银行业很难实施并购。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欧美的各大银行损失惨重,而中国的商业银行却较为平稳的度过难关。
此次金融危机,是世界银行业的一次从新洗牌,金融危机导致银行客户从追求更高收益变为更关心资产安全性,从而为中国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一、从外部市场环境看中国商业银行并购的有利条件即中国机会首先,中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的竞争对手减少。
在金融危机爆发前,欧美大型跨国银行一直主导着全球的银行并购市场。
欧美大型跨国银行通过战略投资、设立分支机构、兼并收购活动,在新兴市场发展迅速,各项业务收入和投资收益增长使其获益匪浅。
而今,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许多跨国银行资本萎缩,迫于自身财务困境而四处寻求资金援助,甚至不惜变卖资产补充资金来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在新兴市场的发展步伐。
一些跨国银行开始收缩战线,集中于自身的核心业务,对于潜在的并购交易已无暇顾及。
这些都使中国银行未来跨国并购的竞争对手相对减少,提高了中国商业银行在并购交易中的议价能力。
其次,中国商业银行可选择的潜在并购对象增加,并购交易成本下降。
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进一步显现,银行业的并购交易也在不断增加。
2008年全球银行业的并购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急剧上升。
截止2009年12月初,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已有140家多银行先后倒闭,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的到来及迟迟不能得到好的解决,全球预计将有更多银行陷入财务困难,而这为中国商业银行今后的跨国并购交易提供更多可选择的潜在并购对象。
金融危机后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机遇
金融危机后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机遇【摘要】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给有实力的企业带来了跨国并购的良机。
近年来,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越来越活跃,本文通过对金融危机后我国国内宏观经济的分析及航运业的行业分析结合海航集团收购通用海洋的案例分析,进一步阐述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带来的机遇。
【关键词】金融危机跨国并购机遇任何一个企业在全球化时代,都必须具备全球化的视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施蒂格勒曾经说过:“所有美国的大企业都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并购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企业主要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
”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为我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提供了机遇,由于人民币升值及我国企业受经济危机影响相对较轻等因素,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也随之活跃。
2011年前11个月,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并购案例1040起;披露金额的880起案例并购总额达565.13亿美元,平均并购金额为6421.89万美元。
与2010年全年并购交易案例数622起和并购交易总额348.03亿美元相比,均呈现大幅增长。
跨国并购指一国跨国性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一定份额的股权直至整个资产收买下来,可以通过直接向目标企业投资,或通过目标国所在地的子公司进行并购。
在我国通常把企业兼并和收购统称为企业并购。
一、危机后从宏观环境变化分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机遇经过二十多年的持续快速经济发展中国已经逐步具备了“走出去”进行企业外向并购的一些条件。
各国企业现在都面临着重组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来调整现在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并购成为了重要的途径和方式。
(1)各国政府出台各种救市政策为企业带来政策上的优惠和便利。
美国政府出台政策放低国外资本注入本国经济的门槛,大量引进国外资本以扶持本国企业和经济的复苏。
我国政府也出台了各种政策和措施推进和引导我国企业进入并购重组阶段。
(2)金融危机促使国外资产贬值,并购成本下降。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分析近年来,中国国内企业在海外的跨国并购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这种趋势是由于中国企业进一步开放和加快国际化发展战略的结果。
本文将分析中国企业在海外跨国并购的主要原因、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一、原因1.获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及市场份额在全球化竞争激烈的背景下,通过跨国并购获取海外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能够快速提升自身实力,加速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增加产能和市场份额。
2.扩大企业国际化程度跨国并购是企业实现国际化战略的有效手段。
如今,许多中国企业正在寻找国外市场,希望能够更好地服务全球客户。
通过跨国并购,企业可以进一步扩大自身的国际化程度,打破国界限制,开拓全球市场。
3.转型升级中国企业在某些领域的竞争优势已经逐渐消失。
针对这种情况,很多企业开始进行转型升级。
跨国并购成为了这些企业一种重要的转型选择。
通过并购,企业可以进一步拓展业务,寻找新的增长点,使企业更具竞争力。
二、优势通过跨国并购,中国企业可以快速获取海外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并提升实力。
这些方面的提升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非常重要。
2.加速产能建设跨国并购可以帮助企业通过收购现成的经营资产和人员来加速产能建设。
这些资产和人员有可能是创立多年的,并且已经在当地拥有很好的声誉和客户群。
企业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节约时间和成本,削减建设风险,而且可以快速进入当地市场。
3.增加市场份额通过并购其他企业,中国企业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广泛的客户基础。
这对于业务扩展和市场拓展非常重要。
三、面临的挑战1.政策限制目前,许多国家都对于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设置了政策限制,或是提出了更为苛刻的反垄断审查。
这给企业带来了压力,需要更加谨慎的执行商业计划、选择海外合作方。
2.文化差异企业跨国并购需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进行操作,如果不能成功克服文化差异,可能导致在企业合并后的经营过程中出现不可挽回的错误。
合理化管理,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及优劣势是企业不能忽视的问题。
金融危机后中国企业的机遇的宏观分析
金融危机后中国企业的机遇的宏观分析【摘要】2008-2009年,在全球企业并购陷入低潮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并购热度却不降反升。
尤其是在海外并购中,中国企业表现积极,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国企业并购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关键词】金融危机跨国并购宏观政策一、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企业并购的影响(1)企业并购意愿降低,许多原本已经确定的交易被取消。
2007年以前十分红火的并购形势在2008年骤然降温,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原本已经确定的很多交易被迫取消。
据dealogic数据,2008年企业放弃了1309宗交易,总价值9110亿美元。
2009年也同样有大量的并购交易被取消。
(2)发达国家仍是跨境并购的主角,但所占比例在下降。
发达国家一直是企业跨境并购的主角,在国际金融危机下同样如此。
2007年、2008年和2009年上半年,发达国家企业跨境并购交易的规模占全世界跨境并购的比例均在8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合计不及20%。
(3)新兴国家企业并购发达国家资产的情况增多。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欧美大量企业陷入经营困境。
为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纷纷出台政策,放低国外资本注入本国经济的门槛,引进国外资本以扶持本国企业和经济的复苏。
(4)食品、汽车、精密仪器等制造业领域的企业并购热度不降反升。
2008年,在全球企业跨境并购规模大幅下滑的同时,食品、饮料等产业的企业并购热度非但没有下降,反而逆势上升。
这些行业中,企业跨境并购规模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是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市场需求大幅减少,从而使过去一些被掩盖的矛盾充分显现,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5)大型企业之间的并购以行业内资源整合为主。
2000年以后,全球企业并购出现了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多元化并购均大量出现,跨行业整合十分普遍,而且”强强联合”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
然而,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球企业并购的行为特点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即多元化。
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态势研究
易产生的原 因之一。如果企业通过生产规模化和多样化 ,产生绝
美 国喊 出了 “ 买 国货 的 口号 。 印度 公 开 透 明地 操 纵关 税 ,命 对优势 ,从而增加 贸易流量 ,企业就会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跨 购 令 禁止 进 口中国 的 玩具 。贸 易保 护 主 义 的升 温 是 否真 的能 使 本 国 国 并购 ,如 采 用直 接 并 购 、成 立合 资 公 司 并购 、新设 控 股 公 司并 企 业 安 然 度 过 金融 危 机 ? 购 及换 股 并 购 等方 式 ,可 获 得 更 大的 产 权 权重 。基 于 生 产 要素 的 当经 济 危机 导致 国 内企业 面 临破 产 风险 时 , 政府 往 往采 用通 过 禀 赋整 合 ,意 味 着 企业 经 营 活动 的调 整 ,企 业通 过 跨 国并 购 获 得
经 动
金融 危机下 中 国企业 跨 国并购 态势研 究
洪 恩 华
( 湖北广播 电视大 学 , 湖北 武汉 4 0 7 ) 3 o 4
摘要 :随着贸易 自由化进程 的不断加快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 出国门 寻国际化道路。与此同时,贸易 护 探 保 又 以更猛 烈及更隐蔽的形式不 断阻碍着贸易 自由化的实现。特别在金 融危机下 ,一方面部分发达及发展 中国家对 中国的 产 品实施 贸易壁垒措施 , 另一方面 由于并购成本 的降低 , 许多 中国企 业开始实施跨 国并购战略。 这到底是契机还是风险? 从 国际贸易现代理论 角度 出发 ,在分析跨国并购产生的规模经济效益基础 上, 阐述了规模经济理论下跨 国并购 的 自身优 势。种种迹象表 明,企业可以通过并购绕开贸易壁垒 ,并为实现全世界更为开放 的、 自由的贸易市场创造 契机 。 关键词 :跨 国并购 ; 国际贸易现代理论 ; 规模经济论 ; 贸易保护 ; 贸易 自由化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研究及启示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研究及启示近些年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发展迅速,从投资者的利益考虑出发,全球化战略已成为企业进行国际发展采取的主要模式。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速,各国企业都投资到全球市场,形成一种流动的合作关系。
从2011年到2020年,我国企业进行的跨国并购的相关数据显示,几乎占据了全球投资的50%以上,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力量和支柱,也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价值。
从此,我们不难发现,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市场效应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增长动力,推动全球范围内的产业企业经济发展。
首先,通过跨国并购,企业可以拓展国际市场,寻求更多的发展机遇,收购更多的全球资源,以实现企业的跨国扩张,实现企业国际化经营。
而且,跨国并购还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全球市场竞争优势,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有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同时,跨国并购也能够带来全球化的价值,从短期到长期,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地位,以及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由此可见,跨国并购的行动可以使企业从竞争中获得独特的优势,实现更快的发展。
然而,企业在跨国并购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首先,在文化与法律方面语言沟通和解释差异,有可能导致投资者在财务上出现很大的损失;其次,在经济地缘因素上,恶劣的经济环境及货币波动等因素可能会影响跨国并购的顺利进行;此外,双方管理层的投资意图与具体执行细节可能存在明显差异,甚至是矛盾,也可能导致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具有很多优势,可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企业国际化扩张。
但是,企业也应当考虑到在跨国并购中面临的风险,营造一个公平、透明的投资环境,谨慎处理好并购问题,以防损失惨重。
综上所述,企业在跨国并购中需要考虑的因素繁多,从文化、经济到管理,都要把握好。
正确的投资战略是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取得成功的保证,企业应重视国际化发展,做好前瞻规划,找准投资的目标,有效的管理跨国并购的违约风险,使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逐步实现跨国经营的目标,最终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金融危机下企业的机遇
金融危机下企业的机遇【摘要】金融危机在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也给企业和市场发展提供了机遇。
通过阐述在金融危机的时代背景下,以跨国并购为视角,分别从全球并购市场和中国跨国并购市场两个方面,阐述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应如何将金融危机转化为机遇,利用并购重组壮大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使之将成为我国经济崛起的重要助推器。
【关键词】金融危机,跨国并购,机遇一、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并购形势的影响1、交易规模减少2004年到2007年,世界经济取得了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以来最强劲的增长。
这段时间世界产出每年平均增长3.75%。
与此同时,全球企业并购也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
2007年全球企业跨境并购规模达到了历史最高峰4.8万亿美元。
然而,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并购市场骤然降温。
2008年全球企业跨境并购规模为3.3亿元,同比下滑31.25%,2009年更是进一步下降到2.4万亿美元,同比下滑27.27%。
全球企业跨境并购规模的减少,主要是因为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国际金融危机使得部分企业盈利水平大幅下滑,流动性趋于紧张,同时银行在信贷方面更加谨慎,并购融资变得十分困难。
二是部分企业并不看好部分行业的发展前景,对并购资产的估值有所降低。
2、宣布取消的并购案同样创出新高我们注意到,2007 年以前红火的并购形势之所以在2008 年骤然降温,是由于金融危机的日趋严重,这导致了原本已经确定的许多并购交易被迫取消。
根据金融数据提供商dealogic 提供的数据,企业放弃了1309 宗交易,总价值为9110 亿美元。
而在2007 年,有870 宗交易被取消,价值多达1.16 万亿美元。
比较著名的取消并购事件是必和必拓收购力拓一案。
2008 年11 月25 日,全球最大的矿业公司必和必拓(bhpbilliton)宣布,该公司将放弃曾积极推进了将近一年的以1470 亿美元代价收购力拓(riotinto)的行动。
该案成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被撤销交易,而该公司为此项收购耗费的支出已高达4.5 亿澳大利亚元(约为3 亿美元)。
中国跨国并购报告2023
中国跨国并购报告2023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也日益活跃。
本报告旨在对中国跨国并购的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
一、中国跨国并购的现状1.1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规模近年来,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交易金额达到XX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然而,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交易金额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高位。
1.2 主要的跨国并购领域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主要涉及能源、制造业、金融、科技和消费品等领域。
能源领域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热点,特别是在能源供应链上的垂直整合。
此外,中国企业在技术和创新领域的跨国并购也日益增多,以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
1.3 跨国并购的地域分布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地区。
亚洲地区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首选地区,其中东南亚国家是中国企业的重要目标。
欧洲和北美地区的跨国并购也呈现增长态势,尤其在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领域。
二、中国跨国并购的挑战和机遇2.1 挑战中国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跨国并购涉及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文化差异,需要处理好国际间的法律和文化冲突。
其次,由于跨国并购金额巨大,涉及资金调配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挑战也较大。
此外,国际间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风险也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面临的挑战。
2.2 机遇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也带来了许多机遇。
首先,通过跨国并购,中国企业可以获得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跨国并购有助于扩大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国际影响力,实现跨国布局和产业链优化。
此外,跨国并购还可以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
三、中国跨国并购的未来趋势3.1 跨国并购规模持续增长预计未来几年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规模将持续保持增长。
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全球资源配置的需求将推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
金融危机视角下中国金融企业跨国并购研究
纷纷遭受重挫,信贷市场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在金融全球化背景 下 ,由于多米诺骨牌效应 ,其他西方发达 国家甚至绝大部分新兴 市场 国家的金融市场 ̄J 能幸免 ,相继陷入不同程度的困境 。 9e _ 伴 随 经济步人 下行阶段 ,跨 国并购 开始 了新 一轮 的热潮 。 日本金融机构如三菱 、野村证券 、三井等都已介入华尔街资产的 收购活动。对 于中国的金融企业来说这 能否说是一次历史 机遇
一
标 ,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 ,购人 另一 国企业 ( 又称 目标
企业 )的所 有资 产或 足以行 使经 营控制 权 的股份 。在 发展 之
起 。将这三个变量 的拥有程度作为判 断跨企 业跨国经营 的依
据和条件 。只有 当这 三个条件 同时具备 的情况下 ,跨 国公 司才 愿意进行对外 投资。
就从未 间断对跨 国并购 的研究 。其 中影响 较大 的理 论主要有 :
垄 断优势 理论 、内部化理论 、国际产 品折衷 理论 、要素组合分
析理论等 。
1 跨 国并购理论 综述 . ( )垄断优 势理论。垄断优势理论是美 国麻省理工学 院教 1 授史 蒂芬 ・ 海默于2 世纪6 年代 在其博 士论文 《 国企业 的 国 O 0 一 际经 营活动 :对外直接 投资研究 》中首次提 出。他认 为跨 国公 司进行直接投 资的动机 源 自市场缺陷 ,主要是指 市场 中的垄断 结构和不完全竞争 的存在 。海默认为 ,一个企业之所 以要 对我 直接投 资 ,是 因为它有 比东道 国同类企 业有有 利的垄 断优势 。
() 内部化理论 。内部化理论是 由英 国的巴克莱、 2 卡森和加 拿大学者拉格曼在2 世纪7 年代 中期合作完成 的。该理论 强调 0 0 企业 通过内部组织 体系 以较低 的成本 ,在组织 内部转移该优势
金融危机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举要
关键 词:金融危机 ;跨 国并购;S WOT分析;策略
中图分类号:F 3 . 826
收稿 日期 :2 1- 10 0 11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3 521)608.5 0829 ( 10—0 4 0 0
基金课题 :辽宁省教 育厅计 划项 目 ( 2 1 0 7)“ W 00 5 全球金融危机 背景 下转轨 国家经济安全研 究” ;大连市社科基地
变
势 ,说 明我 国企业 对先 进 技术 的重 视程 度越 来 越 高。 金 融 危 机 前 后 我 国企 业 跨 国 并 购 动 机 分 布 对 比 见
表1 ,表 22 [0 ]
( )金融 危 机 后 国有 企 业 和 非 国有 企 业 并 购 三
方式转 变
在 金 融 危 机 之 前 ,非 国有 企 业 的跨 国并 购 主 要 以横 向并 购 为 主 ,主 要 目的在 于 扩 大 非 国有 企 业 在
技术 获 取和 市场 获 取3 。在 金 融危 机爆 发后 ,我 国 种 企业 跨 国并购 动机发 生转 变。首先 ,金 融危机 后 ,资
源 导 向并购 有 较 大 的增 幅。 随着 2 0 年 金 融危 机 的 07
爆 发 , 以及 当今 能源 危 机 的 出现 , 中 国政 府 开始 大
势 ,金融 危 机 后 ,我 国企 业 技 术 并购 呈 现 回 升 的 趋
的大 环 境 下 , 中 国企 业 的跨 国并 购 迅 速 回升 并呈 现 较 强 的增 长 势 头。 从 图一 中可 以看 出 ,在 刚 刚过 去 的2 1年 第 一 季 度 , 我 国共 完成 并 购 案 例4 起 ,并 01 1 购 金额 高达8 .8 美 元 ,与上 一季 度 的2 . 亿 美元 32亿 36 9 相 比,环 比增 长 高 达2 15 5 .%,与 去 年 同期 的2 .0 33亿 美元相 比, 同比增长 高达 274 1 5. 】 %[口 ( )金 融危 机 后 我 国企 业 的并 购 动机 有所 转 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危机我国跨国并购的机遇
摘要:随着中国企业实力的增强,跨国并购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进入或扩大海外市场,扩大国际化经营战略的一种必然选择。
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给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带来了一些机遇,上市公司的资金似乎越来越充裕,资本已经不是发展的瓶颈,这也激发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动机。
近年来,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越来越活跃,本文将结合案例具体分析危机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机遇。
一、案例分析
以下通过三一重工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为例,对金融危机给中国企业带来的机遇加以分析。
2012年1月30日,三一重工发布公告宣布控股子公司三一德国联合中信产业投资基金(香港)顾问有限公司于1月20日与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的股东签署了《转让及购买协议》,三一德国和中信基金共同出资3.6亿欧元收购普茨迈斯特100%股权,其中三一德国出资3.24亿欧元收购90%股权。
2012年4月17日,此次收购正式交易完成。
1.交易各方基本情况。
三一重工创建于1994年,是中国最大全球第六的工程机械制造商。
其主要产品混凝土机械、挖掘机、履带起重机、旋挖转机已成为国内第一品牌。
国际业务覆盖160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印度、美国、德国、巴西、印尼、五大海外研发制造基地。
普茨迈斯特成立于1958年,是全球最知名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之一,全球混凝土机械第一品牌。
其一直创造并保持着液压柱塞泵领域的众多世界纪录,在中国之外的国际市场上已成为混凝土技术的全球领导者,主要从事开发、生产、和销售各类混凝土输送泵、布料杆和不见、高密度固体泵送设备、适用于地下工程的混凝土布料和废土运送设备、专业用高压喷水设备和特殊应用产品等。
2.并购的背景及动因。
2.1行业:收购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条件。
2008年之前,没有人可以想象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可以收购全球工程机械龙头企业,随着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壮大,跨国并购为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金融危机后,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正面临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天时:全球经济危机给欧美一些制造企业尤其是家族企业带来经营压力,投资基金退出,资金压力增大。
地利:虽然中国投资也面临着增速放缓的问题看,但和欧洲、北美等地区相比,高铁、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仍将支持投资平稳增长,政治经济稳定、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为优势企业也提供了融资支持。
人和:中国企业家正处于成长期,年富力强,具有创新精神,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也决定了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
2.2并购并不是偶然。
这两家工程机械巨头的联姻并不是偶然。
三一早就瞄准了世界最顶尖的普茨迈斯特为学些榜样,以前,其是全
球第一,和他的合作是可望而不可求的,可金融危机的有利时机,显然使得命运的天平倾向了这家中国民营。
2.3金融危机后普茨迈斯特业绩下滑提供收购契机。
普茨迈斯特为全球混凝土机械行业第一品牌,但近几年收入利润显著下滑。
2003-2007年销售收入复合增速达到24%,2007年销售收入达到近几年的高点10亿欧元,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11年销售收入约为5.7亿欧元,回到2004年的收入水平,但盈利能力比2004年显著下滑。
金融危机以后,高质然而高价的德国制造在新兴市场上竞争力相对较弱。
2.4全球混凝土第一须同时具备“产品”和“技术”。
虽然金融危机后,三一重工混凝土机械业务在销量和销售额上已经超过普茨迈斯特,但普茨迈斯特仍毫无争议的是全球混凝土机械的第一品牌。
三一收购普茨迈斯特有利于提升产品品质和丰富高档产品系列,后者作为高端产品系列将定位全球高端市场,此次收购也有利于三一提升精益制造和质量控制水平。
2.5国际化提速的需要。
普茨迈斯特拥有其在全球经营了53年的销售与服务网络,销售覆盖全球154个国家,是全球水泥用量第二的印度地区的混凝土泵领导者,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在北美、日本、欧洲、印度的占有率非常低,通过收购普茨迈斯特,三一找到了进入欧美和印度市场的“金钥匙”。
3.收购分析。
金融危机以后,普茨迈斯特公司的销售收入增长因欧洲经济低迷而陷入停滞状态,三一的海外销售收入在短期也是增长速度不明显,但是,可以预见的是普茨迈斯特收购后给三一的业绩提升的影响正在逐步扩大。
3.1技术与专利:三一重工超长臂架泵车产品品质与普茨迈斯特等欧美领先品牌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而超长臂架泵车代表行业内最领先技术,其销量占比也正在稳步提升。
通过收购,公司将直接获得“德国制造”的顶尖技术与专利。
3.2国际布局,三一国际化进程:普茨迈斯特拥有全球销售网络,超过90%的销售收入来自海外市场;而2011年上半年三一重工的海外销售收入占比不到5%。
通过收购,三一可以借助普茨迈斯特在中国以外的全球销售网络快速进入海外市场,提高产品的全球份额,同时普茨迈斯特可通过三一在全国内的成熟销售网络推广其技术优势产品,地理布局有很强的互补性。
3.3协同发挥普茨迈斯特的品牌优势和三一的成本优势,同时增强采购及制造的规模效应。
实施双品牌策略有助于满足不同市场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4.并购效果。
2009年,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效应全面释放,当时普茨迈斯特的销售额跌了近50%,与此同时三一重工的销售额却飙升了约50%。
但与三一重工不同的是,普茨迈斯特要面对金融危机的阴霾,还要面对强大的工会势力,员工成本远比三一重工昂贵。
而两家公司合并后,原来的问题变成了优势,普茨迈斯特的业务一直集中在灰浆、
混泥土机械这个领域,借助三一重工的产业链优势,普茨迈斯特有能力覆盖更多的产品线。
一些零部件生产还可以从德国或者其他国家转移到中国来,这个事降低成本的好办法。
三一重工从合并中获益更多,在控制“大象”公司后,一夜之间,其海外销售扩大了三倍,并获得了“大象”公司全球的分销和售后服务网络。
以此来看,抓住金融危机给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带来的机遇,后来居上的中资企业也可以并购老牌的国际竞争对手。
就协同效应来看。
4.1品牌协同效应。
收购后将十三已成为混凝土领域无可争议的全球技术和产品领导者。
首先,普茨迈斯特在产品组合、研发、生产以及销售和分销方面对三一的业务具有互补作用。
其次,借助普茨迈斯特在发达市场和其他新兴市场的业务,可以再全球范围强加三一的业务。
最后,此次收购,三一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混凝土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
4.2品质协同效应。
普茨迈斯特在产品的技术指标、可靠性、稳定性、质量控制标准和流程等方面,德国制造技术和工艺处于全球顶尖水平,三一并购普茨迈斯特有利于提升产品品质和丰富高档产品系列,PM作为高端产品系列将定位全球高端市场,此次收购有利于提升精益制造和质量控制水平。
4.3国际化协同效应。
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在北美、日本、欧洲、印度的占有率非常低,本次收购壮大了三一现有销售网络,并未打开全球高端市场奠定了销售网络基础。
通过收购普茨迈斯特,三一找到
了进入欧美和印度市场的“金钥匙”。
公司积累53年的销售网络复古爱全球110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日本、北美和欧洲等高端市场一直是国内品牌的处女地。
二、结语
金融危机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机遇,但所谓危机就意味着危险与机遇是并存的,金融危机使很多优良资产物超所值,资金似乎已不是并购的最大问题,吞并也只是并购的第一步,但远非最重要的一步。
如果仅一味地追求并购的形式,反而会带来负面效应,所谓的机遇也就反而成了一种危机。
因此,中国企业只有正确把握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才能保证国内市场良好发展的同时,适当地通过海外并购发展壮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