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大帝吧】论汉武帝政策发展的四个阶段_兼谈_儒表法里_定位之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 ( p. 970 )
日丽
[4 ]百度文库( pp. 979 - 980 )

上林因告缗政策而财物众多, 武帝不仅不懂节制, 反而大修昆明池,治楼船,与两越开战。这种不知节制、 一味多为的行为,已经严重偏离了儒家一贯主张的中庸 思想,并使国家政策逐步陷入法家而不自知 。 这一时期的政策因果关系大致为: 武帝多欲而多为, 不断征伐四夷需要源源不断地耗费大量财力 , 使国家财 政始终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 因此, 对百姓的盘剥也无 休止。从公家角度看, 聚敛民财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为武帝提供了对外战争的物质基础 , 而物质丰富又会刺 激他的多为欲望; 从百姓角度看, 致使百姓犯法数量极 多,为压制犯法行为, 酷吏严刑峻法只能愈演愈烈。 因 此,只要武帝不断多为, 就会不断加重百姓困苦程度, 犯罪程度会加剧,酷吏峻法程度也随之加剧, 这就构成 了一个恶性循环。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武帝逐渐偏离儒家 而被动走向法家的过程,列图如下:
[ 摘
南京 210093 )
。 事实上,武帝时期政 要] 学界普遍认为,汉武帝政策的性质是 “儒表法里 ” 或 “外儒内法 ”
,或 “儒 策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存在着一系列变迁,因此,不能将其简单、 静态地归结为 “外儒内法 ” ,而应动态地划分为四个阶段: 被动地执行道家无为政策,主动地推行儒家多为措施,半推半就 表法里” 地采用法家严刑峻法思想,主动地回归无为政治。 [ 关键词] 儒表法里; 刑德并用; 多为 [ 中图分类号] K234.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0 - 3541 ( 2011 ) 02 - 0091 - 04
[4 ] ( p. 151 )
。这一切都与儒家思想密切相关,比如
。她罢免好儒术的窦婴等人,是因为他们太
“绍周后 ” ,《汉书》 记载 : “诏曰 : ‘观于周室,邈而无 祀。询问耆老,乃得孽子嘉。 其封嘉为周子南君, 以奉 ’ ” 周祀。 想。 第二,外攘夷狄。主要表现为 “南诛两越, 东击朝 鲜,北逐匈奴,西伐大宛,中国多事”
学界普遍认为, 汉武帝政策的性质是 “儒表法里 ” 。黄朴民先生指出 : “贤良文学派认为, 或 “外儒内法” 新的统治者的当务之急,是用纯粹的儒家政治替代 ‘外 [1 ] 、挂羊头卖狗肉式的酷吏政治。 ” 儒内法’ 即认为盐铁 会议上,贤良派 提 出 以 纯 粹 的 儒 家 政 治 替 代 武 帝 时 期 “外儒内法” 的酷吏政治, 明确将武帝政策性质定位为 “外儒内法” 。为了确定武帝政策性质问题,首先应分析 “儒表法里” 这一说法是否成立。 该说法认为, 武帝表 面上打着儒家仁义的旗号,事实上却实施法家严刑酷法, ,“儒表法里” 实际是说 “德表刑里 ” ,其判断依据 因此 当是武帝时期突出的酷吏政治,法将儒家简单地对应为 “德” ,将 “刑 ” 、“法” 完全归于儒家之外的法家,并据 此断定武帝政策的实质是法家,而我们认为这一判断是 错误的。 且不说儒家从不排斥用法, 刑德并用是儒家一贯提 : “政宽则民慢, 慢则纠之以 倡的治国手段。孔子曾云
[4 ] ( p. 2665 )
南夷、两越等国均未发生战事,对外关系稳定良好。 可见,武帝即位的最初几年里, 朝廷的实际掌权者 是窦太后,在好道家的窦太后高压下, 武帝被动推行黄 老道家政策,国内外也因此呈现出清静少事的太平局面 。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窦太后死去, 国家政策和局势发生 了逆转。 二、主动地推行儒家多为措施 窦太后死后,武帝正式掌权, 好儒术的武帝积极推 行儒家政策, 于是进入了武帝政策发展的第二个时期 。 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 窦太后去世 第一,重用儒家人物, 内兴 “功业 ” ” 后,武帝 “卓然罢黜百家, 表章 《六经 》
— 91 —
一、被动地执行道家无为政策 第一个时期即武帝即位至窦太后去世之前这一阶段 , 此间,武帝被动地执行道家无为政策。 因为汉武帝即位 之初,窦太后掌握实权,以下史料可资证明: 魏其、武安俱好儒术,推毂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 为郎中令。迎鲁申公, 欲设明堂, 令列侯就国, 除关, 以礼为服制,以兴太平。……太后好黄老之言,而魏其、 武安、赵绾、王臧等务隆推儒术, 贬道家言, 是以窦太 后滋不说魏其等。及建元二年, 御史大夫赵绾请无奏事 东宫。窦太后大怒, 乃罢逐赵绾、 王臧等, 而免丞相、 [3 ] ( pp. . 2181 - 2182 ) 太尉,……魏其、武安由此以侯家居。 当时,魏其侯为丞相,武安侯为太尉,赵绾为御史 大夫,由于他们推崇儒术, 想通过立明堂、 兴礼制的儒 家政策与窦太后争权,结果身居朝廷三公之位的三人却 因窦太后大怒而一同被罢免,窦太后转而任用许昌为丞 相,庄青翟为御史大夫。三公如此重要的职位竟然能被 窦太后一人轻松任免,可见朝廷的实际掌权者是崇尚道 家的窦太后。武帝虽即位,却由好黄老的窦太后实际掌 权,因此这一阶段理所当然实行的是道家政策 , 主要体 。 现为对内对外 “无为而治” 。 窦太后对 第一,对内压制儒家, 阻止其 “多为 ” , “故诸博士具官待问, 未有进 儒家采取的是压制政策 者”
The Four Stages of Emperor Wu’ s Policy in Former Han
— — — The Discussion on the Fault that Confucianism is Superficial and Legalism is Essential ZHOU Xiao - lu (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 China)
Abstract: Many scholars consider that the character of emperor Wu’ s policy is Confucianism is superficial and Legalism is essential. In my opinion, the emperor Wu’ s policy wasn’ t constant while should be dynamically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Firstly, the policy of inaction was passively implemented; Secondly,the policy of Confucianism was actively implemented; Thirdly,the measure of Legalism was performanced; Lastly,the national policy came back to inaction Key words: Confucianism is superficial and Legalism is essential; grace and punishment are both used; do with utility
三、半推半就地采用法家严刑峻法思想 对外战争中晚期至轮台罪己诏之前 , 属于武帝政策 发展的第三个时期。此间,武帝半推半就地采用法家严 刑峻法思想,其具体过程如下: ( 一) 武帝多为过度,逐渐偏离儒家 武帝大兴功业虽然表面上造成一派繁盛景象 , 却给 ,《汉书·食货志》 记载: 国家带来一系列后遗症 武帝因文、景之畜, 忿胡、 粤之害, 即位数年, 严 助、朱买臣等招徕东瓯,事两粤,江淮之间萧然烦费矣。 唐蒙、司马相如始开西南夷, …… 巴蜀之民罢焉。 彭吴 穿秽貊、朝鲜,置沧海郡, 则燕齐之间靡然发动。 及王 恢谋马邑,匈奴绝和亲, 侵扰北边, 兵连而不解, 天下 共其劳。……中外骚扰相奉, 百姓抏敝以巧法, 财赂衰 耗而不澹。……武力进用, 法严令具。 兴利之臣自此而 始。
予以肯定,说明孔子十分赞成管仲的攘夷之举 。 孔子还
[5 ] ( p. 62 ) :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 说 孟子也说: [5 ] ( p. 260 )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 二者都是
站在尊华轻夷的立场上说这番话的 。 由此可见, 攘夷是 儒家的一贯主张。 综观武帝对内对外政策, 无不渗透着儒家兴礼乐、 重德教、存亡继绝和尊华攘夷的精神特质, 因此我们认 为这一阶段的政策应属儒家性质。

儒家的先驱者周公曾经出兵讨伐淮夷 , 安定天下, 可见周公是主张攘夷的。其后, 孔子和孟子都有明显的 “华夷之辨” 思想 。 《汉书》 记载 : “《春秋》 纪齐桓南 : ‘微管仲, 吾 其 被 发 左 衽 伐楚,北伐山戎, 孔子曰 ’ ” 矣。
[4 ] ( p. 2338 )
这实际上是孔子对齐国讨伐山戎和楚国
[4 ] ( pp. . 2785 - 2786 ) [4 ] ( p. 1011 )
这种存亡继绝的做法明显来自儒家思
。武帝征
。《史记· 伐四夷的行为与自周公以来的攘夷精神相符合 周本纪》 记载: 召公为保,周公为师, 东伐淮夷, 残奄, 迁其君薄 姑。……成王既伐东夷,息慎来贺
[3 ] ( p. 97 )
[3 ] ( p. 2132 ) [4 ] ( p. 130 )
,《汉书》 记载: 过多为 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 欲议古立明堂城南, 以朝诸侯,草巡狩封禅改历服色事未就。 窦太后不好儒 术,使人微伺赵绾等奸利事, 按绾、 臧, 绾、 臧自杀, 诸所兴为皆废。 赵绾、王臧积极主张立明堂、 巡狩封禅和改正朔, 儒家的多为主张与窦太后的黄老思想格格不入 , 因此, 引起窦太后极大排斥。握有实权的窦太后随即将二人清 除出朝廷。儒家的多为措施在窦太后压制下未能实行 , , 汉朝廷的政策又回复到 “清 结果是 “诸所兴为皆废 ” 静无为” 状态。在窦太后的高压下,武帝暂时放弃了实 施儒家政治的理想,被动地继续推行黄老政策。 第二,对外继续沿用文景时罕动兵革的政策 。 由于 窦太后对道家政策极力维持,汉朝在对外政策上继续沿 ,《汉书·匈奴传》 记载: 用文景时与匈奴和亲的政策 自是后,景帝复与匈奴和亲, 通关市, 给遗单于, 遣翁主如故约。终景帝世, 时时小入盗边, 无大寇。 武 帝即位,明和亲约束, 厚遇关市, 饶给之。 匈奴自单于 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 “武帝即位 ” 当指武帝初即位、 窦太后当权时, 朝 廷与匈奴和亲、通关市,与景帝时无异, 造成了 “匈奴 自单于以下皆亲汉 ” 的友好局面。此时, 汉与朝鲜、 西 — 92 —
[ 收稿日期] 2010 - 12 - 20
猛。猛则民残, 残则施之以宽。 宽以济猛, 猛以济宽, [2 ] ( p. 607 ) ” ” 、 “宽 ” 指刑、 德两种治 政是以和。 此处 “猛 国手段。一味行德教,会导致百姓无所顾忌、轻慢犯上; 一味任刑,则会使百姓受到伤害,因此,必须刑德并施、 一软一硬交相配合,这样才能达到 “政和 ” 的效果。 既 然儒家治国思想中本身就涵盖了刑德两方面 , 根本无须 ” 、 “法 ” , 那么可以说, 实质是 “德表 借助法家的 “刑 刑里” 的 “儒表法里” 这一说法本身就不成立。因为刑 德问题完全可以在儒家内部找到答案 ,无需借助外力。 更重要的是,仅仅用 “儒表法里 ” 来定位武帝政策 。 “儒表法里 ” 与武帝时期政策的实际发展轨迹也不相符 这一说法将武帝时期所行政策视为一个静止不变的研究 , 外行儒家 对象,在此基础上将之定格为 “儒表法里 ” 而内实法家,一内一外同时并存。 而我们认为, 武帝时 期的政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前后相续的, 应将其动态 地划分为四个阶段,每一阶段性质各不相同。
2011 年第 2 期 ( 总第 226 期)
THE NORTHERN FORUM
No. 2 ,2011 Total No. 226

论汉武帝政策发展的四个阶段
— — —兼谈 “ 儒表法里” 定位之误
周晓露
( 南京大学 哲学系,江苏
[4 ] ( p. 150 )
。他
: “及窦太后崩,武安君田 推崇儒术,重用大批儒家人物 蚡为丞相,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以百数, 而公孙弘以治 《春秋》 为丞相封侯, 天下学士靡然乡风 矣”
[4 ] ( p. 2666 )
。推崇儒术的田蚡重新被启用, 以公孙弘、
董仲舒为代表的大批儒家人物涌入朝廷 , 逐渐形成了一 个具有儒家特色的新的权力集团,这一集团在武帝领导 ,“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 下大兴功业 律,作诗乐, 建封禅, 礼百神, 绍周后, 号令文章, 焕 焉可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