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输电线路初步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1221C-A-01

35千伏潘村变-女山湖变输电线路工程

初步设计

说明书

滁州智宏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设计证书编号: 111724-sy

2010年6月滁州

35千伏潘村变-女山湖变输电线路工程

初步设计

说明书目录

1 总的部分

1.1 设计依据

1.2 建设规模及设计范围

1.3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建设期限

1.4 造价和材料耗用指标

2 线路路径

2.1 两端变电站进出线情况

2.2 线路路径方案

2.3 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情况

2.4 沿线水文条件

2.5 沿线交通情况

2.6 路径方案综合技术情况

2.7 与路径有关协议及处理情况

3 气象条件

4 导线和地线选型及其防振措施

4.1 导线、地线型号的选择

4.2 导线、地线张力的确定及其防振措施

4.3 导线、地线的机械电气特性

5 绝缘配合、防雷和接地

5.1 绝缘配合及绝缘子的选择

5.2 防雷和接地设计

5.3 地线绝缘设计

6绝缘子串和金具

6.1 导地线绝缘子串组装

6.2 导地线金具

7 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距离

8 导线换位

9 杆塔和基础

10 主要设备材料清册

11 辅助设施

12 附件

(1)明光供电公司生产技术部《设计委托书》

12 附图

附图1 线路路径图

附图2 LGJ-185/30导线应力特性表(K=2.5)

附图3 GJ-50避雷线应力特性表(K=3.5)

附图4 LGJ-185/30导线单联悬垂绝缘子串组装图

附图5 LGJ-185/30导线双联悬垂绝缘子串组装图

附图6 LGJ-185/30跳线单联悬垂绝缘子串组装图

附图7 LGJ-185/30导线单联耐张或转角绝缘子串组装图

附图8 GJ-50避雷线金具组装一览图

附图9 杆塔一览图

附图10 基础一览图

1 总的部分

1.1设计依据

1、明光供电公司生产技术部《设计委托书》(附件1)

1.2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

(1)建设规模:本工程由35kV女山湖变35kV构架起至35kV潘村变35kV构架止,路径长约24.0公里(其中钢管杆段长约3.5公里、铁塔段长约20.5公里),单、双回路架设,其中单回路20公里,双回路4公里,折合单回路长约28公里。

(2)设计范围:上述线路的本体设计和工程概算以及计列必要的运行维护附属设备费用。

1.3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建设期限

(1)建设单位:明光供电公司

(2)施工单位:待定

(3)建设期限:2010

1.4造价情况

2线路路径

2.1 线路两端变电站进出线情况

2.1.1女山湖变电站进出线情况

35kV女山湖变35kV构架向南方向出线,目前出线间隔有1个间隔。本期根据进出线情况,需扩建1个间隔,本期按东起第一间隔出线设计。35kV女山湖变相序布置为正相序(即站在变电站围墙外,面向构架,相序布置由左向右依次为A、B、C)。

2.1.2 潘村变电站进出线情况

35kV潘村变35kV构架向西南方向出线,目前出线间隔有3个间隔。本期根据进出线情况,需扩建1个间隔,由于在本工程具体设计时,35kV潘村变扩建间隔的方案尚未具体确定。故本工程35kV女山湖变1回进线暂按南起第二间隔出线设计。35kV 潘村变相序布置为正相序(即站在变电站围墙外,面向构架,相序布置由左向右依次为A、B、C)。

2.2 线路路径方案

本线路工程路径方案主要是在原路径的基础上对现场勘查、搜资调查来确定的。现论述如下:

本工程从35kV女山湖变向南出线后,跨越35kV线路后即转向东,利用10kV女山湖变-女山湖闸线路走线,经女山湖小学后线路从中石化希望小学与旧县中学之间穿过,线路继续向东走线,跨越女山湖闸后线路转向东偏北,继续利用到冷库的10kV 线路走线,约500米后线路与之分开,线路向东北方向走线,开始沿着女山湖-潘村公路走线,经大码头、顺河至杨台子,线路转向西北,经腰庄、红瓦房至罗王庄南侧,线路再转向北,经谬庄、赵庄后,在35kV潘村变南侧接上35kV潘村变-明光变线路,并利用其进线段路径,按同杆双回走线,至35kV潘村变。线路路径全长约24.0km,单、双回路架设,其中单回路20公里,双回路4公里,折合单回路长约28公里。详见线路路径图。

需要说明的问题:

本工程路径初设踏勘时,本设计会同明光市供电公司在女山湖镇段的路径进行了详细踏勘,还备选了一条线路路径如附图1中“初设踏勘备选路径”所示,经过仔细踏勘,一致认为该备

选路径方案是行不通的,原因是在女山湖西侧的湖面跨距太大,且两岸无立杆位置。线路长度也不占优势,因而一致认为只能放弃该备选方案。故本线路工程在女山湖镇段路径只能利用10kV女山湖变-女山湖闸线路的原路径走线。受镇中心街道狭窄走廊限制,本段只能采用钢管杆,另考虑今后系统规划预期,不造成通道瓶颈,本段考虑同杆双回路设计,以方便远期该方向的出线。另本线路自冷库到罗王庄段所经地区为圩区,考虑运行施工方便,本线路过冷库后,未取直至潘村变,而是沿着女山湖-潘村公路走线。该段路径多绕约2公里。

2.3 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情况

2.3.1 地形地貌

本线路地貌属于平丘,沿线地形起伏较大。

2.3.2 地层岩性

根据沿线地区调查、勘察结果,沿线地基土主要由冲积形成的粉质粘土组成,现描述如下:

粉质粘土:棕红、褐黄色,稍湿~湿,可塑偏软~可塑,含铁锰结核。层厚2.0~5.0米。重力密度:γ一般为18.5~19.0kN/m3,粘聚力:c=25~35 kPa,内摩擦角:φ=12~15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 ak一般为120~150kPa。

粉质粘土:棕红、褐黄色,湿~很湿,可塑~可塑偏硬,厚度大于2.0m。重力密度:γ一般为19.0~19.2kN/m3,粘聚力:c=35~40 kPa,内摩擦角:φ=15~16度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一般为150~180kPa。

2.3.3地下水

沿线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粉质粘土中的上层滞水,地下水位主要受大气降水影响,水位埋深枯水季节在2.5~3.5m,汛期水位在1.5~2.5m,沿线未见严重污染水源,根据当地建筑经验,地下水水质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