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货币理论与我国货币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马克思货币理论与我国货币政策

张然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根据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代表了一定的社会关系,是将商品生产者联系起来的纽带。货币问题又是当今经济社会众多问题的根源,所以在运用货币政策时要以马克思货币理论为基础,同时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才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货币政策。

【关键词】货币本质货币流通价值通货膨胀

资本论的经济学理论有很强的实践性,尤其是关于货币本质、货币流通、货币职能等一系列货币理论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有很强的借鉴作用。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在全球经济下滑的大环境下,为了刺激国内经济保持GD。

的增长速度,国家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但由于没有考虑实体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需求,2010年开始C。

I指数连创新高,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如果当初在制定经济政策时能从商品和货币流通规律出发,结合中国国情,我想当初的次贷危机现在也转危为机了,同时经济结构也会实现实质性的转变。

一、中国货币政策现状1.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应对经济问题的有力政策,2007年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出口产业严重受挫,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开始持续低迷。为了刺激国民经济走出低谷,国家实施了积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其中政策力度最大的

就是宽松银根增加流通量,银行利率连续下调,同时在公开市场发力发行国债,一系列的货币政策使货币M2规模连年上升,下图一为M2变化趋势,可见M2从2007年开始由最初的3万多亿人民币增长到2011年的8万多亿人民币,这样的增长率显然大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

的增长率。

图一2007-2011年中国M2(亿元)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在2010年到2011年期间我国C。

I指数一直居高不下,下图二是2010年我国月度C。

I指数走势图。根据图一和图二,我们可以看出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实际经济产出落后,造成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数_______据来源:国家统计年鉴二、通货膨胀理论根据西方经济学,通货膨胀主要是指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就称这个经济经历这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更为精确地可以描述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地上涨,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用公式(1)表示就是:πt=。

t-。

t-1。

t-1式中,为πt时期的通货膨胀率;。

t和。

t-1分别表示t和t-1时期的价格水平。

2.对于通货膨胀的原因,西方经济学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类。

(1)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这一理论的出发点是交易方程:MV=。

y,即每一次通货膨胀背后都有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2)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3)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4)结构性通货膨胀,不同生产部门的生产率提高的快慢不同,工作的增长也应当有区别,但是当提高慢的部门要求工资增长想生产率提高快的部门看齐,结果使全社会工作增长速度超过生产率增长速度,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三、马克思货币理论与我国货币政策1.货币的本质。马克思认为货币的本质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因而商品也就具有二重形式:使用价值和价值形式。货币首先是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否则它就失去了与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基础,也就不可能在交换过程中被分离出来成为一般等价物。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货币的出现,使商品的一系列内在矛盾外在化了,内在于商品中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在简单价值形式中表现为商品与商品的外部对立,现在发展为商品与货币的外部对立。一切商品必须转化为货币,它的价值才得以实现,货币使商品生产者之间密切得联系,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2.货币的社会性。在当前的货币金融危机中,究其根本原因,是与他们的货币本质观的出发点密切相关,即他们都是从社会的流通领域出发立足于货币的交换媒介属性,而没有从马克思的货币本质出发,没有立足于劳动价值论来从社会的生产领域出发,抓住“作为资本的货币”,忽略了货币的本质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货币的社会关系本质根源于人们的生产活动,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整个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四个环节,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共同组成生产过程,因此货币必然体现着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所以我们必须协调好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不能仅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交换手段的职能出发来解决货币问题。

3.货币的流通。关于货币流通,马克思有段非常精辟的论述:劳动产品的物质变换借以完成的形式变换W-G-W,要求同一个价值作为商品成为过程的起点,然后又作为商品回到这一点。另一方面,这个形式又排斥货币的循环。其结果就是货币不断地离开它的起点,不再回来。在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情况下,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的公式(2)为: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赊销价格总额+到期支付额-到期支付额货币流通速度(次数)伴随着新经济的发展,货币支付中遗漏的一个重要量必须考虑在公式当

中,即借贷资本和虚拟资本的运动,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我们需要同时考虑公式(1)和(2),同时要对其进行修正。运用到实际中就是在对应次贷危机时我们要考虑到实体经济的动态发展速度和虚拟经济泡沫的存在,现假设2008的GD。

增长率是a且价格稳定,那么我们在2007年制定货币政策时就应该把a考虑在内,这样我们的货币公式可以修改为:根据以上理论,为应对次贷危机的影响,我们制定货币政策时可能忽略了以下两点:(1)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因果关系。马克思认为。

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并且是为商品流通服务的,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货币流通是商品流通的表现。(2)既然货币流通只是表现商品流通过程,即商品通过相互对立的形态变化而实现的循环,那么货币流通的速度也就表现商品形式变换的速度,表现形态变化系列的不断交错,表现物质变换的迅速,表现商品迅速退出流通领域并同样迅速地为新商品所替代。可见,货币的流通和商品的流通是密切相关。

相互对应的。

四、政策建议无论是货币主义所主张的货币政策还是新凯恩斯主义所主张的货币政策,如果想让经济平稳发展,必须把握住货币的本质,即货币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代表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同时从货币流通的规律出发,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与商品量相匹配,然后结合中国特有的经济运行环境,才能制定出适合我国的经济政策。第一,协调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整个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四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