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实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情景导入
师:在前面的两篇课文中,我们认识到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伟人风采。可你们知道吗,毛主席也跟我们一样,是个凡人。他有兄弟姐妹,他有父母子女。他们这一大家子,一共出了六个烈士。请看大屏幕。引读
➢毛泽东的大弟弟毛泽民(1896—1943),经过长征后到达陕北,任财政部长,在新疆被敌人杀害。
➢小弟弟毛泽覃(1905—1935),任红军师长、军政委,在瑞金作战时牺牲。
➢堂妹毛泽莲(1906—1929),任游击队队长,在掩护同志们撤退时,被敌人杀害。
➢侄子毛楚雄(1927—1946),毛泽覃之子,随部队打游击,不幸牺牲,年仅19岁。
➢妻子杨开慧(1901—1930),在长沙做地方党的工作,被反动派逮捕,壮烈就义。
➢大儿子毛岸英(1922—1950),幼年同母亲一起坐过牢,解放后到朝鲜前线参加抗美援朝,光荣牺牲。
师:看到这儿,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毛泽东一家真是太伟大了。
师:是啊,为了新中国的胜利,毛主席一家真正应了那句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生:毛主席一家真是伟人之家。
师:伟人之家,用在这样一个家庭,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牺牲时的场景,去感受毛主席不一般的伟人风采和凡人情怀。
师:齐读课题
师:谁懂这句话的意思?
生:青山到处可以埋葬英雄。
师:(出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为什么一定马皮包回家乡
这是清代的一位诗人龚自珍的诗句。
师: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我们再读这句诗
生: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再读一遍,读出革命者血洒疆场,无怨无悔的气概。
生朗读。
二、初读课文
师:有目标才会有方向,让我们一起明确这堂课的学习目标。
1、学习7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透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了解毛泽东的伟人风采和凡人情怀,并学会在习作中运用这些细节描写。
1、生自读
2、出示生字词,生读。
3、归纳课文课了一件什么事?
4、用()标出每封电报的内容,
三、读通课文,知晓三封“电报”
师:课题是毛泽东收到三封电报以后回电的内容。同学们三封电报的内容了吗?
生回答
师:请看第一封电报。
出示
主席勋鉴:
今晨,我志司指挥部遭敌机狂轰滥炸,洪学智。毛岸英将我送入安全地域。尔后。岸英又返回指挥部取作战图。慌中未能劝告住他,致使敌机的汽油弹击中。主席的儿子、我们“志司”的好参谋岸英同志为了人民的事业光荣殉职……
一位同学朗读。
师:(板书:闻噩耗--)听闻噩耗以后,主席内心怎样呢?
生:万分悲痛。(板书悲痛)
师:让我们一起读第四自然段。
学生读至第四自然段的内容中的“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师:(出示)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师:你们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生:主席无限的痛苦。整整一天没有说话,他不想说,只想哭,只想一个人静静呆一会儿。
生:主席不想说话,还要不断吸烟,用吸烟的办法摆脱自己的痛苦。生:主席一口也不想吃,满心中都是失去儿子的痛苦。
生:主席痛苦极了,他不相信儿子已经死了,一定在边吸烟边在回忆和儿子在一起的情景。
师:在我们学过的描写方法中,这些词语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呢?师:那你们了解岸英吗?找到书上关于描写岸英的句子。
生:毛岸英是毛泽东的大儿子,当年地下党同志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后来送到苏联留学,又到农村锻炼,现在又来到了战场。
师:(补充资料,出示主席与岸英一起合影的图片)主席有三个儿子,五岁的岸青流浪街头的时候被警察打伤头部,一直治疗,岸龙在战争中不幸失踪,再无信息。长子岸英,受尽了苦难才回到主席身边。(出示地图)可是美国人把魔掌伸向了朝鲜,想消灭了朝鲜以后,进攻中国。政府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派彭德怀带领自己的儿子和几十万志愿军的指挥下同朝鲜人民军队并肩作战,主席多么希望经过朝鲜战
场上锻炼后回来做自己的接班人啊,可是---- 岸英同志为了人民的事业光荣殉职。
师:请同学们带着悲痛万分的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生:(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师:“岸英!岸英!”主席情不自禁地说道,文中是怎样描写这句的呢?请找出来读一读。想一想这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生回答(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师:当主席还沉浸在丧子的悲痛,秘书悄悄地进来了,送来了两封电报,谁来帮老师填下表格。
生回答。(出示第二封电报和第三封电报,学生朗读)
……岸英是主席的儿子,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
……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请求把岸英葬在朝鲜。
师:第二封电报和第三封电报内容意见不一。
师:这是两封意见不同的电报。这里为什么用“破格”两字呢?
生:其他的战士牺牲在朝鲜战场是不能够回家的。因为他是主席的孩子,唯一的一个健康的孩子,可以破格把尸体运回家乡。
师:岸英的遗体是运回祖国安葬还是葬在朝鲜,决定权在主席手中,这个抉择真的怎样?(板书:抉择---艰难)可是主席最后的决定却是让儿子埋在朝鲜的土地上。
请同学们默读第七自然段,画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圈出打动你的词语,说说自己的体会。
生:(默读第七自然段)
师:我们心中一定有很多的体会。
生1:(课件出示句子1)“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强忍”两个字让我感觉到毛主席内心的无限哀伤,但是,他还要安慰自己,人家的父母也悲痛,没有见到儿子的遗体,我要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多么了不起的人啊。
生2:主席太了不起了,他想到的不是自己一个人的利益,他想到的是朝鲜人民的请求,他想到的是满足朝鲜主席的愿望,他的胸怀多么宽广啊!
生3:(课件出示句子2)
师:这些都是我们主席作文一位普通的父亲应该有的常任情怀。板书(常人情怀)
(课件出示)可是他这个念头很快就打消了,为什么呢?文中是怎么写的呢?
生读(课件出示)
师:从这一句你看出了什么呢?
生:主席非常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觉得自己也是一个普通人,其他的战士牺牲后都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我也要和普通人一样,真是一个伟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