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合集下载

分子标记与辅助选择

分子标记与辅助选择

4
选择扩增:应用含有接头序列和三个选择核甘酸序 列的引物进行选择扩增。通过这一轮扩增,进一步 降低扩增片段数量,同时一个引物被同位素或荧光 染料标记(也可用银染),电泳后压片检测。
AFLP技术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AFLP标记 技术的应用
种质资源鉴定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基因表达和基因克隆
3应用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现在DNA分子标记技术已有数十 种,广泛应用于遗传育种、基因组作图、基因定位、物种亲缘 关系鉴别、基因库构建、基因克隆等方面。
分子标记类型
A、基于分子杂交的分子标记 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B、基于PCR技术的分子标记 (1)随机引物: RAPD(随机扩增多态DNA) DAF VNTR
缺点:
SSR标记的建立首先要对为微卫星侧翼序 列进行克隆、测序 、人工合成设计引物以 及标记的定位、 作图等基础性究,因而其 开发有一定的困难,费用也很高。
SSR微卫星标记技术的应用
构建连锁遗 传图谱加快 遗传多样性 的研究
种质资源 鉴定
分子标记 辅助育种
4、AFLP标记
AFLP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即扩增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寻找与基 因或QTL 紧密连锁 的标记或 侯选基因
寻找与性 状变异有 关的特定 基因(型) 或功能位 点
检 测 选 择
40
影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因素:
• 数量性状主基因或QTL效应的大小。 • 分子标记与主基因或QTL连锁的紧密程度。 • 主基因或QTL参数(即效应)估计的准确性。 • 数量性状的遗传率。
• 数量性状的遗传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作物育种学总论第十四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作物育种学总论第十四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PCR-based markers
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多聚酶链式反应)
amplification of tracts of DNA defined by border sequences that hybridize to selected DNA polymerase primers
How to use a genetic marker fo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Weaver Carrier Sire
M1
M2
W
+
M1
M3 M2
M3
W
++
+
W=Weaver +=Normal
目标基因的标记筛选(gene tagging)是 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育种的基 础。用于MAS育种的分子标记须具备三个 条件:
生化标记
主要包括同工酶和等位酶标记。同工酶是:指结构 不同、功能相似的酶,也即具有同一底物专一性的 不同分子形式的酶。属于一个以上基因座位编码的 酶的不同形式;而等位酶是指由一个基因座位的不 同等位基因编码的酶的不同分子形式。分析方法是 从植物组织的蛋白粗提物中通过电泳和组织化学染 色法将酶的多种形式转变成肉眼可辩的酶谱带型。
供体
M
R
受体
m
r
M
m
R
r
RR Rr rr
(1-r)2 2r(1-r) r2
目标基因与DNA标记间的遗传距离位p
亲本中DNA标记的带型
M—抗性标记 R—抗性基因 m—感病标记 r—感病基因
F1杂种中DNA标记的带型
在F2分离群体中分子标记类型 即MM,Mm,mm

第17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第17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Greatest potential advantage over phenotypic selection for traits with low penetrance or low heritability
May reduce population sizes needed for phenotypic selection
Tester M & Langridge Breeding technologies to increase crop production in a changing world. Science,2010,V 327:818-822
共显性 DNA 标 记的辅 助选择 原理
抗性供体
m
×
R
受体
M S
GWS)
– Select for breeding values summed across many markers without estimation of QTL
(1) selection without test crossing or a progeny test; (2) selection independent of environments; (3) selection without laborious fieldwork or intensive laboratory work; (4) selection at an earlier breeding stage; (5) selection for multiple genes and/or multiple traits; (6) whole genome selection.
第十七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第一节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质量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 第三节 数量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 第四节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挑战与发展策略

第七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PPT课件

第七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PPT课件
第七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一、质量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 二、数量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 三、标记辅助选择的应用研究 四、标记辅助选择的发展策略
➢选择是指在一个群体中选择符合要求的基因型。
➢传统育种通过表现型间接对基因型进行选择, 存在许多缺陷。
➢分子标记为实现对基因型的直接选择提供了可 能,通过对分子标记基因型的检测,就能获知目 标基因的基因型。
直接依据个体的基因型进行选择,即对每个 目标QTL利用其两侧相邻标记或单个紧密连锁 的标记进行选择,这是才真正的标记辅助选择。
数量性状QTL标记辅助选择的困难:初级定 位,效应小的QTL未被检测。
用3个相邻的连锁标记进行跟踪选择(保证QTL位于 目标区段内)
QTL位于染色体中部
QTL位于染色体末端
6、可提高回交育种效率
利用传统回交方法将一个野生种的优良基因转移 到栽培品种中,回交20代以上还有可能带有100个以 上的其它非期望基因。如果是数量性状位点(QTL) 的转移,由于上位效应问题和连锁累赘更为复杂,将 更加困难。
利用分子标记可以允许选择出那些含有重组染色 体(打破了连锁累赘)的个体,从而帮助减小不需要 的染色体片断,从而提高育种效率至少10倍以上。另 外,对隐性性状可以进行不间断的回交(传统回交中 是隔代回交),从而提高基因的回交转移速度。
2)、双标记选择
❖ 同时用两侧相邻的两个标记对目标基因
进行跟踪选择,可大大提高选择的正确
率。
M1 Q M2 ╳ m1 q m2
M1 Q M2 亲本型:比例高
M1 q M2 双交换型:比例低
在单交换间无干扰的情况下,在F2代通过选择 标记基因型MlM2/MlM2而获得目标基因型Q/Q的概 率为:
在两标记间的图距固定的情况下,r1=r2(亦即目标 基因正好位于两标记之间的中点)为最坏的情形,这 时的选择正确率为最小。 在实际情况中,单交换间一般总存在干扰,使得双交 换概率更小,因而双标记选择的正确率要比理论期望 值更高。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讲解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讲解

第十七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传统的育种主要依赖于植株的表现型选择(Phenotypieal selection)。

环境条件、基因间互作、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等多种因素会影响表型选择效率。

例如抗病性的鉴定就受发病的条件、植株生理状况、评价标准等影响;品质、产量等数量性状的选择、鉴定工作更困难。

一个优良品种的培育往往需花费7~8年甚至十几年时间。

如何提高选择效率,是育种工作的关键。

育种家在长期的育种实践中不断探索运用遗传标记来提高育种的选择效率与育种预见性。

遗传标记包括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与分子标记。

棉花的芽黄、番茄的叶型、抗TMV的矮黄标记、水稻的紫色叶鞘等形态性状标记,在育种工作中曾得到一定的应用。

以非整倍体、缺失、倒位、易位等染色体数目、结构变异为基础的细胞学标记,在小麦等作物的基因定位、连锁图谱构建、染色体工程以及外缘基因鉴定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许多作物难以获得这类标记。

生化标记主要是利用基因的表达产物如同工酶与贮藏蛋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基因型差异。

它们在小麦、玉米等作物遗传育种中得到应用。

但是它们多态性低,且受植株发育阶段与环境条件及温度、电泳条件等影响,难以满足遗传育种工作需要。

以DNA多态性为基础的分子标记,目前已在作物遗传图谱构建、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标记定位、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与品种指纹图谱及纯度鉴定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育种更受到人们的重视。

第一节分子标记的类型和作用原理一、分子标记的类型和特点按技术特性,分子标记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以分子杂交为基础的DNA标记技术,主要有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RFLP标记);第二类是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反应)为基础的各种DNA指纹技术。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一、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概述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相结合的一种高效育种技术。

它利用分子标记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特性,在作物育种过程中对目标基因进行追踪和选择,从而显著提高育种效率和准确性。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已成为作物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关键技术1. 分子标记类型- SSR标记(简单重复序列标记):SSR标记具有多态性高、共显性遗传、重复性好等优点。

其核心是由1 - 6个核苷酸组成的简单重复序列,广泛分布于基因组中。

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对SSR区域进行扩增,根据扩增产物的长度多态性来检测个体间的差异。

例如,在水稻育种中,利用SSR 标记可以有效区分不同品种的水稻,为品种鉴定和纯度检测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 SNP标记(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SNP标记是基因组中单个核苷酸的变异,是最常见的遗传变异类型。

它具有数量多、分布广泛、检测通量高的特点。

SNP标记的检测方法包括基于PCR的方法、芯片技术和新一代测序技术等。

在玉米育种中,SNP标记已被广泛应用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用于挖掘与重要农艺性状相关的基因位点,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丰富的标记资源。

- AFLP标记(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AFLP标记结合了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PCR技术的优点,具有较高的多态性检测效率。

其原理是通过对基因组DNA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然后连接特定的接头,再进行选择性扩增。

扩增产物通过电泳分离,根据片段长度多态性来分析遗传差异。

在小麦育种中,AFLP标记可用于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定位控制小麦抗病性、品质等性状的基因。

2. 目标基因定位与克隆- 连锁分析:连锁分析是通过研究标记与目标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连锁关系来定位目标基因的方法。

当标记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时,它们在遗传过程中倾向于一起传递。

植物遗传改良中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

植物遗传改良中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

植物遗传改良中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植物遗传改良是指通过改变植物基因组中的特定基因或调节基因表达,以达到改良植物品质、提高产量和抵抗逆境等目的的一项重要技术。

而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是植物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通过检测植物基因座上的特定分子标记,实现对植物性状的选择。

本文将从植物遗传改良的背景、分子标记及其类型、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的原理和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植物遗传改良背景植物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资源,而传统的育种方法在满足人类生活需求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传统育种方法耗时长、效率低、无法准确选择目标性状等。

因此,人们开始探索新的遗传改良技术,其中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方法。

二、分子标记及其类型分子标记是指遗传物质中固定位点上的特定序列,可以通过PCR等技术进行检测。

常见的分子标记包括DNA标记、RNA标记和蛋白质标记。

DNA标记是最常用的分子标记,包括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序列特异引物扩增(SSR)等。

三、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的原理分子标记辅助选育依赖于将植物基因座上的分子标记与目标性状进行关联。

具体而言,首先需要建立植物种质中的分子标记图谱,即将不同个体的分子标记图谱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与目标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

然后,通过分子标记检测技术,对杂交后代进行筛选和鉴定,以选择出具有目标性状的个体。

四、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的实际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在植物遗传改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在品质改良方面,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可以帮助筛选出富含人体所需营养物质的新品种,如高蛋白小麦和富含维生素A的转基因金黄色玉米。

其次,在抗病虫害方面,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可以帮助快速筛选出抗病虫害的植物品种,如水稻中Bt基因的导入,使其具有抗蚜虫的能力。

此外,分子标记辅助选育还可以应用于提高植物的耐逆性,如抗旱、抗盐等。

总之,植物遗传改良中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它可以帮助实现高效、准确选择目标性状的目的。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课件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课件
2
以DNA多态性为基础的分子标记,目前已在作 物遗传图谱构建、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标记定位、 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与品种指纹图谱及纯度 鉴定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分子标记辅助选 择(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 MAS )育种更受到人们的重视。
3
– Greatest potential advantage over phenotypic selection for traits with low penetrance or low heritability
May reduce population sizes needed for phenotypic selection
8
Pyramid genes for a single trait that could not otherwise be distinguished at the phenotypic level
– Accumulating multiple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 for disease resistance may provide a higher level of resistance and/or more durable resistance to changes in the pathogen population
with a long generation time – Reduce number of generations in a backcrossing program by
selecting for recovery of the recurrent parent genome as well as genes of interest from the donor parent

畜禽繁殖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考核试卷

畜禽繁殖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考核试卷
A. CAST
B. CAPN1
C. MYOGENIN
D. INSIG2
5.在畜禽繁殖中,以下哪个基因与高产仔数相关?()
A. BMP15
B. FSHR
C. LHR
D. PRLR
6.以下哪个分子标记技术具有最高的来自态性检测能力?()A. SSR
B. SNP
C. AFLP
D. RAPD
7.与繁殖性能相关的生长激素受体基因是?()
A.结合表型数据
B.增加标记密度
C.使用混合线性模型
D.筛选与目标性状高度相关的标记
请在此处继续完成剩余题目的编写。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在畜禽繁殖中,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常用的技术之一是______。()
2.与猪的繁殖力密切相关的基因是______。()
A. RFLP
B. SSR
C. AFLP
D. ISSR
2.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哪个基因座与生长速度相关?()
A. BMPR-IB
B. MYF5
C. LEPR
D. GH
3.用于检测DNA多态性的分子标记技术不包括以下哪项?()
A. RAPD
B. SNP
C. STR
D. ELISA
4.以下哪个标记与肉质品质相关?()
8. SNP标记技术不适用于群体遗传学研究。(×)
9.在畜禽繁殖中,遗传连锁分析是数据分析的唯一方法。(×)
10.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以用于所有动物的繁殖性状研究。(×)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请简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畜禽繁殖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2.描述至少两种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并比较它们在畜禽繁殖研究中的优缺点。

第17章 MAS-4-辅助选择

第17章 MAS-4-辅助选择

三、数量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
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MAS的原理是一样的。原则 上,质量性状的MAS方法也适合数量性状。 作物的大多数性状是数量性状,如产量、生育期等。 因此,对数量性状的MAS极其重要。数量性状的主要遗传 特点就是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缺乏明显的对应关系,而传 统方法主要依据个体表现型进行选择的,这是造成传统育 种效率不高的原因。
M1
Gene
M2
抗性供体
M R
受体
m
×
S
目的基因与标记连锁(交换值为r) 亲本中的标记带型
共显 DNA 记的 助选 原理
性 标 辅 择
M R
m S
F1中的标记带型 × F2群体中3种标记带型
RR (1-r)2 0.9025
RS 2r ( 1-r ) 0.09
SS r2 0.0025
当 r=0.05 时 , 根 据 标 记 基 因 型 mm选择目的基因型RR,选错的 概率约为0.10
一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基本原理
1、概念:目标基因与分子标记紧密连 锁为利用分子标记间接选择提供了方便。 通过基因定位, 找到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 分子标记后, 就可以通过该分子标记,间接地 对目标性状进行选择。此法简称分子标记 辅助选择(Molecular Assistant Selection, MAS )。MAS 是育种中的一个诱人领域, 将 给传统的育种研究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MAS 主要应用在有利基因的转移和基因的 累加等方面。 可靠性?? r1 r2
受体亲本 × 供体亲本 (含抗性基因B) (无抗性基因) F1 (含抗性基因B)
标记辅助基 因聚合与品种改 良相结合的技术 路线,受体亲本 应为符合育种目 标的优良品种
复交杂种 (分离群体) 标记辅助选择 中选杂种个体 (含抗性基因A和B)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Greatest potential advantage over phenotypic selection for traits with low penetrance or low heritability
• May reduce population sizes needed for phenotypic selection
1) Phenotypic selection (PS)
– based on phenotypic value
2) Marker-based selection (MBS)
– from markers that represent QTL or are linked to QTL
3)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MAS)
2、Most suitable for MAS
• Useful if conventional screening methods are laborious, costly, or environmentally dependent
– Selections for disease and insect resistance can be made in the absence of the pathogen or pest
crops with a long generation time – Reduce number of generations in a backcrossing program
by selecting for recovery of the recurrent parent genome as well as genes of interest from the donor parent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第十七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分子标记:以DNA多态性为基础的遗传标记分子标记的特点:1、遗传多态性高;2、在基因组中大量存在且均匀分布;3、稳定性、重现性好;4、信息量大,分析效率高第一节分子标记的类型及原理一、分子标记的类型1、以DNA-DNA杂交为基础的DNA标记技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简称RFLP标记;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标记,简称VNTR标记;原位杂交,简称ISH2、基于PCR的DNA标记:1)单引物PCR标记;2)双引物选择性扩增的PCR标记;3)通过克隆、测序来构建特殊双引物的PCR标记。

3、基于PCR与限制性内切酶技术相结合的DNA标记。

分为两类:限制性酶切片段的选择性扩增,如AFLP;PCR扩增片段的限制性酶切,如CAPs4、基于单核苷多态性的DNA标记:单核苷酸多态性,简称SNP二、主要分子标记1、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1ymorpams)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1980,Bostein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不同个体的基因组DNA后,含有与探针序列同源的酶切片段在长度上的差异。

(1)RFLP标记的原理基因组DNA序列上的变化:碱基替换、插入、缺失或重复造成某种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on enzymes )酶切位点的增加或丧失以及内切酶酶切位点间DNA片段变化(1)RFLP标记的分析步骤(2)RFLP分析探针单拷贝或寡拷贝探针来源:cDNA克隆;基因组克隆(Random Genome);PCR克隆(3)RFLP标记的特点优点:①数目几乎无限;②共显性;③可以利用现有探针,具有种族特异性;④RFLP标记遍及全基因组;⑥重复性好缺点:成本较高;一个探针只能产生一个多态位点;需要许多克隆探针;所需DNA量大(5~15μg);易造成环境污染2、RAPD(Random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 DNA)随机扩增多态性DNA1990,Williams通过PCR扩增染色体组DNA所获得的长度不同的多态性DNA片段。

第三节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第三节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传统育种中,选择的依据通常是表现型而非基因型。 这是因为人们无法直接知道个体的基因型,只能从表现型 加以推断,也就是说,传统育种是通过表现型间接对基因 型进行选择的。理论上,利用分子标记可从DNA水平上直 接鉴定基因型的差异,因此,避免了表现型推断基因型不 准确等缺点。MAS的优越性可以体现在以下方面:
等位基因从一个亲本导入到优良亲本中时,常规表型育 种往往是通过选择保留含有隐形基因的杂合基因型,作 进一步回交,而杂合基因型鉴定通常是通过考察自交后 代分离状况来判断,而且当选择的是抗病性状时,还要 借助繁琐的接种鉴定等,这样会延迟育种进程。分子标 记辅助选择则不受上述限制条件的影响。
(1)克服性状表现型鉴定的困难:有些性状的表现型鉴定 相当麻烦,在度量技术上难度较大、程序繁琐或因需要特 定的仪器和设备,费用太高。
(2)允许早期选择:在育种中,某些性状表现出来需要特 定的生长环境和一定生长周期。因此,在对这些性状鉴定 时必须考虑其表达的环境和等待一定生长时期,有时需要 异地加代和特异的环境条件等。用标记鉴定基因型,将不 需考虑(或等待)植株生长状况或环境条件,可以在早期 对幼苗(甚至对种子)进行检测。
广义而言,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不仅包括利用分子标 记进行优异种质的鉴定筛选、(自交系)亲本间的 亲缘关系分析、遗传多样性的保持和利用,而且包 括利用分子标记选择、转移、聚合目标基因等育种 的其它诸多环节,如植物系统发育关系分析、品种 注册、专利保护、体细胞杂种鉴定、新品种权保护 等。
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优越性
第三节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一、什么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借助分子标记对目标性状基因型进行选择,这就是所谓的“分子 标记辅助选择”(marker-assisted selection,缩写为MAS)。

第十八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第十八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遗传基础 1.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根据
借助分子标记对目标性状的基因型进行选择,主要是
根据与目标基因的紧密连锁的对分子标记基因型的检测来
推测、获知目标基因的基因型。
2.应具备的主要条件
(1)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 (2)进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需要建立饱和的分子标记图谱 并把目标基因定位于分子图谱上。 (3)简便快捷的标记检测方法。
第十八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选择:是指在一个群体中选择符合育种目标要 求的基因型
我们还记得作物育种的任务吗?
按照人们的预定目标,采取相应的育种 程序和方法,诱发、创造和重组遗传变异, 选育出适应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符合社会、 生产需要,在遗传组成上相对稳定一致的优 良基因型,并繁育出足够数量个体(种子苗 木)供生产上应用。
广义而言,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不仅包括利用分 子标记进行优异种质的鉴定筛选、(自交系)亲本 间的亲缘关系分析、遗传多样性的保持和利用,而 且包括利用分子标记选择、转移、聚合目标基因等 育种的其它诸多环节,如植物系统发育关系分析、 品种注册、专利保护、体细胞杂种鉴定、新品种权 保护等。
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优越性
(1)克服性状表现型鉴定的困难:有些性状的表现型鉴定 相当麻烦,在度量技术上难度较大、程序繁琐或因需要特 定的仪器和设备,费用太高。 (2)允许早期选择:在育种中,某些性状表现出来需要特
定的生长环境和一定生长周期。因此,在对这些性状鉴定
时必须考虑其表达的环境和等待一定生长时期,有时需要 异地加代和特异的环境条件等。用标记鉴定基因型,将不 需考虑(或等待)植株生长状况或环境条件,可以在早期 对幼苗(甚至对种子)进行检测。
就两个序列的比较而言,可指同一位点的不同等位基因之间个 别核苷酸的差异或只有小的插入、缺失等; 就遗传群体而言,指在基因组内特定核苷酸位置上存在两种 不同的核苷酸且其出现频率大于1%(若出现频率低于1%, 则视为点突变,是不可能作为标记的)。 它又被称为第三代新型多态性标记。通常我们所说的 SNPs包括单碱基的转换、颠换以及单碱基的插入/缺失(Indel) 目前,检测SNP的最佳方法是新近发展起来的DNA芯片技术。 DNA芯片又称生物集成模片、DNA阵列或寡核苷酸微芯片。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家禽生产学名词解释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家禽生产学名词解释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家禽生产学名词解释1. 引言家禽生产学是研究家禽饲养及相关技术的学科。

在家禽生产学中,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一种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来辅助选择家禽的繁殖和育种的方法。

本文将对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家禽生产学及相关名词进行解释和阐述。

2. 家禽生产学家禽生产学是畜牧兽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家禽的饲养、繁殖、疾病防治和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家禽生产学的目标是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和育种选择,提高家禽的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

家禽生产学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2.1 家禽的分类和特性家禽包括鸡、鸭、鹅、火鸡等禽类动物。

不同种类的家禽在形态、习性、生理特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对其进行分类和了解其特性对于科学饲养和育种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2.2 家禽的饲养管理家禽的饲养管理是指通过合理的饲养措施,提供适宜的饲料、饮水、环境和疾病防控等条件,以满足家禽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需求,保证家禽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2.3 家禽的繁殖和育种家禽的繁殖和育种是通过选择优良个体,进行配对交配,以提高家禽的生产性能和适应性。

传统的繁殖和育种方法往往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和鉴定,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则可以加快育种进程。

3.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3.1 分子标记技术分子标记是指在基因组中存在的可检测的DNA序列,通过特定的实验方法可以将其检测出来。

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包括PCR(聚合酶链式反应)、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SNP(单核苷酸多态性)等。

3.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原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家禽的基因型进行分析,从而预测其表型性状。

通过确定与目标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可以快速、准确地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3.3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家禽生产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3.1 优良基因的筛选通过分析家禽的基因组,可以筛选出与生产性能、抗病性和适应性等相关的优良基因。

这些基因可以用于育种选择,提高家禽的生产效益和抗病能力。

DNA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DNA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DNA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植物育种是提高农作物产量、改良品质和增强抗病虫害能力的重要手段。

而DNA技术的发展,为植物育种提供了更加高效、精准的工具。

本文将探讨DNA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包括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转基因技术以及基因编辑等方面。

1.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分子标记是一种可以用来检测基因型差异的标记,例如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和简单重复序列(SSRs)等。

通过检测这些标记,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和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以水稻为例,水稻品种的选择通常需要在大量的种质资源中进行,而种质资源之间的遗传差异往往是难以直接观察到的。

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可以确定与目标性状相关的基因或标记,从而选择出更有潜力的亲本。

这极大地加快了育种过程,提高了选育的效率。

2. 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一种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基因组中的方法,以期望给植物赋予新的性状或改良现有性状。

这项技术可以用于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增强耐逆性和改善品质等。

例如,转基因水稻“金华1号”通过导入水稻抗稻瘟病基因和减少稻飞虱的光敏感性基因,显著提高了稻瘟病的抗性和抗虫性。

这种转基因水稻在中国大面积种植,有效地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并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然而,转基因技术也存在一定争议。

因此,在应用转基因技术时,需要严格遵守法规和安全评估要求,确保转基因植物的风险可控,并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3. 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通过直接修改基因组中的DNA序列,实现特定基因的修饰和改变。

与传统的转基因技术相比,基因编辑更加精准,能够实现点突变、基因敲除、基因替换等操作。

CRISPR-Cas9系统是目前应用广泛的基因编辑技术之一。

通过CRISPR-Cas9系统,可以选择性地改变植物基因组中的特定位点,以达到改良性状或研究基因功能的目的。

例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成功地改变了水稻中控制水分利用率的基因,实现了水稻良种的高水分利用效率,使水稻在干旱条件下仍能保持较高产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分子标记:以DNA多态性为基础的遗传标记分子标记的特点:1、遗传多态性高;2、在基因组中大量存在且均匀分布;3、稳定性、重现性好;4、信息量大,分析效率高第一节 分子标记的类型及原理一、分子标记的类型1、以DNA-DNA杂交为基础的DNA标记技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简称RFLP标记;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标记,简称VNTR标记;原位杂交,简称ISH2、基于PCR的DNA标记:1)单引物PCR标记;2)双引物选择性扩增的PCR标记;3)通过克隆、测序来构建特殊双引物的PCR标记。

3、基于PCR与限制性内切酶技术相结合的DNA标记。

分为两类:限制性酶切片段的选择性扩增,如AFLP;PCR扩增片段的限制性酶切,如CAPs4、基于单核苷多态性的DNA标记:单核苷酸多态性,简称SNP二、主要分子标记1、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1ymorpams)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1980,Bostein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不同个体的基因组DNA后,含有与探针序列同源的酶切片段在长度上的差异。

(1)RFLP标记的原理基因组DNA序列上的变化:碱基替换、插入、缺失或重复造成某种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on enzymes )酶切位点的增加或丧失以及内切酶酶切位点间DNA片段变化(1)RFLP标记的分析步骤(2)RFLP分析探针单拷贝或寡拷贝探针来源:cDNA克隆;基因组克隆(Random Genome);PCR克隆(3)RFLP标记的特点优点:①数目几乎无限;②共显性;③可以利用现有探针,具有种族特异性;④RFLP标记遍及全基因组;⑥重复性好缺点:成本较高;一个探针只能产生一个多态位点;需要许多克隆探针;所需DNA量大(5~15μg);易造成环境污染2、RAPD(Random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 DNA)随机扩增多态性DNA1990,Williams通过PCR扩增染色体组DNA所获得的长度不同的多态性DNA片段。

如随机排列的寡聚脱氧核苷酸单链引物( 10个核苷酸)。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ullis等(1985)PCR反应:变性、复性、延伸。

特异性取决于引物与模板DNA结合的特异性。

RAPD与经典的PCR反应的区别:①引物;②反应条件;③扩增产物AP-PCR(Arbitrarily prim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任意引物PCR;引物长度与一般PCR反应中的引物相当;开始阶段退火温度较低DAF(DNA amplification fingerprinting):DNA扩增指纹;引物长度比RAPD更短,为5~8个核苷酸;DAF复性和延伸常用同一种温度(2)RAPD标记的特点优点:1)可检测未知序列的基因组DNA;2)引物无种族特异性;3)RAPD技术简单;4)单个引物可产生几个多态位点;5)通过克隆测序可转化成SCAR(特异序列扩增区域标记);缺点:1)再现性差;2)显性遗传;3)存在共迁移问题3、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1993, Zabeau marc和Vos pieter是对限制性酶切片段的选择性扩增。

(1)AFLP标记的原理:基因组的DNA进行双酶切;人工接头连接;PCR反应的引物;凝胶电泳限制性酶:酶切频率较高的限制性酶(frequent cutter),产生易于扩增基因组DNA。

酶切频率较低的限制性酶(rare cutter),限制扩增模板DNA片段的数量。

AFLP扩增数量由酶切频率较低的限制酶在基因组中的酶切位点数量决定。

AFLP分析的基本步骤:1)限制性核酸酶双酶切基因组DNA;2)DNA 片段两端连接上特定的接头;3)选择扩增;4)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5)凝胶转移,干胶处理;6)自显影;(荧光标记、银染)(2)AFLP标记的特点优点:1)数目和种类很多;2)一次PCR反应可检测多个遗传位点;3)AFLP分析模板用量少;4)分辨率高;5)假阳性低,可靠性高;6)AFLP标记多数为显性;缺点:分析成本高;DNA的纯度及内切酶质量要求也比较高;甲基化敏感酶易产生假假阳性。

4、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1987,Nakamura生物基因组内有一种短的重复次数不同的核心序列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简称VNTR(小卫星(minisatellites、微卫星(microsatellites)简单重复序列,又称微卫星:DNA一类由1—6个碱基组成的基序(motif)串联重复而成的DNA序列。

(1)SSR标记的原理:微卫星DNA两端的序列是相对保守的单拷贝序列。

根据微卫星DNA两端的单拷贝序列设计一对特异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每个位点的微卫星DNA序列,通过电泳分析核心序列的长度多态性。

建立SSR标记的一般程序:①建立基因组DNA的质粒文库;②设计并合成探针,筛选重组克隆;③阳性克隆DNA插入序列测序;④根据SSR两侧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⑤PCR扩增;⑥凝胶电泳检测(2)SSR标记的特点:1)数量几乎无限,检测出多态性的频率极高;2)检测一个单一的多等位基因位点。

3)多数为共显性标记;4)重复性高,稳定可靠;5)需DNA样品量少,对DNA质量要求亦不苛刻;使用SSR技术的前提是需要知道重复序列两翼的DNA序列。

ISSR标记:相邻SSR区域内的引物去扩增中间的单拷贝序列。

引物设计采用2-4个核苷酸序列为基序(motifs),以其不同重复次数再加上几个非重复的锚定碱基。

小卫星(minisatellites)标记:核心序列长度为10-60bp,常用Southern 杂交方法检测。

用小卫星做探针,与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的基因组DNA杂交,检测其多态性。

5、SCAR(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cation Region)特异序列扩增区域标记:一般步骤:RAPD分析;克隆片段两端测序;设计长为18~24bp的引物;PCR扩增检测优点、:高的重复性;共显性遗传6、CAPS(Cleaved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 Sequence-tagged Site)切割扩增多态序列标签位点技术,又称PCR-RFLP基本步骤:特定引物PCR扩增;PCR扩增产物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酶切产物凝胶电泳检测CAPs标记的优点:①引物与限制酶组合非常多;②CAPS标记呈共显性;③所需DNA量极少;④结果稳定可靠;⑤操作简便、快捷;7、STS(Sequence-tagged Sites)序列标签位点,简称序标位:指基因组中长度为200—500bp,且核苷酸顺序已知的单拷贝序列,可采用PCR 技术将其专一扩增出来。

引物来源:RFLP单拷贝的探针序列;微卫星序列;表达基因序列;YAC或cosmid插入末端序列8、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s ,ESTs )表达基因的部分序列,突出优点:共显性遗传。

很容易在不同组合的遗传图谱间进行标记的转移,且是沟通植物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的中介。

9、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引物17-18个碱基,包括13-14个碱基的核心区域(5’的10-11个碱基为填充区,随后正向为CCGG,反向为AATT),核心区域后为3个选择碱基。

SRAP的特点:优点:1)每一反应可得大量多态位点;2)不需克隆任何序列,引物可用于不同生物;3)便利、简单;4)重复性好;5)PCR产物可直接测序。

10、SNP(simp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单核苷酸多态性:等位基因遗传密码的单碱基差异。

基因组中每隔1000个碱基就存在一单碱基差异。

一般通过对PCR产物、基因组文库、表达序列标签(EST)文库测序而获得。

特点:数量大。

第二节重要农艺性状基因连锁标记的筛选一、遗传图谱的构建1、作图群体的建立(1)亲本的选配:亲本选择的原则:亲本间的DNA多态性丰富;亲本纯度高;杂交后代可育。

(2)群体的类型重组近交系群体(RIL ):RIL群体是杂交后代经过多代自交而产生的一种作图群体,通常从F2代开始,采用单粒的方法建立。

常自交6-7代。

DH群体:单倍体经过染色体加倍形成的二倍体。

近等基因系群体:一组遗传背景相同或相近,只在个别区段存在差异的株系。

(3)群体的大小:构建分子标记骨架连锁图可用小群体150单株或家系。

2、图谱构建的理论基础:连锁图谱构建的理论是染色体的交换和重组。

重组型配子的最大比例为50% ,变化0-50%。

重组率可用来表示遗传图距,图距单位用厘摩(centi-Mergan, cM)表示,1cM的大小大致符合1%的重组率。

图谱制作的统计学原理1 两点测验:两位点存在连锁(r<0.5)的概率与不连锁的概率(r=0.5)比。

概率之比可用似然比统计量来表示:似然函数L()L(r)/ L(0.5) log10L(r)/ L(0.5)=LOD 为确定两位点之间存在连锁,一般要求似然比大于1000,即LOD>3;而否定连锁的存在,则要求似然比小于100,即LOD<2。

②多点测验交换干涉与作图函数交换干涉:一个位置上所发生的交换会减少其周围另一个单交换的发生。

干扰的程度可用符合函数C表示。

C=实际双交换/ 理论双交换= 实际双交换 / R1R2作图函数:图距x与重组率间的关系。

Kosambi作图含数:X=(1/4)Ln(1+2r)/(1-2r)当r=0.2时,x=21.2cM。

3、标记基因型检测:检测作图群体的个体(株系)的分子标记基因型4、图谱构建软件:利用DNA标记数据,通过作图软件构建连锁图谱。

5、饱和DNA标记连锁图谱的制作遗传图谱的饱和度:指单位长度染色体上已定位的标记数。

染色体连锁框架图的标记间的平均间隔在不大于20cM;主基因定位标记间的平均间隔在10-20cM;一般QTL定位标记间的平均间隔在10cM以下;基因克隆标记间的平均间隔在1cM以下。

二、基因定位1、质量性状的基因定位(1)近等基因系分析(2)分离群体分组混合分析2、数量性状的基因定位:数量性状的基因座(QTL )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1) QTL定位方法1)基于标记的分析方法均值差检测法:检验同一标记不同基因型间数量性状均值的差异,若差异显著,则表明标记与QTL连锁。

性状标记回归法:将个体的数量性状表型值对单个标记或多个标记的基因型进行回归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