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体育教学如何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如何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摘要]本文运用了文献法、分析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出发点,围绕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分析了当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建议,旨在为创建具有特色的高校体育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体育教学改革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必将对社会的诸多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高校体育作为人力资本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一个国家的兴盛与综合国力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向新世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学校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学科一样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历史使命。高校体育的育人功能,主要通过教育教学来充分体现。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创造条件,为社会培养新型的体育人才,是每个体育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涵义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年,我国政府颁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指出“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位”,这就意味着发展要以人为中心,要弘扬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以人为本”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发展观的重大成就,是社会发展观演化的新阶段,体现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发展相一致。特别是进入21世纪,迎面而来的将是一个现代科技和生产力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人类作为发展的主体和中心,其全面的发展将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健康体魄是“人的全面发展”所依附的基础,健康长寿是人类发展的基本标志,新世纪的体育事业将融入“以人为本”的基本发展观念,成为人类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事业。“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成为21世纪高校体育发展的主旋律。

二、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在教学目标上未能体现“多功能”的特点,即片面强调促进学生身体和技能的发展,对培养学生体育意识、能力和习惯,培养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并使学生获得心理和情感上的满足则认识不足。第二,体育教学内容老化,思想陈旧。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体育教育的统一性、严谨性和系统性,强调传授知识、增强体质,强调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和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创造性和个性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重技术、轻能力,重实践、轻理论,重阶段、轻长远,使得大多数毕业生毕业后难以进行终身体育的锻炼。第三,体育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由于受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束缚,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严重落后于实践,体育教学方法的体系、结构存在着许多缺陷,以致在使用教学方法时大量地沿用传统教学方法中过时、落后的教法,对现代新型的一些教法,诸如合作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等涉及得过少,这样就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阻碍了学生心理与智力的正常发展。第四,在教学效果评价过程中,大多数高校仍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只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的运动技术掌握和身体素质的达标,忽视了对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三、实施“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途径和方法

1.更新观念,提高思想认识。21世纪高校体育教育的观念,在高等教育总体培养目标下有新的内涵,是基于大社会健康观和大社会体育观的思想上形成的新的体育教育观。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揭示了社会条件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人们对“健康”与“非健康”一系列有关生命质量与生存价值意义的基本观念,在认识上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未来高校体育教学要与体育的本质相联系,通过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终身健康与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和行为。

2.调整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审视我国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可以看出,在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等方面还存在着与教育目标不相吻合之处,如课程内容设置的单一化等。因此,要结合当前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个人需求来调整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体育教学必须扭转重竞技的教学模式,建立全新的、科学的健康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发展学生个体的创造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面向21世纪,体育教学内容应首先考虑如何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及体育综合素质,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从实际出发,对课程内容进行精选、整合与组合,实现课程内容系统化、综合化,增加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以适应终身体育的需要。

3.改革体育教学方法。我国教育理论家王道俊和王汉澜认为:“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自学教学法、构建主义教学法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让学生学得更有趣、更自觉,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

4.建立新的评价体系。课程评价体系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大多数高校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只注重学生在校期间运动技术的掌握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忽视了对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教育的评价应该是对评价对象进行整体的、全方位的、动态的评价,要打破终结性的评价体系,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因此,课程的评价要摆脱传统的绝对标准的模式,强调对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兴趣和体育态度的考核,注重对学生的活动参与过程、努力程度、进步幅度等因素的评价,把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成绩评定的范围,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结论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已成为21世纪教育的基本理念,学校体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高尚情操的重任。因此,教学中应及时更新思想观念,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调整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建立新的评价体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实现学生潜能的充分发展,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裴立新.“以人为本”——新世纪体育发展的基本理念[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

[4]汪孝英.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J].浙江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