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简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简介

2010年05月06日19:27合肥在线

字号:T|T

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新站试验区位于合肥市的东北部,紧邻合肥市中心区,城市交通主干道穿区而过。合肥铁路客站、主货站、编组站以及安徽省汽车客运枢纽站、安徽省邮政枢纽等均位于区内,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新站试验区依托合肥城市主干道快速连接合芜、合宁、合徐、合阜、合安及环城高速公路,铁路以淮南线、皖赣线、合九线及宁西线和沪汉蓉高速铁路线构成四通八达的路网,形成合肥市对外交通的核心地区。

商贸服务业欣欣繁荣。近年来,新站试验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专业市场为主格局的“商圈经济”已成为新站试验区的品牌和特色。安徽第一家“SHOPPING MALL”——元一时代广场,安徽服饰第一街——站前路轻纺服装专业市场,合肥市第一家五星级酒店——合肥元一希尔顿大酒店都是典型代表。新站试验区集聚了世界500强沃尔玛、家乐福等零售业巨头,兴建了安徽大市场、中州家具市场、好美家建材超市、安徽国际汽车城、白马服装城等一批颇具规模的专业市场,已成为合肥市亿元以上专业市场集中之区。2008年10月总面积达16.7万平方米的合肥信地红星美凯龙家居生活体验广场以及合肥第一家“品牌折扣店”—安徽凯斯茂商场先后开业。在商贸业助推下,新站试验区的物流业也得以迅速发展,合肥海关陆路直通式监管点的建成和使用,广州宝供物流集团等国内知名工业物流配套服务商入驻,把日益繁荣的新站试验区商贸业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高潮。

新型工业快速发展。与合肥市其他县区相比,新站试验区的工业起步较晚。2004年以来,试验区紧紧围绕合肥市“工业立市”和“三大推进”战略,不断加大发展工业的力度,及时制定了发展工业的相关政策措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整合全区现有工业经济资源,对工业园区进行调整规划,重点培育现代家电业和新型材料业两大产业,拉开了“工业强区”发展大幕。目前,以乐凯工业园、宝业住宅产业化基地、普尔德医疗用材等新材料产业项目和尊贵电器、欧力电器等家电企业为代表,初步形成了特色产业集群和优势产业集群的格局。2009年4月,总投资175亿元的合肥京东方六代线项目正式落户新站区并开工建设,标志着新站区在工业发展道路上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以此为契机,试验区确立了将新站打造成全国最重要的、配套最齐全的、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平板显示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

展望未来,试验区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实现“三个打造”目标:打造中国平板显示产业基地、打造国家级开发区、打造合肥市最强综合功能新区,最终将新站区建成以“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新城区。

2011年新站区民生工程告知书

【字体:大中小】【2011-4-20】【编辑:徐海钦】【阅读:194 次】【关闭】

辖区村(居)民朋友们:

2011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合肥市全面推进33项民生工程。为更好地让广大村(居)民了解民生工程政策内容,监督政府各部门的执行情况,我们将新站区开展的19项民生工程政策以及合肥市开展的其他14项民生工程项目整理告知,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新站区开展的19项民生工程项目:

(一)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农村居民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农村低保标准不低于合肥市规定标准,按季审核及时足额打卡发放农村低保金。

(二)农村“五保户”供养制度。逐步提高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使其达到当地农村居民平均生活水平。散居五保对象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合肥市规定标准,集中供养五保对象纳入当地城镇低保。

(三)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对符合政策规定的计划生育家庭给予奖励(特别)扶助,确保奖励(特别)扶助资金及时、准确、足额发放。

(四)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及时、准确、足额将直补资金发放到移民个人,每人每年补助600元,继续对移民村实行项目扶持。

(五)城市低收入家庭与公共租赁住房保障。2011年,公租房按计划100%开工建设,廉租房当年10月底前全部开工;辖区廉租住房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六)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制度。对符合政策规定的城镇重度残疾人、农村重度残疾人每人每年提供补助,对贫困精神残疾人每人每年提供基本精神药物治疗费用补助。

(七)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深入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继续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补助学校公用经费,继续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就读的,以及城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统计为“城市”的,人随学籍走,执行所在城市同等政策,由流入地政府统筹解决。享受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同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

(八)农民工技能培训工程。2011年,完成农民工技能培训任务,培训合格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人数达到培训人数的60%以上。

(九)校舍安全工程。以全市校舍排查鉴定结果为基础,对中小学校教学用房、学生宿舍和食堂等三类重点校舍进行加固或重建,使其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

(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本地区城镇非从业居民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2011年,城镇居民参保人数达到合肥市要求,基本实现全覆盖。

(十一)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严格执行医前救助与一次性定额救助结合,随时受理

群众申请,及时支付救助金,年终资金结于不得大于本年度资金总量的10%。

(十二)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和生活救助保障机制。对艾滋病、结核病、晚期血吸虫病、人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病人及时进行医疗救治,并对其医疗救治费用按规定标准给予减免。

(十三)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2011年完成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合肥市规定任务。

(十四)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到2011年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数达到3个。(十五)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80%;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率达100%;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0%。(十六)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积极引导、组织和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贯彻落实农业保险政策规定,积极筹措应承担的保费补贴,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督促保险经办机构及时查勘、科学定损、快速理赔,努力提高理赔兑现率。

(十七)“农家书屋”工程。2011年,建成4个农家书屋。

(十八)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2011年,完成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十九)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提高农村的家电普及率,建立和完善面向农村的生产、流通和售后服务网络,家电下乡补贴资金兑付率达到96%;促进家电产业升级发展和节能减排,逐步建立完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等体系,加强备案网点管理,防止骗补行为,家电以旧换新销售补贴商务审核率达到97%。

合肥市开展的其他14项民生项目:

(一)社会(儿童)福利中心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建设设施较完备、功能较齐全的县级社会(儿童)福利中心。

(二)光荣院建设。

(三)高校、中职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落实各项资助政策,加大统筹力度,完善资助工作机制;确保资助对象认定准确,资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

(四)新型农民培训工程。2011年完成全市新型农民培训任务18620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920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6990人,农民创业培训980人,农民科技示范培训1450人。

(五)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2011年,在全市21个乡镇创办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添置必要的图书和体育活动器材;在农村地区确定留守儿童之家,配备电话、电视机或电脑等设施。

(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农民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不低于45%,在市、县两级最大的医院开展不少于10个病种的按单病种付费方式改革,各市级较大公立医院全面开展住院费用总额预算管理,各县门诊统筹总额预付全面普及。

(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积极推进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延伸集中供水管网,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加强农村饮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