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正反比例的量练习概念

小学数学正反比例的量概念整理

班级姓名

一、填空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比例

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比例

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比例

2、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比例

工作时间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总量()比例

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比例

3、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比例

数量一定,单价和总价()比例

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比例

4、每公顷产量一定,总产量和公顷数()比例

公顷数一定,每公顷产量和总产量()比例

总产量一定,每公顷产量和公顷数()比例

5、份数一定,每份数和总数()比例

每份数一定,份数和总数()比例

总数一定,每份数和份数()比例

6、商一定,除数和被除数()比例

除数一定,商和被除数()比例

被除数一定,除数和商()比例

7、积一定,两个因数()比例

一个因数一定,另一个因数和积()比例

8、和一定,两个加数()比例

一个加数一定,另一个加数与和()比例

9、差一定,减数和被减数()比例

减数一定,被减数和差()比例

被减数一定,减数和差()比例

10、前项一定,比的后项和比值()比例

比值一定,比的前项和后项()比例

后项一定,比的前项和比值()比例

11、分数值一定,分子和分母()比例

分母一定,分数值和分子()比例

分子一定,分数值和分母()比例

12、在长方形中,长一定,面积和宽()比例

宽一定,面积和长()比例

面积一定,长和宽()比例

周长一定,长和宽()比例

长一定,周长和宽()比例

宽一定,周长和长()比例

13、在平行四边形里,底一定,面积和高()比例

高一定,面积和底()比例

面积一定,底和高()比例

14、在三角形里,底一定,面积和高()比例

高一定,面积和底()比例

面积一定,底和高()比例

15、在正方形中,边长和周长()比例

面积和边长()比例

16、在圆中,面积和半径()比例

周长和半径()比例

直径和半径()比例

直径和面积()比例

17、在长方体中,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比例

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比例

高一定,底面积和体积()比例

18、在比例尺中,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比例

图上距离一定,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比例

实际距离一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比例

19、用大豆榨油时,出油率一定时,油的重量和大豆的重量()比例大豆的重量一定,油的重量和出油率()比例

油的重量一定时,大豆的重量和出油率()比例

20、甲×乙=丙,当丙一定时,甲和乙()比例

当甲一定时,丙和乙()比例

当乙一定时,甲和丙()比例

二、判断

1、小王从家到工厂,行走的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2、订阅《小学语文学习》的总份数和总钱数成正比例()

3、长方形的长和宽成反比例()

4、三角形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不成比例()

5、如果 y = 5x ,那么y和x成正比例()

谈小学数学思维训练

谈小学数学思维训练 数学思维是学习数学的核心水平,没有思维水平,什么数学问题也解决不了。若以传统的教学理念实行教育,则是少、慢、差、费,事倍功半。因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三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为标志的。它不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不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培养。必须代之以素质教育的理念实行思维训练。 课堂教学是学生思维训练的主渠道。要增强学生思维训练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抓住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合理使用教学方法。 一、温故知新,循序渐进。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构建主义的学习观认为:“每个学生的学习建构过程都是以自己原有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信息实行编码(即对各种感官通道输入的信息实行加工,使之成为人脑能够接受的形式的加工方式)进而构建自己理解的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遵循思维训练规律。采取合理的导课方法,使学生思维由旧知向新知转换。在复习导课时,可适当设计悬念,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如教“通分”课时,可设计几道分数大小比较的复习导入题。 ①4/1( )7/11 ②7/9( )7/10;③7/8( )8/9 在这三道题中,①②题学生能够根据已学的知识实行比较,孰大孰小。但第③题不能,教师能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你能不能使用学过的知识,通过转换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设计学习“通分”新知识的悬念。另外,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时,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要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使学生在好奇、好胜的心理状态下进入学习的“高潮”。如教“计算思维训练”课时,设计新颖的、有趣的,又富有思考挑战性的游戏型题目: ①找规律填数:2、5、10、( )、26、( )……. ②计算:1+2+3+……+49 ③计算:100—98十96—94+……十4—2 这样,让学生的思维在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有层次的练习中持续深入,使学生的思维素质在由易到难的解题中得以发展和提升。复习导课时,只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采取合适的导人新课的方法,不拘一格,就能达到思维转换训练的要求。 二、在新知识的传授中实行思维训练。

小学数学《比和比例》综合练习题

比和比例练习题 一、 填空: 1. 甲乙两数的比是11:9,甲数占甲、乙两数和的) () (,乙数占甲、乙两数和的 ) () (。甲、乙两数的比是3:2,甲数是乙数的( ) 倍,乙数是甲数的 ) () (。 2. 某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 3 ,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比是( )。 3. 一本书,小明计划每天看7 2,这本书计划( )看完。 4. 一根绳长2米,把它平均剪成5段,每段长是) () (米,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 () (。 5. 王老师用180张纸订5本本子,用纸的张数和所订的本子数的比是( ),这个比的比值的意义是( )。 6.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5 8 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 7. 89吨大豆可榨油3 1 吨,1吨大豆可榨油( )吨,要榨1吨油需 大豆( )吨。 8. 甲数的32等于乙数的5 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9. 把甲数的71给乙,甲、乙两数相等,甲数是乙数的) () (,甲数) (

10. 甲数比乙数多4 1 ,甲数与乙数比是( )。乙数比甲数少)()(。 11. 在 6 :5 = 1.2中,6是比的( ),5是比的( ),1.2是比的( )。 在4 :7 =48 :84中,4和84是比例的( ),7和48是比例的( )。 12. 4 :5 = 24÷( )= ( ) :15 13. 一种盐水是由盐和水按 1 :30 的重量配制而成的。其中,盐的 重量占盐水的(—),水的重量占盐水的(—)。图上距离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8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图上6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实际距离150千米在图上要画( )厘米。 14. 12 的约数有( ),选择其中的四个约数,把它们组成一 个比例是( )。写出两个比值是8的比( )、( )。 15. 加工零件的总个数一定,每小时加工的零件个数的加工的时 间( )比例;订数学书的本数与所需要的钱数( )比例;加工零件的总个数一定,已经加工的零件和没有加工的零件个数( )比例。 16. 如果 x ÷y = 712 ×2,那么x 和y 成( )比例;如果x:4=5:y ,那 么x 和y 成( )比例。 二、 判断 1. 由两个比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 ) 2.正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边长和边长不成比例。 ( ) 3.如果8A = 9B 那么B :A = 8 :9 ( ) 4.15 : 16 和6 :5能组成比例。 ( ) 三、 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小学数学比和比例应用题典型题库

一、填空。按要求转化。 1.把6×8=24×2改写成四个比例。 2.把7m =8n 改写成四个比例。 3.如果7 a=6 b,那么a:b =()/()。 4.如果9 a=5b ,那么b:a =()/()。 5.如果3/5a=4/9b ,那么a:b=()/()。 6.如果3/8a=0.45b ,那么b:a=()/()。 7.如果甲数的4/5与乙数的7/9相等,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8.男生人数的5/8与女生人数的5/9相等,那么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1)如果A:7=9:B,那么AB=() (2) 已知A÷10.5=7÷B(A与B都不为0),则A与B的积是()。 (3)如果5X=4Y=3Z,那么X:Y:Z=() (4)如果4A=5B,那么A:B=()。 (5)甲数的4/5等于乙数的6/7(甲、乙两数都不为0),甲乙两数的比是()。 (6)把1.6、6.4、2和0.5四个数组成比例() (7)已知三个数12、16、9,如果再添上一个数,使之能与已知三个数组成比例式,这个数应该是多少? (8)X:Y=3:4,Y:Z=6:5,X:Y:Z=() (9)从24的约数中选出四个约数,组成两个比例式是() (10)根据6a=7b,那么a:b=( ) (11)根据8×9=3×24,写出比例() (12)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分别是12和8,两个比的比值是3/4,写出这个比例() (13)在12 、8 、16 这三个数中添上一个数组成比例,这个数可以是()、()或()。 (14)用18的因数组成比值是的比例() (15)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如果一个内项是2.25,则另一个内项是( )。 (16)运一堆货物,甲用7小时运完,乙用5.5小时运完,甲和乙所用的时间的比是( ),工作效率的比是( ) (17)X的7/8与Y的3/4相等,X与Y的比是() (18)如果x/8=Y/13 ,那么X:Y=() (19)甲数除乙数的商是1.8,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20)在一个比例中,两个比的比值等于2,比例的外项是0.08和0.6,写出这个比例( ) 1.如果工作时间一定,那么工作总量与工作效率成()比例关系。 2.如果工作总量一定,那么工作时间与工作效率成()比例关系。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题大全

1、一条路长100米,从头到尾每隔10米栽1棵梧桐树,共栽多少棵树? 答案:路分成100÷10=10段,共栽树10+1=11棵。 2、12棵柳树排成一排,在每两棵柳树中间种3棵桃树,共种多少棵桃树? 答案:3×(12-1)=33棵。 3、一根200厘米长的木条,要锯成10厘米长的小段,需要锯几次? 答案:200÷10=20段,20-1=19次。 4、蚂蚁爬树枝,每上一节需要10秒钟,从第一节爬到第13节需要多少分钟? 答案:从第一节到第13节需10×(13-1)=120秒,120÷60=2分。 5、在花圃的周围方式菊花,每隔1米放1盆花。花圃周围共20米长。需放多少盆菊花? 答案:20÷1×1=20盆

6、从发电厂到闹市区一共有250根电线杆,每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是30米。从发电厂到闹市区有多远? 答案:30×(250-1)=7470米。 7、王老师把月收入的一半又20元留做生活费,又把剩余钱的一半又50元储蓄起来,这时还剩40元给孩子交学费书本费。他这个月收入多少元? 答案:[(40+50) ×2+20] ×2=400(元)答:他这个月收入400元。 8、一个人沿着大提走了全长的一半后,又走了剩下的一半,还剩下1千米,问:大提全长多少千米? 答案:1×2×2=4千米 9、甲在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加工了这堆零件的一半又10个,第二天又加工了剩下的一半又10个,还剩下25个没有加工。问: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答案:(25+10)×2=70个,(70+10)×2=160个。综合算式:【(25+10)×2+10】×2=160个 10、一条毛毛虫由幼虫长到成虫,每天长一倍,16天能长到16厘米。问它几天可以长到4厘米? 答案:16÷2÷2=4(厘米),16-1-1=14(天) 11、一桶水,第一次倒出一半,然后倒回桶里30千克,第二次倒出桶中剩下水的一半,第三次倒出180千克,桶中还剩下80千克。桶里原来有水多少千克? 答案:180+80=260(千克),260×2-30=490(千克),490×2=980(千克)。 12、甲、乙两书架共有图书200本,甲书架的图书数比乙书架的3倍少16本。甲、乙两书架上各有图书多少本? 答案:乙:(200+16)÷(3+1)=54(本);甲:54×3-16=146(本)。 13、小燕买一套衣服用去185元,问上衣和裤子各多少元?

小学数学比和比例测试题

比和比例测试题 一、填空题: 1、( )÷24= =24 :( ) =( ) % 2、用2、 3、 4、6写出两个不同的比例式:( ) ( )。 3、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是,其中一个内项是,则另一个内项是( )。 4、小林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他骑车的速度和所需时间成( )比例. 5、在A×B=C中,当B一定时,A和C 成( )比例,当C一定时,A和B成( )比例. 6、一种精密零件长5毫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2:1的零件图上长应画()厘米。 7、在一幅中国地图上量得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4厘米,而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8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8、、A的与B的相等,那么A∶B=()∶(),它们的比值是()。 9、在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是38厘米,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10、甲乙两数的比是5:3,乙数是60,甲数是( )。 11、糖水的重量一定,糖的重量和水的重量成( )比例. 12. 甲乙两个互相咬合的齿轮,它们的齿数比是7:3,甲乙齿轮的转数比是( ). 二、判断题: 1、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 ) 2、两根同样长的钢筋,其中一根锯成3段用了12分钟,另一根要锯成6段,需要24分 钟。 ( ) 3、比例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那么它的两个外项也互为倒数。( ) 4、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 5、把一个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扩大2倍得到一个新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6、 X和Y表示两种变化的相关联的量,同时5X—7Y=0,X和Y不成比例。( ) 7、如果3a=5b,那么a:b=5:3。 ( ) 8、分数的大小一定,它的分子和分母成正比例。( ) 9、在一定的距离内,车轮周长和它转动的圈数成反比例。( ) 10、两种相关联的量,不成正比例,就成反比例。 ( )。 三、选择题: 1、一条路的长度一定,已经修好的部分和剩下的部分()。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2、《小学生数学报》单价一定,订阅份数与总价()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3、比例尺表示 A、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B、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00倍。 C、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比为1 :800000 4、在比例尺是1 :8的图纸上,甲、乙两个圆的直径比是2 :3,那么甲、乙两个圆的实际的直径比是() A、1 :8 B 、4 :9 C、2 :3 5、表示x和y成正比例的关系式是( )。 A、x+y=k (一定) B、 = k C、 = k (一定) 6、在下面各比中,能与:组成比例的比是( )。 A、4:3 B、3:4 C、:3 D、: 7、一项工程,单独做甲队要10天,乙队要8天,甲乙两队工效比是( )。 A、10:8 B、5:4 C、8:10 D、4:5 8、下面不成比例的是( )。 A、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 B、某同学从家到学校的步行速度和所用时间 C、圆的体积和表面积 9、总是相等的两个量()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10、、每台电视机的价格一定,购买电视机的台数和钱数成()。 A、正比例 B、反比例 C、不成比例 四、计算。 1、口算。 56+47= 12.6÷3=0.36÷0.9= 910+70= 0.25×0. 4= 16×5=1÷0.25=+ = 12+0.8= 2、解比例: 3:x = 9:15 = :=x:9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练习题、

乘法分配律特别要注意“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中的分别两个字。 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 (40+8)×25 125×(8+80)36×(100+50) 24×(2+10)86×(1000-2)15×(40-8)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 93×6+93×4 325×113-325×13 28×18-8×28 类型三:(提示:把102看作100+2;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 78×102 69×102 56×101 52×102 125×81 25×41 类型四:(提示:把99看作100-1;39看作40-1,再用乘法分配律) 31×99 42×98 29×99 85×98 125×79 25×39 类型五:(提示:把83看作83×1,再用乘法分配律) 83+83×99 56+56×99 99×99+99 75×101-75 125×81-125 91×31-91

0.25×16.2×4 ( 1.25-0.125)×8 3.6×102 3.72×3.5+6.28×3.5 15.6×13.1-15.6-15.6×2.1 4.8×7.8+78×0.52 4.8×100.1 56.5×9.9+56.5 7.09×10.8-0.8×7.09 3.5×103 0.8×(0.125+125+1.25) 2.5×0.125×40×80 3.69×9.9 8.6×9+8.6

一、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运用。 A组 4.56×0.4×2.5 12.5×2.7×0.8 12.5×32×0.25 B组 2.5×32 12.5×56 25×0.36 二、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A组 0.25×10.4 10.1×2.7 99×0.35 B组 3.7×1.8-2.7×1.8 1.08×9+1.08 101×37-37 三、比较乘法结合律与分配律在简便运算时的区别。 8×(125+7) 8×(125×7) 试一试:能用不同的方法简算“12.5×88”吗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及答案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十佳题”(1) 1、有黑、白棋子一堆,黑子个数是白子个数的2倍。现在从这堆棋子中每次取出黑子4个,白子3个,待到若干次后,白子已经取尽,而黑子还有16个。求黑、白棋子各有多少个?(假设思维) 【分析与解答】假设每次取出的黑子不是4个,而是6个(6=3×2),也就是说每次取出的黑子个数也是白子的2倍。由于这堆棋子中黑子个数是白子的2倍,所以,待取到若干次后,黑子、白子应该都取尽。但是实际上当白子取尽时,(留下)黑子还有16个,这是因为实际每次取黑子是4个,和假定每次取黑子6个相比,相差(留下的是)2个。由此可知,一共取的次数是:16÷2=8(次)。白棋子的个数为:3×8=24(个)。黑棋子的个数为24×2=48(个)。 2、小华解答数学判断题,答对一题给4分,答错一题扣4分,她答了20道判断题,结果只得56分。小华答对了几题?(假设思维) 【分析与解答】假设小华全部答对:该得4×20=80(分),现在实际只得了56分,相差80-56=24(分),因为答对一

题得4分,答错一题扣4分,这样,一对一错相比,一题就差8分(4+4=8),根据总共相差的分数以及做错一题相差的分数,就可以求出做错的题数:24÷8=3(题),一共做20题,答错3题,答对的应该是:20-3=17(题)4×17=68(分)(答对的应得分)4×3=12(分)(答错的应扣分)68-12=56(分)(实际得分) 3、一个化肥厂计划在50天内生产一批化肥,从前24天的生产情况看,每天实际生产的化肥没有达到原计划每天产量指标,因此工厂决定停产3天进行整顿。整顿之后,每天比整顿前多生产化肥25吨,结果只用了49天(包括停产整顿所用的3天时间)就完成了原计划50天的生产任务。已知整顿后比整顿前一共多生产化肥400吨,问整顿前后各生产化肥多少吨?(因果关系) 【分析与解答】我们容易算出整顿后生产的天数是:49-24-3=22(天)。由于整顿后每天比整顿前多生产化肥25吨,所以,一共多生产化肥22×25=550(吨)。可题目中却说整顿后比整顿前一共多生产化肥400吨,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究竟“矛盾”出在哪里呢?原来,我们刚才算出的“550吨”

小学数学比例练习试题

数学练习 一、填空: 1、两个比值都是1/4,组成一个内项为5和6的比例是 ()或 ()。 2、两个比值都是1/5,组成一个外项是5和6的比例是 ()或()。 3、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按4:1放大,得到的长方形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的周长的比是(),面积比是()。 4、甲车与乙车的速度比是5:4,行完同一段路程,乙车所用时间与甲车所用时间的比是()。用同样多的钱去两种饮料,买的数量之比是3:7,它们的单价之比是() 5、在比例尺是6:1的图纸上量得精密零件的长是3cm , 这个零件的实际长度是() 6、一条线的实际长度是2.5mm,画在比例尺是40:1的图纸上就画()cm. 7、如果用95厘米长的线段表示1900千米的实际长度,这幅地图的比例尽是(),改写成线段比例尺: 8、如果3A=7B,那么X:A=():()

9、已知3:4=6:8,如果将式子中的6改为9,那么8应改为()。 10、大圆的半径是12厘米,小圆的直径是8厘米,大圆与小圆的半径比是(),大圆与小圆的直径比是(),小圆与大圆的面积比是()。 二、解决问题 1、在一张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3.5厘米,已知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105千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2、一个零件的长是12毫米,在一幅设计图中量得它的长度是2.4厘米,求这幅设计图的比例尺。 3、在比例尺是1:35000000的世界地图上,量得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26.3厘米,实际长是多少千米? 4、一张机器零件图上的比例尺是5:1,如果在图纸上量得一根线段长70毫米,它表示实际长度是多少? 5、在一幅比例尽是1:1000的平面图上,量得操场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实际操场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实际操场的面积是平面图上的多少倍? 6、在一幅比例尺是1:9000000的地图上,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0.2厘米,一架飞机以每小时720千米的速度从南京飞往北京,需要多少小时? 7、在比例尺1:2000的平面图上,量得长方形土地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如果将这边土地改画在比例尺是1:500的平面图上,长与宽应各画几厘米?

小学六年级数学小升初比比例应用题讲义教案

六年级辅导教案 学员姓名学员年级学员性别就读学校辅导学科辅导教师辅导时间月日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比的意义的本质。 3.在自主学习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难点1。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2。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比与比值的区别。 作业评价优良忘做忘带 教学过程1.概念的引入 2.例题讲解 3.习题练习 4.总结巩固提升 5.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签字确认教学主任:学管师:学员:

六年级第6讲:比和比的应用题 一、知识要点: 1、比: 例1、错误!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km ,写出路程和时间之比,并化简。 路程和时间之比=300:5=60 练习2: ○2小明身高1。2米,小张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张身高之比,并化简。 2、比值 15:10=15÷10=23 =1。5 练习1: 1、求出下面各比的比值。 (1)6:10= (2) 9:15= (3)21:31 = (4)3:5; (5) 0。4:0.16; (6) :8。 2、填上适当的数. 例2、甲数是0.75,乙数是1.25,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比值是( )。 【解析】,0.75:1。25;化简为3:5=0。6 练习2: (4)( ):1=20:4; (5)0.6:0.2=6:( ); (6) 43 :41 =( ):1; (7)4。5:2.7=10:( )。 拓展:1、从家到学校,姐姐用了5分钟,妹妹用了7分钟,姐姐和妹妹的速度之比是( )。 2。男生是女生的1.2倍,男生和女生的比是( )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方法集锦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方法集锦 绩一定可以大大提高: 1.转化型 这是解决问题遇到障碍受阻时把问题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使问题变得更简单、更清楚,以利解决的思维形式。在教学中,通过该项训练,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如:某一卖鱼者规定,凡买鱼的人必须买筐中鱼的一半再加半条。照这样卖法,4 人买了后,筐中鱼尽,问筐中原有鱼多少条?该题对一些没有受过转化思维训练的学生来说,会感到一筹莫展。即使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只能复杂的方程。 但经过转化思维训练后,学生就变得聪明起来了,他们知道把买鱼人转换成1人,显然鱼1条;然后转换成2人,则鱼有3条;再3人,则7条;再4人,则15条。 2.系统型 这是把事物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从不同的层次或不同的角度去考虑的高级整体思维形式。在高年级除结合综合应用题以外还可编制许多智力训练题来培养学生系统思维能力。如:1 2 3 4 5 6 7 8 9在不改变顺序前提下(即可以将几个相邻的数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数,但不可以颠倒),在它们之间划加减号,使运算结果等于1OO。象这道题就牵涉到系统思维的训练。教师可引导学生把10 个数看成一个系统,从不同的层次去考虑、第一层次:找100

的最接近数,即89 比100 仅少11。第二个层次:找11 的最接近数,很明显是前面的12。第三个层次:解决多l 的问题。整个程序如 下:12+3+4+5-6-7+89=100 3.激化型 这是一种跳跃性、活泼性、转移性很强的思维形式。教师可通过速问速答来训练练学生。如问:3 个5 相加是多少?学生答:5+5+5=15 或5×3=15。教师又问:3 个5 相乘是多少?学生答:5×5×5=125。紧接着问:3 与5 相乘是多少?学上答:3×5=15,或5×3=15。通过这样的速问速答的训练,发现学生思维越来越活跃,越来越灵活,越来越准确。 4类比型 这是一种对并列事物相似性的个同实质进行识别的思维形式。这项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如: ①金湖粮店运来大米6吨。比运来的面粉少1/4吨、运来面粉多少吨? ②金湖粮店运来大米6吨,比运来的面粉少1/4,运来面粉多少吨? 以上两题,虽然相似,实质不同,一字之差,解法全异,可以点拨学生自己辨析。通过训练,学生今后碰到类似的问题便会仔细推敲,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解题的准确性。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练习题

一、填空: 1.在6 :5 = 1.2 中,6 是比的 ( ),5 是比的 ( ),1.2 是比的 ( )。 在4 :7 =48 :84中,4和84是比例的( ),7和48是比例的( )。 2. 4 : 5 =24+( ) = ( ): 15 3.一种盐水是由盐和水按1 :30 的重量配制而成的。其中,盐的重量占盐水的( — ),水的重量占盐水的( )。 4. 图上距离3 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80 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5. 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图上6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实际距离150 千米在图上要画( ) 厘米。 6. 12 的约数有( ),选择其中的四个约数,把它们组成一个比例是( )。 7. 写出两个比值是8 的比( )、( )。 8. 加工零件的总个数一定,每小时加工的零件个数的加工的时间( )比例;订数学书的本数与所需要的钱数( )比例;加工零件的总个数一定,已经加工的零件和没有加工的零件个数( )比例。 9. 如果x + = 712 X2,那么x和y成( )比例;如果x:4=5:y ,那么x 和y 成( )比例。 二、判断( 4 分) 1 . 由两个比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 2. 正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边长和边长不成比例。( ) 3. 如果8A = 9B 那么B :A = 8 :9 ( ) 4.15 : 16和6 : 5能组成比例。()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图上6厘米表示表示实际距离24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 1 ) 1 : 40000 ( 2) 1 : 400000 ( 3) 1 : 4000000 2. 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边长的比是2:7 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 (1) 2 : 7 (2) 6 : 21 (3) 4 : 14 3. 下面第( ) 组的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 (1) 8:7 和14:16 (2) 0.6:0.2 和3:1 (3) 19: 110 和10:9 4. 三角形的高一定,它的面积和底( ) (1) 成正比例(2) 成反比例(3) 不成比例

小学数学总复习计算题专项练习20180309

六年级计算题的复习与回顾练习 一.用竖式计算 小数的乘法的计算法则是:(1.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2.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得数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3.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进行化简。) (1)2.5×3.6 (2)0.875×45 (3) 0.065×0.45 (4)3.14×25 (5)3.14×36 (6)3.14×16 二.用竖式计算 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是:(先看除数中有几位小数,就把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数位不够的用零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除。) (1)5.98÷0.23 (2)19.76÷5.2 (3) 10.8÷4.5 (4)1.256÷3.14 (5)78.5÷3.14 (6) 6.21÷0.3 三.简便计算 ⑴a+b =b+a 88+56+12 178+350+22 56+208+144 ⑵(a+b)+c=a+(b+c) (2.3+5.6)+4.7 286+54+46+4 5.82+4.56+5.44

⑶ a ×b =b ×a 25×37×0.4 75×0.39×4 6.5×11×4 125×39×16 ⑷ (a ×b)×c =a ×(b ×c) 0.8 ×37×1.25 43×15×6 41×35×2 ⑸ a ×(b +c) =a ×b +a ×c 136×4.06+4.06×64 7.02×123+877×7.02 3 4.68425 ?+? 11164.53411112?+? 512924514343?+? 11 3536 ? ⑹ a ×(b -c) =a ×b -a ×c 102×5.6-5.6×2 471×0.25-0.25×71 43×126-86×13 101×99-897 333833 3.7544?-+? 555 13.75 2.75888 ?-?- ⑺ a -b -c =a -(b +c) 4.58-0.45—0.55 23.4-4.56- 5.44 6.47-4.57-1.43

小学六年级数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

正反比例的应用题 1、用同样的方砖铺地,铺20平方米要320块,如果铺42平方米,要用多少块方砖? 2、一间教室,用面积是0.16平方米的方砖铺地,需要275块,如果用面积是0. 25平方米的方砖铺地,需要方砖多少块? 3、建筑工地原来用4辆汽车,每天运土60立方米,如果用6辆同样的汽车来运,每天可以运土多少立方米? 4我国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3周约3.6小时,运行20周约需多少小时? 5、一种铁丝,7.5米长重3千克,现在有19.5米长的这种铁丝,重多少千克? 6、汽车在高速公路上3小时行240千米,照这样计算,5小时行多少千米? 7、修一条公路,4天修了200米,照这样计算,又修了6天,又修了多少米?

8、小明读一本书,每天读12页,8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多读4页,几天可以读完? 9、今春分配给学校一些植树任务,每天栽200棵6天可以完成任务,现在需要4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栽多少棵? 10、农场用3辆拖拉机耕地,每天共耕225公顷,照这样速度,用5辆同样拖拉机,每天共耕地多少公顷? 11、一艘轮船,从甲地从开往乙地,每小时航行20千米,12小时到达,从乙地返回甲地时,每小时多航行4千米,几小时可以到达? 12、100千克黄豆可以榨油13千克,照这样计算,要榨豆油6.5吨,需黄豆多少吨? 13、学校计划买54张桌子,每张30元,如果这笔钱买椅子,可以买90张,每张椅子多少钱? 14、一对互相咬合的齿轮,主动轮有20个齿,每分钟转60转,如果要使从动轮每分钟转40转,从动轮的齿数应是多少?

15、把3米长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测得影长1.2米,同时测得一根旗杆的影长为4.8米,求旗杆的高是多少米? 16、一个机器零件长5毫米,画在图纸上是4厘米,求这幅图纸的比例尺。(5分) 17、地图上的26厘米,在比例尺为1∶1300000的地图上约是多少千米?(5分) 18、李师傅计划生产450个零件,工作8小时后还差330个零件没有完成,照这样速度,共要几小时完成任务? 19、用一批纸装订同样的练习本,如果每本30页,可以装订80本。如果每本页数减少20%,这批纸可以装订多少本? 20、某印刷厂计划四月份印刷课本20000本,结果8天就印刷了5600本,照这样速度,四月份能印多少本? 21、食堂有一批煤,计划每天烧105千克可以烧30天。改进烧煤技术后,每天烧煤90千克,这批煤可以多烧多少天? 22、跃进机床厂原计划30天制造机床200台,结果做20天就只差40台没有做,照这样计算,可以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与比例练习题讲解学习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与比例练习题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 )÷24=24 :( ) =( ) % 4÷5=():()= 2、用2、 3、 4、6写出两个不同的比例式:( ) ( )。 3、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是5,其中一个内项是2.5,则另一个内项是( )。 4、小林跑1000米用了2分24秒,他跑的路程和所需时间的比是()∶(). 5、在A×B=C中,当B一定时,A和C 成( )比例,当C一定时,A和B成( )比例. 6、如果5a=4b,那么a∶b=()∶()。 7、一种精密零件长5毫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2:1的零件图上长应画()厘米。 8、在一幅中国地图上量得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4厘米,而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8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9、在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是38厘米,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10、完成一项工作,甲单独每小时完成1/4,乙独做每小时完成1/6。甲乙两人单独完成这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比是():()。 11、甲乙两数的比是5:3,乙数是60,甲数是( )。 12、糖水的重量一定,糖的重量和水的重量成( )比例. 13. 甲乙两个互相咬合的齿轮,它们的齿数比是7:3,甲乙齿轮的转数比是( ). 14、两个正方形的边长比是4∶1,它们的面积比是()∶() 15、某车间女工人数与男工人数的比是5:8,那么女工比男工少()%,男工比女工多()%,男工与车间总人数的比是():()。 16、如果x/6=5/y,那么x 和y 成()比例。 二、判断题: 1、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 ) 2、两根同样长的钢筋,其中一根锯成3段用了12分钟,另一根要锯成6段,需要24分钟。() 3、比例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那么它的两个外项也互为倒数。( ) 4、4厘米: 4千米的比值是1/100000。() 5、把一个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扩大2倍得到一个新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6、X和Y表示两种变化的相关联的量,同时5X—7Y=0,X和Y不成比例。( ) 7、如果3a=5b,那么a:b=5:3。( ) 8、分数的大小一定,它的分子和分母成正比例。( ) 9、在一定的距离内,车轮周长和它转动的圈数成反比例。( ) 10、两种相关联的量,不成正比例,就成反比例。( )。 11、某校男生比女生多1/25,那么男生人数占全校人数的26/51。() 12、一本书,已看页数越多,未看页数越少,因此,已看页数和未看页数成反比例。()13、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8/3,另一个内项是3/8。() 三、选择题: 1、一条路的长度一定,已经修好的部分和剩下的部分()。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 2、《小学生数学报》单价一定,订阅份数与总价()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3、比例尺表示() A、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B、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00倍。 C、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比为1 :800000

小学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

1、 136+471= 2、 286×25= 3、 995-775= 4、 875÷25= 5、 345+427= 6、 463×30= 7、 985-807= 8、 852÷47= 9、 622+190= 10、856×49= 11、903-786= 12、457÷38= 13、437+270= 14、524×36= 15、525-412= 16、862÷72= 17、81+519= 18、275×55= 19、736-675= 20、546÷94= 21、683+181= 22、702×36= 23、833-732= 24、875÷47= 25、461+433= 26、183×33= 27、961-600= 28、375÷49= 29、166+262= 30、300×29=

1、 718-608= 2、 781÷48= 3、 419+489= 4、 645×91= 5、 188-14= 6、 798÷32= 7、 275+421= 8、 164×55= 9、 811-796= 10、452÷43= 11、391+589= 12、106×54= 13、230-177= 14、328÷74= 15、252+69= 16、737×64= 17、395-46= 18、741÷32= 19、696+266= 20、604×38= 21、487-35= 22、289÷32= 23、397+455= 24、464×14= 25、856-213= 26、135÷89= 27、256+728= 28、571×13= 29、999-921= 30、197÷27=

1、 168+750= 2、 660×93= 3、 220-36= 4、 328÷38= 5、 332+384= 6、 205×63= 7、 726-501= 8、 567÷91= 9、 361+331= 10、902×93= 11、694-149= 12、567÷43= 13、515+483= 14、423×95= 15、651-615= 16、453÷68= 17、423+493= 18、152×42= 19、878-128= 20、356÷85= 21、707+220= 22、120×24= 23、156-25= 24、963÷28= 25、59+583= 26、454×45= 27、867-387= 28、457÷75= 29、494+264= 30、634×34=

小学数学正反比例应用题

正反比例问题 【含义】 A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 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一定(即商一定),那么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 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正比例应用题是正比例意义和解比例等知 识的综合运用。 B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 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反比例应用题是反比例的意义和解比例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数量关系】 判断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是解这类应用题的关键。许多典型应用题都可 以转化为正反比例问题去解决,而且比较简捷。 【解题思路和方法】 解决这类问题的重要方法是:把分率(倍数)转化为比,应用比和比例 的性质去解应用题。 正反比例问题与前面讲过的倍比问题基本类似。 【例题精讲】 例1 修一条公路,已修的是未修的1/3,再修300米后,已修的变成未修的1/2,求这条公路总长是多少米

解由条件知,公路总长不变。 原已修长度∶总长度=1∶(1+3)=1∶4=3∶12 现已修长度∶总长度=1∶(1+2)=1∶3=4∶12 比较以上两式可知,把总长度当作12份,则300米相当于(4-3)份,从而知公路总长为 300÷(4-3)×12=3600(米) 答:这条公路总长3600米。 例2 张晗做4道应用题用了28分钟,照这样计算,91分钟可以做几道应用题 解做题效率一定,做题数量与做题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设91分钟可以做X应用题则有 28∶4=91∶X 28X=91×4 X=91×4÷28 X=13 答:91分钟可以做13道应用题。 例3 孙亮看《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每天看24页,15天看完,如果每天看36页,几天就可以看完 解书的页数一定,每天看的页数与需要的天数成反比例关系 设X天可以看完,就有 24∶36=X∶15 36X=24×15 X=10 答:10天就可以看完。

小学数学发散思维训练12题(有答案)

思维训练 1、父亲和儿子今年共有60负,又知4年前,父亲的年龄正好是儿子的3倍,儿子今年是多少岁? 分析与解答:4年前,父子的年龄和是:60-4×2=52岁,4年前儿子的岁数为52÷(1+3)=13岁,那么儿子今年的岁数是13+9=17岁。 2、快车与慢车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如果慢车先开2小时,两车相遇时慢车超过中点24千米,若快乐先开出2小时,相遇时离中点72千米处,如果同时开出,4小时可以相遇,快车比慢车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答:设全程的一半为x,两次行驶中快车行驶的路程为:x+72+x-24=2x-48,慢车行驶的路程为:x+24+x-72=2x-48,快车比慢车多行驶的路程:2x+48-(2x-48)=96千米,把两次行驶可以看作两车同时出发行驶全程,则时间是4×2=8小时,那么快车比慢车每小时多行的千米数为96÷8=12千米。 3、有三堆棋子,每堆棋子数一样多,并且都只有黑白两色,第一堆的黑子数和第二堆里的白子数一样多,第三堆的黑子占全部黑子的,把这三堆棋子集中在一起,白子占全部棋子数的几分之几? 分析与解答:第三堆黑子占全部黑子的,那么,第一、二堆里的黑子占全部黑子的,又因为第一堆里黑子数和第二堆里的白子数相同,则第一、二堆里的黑子数正好等于第一堆棋子数,把每堆棋子数看作3,三堆棋子总数则是9,黑子有5份,那么白子有9-5=4份,所以白子占全部棋子数的 4、早晨8时多钟,有甲、乙两辆汽车先后从化肥厂开往县城,两车的速度都是每小时行驶48千米,8时32分,甲车离化肥厂的距离是乙车离化肥厂距离的5倍,到了8时44分,甲车离化肥厂的距离恰好是乙车离化肥厂距离的2倍,那么甲车是8时几分由化肥厂开出的? 分析与解答: 12÷3×(3+5)=32分钟,8:44-32分=8:12分,故甲车是8时12分由化肥厂开出的。 5、有60个不同的约数的最小自然数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60=2×2×3×5=(1+1)×(1+2)×(2+1)×(4+1),这个自然数最小是29×32×5×7=5040 6、1!+2!+3!+……+100!的个位数字是() 分析与解答:1!=1 2!=2 3!=6 4!=24 ,而5!6!7!……100!的个位数字全是0,1+2+6+4=13,所以1!+2!+3!+……+100!的个位数字是3 7、一间屋子里有1小学数学思维训练题00盏灯排成一行,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编上号1、2、3、4、5……99、100,每盏灯都有一个开关,开始全都关着,把100个学生排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__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题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 一、填空题 1、表示( )的式子叫做比例。 2、在比例中,两个( )的积等于( )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的根据是( )。 4、( )叫做比例的项( )叫做比例的外项,( )叫做比例的内项。 5、用2、3、4、6四个数可组成一个比例( )。 6、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为2,另一个的内项为( )。 7、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 、B 两地的距离是4厘米,那么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8、已知3:5=6:10,如果将比例中的6改为9,那么10应改为( )。 二、判断题 1、组成比例的两个比,一定是最简整数比。 ( ) 2、比例尺的分子一定小于分母。 ( ) 3、两个大小不等的圆,它的周长和半经的比可组成比例。 ( ) 4、3:4和31 : 4 1可以组成比例。 ( ) 5、如果比例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那么两个外项也一定互为例数。 ( ) ( ) 三、选择题。 1、下面式子中,( )是比例。 A 、2+6=3+5 B 、7×8=4×14 C 、6 + 8 D 、27:3=3×3 2、能与 51: 6 1组成的比例的比是( )。 A 、6:5 B 、 5:6 C 、5:15 D 、15:8 3、用15的因数可以组成一个比例,是( )。 A 、1:3=5:3 B 、3:2=6:4 C 、5:3=15:9 4、甲数的81等于乙数的15 1,甲、乙两数的比是( )。 A 、15:8 B 、8:15 C 、81:15 1 5、 因为5a=4b 所以( ) A.a:b=5:4 B.5:4=a:b C.b:5=a:4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练习题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练习题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练习题(13×8)×125 20×(17×5) 14×20×5 276×38+276×6225×(40×32)(5×7)×808×14×12 5×6 16×25×5×4 25×13×4 3×12×5 23×4×5 40×7×3×5 25×6×4×5 3475-1999 2843-598 (8×6)×125 4×8×25×125 259+468+741+532 36×25 (15+25)×2 3700-2185-815 12×25 28×25 125×(8+4)25×(8+40) 125×24 25×24 16×25×19 32×125 44×250 125×5620×12×5×3 724-298 25×16 75×25×2×4 345+497 16×(37+12) 48×19+52×1964×125 25×48 (25+7)×4 32+1 44+68+56 847-2974×7×25×360×(15+500) 248+198 435+1999 8×(125+9) 46×18+54×18(400+16)×5 170×4+80×4 103×56 13×68+13×32(2+4)×155×(20+6) 8×23+8×27 9×6+4×9 6×29+6×71 5×116+5×84(125+12)×8 29×317+317×7199×14 75×99+75 102×36 49×80+80 230-216-184 48×125(25×30)×418×8×1 25×2 125×(8×6) 25×44 4×20×75×567×9+33×9 4×(25×30)4×(25+150+75) 12×15+12×35 32×25 13×5+41×5+26×55×(18+20)52×98 9×99+99 36×5+36×5 38×99+38 5×(18×20)31×128-28×31(25+250)×4 (125×125)×8 46×10 1 30.8÷[14-(9.85+1.07)] [60-(9.5+28.9)]÷0.18 2.881÷0.43-0.24× 3.5 20×[(2.44-1.8)÷0.4+0.15] 28-(3.4+1.25×2.4) 2.55×7.1+2.45×7.1 777×9+1111×3 0.8×〔15.5-(3.21+5.79)〕(31.8+3.2×4)÷5 31.5×4÷(6+3) 0.64×25×7.8+2.2 2÷2.5+2.5÷2 194-64.8÷1.8×0.9 36.72÷4.25×9.9 5180-705×6 24÷2.4-2.5×0.8 (4121+2389)÷7 671×15-974 469×12+1492 405×(3213-3189) 3.416÷(0.016×35) 0.8×[(10-6.76)÷1.2] 19.4×6.1×2.3 5.67×0.2-0.62 18.1×0.92+3.93 0.4×0.7×0.25 0.75×102 100-56.23 0.78+5.436+1 4.07×0.86+9.1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