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场修行_心相13 圆融通达,心生菩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要面对自己身外的大千世界,还要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人在世间的两件事情就是:一为做事,二为做人。中国文化中常常存在着哲学的思辨,对待外在与内在,做事与做人也有着深刻的玄机,"做事宜方,做人宜圆"。中国传统的方圆哲学,一内一外,一刚一柔,实属为人处世的大智慧。圆融就是不张扬、不锋芒、不气盛、不傲慢。圆通则是通达、融通、谦让、平和。

一个通晓世事的成熟之人,能够明察秋毫、料事在先,但为人处世上却能圆融通达、温良恭俭。不自持傲慢、不咄咄逼人、不锋芒毕露,但会让别人敬之、佩之、善之、受之。

以一颗菩提之心看待世事

菩提之心就是对一切众生的利他之心,心怀慈悲的善良之心。而佛教讲的菩提心就是博大的爱和无私的奉献。《现观庄严论》中所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善良是人的天性,每一个人胸中都充满着对万事万物的爱护之心,能够在关键时候救人一命,在别人有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奉献自己的爱心,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获得最大的回报。

佛经中有一则故事。一个小沙弥因为一个偶然的机缘,得到了一粒善之花的籽,禅师说等到花开那日便可以悟道成佛。于是,小沙弥虔诚地播种,然而过了花开的季节,仍旧只是一片翠绿,并不见任何开花的迹象。

一年又一年,小沙弥渐渐长高长大,善之花的枝叶却仍然没有开出任何花朵,只是一味地青碧嫩绿,甚至也不随四季更替。周围环境却起了很大的变化,风沙日益猖獗,绿色越来越稀,水源越来越少,香火日渐冷落。到后来,寺院里只剩下沙弥一个人。他每天要走20里路去化缘,走10里路去挑水。

随着沙弥的修行越来越深,善之花终于长出一朵娇嫩的蓓蕾。很快沙化严重得使寺院也不能待下去了,但是善之花还在,沙弥给善之花搭了棚子,夜里就睡在棚子里,只等着花开就离去。

一天夜里,风暴把一个迷路的男孩送进了沙弥的棚子。男孩怀里抱着一只瘦弱的羊羔,它已经气若游丝,奄奄一息,沙弥却无计可施,救命草只有那棵"善之花"。沙弥看着花已经开始慢慢绽放了,再看看那只羊羔,它眼睛里的生命之火一点点暗淡下去,生命的气息愈来愈弱。

沙弥颓然长叹一声:"无缘。"他闭上双眼,缓缓伸出手握住了那两片柔嫩的叶子,打算把它揪下来喂给羊羔。没费任何力气,整株花好像自己钻出了地面,沙弥觉得自己的心好像也被谁一把拎出了胸腔。就在男孩接过花的那一刻,善之花突然绽放。

这个扬善的故事让读者无不为之感动。的确,善之花的开放需要的不是一般的阳光、水源,而是一颗菩提的善心。只有让善良进驻到内心深处,舍弃私利而无私助人方能够开出善之花。用善良之心回报社会,社会才会变得和谐;用善良之心拥抱世界,世界才会变得美好;善良就像阳光,可以让一个人心底无比明亮和温暖。而我们看到一些企业家正是用爱与善良来实现自己的人生幸福。

中国首善陈光标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汶川大地震中亲自背出208具遇难者遗体,共捐助中国慈善事业近12亿元钱物。2009年,陈光标创立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年产值

近百亿元,净利润4.1亿元,而他这一年捐出的财物共计3.13亿元,中国首善之称谓名至实归。

比尔·盖茨与巴菲特计划宴请中国50位富豪,结果应者寥寥,因为在美国,这两位顶级富豪正在号召一种行动,就是死后将一半财产捐献给慈善机构。媒体披露说,中国的一些富豪因为担心被人"劝捐"甚至"逼捐"而拒赴这场慈善晚宴。而陈光标高调地宣布"裸捐",承诺死后将所有家产捐献社会。之后爱国者的老总也被陈光标带动起来,宣布自己也要"裸捐"回馈社会。

这种行为真是一种大无畏的善良之心。相信正是有着像陈光标一样的慈善家,中国的社会环境才会越来越好,整个社会才会呈现出一种健康成熟的势态。

善良不仅体现在对人的善良帮助与死后捐献出全部的财产,更重要的是一种体贴入微的关怀。有了这样一种关怀与善意才使世界变得美好。

日本历史上的名将石田三成未成名之前在观音寺谋生。有一天,幕府将军丰臣秀吉口渴到寺中求茶,石田热情地接待了他。在倒茶时,石田奉上的第一杯茶是大碗的温茶,第二杯是中碗稍热的茶。当丰臣秀吉要第三杯时,他却奉上一小碗热茶。

石田解释说:这第一大碗温茶是为解渴的,所以温度要适当,量也要大;第二次奉上的是中碗的热茶,是因为已经喝了一大碗不会太渴了,稍带有品茗之意,所以温度要稍热,量也要小些;第三次,则不为解渴,纯粹是为了品茗,所以要奉上小碗的热茶。丰臣被石田的体贴入微深深打动,于是将其归入自己幕下,使得石田成为一代名将。

善意是一种春风化雨般的温润,在心灵深处开放的时候,尘世间的烦恼都将消散,而世界将变得愈加的美好。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如果能够保持一份真挚善良、单纯的心,想必一定会充实而幸福。

通达之人最易获得幸福

做人要圆融通达,才能得到一个幸福的人生。我们知道锋芒太露、性子太直、说话容易得罪人,这样性格的人不堪重用。而反之,处世过于软又往往让别人得寸进尺。所以真正的通达之人要懂得软硬兼施的中庸之道。作家阿城对此的看法就是:"六面玲珑,两面带刺。"

正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遇到事情时要分清轻重缓急,不能头脑一热就做出一个通达之人,人要学会忍。

在这方面古人有很多经验和大智慧。

战国时期,梁国与楚国毗邻,夙有敌意,故各自在边境上设了许多巡逻和瞭望的哨所。每年,边境的士兵都会在各自领地里种西瓜。梁国的士兵很勤劳,经常锄草浇水,所以地里的西瓜长势很好;而楚国的士兵比较懒惰,瓜秧又瘦又弱,这让他们感到很没面子。于是趁着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楚国的士兵偷跑过去把梁国瓜地里的瓜秧全都扯断了。

第二天,梁国的士兵非常气愤,报告他们的长官宋就,要过去把对方的瓜秧也扯断。宋就摇

了摇头说:"这样也保不住我们的瓜秧。我倒是有一个办法,你们照我的吩咐去做,从今天开始,每晚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也长得好。而且,这样做一定不要让他们知道。"于是,梁国的士兵每晚都悄悄潜入楚国的瓜田去帮助他们浇水。

日子久了,楚国的西瓜长势也开始好转,楚国的士兵细心观察发现梁国的士兵经常为他们的西瓜浇水,楚国的将士感到十分惭愧又十分敬佩,于是上报楚王。

楚王知道后深感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于是特备重礼送给梁王以表寸心。结果就是帮对方瓜地浇水这样一个小的让步,竟然修缮了两国之间的长期矛盾,使他们变成了友好邻邦。

如果梁国的长官宋就也像楚国的士兵们一样,为了泄一时之气就让士兵们跑去扯对方的瓜秧,很可能双方的矛盾就会慢慢升级,这一件小事就会变成两国之间的战争导火索,而战争是残酷的,尸骨遍野、民不聊生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为了和平,即使对方不对,仍能够以德报怨主动化解矛盾,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人生道路中,很多人常常会因光彩的事物而迷失了方向,结果输掉了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懂得用平和的心态,学会低头,想要成功的人就必须具备这种心机。在当今变幻莫测、错综复杂的社会中,我们不得不学会低头,可学会低头并不是妄自菲薄与自卑,学会低头意味的是谦虚、谨慎。

秦兵马俑坑至今已出土清理各种陶俑1000余尊,其中除了跪射俑以外,其他的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人工来修复。而有一尊跪射俑的衣纹、发丝都清晰可见。

这是因为兵马俑坑都是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当棚顶塌陷、土木俱下时,高大的立姿俑首当其冲,而低姿的跪射俑受损害就会比较小。跪射俑作蹲跪姿,右膝、右足、左足三个支点呈等腰三角形支撑着身体,重心在下,增强了稳定性。因此在经历了2000年的岁月风霜后,仍然保存得那么完整。

大智若愚,可以麻痹对方,让对方放松警惕,同时还可以考验对方的决心和耐心,让对方无可奈何,只好让步,而且还能够争取到足够的时间来回避对方所提出的尖锐的问题。要想做大事的人就要懂得做人不可无骨气,但做事不可总是仰着高贵的头,适时地低一下头,会使你得到更多。

在实际的交往中,弱者取得了胜利,而强者却失败了。在实际的交际当中,看似愚笨的一方往往占到了很多的便宜,语言笨拙的往往胜过了口齿伶俐的。比如说将"我不知道",或者"我不懂"、"我不明白"以及"我不清楚你的意思"等放在你的谈话当中,会使你从中受益匪浅。

为人得体要有弹性。在办具体事的时候,运用弹性语言,可以将所说的话、所做的事尽量留有余地。办一件事,如果直截了当办不成的话,不妨转个弯儿,换一个思路,迂回应变达到既定目标。特别是在与强劲对手交锋时,迂回的手段高明、精到与否,往往是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由被动转为主动的关键。

为人得体要亲疏适宜。对一个人既不要把他看做敌人,也不要看做亲人。亲而不可太近,疏而不宜过远,取其弹性较宜。对一件事,从理论上,要办就要一定办成,办的过程中可能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