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代思想大一统

赵娜465班整体把握本课内容:

1、汉初——黄老无为思想

2、汉武帝时——董仲舒新儒学

教材分析:本课在本单元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儒学在汉代开始成为中国古代历朝统治的官方思想,由此确立了其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由于是高三复习课,所以在教材内容方面做了取舍:如在历年高考中并未涉及前半部分“西汉初年的黄老之学”,且此部分内容学生在学习必修二“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时已有涉及,理解起来相对容易,并未提出问题,所以此部分内容课堂讲解中并不涉及。

考纲: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考情:多以选择题为主要命题方式.。近五年考察知识点:新儒学内容(10年北京卷,10年天津卷,13年重庆卷,)新儒学影响(11年全国卷,13年福建卷)

非选择题也有一定涉及。(2012年天津卷,考查内容有新儒学出现的背景,特点和影响)主要以解读和获取材料信息为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并能全面准确认识这一重大变化。

(识记新儒学的内容,理解新儒学出现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阅读文本,结合必修一二所学,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国古代政治和思想是紧密相连的,思想文化只有适应时代需要时,才能被统治者所接受,才能推动经济政治乃至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发展。

【学生预习问题】

1.汉武帝即位后为什么接受了董仲舒的新儒学?(2,4,5,9)

2.汉武帝如何推行“新儒学”?(1,8)

3.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异同?(3,6)

过渡:

本课大家所提问题经过筛选,有价值的且与高考考纲紧密相关的主要有以上三个,本节课主要围绕这三个问题探究学习。

一、学生预习问题1、汉武帝即位后为什么采纳了董仲舒的新儒学?

1、角度一:时代特征:(汉武帝即位时,西汉建立约七十年)

政治: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经济: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边境: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

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都迫切需要变汉初的“无为”为“有为”。

2、角度二:新儒学:

出示材料:(考察学生对新儒学内容的了解)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材料二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要求学生说出新儒学的内容:

(1)“大一统”“儒学独尊”

(2)“君权神授”“天人感应”要求统治者施行仁政

(3)“德主刑辅”“三纲五常”

要求学生逐条理解新儒学产生的作用与推行的必要。重点理解第二点:

①君权神授论:人君受命于天,对人间进行统治,所以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这种君权神授的思想迎合了当时汉武帝专制集权政治需要。

②天谴论:人君无道,天就会降灾祸(如地震、冰雹等)进行警告。所以,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统治才能长久。

总结: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整合出了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汉武帝时,宣扬“有为”而治、积极进取的儒家学说,开始受到统治者青睐。

3、角度三:统治者: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他不再安于“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放任状态,希望对内强化中央集权,对外反击匈奴,建立强势国家。

思路点拨总结:

社会状况即时代背景(政治、经济、军事、思想)

新儒学内容符合统治需要

汉武帝个人因素

二、学生预习问题2.汉武帝如何推行“新儒学”?

此部分内容岳麓版教材中并未提及,但是在人教版教材中有详细介绍,在高考中也有涉及,因此需要补充。

从汉武帝时起,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公元前136年,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除太学外,汉武帝还下令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汉武帝在接受董仲舒新儒学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具体做法是:在中央设太学,地方各郡县设学校,教科书为五经,教师为经学博士,优秀学员选拔为国家人才。至此,教育为儒家垄断,儒学为政治服务,

新儒学也在此时成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进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思维扩散】

自从儒家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作为进身之阶以后,表面上看来儒家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儒生成为皇权之下的官员了。

——葛兆光《中国古代思想史》

预设问题:从材料可看出新儒学与先秦儒学最大的不同在于?

目的:先秦批判时政,汉代儒学维护现有的统治秩序。

三、学生预习问题3.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异同?(6)同:目的: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实质: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

作用:有利于国家统一,但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异:原因:秦一统天下,秦统治政策受到儒士攻击。

汉国力强盛;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手段:秦简单粗暴,排斥、打击儒学。

汉倡导、劝勉、教化、尊崇儒学。

作用:秦儒学发展进入低潮;

汉之后,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思路点拨:

比较能力是高考中重要的考察能力,在比较时要找好比较项,从同一个角度比较,具体说说来有以下这些:

1、背景(原因、条件、目的等)

2、内容(经过、方法、手段等)

3、影响(实质、积极作用、局限性等)

【预设】从儒学地位的变迁中你能获得哪些启示?

启示一、影响思想地位变化的因素:思想自身变化的更新

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

统治者的需要和扶植

启示二、

当某种思想文化适应时代需要时,便容易被统治者所接受,也就能够有力的推动经济政治乃至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发展。

【小结】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在现实政治中,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是有所保留的。他并不完全依赖儒士,在宗教方面,相当依赖道家方士;在政治方面,相当依赖法家,他的治国方略可以概括为“儒表法里”,即以儒术的外表,掩盖法术内里。儒表法里成为后世统治者的治国秘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