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精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上海独特的城市精神

城市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大寓所。城市的实力、活力和魅力,就在于它参差多态,各具特色;而城市精神是城市特色的集中概括,市民素质又是城市精神的重要内涵和基础。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那些培育出独特文化和精神气质的城市,往往能形成强大的吸引力,长期保持领先的地位。纽约的“梦想和创造”,伦敦的“不屈为挠”的精神,以及东京的“干练、优雅、合作”等,绵延不衰的城市精神,使它们跻身于世界大都市之列。而“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上海城市精神的培育和发展,无疑是将上海建成独具风采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巨大目标动力。

中国,特别是上海这座城市,已经成为全球注目的焦点。在这样一片传奇的土地上举办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全世界的人们有理由、有信心期待新的惊喜、新的异彩。企业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长处,支持申博、参与申博。罗氏制药是后援团中最为积极的成员之一,早在去年公司就行动起来了。总经理威廉?凯乐在申博前线展示上海“市民”的风采,公司员工在后方鼎立支持,申博结果揭晓前一天,威廉?凯乐毫无怀疑地表示:“上海肯定会成功!”

从企业公民,到个人志愿者,大家都热爱着上海这个城市,有了这份挚爱,才会为城市尽责,城市也才会变得更美好。

有了这样的责任与追求,我们什么事情都能办好。上海一定无愧于世界的期盼。

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自明朝开埠以来,来自于五湖四海的“新上海人”,不仅参与构筑了日趋繁荣的上海城市,随之也带来了东西南北的地域文化。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洋枪洋炮轰开了清王朝闭关自守的园门,给上海带来了血和泪的屈辱,另一方面,客观上也给上海带来了新科技、新理念。全国各地的地域文化,西方外来文化跟土生土长的本地文化,互相碰撞和融会,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海派文化。海派文化的核心品格,就是“海纳百川”。改革开放又赋予了海派文化新的内涵,新海派文化的核心,就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放的上海,在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走向世界中定位,弘扬新海派文化,上海不仅要在物质生产方面,而且要从精神文化生产方面造就更多的国内国际品牌,展示彰显“上海制造”“上海产品”“阿拉上海人”的实力、活力和独特的魅力。

某媒体就目前倡导的上海城市精神(公正,包容,责任,诚信)展开系列讨论。在讨论到“包容”时,编辑登出了外来人员和本地人员之争的稿件。这个话题在上海已持续多年,但笔者认为将“包容”二字列入所倡导的城市精神虽无不当,然须确定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包容——质言之,单向包容还是双向包容?就北京和上海这两个一居沿海一处内地一为最发达沿海经济金融中心城市一为首善之都文化政治中心城市,却在倡导的城市精神里不约而同地包涵“包容”二字,看来不是一个巧合。因为北京同上海一样,也存在北漂一族以及蚁族们同当地四九城老城区原住民之争的情况。为什么北漂一族和蚁族同老北京原住民之争没有上海原住民同外来人员之争那末引人注目?除了首都和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在政治稳定上的不同需求之外,上海的形成历史之短和北京的悠久历史之长也是个绕不过去的坎。北漂一族和蚁族不敢质疑北京四九城的原住民,但外来族群都敢大胆否定上海没有原住民!

说到外来人群和上海原住民(或曰老上海人)之争,其实不外乎一个文化上的差异包括地域文化和语言以及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另一个就是经济基础上的差异。文化上的差异表现最突出的就是所谓坚持本土地域文化语言还是推广普通话之争。推普机们把推广普通话同弘扬本土地域文化语言对立起来,用一种非此即彼的简单思维方式,用事实上的铲除上海本地方言基础的办法来推广普通话,具体做法是从幼儿园和小学开始,从孩子们接受语言训练的最佳时段开始就不准他们学讲上海方言,当他们在过了接受语言训练最佳阶段之后,形成事实上的只会使用普通话或只会熟练使用普通话但尚能生疏或很困难地使用本地方言进行沟通的情况。其实,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来看,本地方言的使用和普通话的推广两者完全可以并行不悖,保护各地方言以及地方文化传承的工作,也许那些江浙沿海到广东沿海的大中城市都做得比上海得力,但显然,那些大中城市没有受到推普机们如同对待上海方言那样如此不遗余力的荼毒。那些推普机们的理由是,作为国家推广的普通话,对全国而言是全民沟通的最有力工具,这个理由肯定站得住脚,但你却毫无理由不让上海原住民或曰老上海人群体之间使用沪方言交流沟通,因为不管是否有外地人员在场,只要他们的交流内容同在场的外地人员无关,就没有必要非得使用普通话让你一个外地人能听懂交流的是什么内容,所以在上海的外来人群大可不必苛求上海人必须讲普通话——不管在什么场合。

如果某媒体倡导的所谓上海城市精神里的“包容”二字只是这样上海对于外来族群的单向包容,那这样的“包容”是做不到的,也是既“包容”不了也“包容”不下去的,如果外来族群仅仅是想“包容”上海所能提供的平台和所隐含的巨大经济利益,而不能“包容”上海的地域文化和方言以及上海的契约精神和诚实守信的上海原住民特质,那末这样的单向“包容”只是一种一厢情愿的单相思。

“将包容放在第二位如此重要的地位,请问强调的是谁包容谁,包容什么?让弱者包容强者,让少得利益者包容多得利益者是无耻之谈;让强者包容弱者,让多得利益者包容少得利益者是无稽之谈,双向包容才能使外来族群更好的如同上海原住民或曰移民的三四代那样,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融入上海,而不是一到上海什么为上海的贡献都没做便想要无偿享受上海的一切,并且要求上海和上海人对他们的这种无理要求一并“包容”,中国是对外来文化兼容并蓄的巨大蓄水池,任何外来文化都在久远的年代中被中国文化先后同化,同样,上海海纳百川,对外来文化具有强大的消融和持之以恒的同化力,只有双向“包容”,外来族群自觉把自己带来的外地文化语言生活习惯主动融入上海,上海也才能接纳这些愿意被同化的外来族群,如果外来族群想要烧香赶出和尚来,用外地的文化语言生活习惯否定和取代上海的本土文化语言生活习惯,这样的单向“包容”显然是一种妄想,如同那种所谓的北方男人血性,动不动拔刀解决些微龃龉引起的冲突,最后的下场无非是同归于尽或一死一蹲监,至为智者所不取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