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上的几次金融危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历史上的几次金融危机

一、1637年郁金香狂热——荷兰

作为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投机活动,荷兰的“郁金香泡沫”昭示了此后人类社会的一切投机活动,尤其是金融投机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和环节:对财富的狂热追求、羊群效应、理性的完全丧失、泡沫的最终破灭和千百万人的倾家荡产。

1、背景:郁金香原产于小亚细亚。1593年,传入荷兰。17世纪前半期,由于郁金香被引种到欧洲的时间很短,数量非常有限,因此价格极其昂贵。在崇尚浮华和奢侈的法国,很多达官显贵家里都摆有郁金香,作为观赏品和奢侈品向外人炫耀。1608年,就有法国人用价值3万法郎的珠宝去换取一只郁金香球茎。不过与荷兰比起来,这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

当郁金香开始在荷兰流传后,一些机敏的投机商就开始大量囤积郁金香球茎以待价格上涨。不久,在舆论的鼓吹之下,人们对郁金香表现出一种病态的倾慕与热忱,并开始竞相抢购郁金香球茎。1634年,炒买郁金香的热潮蔓延为荷兰的全民运动。当时1000美元一朵的郁金香花根,不到一个月后就升值为2万美元了。1636年,一株稀有品种的郁金香竟然达到了与一辆马车、几匹马等值的地步。面对如此暴利,所有的人都冲昏了头脑。他们变卖家产,只是为了购买一株郁金香。就在这一年,为了方便郁金香交易,人们干脆在阿姆斯特丹的证券交易所内开设了固定的交易市场。正如当时一名历史学家所描述的:“谁都相信,郁金香热将永远持续下去,世界各地的有钱人都会向荷兰发出订单,无论什么样的价格都会有人付账。在受到如此恩惠的荷兰,贫困将会一去不复返。无论是贵族、市民、农民,还是工匠、船夫、随从、伙计,甚至是扫烟囱的工人和旧衣服店里的老妇,都加入了郁金香的投机。无论处在哪个阶层,人们都将财产变换成现金,投资于这种花卉。”1637年,郁金香的价格已经涨到了骇人听闻的水平。与上一年相比,郁金香总涨幅高达5900%!1637年2月,一株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售价高达6700荷兰盾,这笔钱足以买下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一幢豪宅,而当时荷兰人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50荷兰盾。

就当人们沉浸在郁金香狂热中时,一场大崩溃已经近在眼前。由于卖方突然大量抛售,公众开始陷入恐慌,导致郁金香市场在1637年2月4日突然崩溃。一夜之间,郁金香球茎的价格一泻千里。虽然荷兰政府发出紧急声明,认为郁金香球茎价格无理由下跌,劝告市民停止抛售,并试图以合同价格的10%来了结所有的合同,但这些努力毫无用处。一个星期后,郁金香的价格已平均下跌了90%,而那些普通的品种甚至不如一颗洋葱的售价。绝望之中,人们纷纷涌向法院,希望能够借助法律的力量挽回损失。但在1637年4月,荷兰政府决定终止所有合同,禁止投机式的郁金香交易,从而彻底击破了这次历史上空前的经济泡沫。

2、解释:“郁金香泡沫”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金融泡沫。16世纪中期,郁金香从土耳其被引入西欧,不久,人们开始对这种植物产生了狂热。到17世纪初期,一些珍品卖到了不同寻常的高价,而富人们也竞相在他们的花园中展示最新和最稀有的品种。到1 7世纪30年代初期,这一时尚导致了一场经典的投机狂热。人们购买郁金香已经不再是为了其内在的价值或作观赏之用,而是期望其价格能无限上涨并因此获利(这种总是期望有人会愿意出价更高的想法,长期以来被称为投资的博傻理论)。

1559年,郁金香第一次出现在欧洲,后来成为上流社会的时尚。到了1634年,郁金香被炒到了三只相当于一个酒厂的价格。随后,在1636年郁金香市场崩溃,政府不得不宣布此前鉴定的郁金香交易合同全部无效。

1635年,一种叫Childer的郁金香品种单株卖到了1615弗罗林(florins,荷兰货币单位)。如果你想搞清楚这样一笔钱在17世纪早期荷兰的经济中是什么价值,你只需要知道4头公牛(与一辆拖车等值),只要花480弗罗林,而1000磅(约454公斤)奶酪也只需120弗罗林。可是,郁金香的价格还是继续上涨,第二年,一株稀有品种的郁金香(当时的荷兰全境只有两株)以4600弗罗林的价格售出,除此以外,购买者还需要额外支付一辆崭新的马车、两匹灰马和一套完整的马具。

但是,所有的金融泡沫正如它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名称所喻示的一样脆弱,当人们意识到这种投机并不创造财富,而只是转移财富时,总有人会清醒过来,这个时候,郁金香泡沫就该破灭了。在某个时刻,当某个无名小卒卖出郁金香——或者更有勇气些,卖空郁金香时,其他人就会跟从,很快,卖出的狂热将与此前购买的狂热不相上下。于是,价格崩溃了,成千上万的人在这个万劫不复的大崩溃中倾家荡产。

二、1720年南海泡沫——英国

1720年倒闭的南海公司给整个伦敦金融业都带来了巨大的阴影。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世界证券市场泡沫事件,“泡沫经济”一词即来源于此事件。

危机起源

1711年,英国政府为了向南美洲进行贸易扩张,而专门成立了一家公司——南海公司,公司因拥有1170万英镑的英国国家债务而成为英国国债最大的债权人。1720年1月,南海公司向英国政府提出利用发行股票的方法来减缓国债的压力。为了迅速筹集还债资金,不堪重负的英国政府决定把南海公司的股票卖给公众。

南海公司是英国一个特许贸易公司,具有在南海贸易的特许权,垄断经营。所谓南海就是现在的拉丁美洲、大西洋(9.94,0.20,2.05%)沿岸地区。南海公司拿到这个特许权以后就开始造势,说这个地区发现了金矿、银矿、香料等等。这在当时都是非常赚钱的买卖。

很快人们开始相信了,南海公司海市蜃楼般的利润前景,唤起了英国人超乎寻常的狂热。于是,股价就开始猛涨。据历史记载,从1720年3月到9月,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南海公司的股票价格一举从每股330英镑涨到了1050英镑。

泡沫破裂

当时的英国正处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夕,大量的民间企业同样需要筹集资本,当人们看到南海这种泡沫起来后十分赚钱,民间就纷纷组织公司,并开始背着政府偷偷地发行股票。英国议会在1720年6月通过了《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禁止民间组织公司。《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被民间俗称为“泡沫法”,它的意思是说,“泡沫法”认定了民间股票是泡沫,政府用这部法律去打击民间股票的发行,但同时却助长了南海泡沫的形成。

当人们争先恐后地购买股票的时候,而当时的政府成员,这可以被称为最早的内幕交易者,在股价越涨越高的时候,包括财政部长在内的许多官员卖掉了所持有的股票。

内幕人士与政府官员的大举抛售,引发了南海泡沫的破灭。1720年,南海公司的股价从8月31日的775英镑一路下跌,到10月1日,只剩下290英镑。当时英国的财政部长在南海公司的内幕交易中,为自己赚取了90万英镑的巨额利润。丑闻败露之后,他被关进了著名的英国皇家监狱———伦敦塔。但是,比他更悲惨的却是那些不知情的投资人,这其中还包括大名鼎鼎的科学家牛顿,牛顿赔了,他在南海泡沫中的损失超过了2万英镑。事后,他不无伤感地写道: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们的疯狂。

然而,比牛顿损失更大的则是英国的经济,南海泡沫的破灭使神圣的政府信用也随之破灭了,英国没人再敢问津股票。从那以后,柴思胡同这条著名的交易街清静了整整100年,此间,英国没有发行过一张股票,从而为发达的英国股市历史留下一段耐人寻味的空白。

三、1837年恐慌——美国

1836年,美国第7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关闭了联邦银行,将资金转移至州银行,美国联邦银行管理体系由此开始呈现衰势。随即《自由银行法》诞生,各州的银行申办手续大幅简化,但随之而来的欺诈行为也纷纷发生。1837年,马丁.范布伦升任总统后,情况愈来愈糟,各家银行纷纷因失去信用而倒闭,成千上万的人失去了自己的土地,美国由此进入了连续5年的经济危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