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气血津液神
精气血津液神(51页)
![精气血津液神(51页)](https://img.taocdn.com/s3/m/a7242ac9b9f3f90f76c61b45.png)
3.肺为生气之主——肺司呼吸,吸入自然之清气,呼 出浊气,保证气的生成。
肾为生气之根 先天 之精 后天 之精
元气
谷 气
自然界 清气
一身 之气
宗气
肺为生气之主
脾为生 气之源
三、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一)气的运动 1.气机的概念: 气的运动称作气机。 2.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 3.气运动的意义: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一旦停息,也就意味着生 命活动的终止。
5、化神: 精是神化生的物质基础。
四、人体之精的分类
按来源 精 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 有各脏腑之精 有生殖之精
按分布部位 按特殊功能
第二节 气
中医学的气学说,是研究人体之气的概 念、生成、分布、功能及其与脏腑、精、 血、津液之间关系的系统理论,与古代哲 学的气学说有着明显的区别。
一、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
五、人体之气的分类
(一)人身之气(一身之气) (二)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三)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人身之气 是在全身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 与邪气相对而言,称为正气,具有防御、抗邪、 调节、康复等作用。
元气 元气是人体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气,由先天 之精化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生成与分布:元气由肾藏的先天之精化生, 受后天之气的充养,通过三焦而流行于全 身。 • 生理功能: 一是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 二是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 的生理活动。
二、津液的代谢 (一)津液的生成 津液来源于饮食水谷,其生成与脾胃小肠大 肠有关。
胃——收纳腐熟 小肠——泌别清浊,吸收水谷精微 和大量水液 大肠——传导食物残渣的同时,吸 收其中部分水分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https://img.taocdn.com/s3/m/f1f670b6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d2.png)
二、关于精气血津液神与藏象学说 的关系:
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
体生命活动的根本物质,是脏腑、 经络、形体官窍进行生理活动的物 质根底;同时精气血津液的产生和 在体内的代谢,又依赖脏腑正常的 生理功能。因而,精气血津液神学 说与藏象学说关系尤为密切,是藏 象学说的重要组成局部。
三、关于神的概念:
1.含义: 广义:指气的运动产生的各
种变化。 狭义:指精、气、血、津液
的化生和相互转化。
2、表现:
〔1〕体内精微物质的化生、输布、 能量转化,以及废物排泄。
饮食物
食物残渣 水谷精微
糟粕 气血津液
气化
津液
汗
尿
〔2〕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活 动所 产生的变化。
?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 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那么能 出矣〞。
〔四〕 固摄作用
1.含义: 气对体内的精、血、津液 等液态物质具有固护、统摄 和控制 作用,防止其无故流失,保证其在 体内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 固摄,指控制,统摄,约束之意。
2.作用表现:
〔1〕统摄血液,使其在脉中正常运 行,防止溢出于脉外。
〔2〕固摄汗液,尿液,唾液等,控 制其分泌量、排泄量,使其有节 制的排出,防止其过多排出和无 故流失。
〔三〕 防御作用
1. 含义:气有卫护肌表,抗御外邪侵入 的作用。防御,防卫抵御之义。 2 . 作用表现:
〔1〕护卫全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 如?素问·遗篇剌法论?:“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2〕驱邪外出,防止病邪损害机体。
3.病理表现: 〔1〕易感受外邪而发病,“邪之所凑其气
必虚〞。
〔2〕防御功能减弱,病后难愈。
如庄子所说:“人之生,气 之聚也〞。
中医学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
![中医学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4566775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2e.png)
补气生津
(二)气能行津
含义:气是津液在体内输布运行的动力。 脾的散精转输 肺的宣发肃降 肾中精气蒸腾气化 肝的疏泄 病理及治疗 气虚 补气以利水 气滞 行气以利水
病理及治疗
血虚,气失去充养 气虚 养血益气
1、机体对气需求时,血中清气和营气释放 2、血营养着器官,使化气的功能更活跃
2.血能载气
气存于血中,依 附于血而不致散失,赖血之运载 而运行全身
大出血 “气随血脱” 补气固脱
含 义
病理及治疗
“载气者,血也”
气能生津
3.气能摄血
指血液能正常循行于脉中离不开气的固摄作用。 体现了脾统血的生理功能
病理及治疗
含 义
脾气虚,无力固摄血液 出血 补气摄血
(二)血为气之母
1.血能化气
含 义
01
气能行津
02
气能摄津
03
津能生气
04
津能载气
05
五、气与津液的关系
(一)气能生津
含义:气是津液生成的动力,津液的生成依赖 于气的推动作用。 津液 水脾胃气虚弱,化生无力 津液不足
1
精与血的关系
2
02
01
03
04
05
相互滋生
水谷之精和津液同源于水谷
病理
津液不足伴有精亏
精亏伴有津液不足
三、精与津液的关系
四、气与血的关系
气
生 血
行 血
摄 血
气为血之帅
血
养 气
载 气
血为气之母
(一)气为血之帅
1.气能生血
营气直接参与血的生成 气及其气化功能是血液生成的动力 脾、胃、心、肺脏腑之气的直接参与
『中医精髓图解』第三章 精、神、气、血、津液
![『中医精髓图解』第三章 精、神、气、血、津液](https://img.taocdn.com/s3/m/2d5a5b98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a0.png)
『中医精髓图解』第三章精、神、气、血、津液第三章精、神、气、血、津液第一节精、神[含义](一)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构成人体之精,叫做“生殖之精”。
维持生命之精,叫做“水谷之精”。
生殖之精来源于父母,是指繁衍人类、具有生殖能力的物质,也是人体生命的原始物质。
故<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生之本也”,当男女两性之精相结合后,在母体内孕育构成身形,所以又叫先天之精。
水谷之精是指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经脾胃化生而成,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和原料,所以又称后天之精。
两精均贮藏于肾。
(二)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也就是人的精神状态。
它包括了整个人体的形象、神态、意识、思维、面色、眼神、语言、气息、姿态和动作等。
中医学认为精气是神的物质基础。
<灵枢·平人绝谷篇》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
”它与人的脏腑气血盛衰有关:凡神气充旺,一般反映脏精充足、机能协调;若脏精将竭、气机衰败,则神气涣散。
故《素问·移精变气论》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作用](一)精的作用有三:①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灵柩·经脉篇>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
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
”指出入的胚胎由父母的生殖之精所生成,其后脑、髓、骨、脉、筋、肉、皮毛等脏腑身形都在胚胎基础上孕育形成。
②精是供给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在出生前,胎儿的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的维持有赖于母体精血的供养。
胎儿出生后从出生至终身,全赖饮食的水谷精微和呼吸的自然清气,即所谓后天之精的不断供给和补充,才能够进行生长、发育和维持呼吸、循环、消化等各种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③人体发育到青春期,生殖之精成熟,并产生一种具有生殖功能叫“天癸”的精微物质(现代医学的性激素)。
至此,男子出现遗精,女子出现月经。
生殖之精为繁衍生育提供了物质基础。
中医:精、气、血、津液、神到底是什么?一篇讲清楚
![中医:精、气、血、津液、神到底是什么?一篇讲清楚](https://img.taocdn.com/s3/m/9aa9a82e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9f.png)
中医:精、气、血、津液、神到底是什么?一篇讲清楚精气神是一个道教内丹学术语,精、气、神,道教内丹学术语。
也指精神力气。
在人体中,精指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各层次的有形元素,常呈固体或液体状态。
哲学前提:世界上的一切,从微观上讲,都是由精微物质构成的,比如基本粒子。
关于有形与无形、与主观关注点相关:当人们关注形态结构时所观察到的即为物质的有形状态;当人们关注机能变化时所观察到的即为物质的无形状态。
精,泛指有形状态之精微物质,比如粒子状态的基本粒子。
在人,则指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各层次的有形元素,常呈固体或液体状态。
气,泛指无形状态之精微物质,在人,则指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无形元素,常呈气体状态。
神,泛指精气之活力,在人,则指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各层次的形态功能变化活力,比如:新陈代谢、吐故纳新的过程,显然是由浑然天成、与生俱来的一套自组织自稳定的自动控制系统在运作。
广义的调神,泛指调整我们的这种生命活动自动控制系统,使之接近更加健康的境界。
所谓顺从神,即是顺从更加健康的生命活动自动控制系统。
狭义的调神,即是指调节心理活动。
从渊源上看,道教内丹学的精、气、神概念乃发端于先秦哲学与医学。
《周易·系辞上》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意思是说,精致的气凝聚而成物形,气魂游散而造成变化,考察物形的变化,这就能够知晓'鬼神'的真实状态。
在上古哲学中,不仅有'精气'的概念,而且有'精神'的概念,《庄子·列御寇》在描述'至人'的生活状态时即使用了'精神'的术语。
在《庄子》中,'精神'指的是人的'心志'。
战国以来的'医家'既使用'精气'概念,也使用'精神'概念。
如《黄帝素问·生气通天论》即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精气血津液神 ppt课件 59页PPT文档
![精气血津液神 ppt课件 59页PPT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b81ba712852458fb760b562e.png)
作用,贵运行有序而不乱;精属阴,主静,具 有滋养、濡润作用,宜宁谧贮藏而不妄泄。
二、气的生成
人体之气,就生命形成而论,“生之来谓之 精”,则精在气先,气由精化。 人体的气,源于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和后天 摄取的水谷精气与自然界的清气,通过肺、脾 胃、肾等脏腑的生理活动作用而生成。 关于气的生成: 1.生成之源
六腑:以降为顺,降中寓升。 • 就整体来看
肺主出气、肾主纳气 肝主升发、肺主肃降 协调平衡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心火下降、肾水上升
心
肺
脾
胃
肾
肝
升降出入统一
• 具体到某一脏腑本身:心之气进入脉中,肺之气宣 发肃降、肾之气升清降浊、小肠之气分清别浊等。
第三节 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二、血的生成 三、血的运行 四、血的功能
与肺从自然界中吸入的清气结合而成。
1)走息道行呼吸——声音、语言、呼吸的强弱 生理 2)贯心脉行气血——气血的运行、出现血瘀。 功能
3.营气
4.卫气
名 “营阴”、“营血”、 “卫阳” 称 “荣气”
概 念
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 行于脉外而具有保卫
作用的气。
作用的气。
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化的水谷之气
二者关系 营卫和调 营卫不调
营 气
均源于 脾胃化
精纯 柔和 富有 营养
行 于 脉 中
化生血液 营养全身
主内守 属阴
①维持正常 的体温和汗 液分泌;
②抗邪能力 旺盛;
①恶寒发 热,无汗 或汗多。
②抗病能
卫 气
生的水 谷精微
慓悍 滑利 流动 迅速
行 于 脉 外
人体精、气、血、津液、神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人体精、气、血、津液、神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8226ff3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1b.png)
人体精、气、血、津液、神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精、气、血、津液是人体脏腑经络、形体官窍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而这些物质的生成及其在体内的代谢,又都依赖于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正常生理活动才得以进行。
因此,无论在生理还是病理状况下,这些基本物质与脏腑经络、形体官窍之间,始终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
一、人体之精的生理功能,是由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如《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
”精一般呈液态贮藏于脏腑之中或流动于脏腑之间。
如《灵枢·本神》说:“是故五脏者,主藏精。
”《素问·经脉别论》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
”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气运行不息,推动和调控着人体内的新陈代谢,维系着人体的生命进程。
气的运动停止,则意味着生命的终止。
血是循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素问·调经论》强调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
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津液所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机体内除了藏于脏腑中的精和运行于脉管内的血之外,其他所有正常的液体都属于津液。
因此,津液既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中医应用一、人体之精的功能精主闭藏而静谧于内,与气之运行不息相较,其性属阴。
精除了具有繁衍生命的重要作用外,还具有濡养、化血、化气、化神等功能。
1、繁衍生命由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合化而生成的生殖之精,具有繁衍生命的作用。
由于具有遗传功能的先天之精主要藏于肾,并且五脏六腑之精都可资助藏于肾的先天之精,故生殖之精实由肾精化生。
精气血津液神之一心得
![精气血津液神之一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d642f61a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8.png)
(二)精的贮藏与施泄
1、贮藏:主要依赖肾藏精的功能。
2、施泄: 1)分藏于脏腑,化气推动调控脏
腑功能。 2)化为生殖之精有度排泄,以繁
衍生命。
三、精的功能
(一)繁衍生命 (二)濡养 (三)化血 (四)化气 (五)化神
四、精的分类
(一)以来源分
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二)言其Fra bibliotek布部位:各脏腑之精
(三)以功能分:生殖之精
(二)中医学中精的概念 1、狭义:是指具有繁衍后代作用的生
殖之精。 2、广义:是指藏于脏腑中的液态精华
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 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既包括父母遗传的生命物质, 称先天之精;又包括后天获 得的水谷之精,称后天之精。
二、人体之精的代谢
(一)精的生成 1、先天之精:是指禀受于父母的生殖 之精,与生俱来,是构成胚胎的物质 基础,也是人体后天生长发育和生殖 的物质基础。 2、后天之精:来源于出生后机体从饮 食物中摄取的营养成分和脏腑所化生 的精微物质,即“水谷之精”、 “脏 腑之精”
第二章 精 气 血 津 液 神
第一节 精 第二节 气 第三节 血 第四节 津液 第五节 神 第六节 精气血津液神的关系
第一节 精
一、精的概念
精与气的概念,在古代哲学范畴中基本 上是同一的,但在中医学是确有区别的。 (一)哲学中精的基本概念
精,又称精气,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一 般泛指气,是一种充塞宇宙之中的无形(指 肉眼看不见形质)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 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在某些情况下专指 气中的精粹部分,是构成人类的本原。
精神气血津液ppt课件
![精神气血津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3fc640b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d1.png)
Qi, Blood and Body Fluids
1
主要内容
• 了解精、神的基本概念、生成和主要生理功能; • 掌握气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主要生理功能
及其分类; • 熟悉血的基本概念、生成和主要生理功能; • 熟悉津液的基本概念、生成和主要生理功能; • 了解精、神、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
气
血
津液
气能生津 气能行津 气能摄津 津能载气
津血同源
46
复习内容
1、何谓气?气的生成与哪些脏腑有关?各起何作 用?
2、气一般分哪几类?各自的生成分布和功能? 3、血液的生成与哪些脏腑有关? 4、血液的运行与哪些脏腑有关? 5、津液是怎样生成输布的? 6、气与血的关系是怎样的?
47
31
心气推动,血行全身 肺朝百脉,助心行血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血行通畅
肝主藏血,防止出血 脾主统血,脾气健旺,
病理:血瘀、出血(离经之血)
推 动 力
固 摄 力
32
血的循行
脉管
心肺肝脾
主宣疏摄
藏
气 推动
血
脉管
固摄 气
33
& 第四节 津液
_ 津液的概念 _ 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 _ 津液的功能
9
第二节 神
二、神的生成 • 精是神的物质基础。生于先天之精,靠后
天之精的滋养。 • 气血为化神之源,是产生神和维持神活动
的物质基础。
10
三、神的内容及其生理作用
• (一)神:主宰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 • (二)魂:
1.反映不自主的思维活动,调节心理平衡。 2.神思的集中和神志的清醒状态有关。
• (三)魄:主人体本能的动作和感觉。 • (四)意、志、思、虑、智:意识、思维
精气血津液神血津液详解
![精气血津液神血津液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80903814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6e.png)
精气血津液神血津液详解在中医理论中,人体的精气血津液被认为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其中,精、气、血、津、液又分别具有不同的含义和功能。
下面将逐一进行介绍。
精精是指男女生殖细胞,即精子和卵子。
在中医理论中,精是人体的“根本之精”,被认为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精主要储藏于肾,肾主藏精、主生骨、主生发、主水液代谢等。
人的精并非无限的,男女受损于不同的情境,是人体应该保护的重要物质。
气气是人体的生命能量,被视为血液循环以外最重要的物质之一。
人体内分泌、细胞的新陈代谢、神经系统的活动,都离不开气的作用。
气主要包括真气和营气,真气是指由肺脾肾等脏腑所生的气,主要负责呼吸,水液代谢,能源提供等;营气是指由饮食所吸取的营养物质转化而成的气,在人体内流动,提供所需营养物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和代谢功能。
血血是人体内循环的液态物质。
它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之一。
血有补肾益气、生发滋润、通经止痛、充面美容等多种功效。
它主要由肝和脾所调节,肝主疏泄用于疏通经脉,而脾则主要负责产生营血来滋养身体各器官和组织。
津液津液是指人体内的一种液体物质,在中医理论中是滋润人体的重要物质之一。
津液涵盖了汗液、唾液、泪液、鼻涕等液体,主要调节人体的水分平衡,维持人体的正常稳态,以及保护身体免受外界刺激。
神神指人体内心理活动的反映,即情感、思维、意识等。
神主要由心包、肝、脾、肺、肾五脏所治,而肝则被认为是五脏之中掌管神的脏器,可以调节和管理人体的情绪和心态等精神活动。
总的来说,人体的精、气、血、津液和神是互相联系、相互影响的综合物质。
它们之间的平衡关系,不仅能决定人体健康的情况,也决定了人体心理的状态。
因此,要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就需要从这五个方面进行全面的保养和调理。
中医的“精气血津液神”之间有何关系
![中医的“精气血津液神”之间有何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2964132f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32.png)
中医的“精气血津液神”之间有何关系从生命活动的大体上来看,人体可分为“形”与“神”两个部分。
精、气、血、津液均是人体内的基本精微物质,是产生一切机能和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皆归属为“形”。
而人体生命的主宰及总体现,包括了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概称之为“神”。
无形则神无以附,无神则形无以活;形为神之宅,神为形之主。
人体生命来自于精,生命活动的维持依赖于气,生命活动的体现及主宰即是神。
精、气、神三者为人身之“三宝”,可分而不可离。
《景岳全书.血证》又说:“人有阴阳,即为血气。
阳主气,故气全则神旺;阴主血,故血盛则形强。
人生所赖,唯斯而已。
”气是血液生成和运行的动力,血是气的生化基础和载体,因而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说法。
气为血之帅,包含气能升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三个方面。
血液的化生以营气、津液和肾精作为物质基础,在这些物质本身的生成以及转化为血液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相应脏腑之气的推动和激发作用,这是血液生成的动力。
临床上治疗血虚的病变,常常以补气药配合补血药使用,取得较好疗效,即源于气能生血的理论。
血液的运行有赖于心气、肺气的推动及肝气的舒泄调畅,《血证论.阴阳水火气血论》说:“运血者,即是气。
”气能摄血,是指血液能正常循行于脉中离不开气的固摄作用。
气能摄血的主要体现在脾气统血的生理功能之中。
血为气之母,包含血能养气和血能载气两个方面。
血能养气,是指气的充盛及其功能发挥离不开血液的濡养。
血能载气是指气存于血中,依附副血而不致散失,赖血之运载运行全身。
气与津液相对而言,气属阳,津液属阴。
气与津液的关系十分相似于气与血的关系,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有赖于气的推动、固摄作用和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而气在体内的存在及运动变化也离不开津液的滋润和运载。
津液来源于水谷,饮食水谷经过脾胃运化、小肠分清别浊、大肠主津等一系列脏腑生理活动后,其中精微的液体部分被吸收,生化津液以输布全身。
在津液生成的一系列脏腑整理活动中,诸多脏腑之气,尤其脾胃之气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医基础-精气血津液神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中医基础-精气血津液神练习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052659f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a0.png)
中医基础-精气血津液神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A11.“夺血者无汗, 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为A.精血同源B.气血同源C.肝肾同源D.津能载气E、津血同源2.“吐下之余, 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生气E、津能载气3.气随血脱的理论基础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血能生气D.血能载气E、气能摄血4.治疗大出血时, 用益气固脱之法, 其理论依据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血能生气D.血能载气E、气能摄血5.神生成的物质基础A、精B、血C.津液D、气E、以上均是6.关于神的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B.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C.调节精气的代谢D.滋润和濡养作用E、调节津液的代谢7、与津液的排泄密切相关的脏腑为A.肺、大肠、肾B.心、脾、肾C.肺、心、肾D.肺、小肠、肾E、肺、脾、肾8、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的是A、津B、液C、血D、气E、精9、与血液的运行密切相关的脏腑A.心、肺、肾、脾B.心、肺、肝、脾C.心、肾、肝、脾D.心、肺、肝、肾E、肾、肺、肝、脾10、血和津液的生成源于A.精气B.元气C.水谷精气D.营气E、血11.“亡血家不可发汗”所依据的理论是A.精血同源B.气血同源C.肝肾同源D.气能行血E、津血同源12.气虚引起血虚的理论依据为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血能生气D.血能载气E、气能摄血13.气滞常会伴有血瘀, 理论依据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养气E、血能载气14.具有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表现统称的是A、津B、气C、血D、精E、神15.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是A.心、肝、脾B.肺、肝、肾C.肺、脾、肾D.肝、脾、肾E、心、肺、肾16.与津液生成无关的脏腑为A、脾B、胃C.小肠D、心E、大肠17、关于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滋润作用B.质地较稠C.流动性小D.濡养作用E、灌注于骨节、脏腑和脑18、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 起濡养作用的是A、津B、液C、血D、气E、精19、机体精神活动的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A.津液B、神C、气D、精E、血20、与血液生成作用密切相关的脏腑是A.脾、心、肺、肾B.肝、心、肺、肾C.脾、心、肺、肝D.脾、心、肝、肾E、脾、肝、肺、肾21.行于脉外之气为A.宗气B.元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22.具有行气血作用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23.人体最重要、最基本的气是A.元气B.宗气C.一身之气D.卫气E、营气24.生气之源指的是A、肝B、心C.脾胃D、肺E、肾25.生气之主指的是A、肝B、心C.脾胃D、肺E、肾26.易于感冒是气的哪一种功能减退的表现A.推动与调控作用B.温煦与凉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27、主管生长发育体现了气的A.推动与调控作用B.温煦与凉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28、精的本始含义是指A.脏腑之精B.基本物质C.血液津液D.水谷之精E、生殖之精29、人体之精的功能不包括A.繁衍生命B.营养周身C.化生血液D.精能化神E、护卫肌表30、人体之精主要藏于A、肾B、心C、肺D、肝E、脾31.影响宗气盛衰的因素是A.心与肺的功能活动B.肝与肾的功能活动C.肺与肾的功能活动D.肺与脾的功能活动E、肝与脾的功能活动32.六腑之气的运动宜A、升B、降C、出D、入E、散33.五脏之气的运动规律中, 位置在上的心肺之气宜A、降B、升C、散D、入E、出34.元气的运行通道是A.脉外B.三焦C.心脉D.胸腔E、全身35.具有“慓疾滑利”特性的气为A.宗气B.元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36.卫气的生理功能是A.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B.贯心脉而行气血C.对先天之气有重要的资助作用D.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E、温养脏腑、肌肉、皮毛37、清气与水谷之气结合关系到A.宗气的生成B.元气的生成C.营气的生成D.卫气的生成E、中气的生成38、具有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和官窍生理活动功能的气是A.宗气B.元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39、上出息道, 贯注心脉之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40、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 不宜逸出脉外体现了气的A.推动与调控作用B.温煦与凉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41.与津液的输布关系密切的脏腑为A.脾、肺、肾、肝、三焦B.心、肺、肾、肝、三焦C.脾、心、肾、肝、三焦D.脾、肺、肾、小肠、三焦E、大肠、肺、肾、小肠、三焦42.营气的分布特点是A.上出息道, 下走气街B.熏于肓膜, 散于胸腹C.与血同行, 环周不休D.行于脉外, 布散全身E、通过三焦, 流行全身43.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的气为A.一身之气B.宗气C.元气D.卫气E、营气44.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是A、精B、气C、神D、血E、津液二、B1.A.肾B.脾C.肺D.心E.胃<1> 、中医学中认为, 生气之根为A B C D E<2> 、中医学中认为, 生气之主为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血和津液的生成都源于水谷精气, 由水谷精气所化生, 且都具有滋润濡养作用, 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资生, 相互转化, 故称之为“津血同源”。
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
![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d8f5a12cbb4cf7ec4bfed0ab.png)
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要点精、气、血、津液均是人体内的精微物质,是产生一切生理机能和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皆归属为“形”。
而人体生命的主宰及总体现,包括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概称之为“神”。
形与神二者之间相互依附而不可分割: 无形则神无以附,无神则形无以活;形为神之宅,神为形之主。
形神统一是生命存在的根本保证。
1.气与血的关系(1)气为血之帅①气能生血:气能参与、促进血液的化生。
血液的化生以营气、津液和肾精作为物质基础,在这些物质本身的生成以及转化为血液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相应脏腑之气的推动和激发作用,这是血液生成的动力。
②气能行血:气能推动与调控血液在脉中稳定运行。
血液的运行主要依赖于心气、肺气的推动和调控,以及肝气的疏泄调畅。
③气能摄血:气能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循行而不逸出脉外。
气的摄血主要体现在脾气统血的生理作用之中。
(2)血为气之母①血能养气:指血液对气的濡养作用,血足则气旺。
②血能载气:指气存于血中,依附于血而不致散失,赖血之运载而运行全身。
大失血的病人,气亦随之发生大量丧失,导致气的涣散不收,漂浮无根的气脱病变,称为“气随血脱”。
2.气与津液的关系(1)气能生津气是津液生成的动力,津液的生成依赖于气的推动作用。
在津液生成的一系列气化过程中,诸多脏腑之气,尤其是脾胃之气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气能行津气是津液在体内正常输布运行的动力,津液的输布、排泄等代谢活动离不开气的推动与调控作用的协调和升降出入运动的有序。
津液由脾胃化生之后,经过脾、肺、肾及三焦之气的有序的升降出入运动,输布到全身各处,以发挥其生理作用。
(3)气能摄津气的固摄作用可以防止体内津液无故地大量流失,气通过对津液排泄的有节制的控制,维持着体内津液量的相对恒定。
例如,卫气司汗孔开阖,固摄肌媵,不使津液过多外泄;肾气固摄下窍,使膀胱正常贮尿,不使津液过多排泄等等,都是气对于津液发挥固摄作用的体现。
(4)津能生气津液在输布过程中受到各脏腑阳气的蒸腾温化,可以化生为气,以敷布于脏腑、组织、形体、官窍,促进正常的生理活动。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 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神)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54b9958a26925c52dc5bf1f.png)
(三)气机和气化的关系
气的运动具有普遍性,生命活动是在气的不断运
动过程中产生的,因此气的运动是产生气化过程的根
本。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以及气的阴阳双方之间相互作
用,是气化过程发生和赖以进行的前提与条件。气是
运行不息的,气化过程也自然是始终存在的。 气化过程中寓有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气的各种运 动形式正是从气化过程中而得以体现出来的。
失血过多新生之血补充不及急慢出血化源不足脾胃虚弱运化不足饮食营养原因不足肾精亏损精髓不充精不化血久病不愈长期消耗营血血虚的成因与脾胃肾的关系较为密切但其临床病理则心肝两脏为多并伴有气虚之症
中医基础知识(四) 精气血津液神
ppt课件
1
第一节
精
一、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 # 是指人体内一切液态精华物质的总称。由禀受予父母的生
因虚而逆(胃气衰败) 气逆最常见于肺、胃和肝等脏腑,以实为主。 虚证亦见:肺虚失肃降、肾不纳气、胃气虚极
ppt课件 25
(3)气陷:指在气虚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的以气的升清
(清阳)功能不足或下降太过,,升举无 力而下陷为特征的一种病理状态。
素体虚弱(先天禀赋不足,瘦高,豆芽性)
原因 病久耗伤(长时间的下痢不止,年老体衰)
肺:肺朝百脉,主治节,辅助心脏主管全身血脉;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保证血行通畅; 脾:主统血,能统摄血液在脉中运行,防止血逸 脉外。 四、
血的功能:
(一)濡养滋润全身脏腑组织“血主濡之”; (二)化神:血是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ppt课件
31
(三)血的失常:
是因血液的生成不足或耗损太过,致血的 濡养功能减弱而引起的血虚,或血液运行失常 而出现的血瘀、出血等病理变化。
劳役过度
精气血津液神的知识点
![精气血津液神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e8a0ead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c5.png)
精气血津液神的知识点
精、气、血、津液、神是中医对人体内各种物质和能量的抽象描述,具体来说:
1.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分为先天之
精和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是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而后天之精则是来源于吸入清气与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
2.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
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气运行不息,推动和调控着人体内的新陈代谢,维系着人体的生命进程。
3.血:是循行于脉中的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样物质,是构成人体和
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血的主要来源是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其中液态部分经心肺气化后,成为红色血液。
4.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
命活动的基本物资。
津液有很多种类,如脉内之津液、皮肤之津液、关节之津液等。
5.神:是一个哲学概念,泛指万物之精气,在人体中则指由精气化
生的生命活动。
神具有主宰人体生命活动和主司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双重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