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民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1)

Pg1

课题名称:皖南民居指导教师:(注,学生填写)

课题组人员:张雪毅、吴茜、吕珅尧、王崎、刘亚君、朱洁

课题组长:张雪毅

完成时间:2011年12月合计学时:72

评价结论:良好认定学分:4分

指导教师签名:(注,找指导教师签)

Pg3.

课题名称:皖南民居

参加人员:张雪毅、吴茜、吕珅尧、王崎、刘亚君、朱洁

研究时间:2011年9月—2011年12月

指导教师:袁园

评价结果:良好

Pg4-5

主题:皖南民居

课题名称:皖南民居

课题界定:皖南民居是指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以西递和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是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历史传统村落,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

课题组成员:张雪毅、吴茜、吕珅尧、王崎、刘亚君、朱洁

组长:张雪毅指导教师:袁园

主导课程:历史相关课程:中国文化史

研究背景:

皖南山区徽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及村落。皖南古村落不仅与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结合,而且加上明清时期徽商的雄厚经济实力对家乡的支持,文化教育日益兴旺发达,那些徽商还乡后以雅、文、清高、超脱的心态构思和营建住宅,使得古村落的文化环境更为丰富,村落景观更为突出。

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皖南民居的研究和学习,了解皖南民居古村落居民的意识、生活方式及情趣方面大大超越了农民的思想意识和一般市民阶层,追求与文人、官宦阶层相一致的生活情趣,因此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皖南古村落民居在基本定式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装饰手法,建小庭院,开凿水池,安置漏窗、巧设盆景、雕梁画栋、题兰名匾额、创造优雅的生活环境,均体现了当地居民极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

研究内容:

1、皖南民居的历史

2、皖南民居的特色

3、皖南民居的结构

4、皖南民居的文化特色

学术目标:(此项不填)

预期成果:论文

表达形式:文字

人员分工:(如下几类,分别填写学生名字)

组长:张雪毅秘书:吴茜发言人:吕珅尧

资料员:王崎调查员:刘亚君电脑制作员:朱洁

资料收集:参考文献,调查问卷及统计报表,采访记录,网络资料打印稿,照片录像和图册等。

实践调查:文献收集,问卷调查,人物访谈,典型个案分析,数据统计研究,比较研究。整理讨论:通过课题尝试与实践,领悟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体验研究性学习的价值,获得对研究性学习更加全面的认识。

所需条件:交通工具,通讯记录工具,指导教师,网络中心,图书馆,相关机构和部门。

Pg6.

评价表(注,先组长分散打钩,在组员照抄)

综合评价和建议:

在研究性课题实施过程中,该课题小组成员能够充分应用多种获得资料的途径,例如:查找书本和文字资料、采访专家等,并且积极组织、参与相关的研究和宣传活动。表现出了勤于思考、吃苦耐劳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体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主动的创新能力。在成果汇报方面,小组成员能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等手段,报告条理清楚,内容严谨,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体现了他们所做的努力和成果。

评价结果:良好(注:只打良好)

评价人签名:(注:由指导教师签)2011年9月16日

Pg7

活动过程记录:

第一阶段:课题确定与开题论证

1、成立课题小组,确定研究课题,初步收集资料,编制课题研究方案

2、交流课题研究方案,通过开题论证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

1,、去图书馆和网络中心查阅和搜索各种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并整理汇总,写出综述性资料。

2、开展实地调查,完成包括问卷调查、人物访谈、实物材料采集等活动。分析和汇总调查数据及相关信息。

3、探讨交流课题进展情况,接受老师和同学的建议,进一步完善后续课题研究计划。

第三阶段:课题结题和成果交流

1、做好课题结题的准备工作,深入分析资料、数据和典型案例,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提交研究成果,完成结题,并在学校或班里交流成果。

Pg12

研究论文:

皖南文化以徽州为典型代表,这里自古就有很发达的文化。皖南为丘陵地带,其自然特点就是山川秀丽,风光旖旎。这里的人文特点有二:一是官僚多,封建礼教比较重了;二是商贾多,素有“徽骆驼”之说。这里自古为高人雅士龙游豹隐之地,艺术文化很有特色。建筑以民居村落见长,村落布局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民居宅舍多为粉墙黛瓦,朴素秀雅,庭院布局更为精美。所以,皖南建筑在我国古代民居中一向负有盛名。此外,这里战争破坏较少,大的自然灾害也不多,因此尚保存有较多的明清时代的建筑,难能可贵。在此,介绍几个皖南民居、村落的构成要素。

一是溪水。皖南建筑以溪为脉络,建筑缘溪而建,溪是生命线。这里的村舍皆与山水有机地结合,或背山临水,或枕水面山,或依山跨水,有“山外青山槛外水,山山水水皆入宅”之美誉。例如,溪水穿村而过的有歙县的唐模、黟县的西递;溪水傍村而过的有黟县的屏山,休宁的临溪;村落附近有大溪,村落以内有小溪的有黟县的碧山、歙县的潜口等。

二是艺术文化。皖南(以徽州为中心)自宋代以来,外出经商者甚多,致富而返,也附庸风雅,兴学建祠,繁荣当地的文化,造就了许多著名的文人。如朱熹、戴震、罗聘、胡适、黄宾虹等。同时艺术文化特别发达,留下了许多的砖雕、木刻、盆景等民间艺术品;还是艺术器物的产地,徽墨、宣纸,闻名天下。至于当地人所讲究的择宅风水之类,也不失为一种文化内涵。

三是标志物。也许由于生态、人文、风水的原因,这里的村庄,村口溪边多植一片树林,曰“水口”。但如今这些林木保存的已经不多了,十分可惜。村落的“水口”除了树林外,还有一些标志性的建筑,如唐模的路亭、休宁德牌楼、歙县棠樾的牌坊群、黟县碧山的塔等。

四是券门。皖南村镇内的街道比较狭小,而街道旁往往有小溪流过,淙淙流水,清澈可鉴,给空间带来活气。有的街巷在尽端处做出券门,使整个村镇有分有合有层次,更增添了生活气息。但这些券门在当时却是为了治安之需,必要时可以关闭(有人把守)。

五是封闭的天井。皖南民居的天井是建筑的中心,也是宅舍的有机生长点。皖南民居平面方正、紧凑、占地小,而有效使用面积大。建筑为封闭的内向空间,一般多为二层,木架构,空斗墙。考究的人家在底层的外墙内侧做木板壁,比较坚固,可以防止窃贼夜间挖壁洞。有的宅外墙上还写着“内有木城,勿用费心”。这是警告语,其实不一定有木板壁。

皖南民居的平面布局,一般是大门入口,里面一个天井,然后是半开敞的堂屋,左右有厢房,堂屋后面是楼梯、厨房等,也有宅舍楼梯设在厢房与正屋之间的空间。上楼有一圈廊,楼上与楼下空间布局相同。《黟县志》记载,“屋室地不能敞,唯寝与楼耳”。这种封闭式的住宅,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特点有关。

这种住宅,天井小而高,有“坐井观天”之感。但多数人家的天井都布置得极为高雅,里面有石池(即可观赏,又可防火),也有盆景,如图7-12所示,这是皖南黟县西递的胡宅中的天井布置。用石凳搁置花盆,粉墙上设漏窗,构图得体。

六是外墙。皖南民居外形虽然封闭,但所谓粉墙黛瓦,高低错落,实中有虚,秀雅精美,自成一格。图7-13是某宅的外形,从图中可知,他们往往在大门处作重点装饰,上面多设砖刻、木雕之类。特别是那层层跌落的码头山墙,甚有韵味,也为皖南民居形态的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