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民居特征解析

合集下载

皖南民居调研报告

皖南民居调研报告

皖南民居调研报告皖南民居调研报告一、引言皖南地区是中国南方的重要农村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农业和文化资源。

民居是农村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居民的生活和乡土文化。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皖南地区民居的调研,了解其特点和变迁,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文化保护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田野调查和访谈为主要研究方法。

我们选择了皖南地区的几个代表性乡村进行实地考察,并与当地居民进行深入交流,获取数据和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习俗和思维方式。

三、民居特点皖南地区的民居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首先是建筑风格的多样性。

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皖南地区的民居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有传统的中式建筑,也有受到南方水乡文化影响的水上民居。

其次是建筑材料的特点。

由于地区资源的限制,人们使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是土木、石头和砖块,这给民居增添了一种纯朴和古老的气息。

此外,民居还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采用多种技术和设计手法,使得民居与自然融为一体。

四、民居变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乡发展的差异,皖南地区的民居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首先是居住方式的改变。

过去,皖南地区的民居多为传统的四合院结构,以家庭为中心,注重家族和亲情的联系。

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变化,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影响了民居的设计和功能,人们更倾向于追求舒适和便利。

因此,现代的民居通常是独立的住宅,注重个体的隐私和自由。

其次是材料的改变。

随着科技和工业的发展,新型建筑材料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土木和石头,使得民居的建造速度更快,质量也更高。

此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使得传统的民居风格逐渐消失。

五、民居保护与发展皖南地区的民居保护与发展是当地政府和民众关注的焦点。

一方面,保护传统民居的文化遗产价值,对于维护乡土文化和历史记忆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民居的改建和更新也是必要的,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政策引导和规划,鼓励民众参与民居保护和发展,同时加强文化传承的教育和宣传。

从布局形式看皖南民居文化

从布局形式看皖南民居文化

从布局形式看皖南民居文化在对皖南民居的布局形式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分析了皖南民居所折射出的文化。

民居村落的选址、布局形态反映出村落初建者和民居主人对美好生活直白而朴素的强烈追求,具有典型的民居特色。

同时严谨的内部格局和民居建筑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关系,也反映出古徽州人对儒、道等东方美学的思考和追求。

标签:皖南;民居文化;布局形式皖南,古称徽州。

皖南山水翕聚,错落在峰峦叠翠、绿水萦绕的优美景致中的古村落,历经千百年的发展,人们独具巧思地建构出天人合一的徽州村落风貌,迄今保留着为数众多的明清建筑群。

清康熙时歙人程且硕,在《春帆纪程》中描写皖南民居村落景观云:“乡村如星列棋步,凡五里、十里,遥望粉墙矗矗,鸳瓦鳞鳞,棹楔峥嵘,鸱吻耸拔,宛如城郭,殊足观也……”这优美的文字简练的概括出皖南民居村落的特征。

程朱理学发展至明末清初,绵延了上百年,明清之际的皖南古村落,集徽商经济与程朱理学于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徽派风格。

并由此产生了“名山尚富金银色,环墙犹闻雅颂声”的典型徽派古村落形态。

目前保留形制较完整的古村落有宏村、西递、南屏、关麓等。

微州古村落的建筑成就,之所以被中外诸多学者赞誉为“东方文化的缩影”和“珍贵的中国建筑艺术宝库之一”,就因为其中蕴含着明清之际深厚的社会经济文化的意识形态,和其集自然与人文于一身的和谐融洽及美感。

徽州古村落从选址、布局到结构造型上,无不折射出徽州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光环,同时也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表达的淋漓尽致。

1 皖南民居的布局形式特点在村落及民居的建筑选址和布局上,徽州古村落具有依山傍水、随坡就势的特点,即利用天然的地理形势进行规划设计、通过适量采用花墙、漏窗、楼阁、天井等建筑手法,沟通内外的空间,以使建筑群落达成与自然环境的巧妙结合,由于徽州地处皖南低山丘陵地带,为群山环绕,川谷崎岖,峰峦掩映,山多而地少,岩石数倍于土田.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说。

徽州的古村落极富山水意境,宛如一幅幅凝固的山水画;既有山之静谧之秀,又有水之灵动之美。

粉墙黛瓦的皖南民居

粉墙黛瓦的皖南民居

粉墙黛瓦的皖南民居在安徽的南部,有一片称为民间艺术博物馆的徽州民居群,是中国江南村落居民的杰出代表。

星罗棋布的徽州民居,大都是粉墙黛瓦,依偎在绵延的群山间。

初看似乎显得有些单调,但当你身临其境,慢慢地融入这个世界时,你会发现其中有一个独特的美:黑白世界在随意延伸中,质朴而纯净;粉墙黛瓦在青山绿水之中,勾出淡淡的素影;汀渚边的白沙裹着远方的绿色;一痕远山的淡影又戏荡着烟云。

居民和山水田园构成一个活泼灵动的世界。

今天皖南所留存的明清两代的居民,建筑考究,风格独特,规划严谨,有大量艺术雕刻。

保存较好的古村落有四五十座,有七千多处有价值的古民居建筑。

其中如西递,宏村,呈坎等民居,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徽州民间艺术博物馆。

被称为徽州民居第一村的西递,是胡氏聚居的古村落。

村中重要的建筑之一,是建于1691年的履福堂。

这里有浓厚的书香气氛,雕刻精细,建筑色调朴素淡雅,室内陈设也温润细腻,厅堂中有“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家根本”的对联,显示出主人的儒家意识。

“小楼一夜听夜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是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句,它本是描写浙江民居的,这样的风味在皖南民居中也有。

走在徽州民居幽深的小巷,实在是一种美的享受。

石板路,小巷两边直立着白色的山墙,这就是被称为马头墙的独特构置,也是徽州民居的特色之一。

徽州民居村落多是同族聚居,世代延传,民居建筑密度大,房屋又多是木制,所以有火灾之患,如果出现火灾,成片房屋相连,扑救极为困难。

高高的马头墙,将相邻的房屋隔开,能起到防火的作用。

马头墙高出屋顶很多,高低不等,参差错落,并呈现出飞动之势,为拥挤而封闭的空间带来了动态的美感。

如果站在高处,一眼望去,在白色墙壁烘托下马头墙,一个个凌空飞扬,极有生机。

天井,也是徽州民居的特色之一。

徽州民居一般有两个院落,一个是室外的院落,一个室内院落,室内的院落就是天井。

在徽州人看来,既可聚水,也可聚气,所以人们常常说它是聚集财富的象征。

所以有钱的人家造房,一定要将天井做好。

皖南民居 601 陈文

皖南民居 601 陈文

皖南民居
601 班陈文指导老师谢念在安徽省内的皖南山区徽州保存了大量的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皖南古居。

在大自然中,就如同一幅艺术生态画,素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

在皖南民居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宏村”了。

村中各户皆有水道相连,汩汩的溪流从各户门前潺潺流过,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交辉相印,处处是美景,步步为名画。

悠悠地走在其间,令人心醉。

皖南民居以皖南山区盛产的木材、石料及粘上为主要建筑材料。

粉墙黛瓦是徽派建筑的突出印象。

独具特色的马头墙不仅有造型之美,更重要的是它有“防火墙”,能及时阻断火的蔓延。

皖南民居的特点之一是高墙深院,一方面是防御盗贼,另一方面是饱受苦难的迁徙家族能获得心理上的安全。

据说在每一幢民居内都会有一口井,以井为中心形成内向合院,与北京的四合院有相似之处。

下雨天,雨水就从屋顶滑落进井里,俗称“四水归堂”。

反映了安徽人民“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态。

全村现保存完好无损的明清古居约140余幢。

2000年11月30日,宏村被联合国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民间故宫”。

安徽省的民居所保留的民俗文化,让人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与久远。

皖南民居的特色是说不尽的,皖南民居的景色是看不完的。

如有幸来到这自然美画之处,可一定要仔细地观赏其中的文化哦!。

皖南民居

皖南民居

独特之处
皖南古村坐落与其它村落形态最大的不同之 处是,皖南古村落建设和发展在相当程度上脱 离了对农业的依赖。古村落居民的意识、生活 方式及情趣方面大大超越了农民的思想意识和 一般市民阶层,追求与文人.官宦阶层相一致的 生活情趣,因此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皖南古 村落民居在基本定式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装 饰手法,建小庭院,开凿水池,安置漏窗、巧 设盆景、雕梁画栋、题兰名匾额、创造优雅的 生活环境,均体现了当地居民极高的文化素质 和艺术修养。
特点门楼
徽州建筑大门,均配有门楼(规模稍小 一些的称为门罩),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顺 墙而下溅到门上。一般农家的门罩较为简单, 在离门框上部少许的位置,用水磨砖砌出向 外挑的檐脚,顶上覆瓦,并刻一些简单的装 饰。多用青石和水磨砖混合建成,门楼横仿 上双狮戏球雕饰,刀工细腻,柱两侧配有巨 大的抱鼓石,高雅华贵。民宅墙式多用百子 图,画面层次所雕百个玩重形态各异,神韵 毕现,栩栩如生。门楼是住宅的脸面,成为 体现主人地位的标志。
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式(回厅)
典型徽派建筑结构方式。穿堂的 位置在大厅背后,与大厅紧连,是大 厅进入内室的过渡建筑。大部分为木 地板,小三间与大厅相背,人口则由 大厅正面隔屏的两侧门进入。一明堂, 二个房间。穿堂较正式三间为小,有 天井采光。
大屋脊吻
指徽派大型屋脊脊吻装饰件。常 见于祠堂,庙宇,府宅等大型建筑, 有正吻,蹲脊等。属徽派特色。且附 会了许多的传说。。诸种说法皆为庇 护平安,寄寓生生不息之吉意
周易风水 天人合一
讲究“和谐”。皖南民居在建筑伊始, 就注意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容。无论 是地点的选择还是房屋的方向及建筑 的色彩,都讲究与四周环境的协调一 致。民居选址未建于耕种的良田,而 是置于山水之间。更多求于与山水路 的相顺应。色彩的选用基本上是黑白 两色,使其更符合传统的水墨文化形 式

皖南市民居特征介绍作文

皖南市民居特征介绍作文

皖南市民居特征介绍作文《皖南民居:古韵悠长的建筑明珠》皖南,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

它们宛如一首首凝固的诗篇,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展现着独特的魅力。

皖南民居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便是那粉墙黛瓦的外观。

洁白的墙壁与青黑色的瓦片相互映衬,给人以简洁而素雅的美感。

墙壁高大而挺拔,仿佛在守护着屋内的宁静与温馨。

而那一片片青瓦,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如同鱼鳞一般,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独特的光泽。

马头墙是皖南民居的又一显著标志。

远远望去,那高低起伏的马头墙,似万马奔腾,充满了动感与气势。

马头墙不仅具有美观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的防火功能。

在相邻的房屋之间,马头墙高高耸立,能够有效地阻止火势的蔓延,保护着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皖南民居的内部布局也十分精巧。

多进式的院落,依次递进,层次分明。

从大门进入,映入眼帘的是宽敞的天井。

天井不仅能够采光通风,还能收集雨水,有着“四水归堂”的美好寓意。

穿过天井,便是正厅,这里是家庭聚会和接待宾客的重要场所,装饰华丽,庄重典雅。

两侧的厢房则是居住之所,布局合理,舒适宜人。

木雕、石雕和砖雕,堪称皖南民居的“三绝”。

在门窗、梁柱、栏杆等部位,精美的雕刻无处不在。

这些雕刻题材丰富多样,有花鸟鱼虫、人物故事、神话传说等,栩栩如生,工艺精湛。

每一处雕刻都蕴含着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展现了皖南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皖南民居的选址也颇为讲究。

它们多依山傍水而建,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门前流淌着清澈的溪流,屋后是郁郁葱葱的青山。

这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布局,让居民们能够享受到宁静、优美的生活环境,也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皖南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的瑰宝。

它们不仅是居住的场所,更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领略其独特的魅力。

当我们漫步在皖南的古村落中,感受着那古朴的气息,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过去的岁月。

这些古老的民居,如同一位位慈祥的老者,向我们讲述着曾经的故事,让我们对这片土地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浅析皖南传统民居建筑与群体布局之特色

浅析皖南传统民居建筑与群体布局之特色
这种水墨画般的隽永意境渲染出皖南传统民居极具地域特色的基本风12建筑形式121别具一格的山墙造型皖南民居的造型颇有特色采用了马头山墙的建筑造型将房屋两端的山墙升高超过屋面及屋脊并以水平线条状的山墙檐收顶
城 市 t 设
浅析 皖南传统民居建筑 与群体布局之特色
李慧勇
山东 聊 城 大 学建 筑 工 程 学 院 2 2 5 50 9
院不尽相 同。北 方的合院 ,分别 由正房和东西 两侧厢房组成 ,天井较 法 。
大 ,四面建筑 与天井大院是相 隔开的 。江 浙一 带的个体 院落 略小 ,一
木雕 比砖 雕使用的地方 更多 ,一般多用 于檐 口、梁架 、门窗 、栏
处宅院一般仅 为一家使用 ,但东 西厢房分 明,仍 是 乃『 房间。皖 杆 和室 内陈设 。由于小质细韧 ,较 砖石易于加工 ,故木雕 的刀工更 为 f
1 皖南 民居的建筑特色 .
11 筑色彩 . 建
皖南民居的色彩 ,以清新 淡雅为基本风 格。建筑采用 白色粉墙 、
天井 院又是家庭 内向的共享空 间 ,养花植草 、纳凉晒阳 ,亲朋叙
谈 ,是大家共 同活动的地方 。同时它还是联 络楼梯 、过道 、通廊及前
后其 他天井 、房 间的交通枢纽 ,与厅堂共 同组 成了徽州 民居 的核心部
1. .2 2 实用 、美观的漏天之井
皖南 民居的基本形式为庭 院式布置 ,院内以南 向房间为 主 ,东两 刻 ,形成 一种清丽高雅的建筑 艺术格调。
两侧为辅 ,中为东西 较长的天井 ,平面组成 口字形。也有在人 口处设
进厅 的 口字形布置 ,以及 两个庭 院前后 重复拼接 的 日字形庭院组合 体 处为门罩 、门楼 、八字墙 及马头墙 的端 部。其镂刻 的内容 、题材极 为 等。 皖南 的这种庭 院型住宅 与北 方 的 四合 院及 江浙 一带 的合 院型宅 表 现人 物 的逼真 和楼 台的主体感 ,多采用 高浮雕 、透雕 和半 圆雕的技

皖南民居

皖南民居

皖南民居,也叫皖南徽派民居,它是中国南方民居的代表,它大多数分布在安徽省的南部,所以称其为皖南民居。

皖南民居中以黟县的西递和宏村最多。

宏村现存的清古民居为140幢。

由于宏村背山西湖,所以,皖南民居的层里的层楼结构与楼外的唯美的湖光山色让人心旷神怡,所有烦恼忘得一干二净。

拥有这样的唯美景色的宏村,被人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而西递则保留了明清古民124幢,祠堂3间。

在这里,代表皖有民居的三绝和三雕被完好的保存了下来。

皖南民居中,最有代表性的特点便是马头墙。

虽然用的原料也是像大部分的民居一样,青瓦,白墙。

但是,建造它的人们确实独具匠心,使得马头里的错范有致,最大的完善阻断火灾蔓延的功能。

皖南民居,它是落后的生产力和高度的文明两者混合,在造型上有高度的审美价值。

它无疑是中国文化中一种纵贯古今的结晶。

《皖南民居建筑》课件

《皖南民居建筑》课件
,使建筑显得更加庄重和富有气势。
石雕的题材与木雕相似,包括人物、动 物、花卉、山水等,通过精湛的雕刻技 艺,将各种题材表现得生动逼真,给人
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石雕的色彩相对单一,主要以灰色为主 ,但通过雕刻技艺和造型的变化,也能
呈现出丰富的艺术效果。
彩绘艺术
彩绘艺术在皖南民居建筑中是一种常见的装饰手法,通过在墙面、屋顶、门窗等部位绘制各 种颜色和图案,使建筑显得更加绚丽多彩。
源。
皖南民居建筑的内部空间布局灵活多变,根据家庭成员的生活需求和习 惯进行合理规划,注重实用性。
文化价值与影响
皖南民居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 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皖南民居建筑风格对周边地区 乃至全国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民居 建筑的代表之一。
皖南民居建筑所体现的人文精 神和文化内涵,对于传承和弘 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 意义。
近代民居建筑的代表作品
近代民居建筑的代表作品包括黄山市区的老街区、屯溪老 街等,这些街区的建筑风格独特,既有传统的徽派特色, 又融入了西式建筑的元素。
近代民居建筑的影响
近代民居建筑的出现,不仅丰富了皖南地区的建筑风格, 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加舒适和实用的居住环境。
现代民居建筑
现代民居建筑的特色
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皖南地区的民居建筑逐渐向现代化、多 元化方向发展,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
南屏村
总结词
南屏村以其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和浓郁 的历史文化氛围吸引着游客前来探访。
详细描述
南屏村位于黄山市黟县,是一个有着千年历 史的古村落。这里的建筑群规模宏大,保存 完好,展现了明清时期徽派建筑的典型特点 。南屏村的祠堂、民居、戏台等建筑各具特 色,其中以叶氏宗祠和叙秩堂最为著名。南 屏村还以其独特的民俗文化活动吸引着游客

皖南民居----徽派建筑

皖南民居----徽派建筑

皖南民居----徽派建筑
徽派建筑的突出印象是粉墙黛瓦,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不仅造型优美,更重要的是它有阻断火灾蔓延的防火墙功能。

徽派民居的特点之一是高墙深院,一方面是防御盗贼,另一方面是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迁徙家族获得心理安全的需要。

徽派民居的另一特点是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四周高墙围护,外面几乎看不到瓦,唯以狭长的天井采光、通风。

雨天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入天井,俗称“四水归堂”,形象地反映了徽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态。

四水归堂
正堂挂中堂画,两侧中柱上贴挂楹联,反映了徽商崇文重学的思想。

厅内陈设条桌,桌上东边放一花瓶,西边摆一古镜,中间是时钟,寓意徽商在外永远平安。

徽派建筑大门,均配有门楼,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顺墙而下溅到门上。

一般农家的较为简单,称为门罩,富家门楼则十分讲究,多有砖雕或石雕装磺。

门楼是住宅的脸面,成为体现主人地位的标志。

附:PS闲作。

皖南建筑特点

皖南建筑特点

皖南建筑特点皖南地区,位于中国的江西、安徽两省之间,被誉为“鱼米之乡”,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在这片土地上,形成了独特的皖南建筑风格,展现了古老而又独特的文化。

皖南建筑以古朴、精湛、典雅而闻名,在中国古建筑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受到山水环境的影响,皖南建筑注重与自然的融合,追求与谐景融合的效果。

其建筑形式主要分为山寨式宅院、园林式建筑和古村落建筑三类。

首先,山寨式宅院是皖南建筑中最为典型的一种形式。

这种建筑形式最早出现在宋代,并在明、清两代达到了巅峰。

山寨式宅院的特点是布局合理、建筑规模宏大。

宅院通常由多个建筑物和庭院组成,形成一个独立的小型社区。

建筑群中常常会有山水相依、花木扶疏的景观,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山水之美。

这种建筑形式体现了皖南人文主义思想中的“以人为本”和“和谐共处”。

其次,园林式建筑是皖南地区的另一种典型建筑形式。

这类建筑大多数出现在明清时期,以徽派建筑最为著名。

徽派建筑注重平衡和谐、精雕细琢的细节和装饰,给人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园林式建筑的特点是注重对空间的运用和布局,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宜人的环境。

花园、假山、水池、亭台楼阁等元素无处不在,形成了一幅典雅的山水画卷。

这种建筑形式让人们能够在繁忙的生活中感受到一份宁静和舒适。

最后,古村落建筑是皖南建筑中最为特别的一类。

皖南地区拥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村落,这些村落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洗礼,依然保持着浓郁的民俗风貌。

古村落建筑的特点是布局合理、建筑风格独特。

村落中的房屋多是木结构,红墙黛瓦,给人一种朴实而古老的感觉。

村落中的巷道、井口、祭祀场所等也充满了古代文化的氛围。

这种建筑形式让人们感受到了浓厚的乡土气息,也成为游客们走进历史的窗口。

总结起来,皖南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这种建筑形式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传递着皖南地区深厚的文化内涵。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现代社会的发展给传统建筑带来了冲击,但皖南建筑的魅力仍然存在,继续着传承和发展。

皖南传统民居与家具

皖南传统民居与家具

皖南传统民局与家具1 皖南传统民局的背景和环境皖南古民居的建筑形式,以粉墙.黛瓦和起伏的马头墙为特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魅力。

民居总平面占地一般不大,建筑比较密集,多为一家一户,较少大型住宅。

多为方型,建筑为二层楼,以三合院和四合院为基本单位。

这些住宅一般包括两部分,一是主体正房,为核心部分,它平面方正,程式化的程度很高,数百年来不变,使用空间有厅堂、卧室、厢房、天井、楼层、大门等;二是附属的别厅、厨房、杂务房、柴房、前院、花园、菜园等。

一般正屋较长,侧面的厢房开间狭窄,进深也浅。

廊屋作为联系的过道,内有楼梯,中间的天井很小。

整个民局的特点是,空间组合规整,既适合当地气候,又比较节省用地,同时也满足了家族的私秘性的要求。

但是,整个民居难免墚肥柱粗、墙高院小、封闭难采光的缺陷。

徽州山区盛产木材,皖南的民居建筑绝大多数都是砖木石结构,使用木料特多且木材质优良。

通常家具、门窗都由相同工将设计,形成统一的风格。

庭院以木材、石材为主要建筑原料,窗及门的雕刻十分精致。

徽州木、石、砖的雕刻水平以名冠全国,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雕刻工艺是皖南民居形成的艺术土壤。

皖南民居建筑艺术风格可以归纳为:自然古朴,隐蔽幽雅。

2 皖南传统民居的家具布置与类型皖南民居中家具的布置,体现纲常伦理对称固定的布局形式,有丰富的理学思想、宗族信仰等人文内涵。

分厅堂家具、书房家具、卧室家具和其他类家具。

2.1 厅堂家具上房的明间叫厅堂。

厅堂不仅是家庭生活的起居空间,也是拜祭祖先、婚丧嫁娶、寿喜庆典、教化子女的重地,是家庭的礼制中心,家长制象征。

厅堂的家具非常讲究,家具的布局、形制和风格具有很强的保守性,几乎一成不变,象征着儒学礼学庄重、肃穆的伦理纲常。

皖南民居家具适应建筑,在陈设上讲究规范化和对称性。

正厅一般都有一个太师壁的布局,厅堂后的金柱间做樘板,称为太师壁,中间是一副中堂画,两边是楹联,太师壁的下面有张长条案,过去供祖先神主,设香炉神台,近代摆子鸣钟,钟的东边摆瓶西边摆镜,取其谐音“终生平静”,祝祷在外经商的男主人平安顺利。

皖南民居说明文

皖南民居说明文

皖南民居说明文导读:为了防御盗贼和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迁徒家族获得的心理安全的需要,皖南人的民居都是高墙深院,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四周高墙维护,外面几乎看不到瓦,唯一狭长的天井采光、通风和外界沟通。

并且墙大都是具有防止火灾蔓延的实用防火墙。

而皖南民居的另一个特点是:这种以天井为中心,四面都是楼房,而且屋顶还具有都向着天井里面的结构。

到了下雨天时,落下的雨水就会从四面倾斜的屋顶上流进了天井里面。

俗称是:“四水归堂”。

这一结构也充分并形象的反映了皖南人“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态。

皖南民居的选址、建设是大有来头的:它是遵循着2000多年的历史的《周易》里的风水理论来进行选址、建设的。

皖南民居与其他民居最大的不同之处是,皖南民居建设和发展在相当程度上脱离了对农业的依赖。

居民的意识、生活方式以及情趣方面大大超越了农民的思想意识和一般市民阶层,追求与文人、官宦阶层相一致的生活情趣,因此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皖南民居在基本定式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装饰手法,建小亭院、开凿水池、安置漏窗、巧设盆景、雕梁画栋、题兰名匾额、创造优雅的生活环境,均体现了当地居民极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

皖南即安徽省长江以南地区。

那里历史悠久,文化独特。

是个美丽的地方,而皖南民居,更是突出了这里的文化。

它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白墙、灰瓦是皖南民居给人最突出的印象。

他们的马头墙不但造型优美,还能防火,阻断火灾蔓延。

皖南民居具有两大特点:一是高墙深院,这样可以防御盗贼;二是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四周高墙维护。

唯以狭长的天井采光,通风。

这种以天井为中心的封闭型建筑,在下雨的时候,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向天井,俗称“四水归堂”,这也形象地反映了皖南商人“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态。

皖南民居多为两层以上的楼房,中间是天井,厅堂设在天井的北侧,厅堂与天井之间不设墙壁与门窗,属于开阔的空间。

在厅堂的北侧,也就是后部的木质太师壁的两侧为不装门扇的门。

皖南民居特征解析

皖南民居特征解析

皖南民居特征解析对皖南民居“间”的解析摘要:皖南民居为中国民居⽂化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传奇⾊彩,有不同的开间根据不同环境和组合⽅式⽽产⽣的多种住宅形式.通过对皖南民居中的“间”这⼀概念的分析,能让我们对民居理念⼜有⼀个不同的认知和理解。

关键词:民居; 群落; 空间; 天井; 开间皖南民居是指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区地域范围内就是明清时期的徽州地区,皖南⼭区徽州历史悠久,⽂化积淀深厚,保存了⼤量形态相近、特⾊鲜明的传统建筑及村落。

皖南古村落位于古徽州今安徽省黄⼭市,绩溪江西婺源境内,西递和宏村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处古民居,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化的典型代表徽州⽂化的载体,皖南民居以保存了明清时期的⼤量古建筑⽽驰名。

新安为⽂化之乡,历史上多出官宦商贾,仅歙县举⼈以上的⼠官即达数百⼈。

徽商更是遍及皖南。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推新安”,他们巨⼤的财富,营造了皖南这个精美的古民居博物馆。

今存徽州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主要集中在黟县、歙县、绩溪、休宁。

黟县今存古村落⼗余处,要者如西递、宏村、碧⼭、屏⼭等。

黟城古建筑更多,保留有价值的古建筑近500处,有价值的⼀百余幢,古祠堂27座,集中在雄村、呈坎、潜⼝、棠樾、深渡等村。

绩溪今存古建筑⼀百余处,集中在磡头、坑⼝、冯村、上庄等处。

1.历史背景皖南现存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主要集中在黟县、歙县、绩溪、休宁。

皖南古民居集中的村落,有⼀个共同特点,就是以同姓居民为主。

⽅志载:“千丁之家,不动⼀坯;千丁之旅,未尝散处;千载谱系,丝毫不紊;主仆之严,数⼗世不改。

”从分析徽州家族的族谱⼈⼿,得出⼀条结论,“徽州⼤多数村落均为南迁避乱者所建。

”这说明皖南古村落尚在胚胎阶段就将⾎缘和地域连在⼀起了。

这是徽州古村落在雏形期就具有的基本特征。

2.开间—民居的基本单位2.1存在的“间”开封民居空间的基本单位⽆⼀例外是由“间”围合成的⽊结构框架, 不论是建筑正中⼀间的明间、还是左右侧的次间、亦或是梢间、尽间等都是以间为单位的,间成单体,单体合成庭院,庭院组成群体。

风格独特的皖南民居

风格独特的皖南民居

风格独特的皖南民居
风格独特的皖南民居
皖南即安徽省长江以南地区。

那里历史悠久,文化独特。

是个美丽的地方,而皖南民居,更是突出了这里的文化。

它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白墙、灰瓦是皖南民居给人最突出的印象。

他们的'马头墙不但造型优美,还能防火,阻断火灾蔓延。

皖南民居具有两大特点:一是高墙深院,这样可以防御盗贼;二是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四周高墙维护。

唯以狭长的天井采光,通风。

这种以天井为中心的封闭型建筑,在下雨的时候,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向天井,俗称“四水归堂”,这也形象地反映了皖南商人“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态。

皖南民居多为两层以上的楼房,中间是天井,厅堂设在天井的北侧,厅堂与天井之间不设墙壁与门窗,属于开阔的空间。

在厅堂的北侧,也就是后部的木质太师壁的两侧为不装门扇的门。

太师壁前面放置茶几八仙桌等家具。

厅堂东西两侧,分别放置几组靠背椅与茶几,人们常常将一些器具放置在上面做装饰。

我十分欣赏那风格独特的皖南民居,它反映着皖南悠久的文化与历史,是皖南人智慧与力量的结晶。

皖南民居显示了皖南人那朴实、和睦的品质。

从布局形式看皖南民居文化

从布局形式看皖南民居文化

从布局形式看皖南民居文化皖南民居文化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布局形式而闻名。

从布局形式上看,皖南民居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皖南民居的布局形式多以独立式庭院为主。

皖南地区的民居多数都是独栋的建筑,四面独立,围合着一个明亮宽敞的庭院。

庭院是皖南民居的核心,也是家庭生活的中心。

庭院中常有假山、花木和水池等元素,形成一种和谐自然的景观。

庭院的布局形式体现了皖南人民对家庭和谐和山水的热爱和追求。

其次,皖南民居的布局形式注重层次感和对称美。

皖南民居通常分为前后两进,府第形式居多。

前进是外院,后进是内院。

内院中设有厅堂和卧房,并有着丰富的装饰和雕刻。

前进和后进之间通常有天井或过道相连,形成层次鲜明的空间布局。

皖南民居布局的层次感和对称美给人以宁静和和谐的感觉,彰显了皖南人民对美好家庭生活的向往。

再次,皖南民居的布局形式注重阴阳对称。

根据古代的宗教信仰和风水学说,皖南民居布局常以南北向为主,追求前进有山水景观,后进有山水、水田或菜园。

整个院落的布局呈现出阴阳对称的特点,以求达到风水的调和和家庭的平衡。

另外,床位的布置也依据风水学说,常常摆放在背阴的方向,以追求家庭生活的平安和顺利。

阴阳对称的布局体现了皖南人民对五行相生相克和阴阳平衡的重视,也是其建筑文化的独特之处。

最后,皖南民居的布局形式注重通风采光。

皖南地区气候湿热,所以民居的布局特别注重通风和采光。

庭院的布局常常有利于通风,同时在庭院和居室中设置开敞的窗户和天井,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和室内采光的充足。

这种布局的特点保证了皖南民居内部环境的舒适,适应了地方特殊的气候条件。

综上所述,从布局形式上看,皖南民居文化体现在独立式庭院、层次感和对称美、阴阳对称以及通风采光等方面。

皖南民居的布局形式不仅展示了皖南人民对家庭和谐、山水自然的追求,也反映出其对美好生活和环境的向往。

皖南民居文化的独特之处,使其成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瑰宝。

皖南民居简述

皖南民居简述

皖南民居简述住宅是人类基本生存条件之一,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个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差异很大,在这自然条件各不相同的地区内,人们因地制宜,因材施用,发展出适合当地的居住形式。

皖南民居是中国民居中及其精美的一种,之所以格外精致,与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徽州是中国较早开发的地区之一。

历朝历代的不间断开发,创造了皖南地区的繁荣。

但生活的富庶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人口大量增加,可耕地相对减少。

既然耕地不够,许多人便外出经商“仰给四方”。

经商的结果是致富,徽州商人把赚来的钱带回家乡,置宅院,兴祠堂。

皖南地促,因而民居的庭院很小,但宅中用料精良、装饰华美。

民居的外形为一四方体,外面白墙高耸,里面的房子沿四周布置,都是两层以上的楼房,屋面向院内倾斜,形成“四水归堂”的形式。

墙的上端,有层层跌落的马头墙,白墙与黑瓦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

皖南民居之所以精美,原因在于大面积地使用了木雕、砖雕和石雕装饰。

装饰的部位很多,从外到内,无处不有。

但在同一立面上又注意疏密关系和观赏重点,使之构图完整,具有情趣。

皖南民居都是院落形式,基本上有两种:三合院和四合院。

在此基础上又可以组合发展,变成各种复杂的样式,甚至可以继续组合,发展出更复杂的院落形式。

皖南民居的造型可分为内外两个部分。

外部造型非常简洁,建筑四面都是白色的墙壁,很少开窗子。

变化主要在墙体的上部,以小青瓦做成一个墙檐,类似于人字形的小屋顶,墙檐上还有屋脊。

院内的设计包括门厅、天井、厅堂、厢房、隔扇门窗。

门厅门厅只出现在四合院,进大门之后,有一个窄窄的门厅,里面通常会设置屏风门,兼有北京四合院大门内影壁和垂花门内屏风的作用。

而三合院进去就是天井,天井与户外只隔一堵墙壁,当然没有门厅了,但人们在墙体的大门上方,挑出一行屋檐,作为装饰之用。

天井天井相当于北京四合院的庭院,但是在太小了,只能称为“井”。

天井边缘上方就是“四水归堂”的屋檐。

每到雨天,雨水像徽商的财源一样滚滚而来。

皖南民居的特点

皖南民居的特点

皖南民居的特点历史悠久皖南山区徽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及其村落。

皖南古村落不仅与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结合,而且加上明清时期徽商的雄厚经济实力对家乡的支持,文化教育日益兴旺发达,那些徽商还乡后以雅、文、清高、超脱的心态构思和营建住宅,使得古村落的文化环境更为丰富,村落景观更为突出。

独特之处皖南古村坐落与其它村落形态最大的不同之处是,皖南古村落建设和发展在相当程度上脱离了对农业的依赖。

古村落居民的意识、生活方式及情趣方面大大超越了农民的思想意识和一般市民阶层,追求与文人皖南民居、官宦阶层相一致的生活情趣,因此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皖南古村落民居在基本定式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装饰手法,建小庭院,开凿水池,安置漏窗、巧设盆景、雕梁画栋、题兰名匾额、创造优雅的生活环境,均体现了当地居民极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

村落选址皖南古村落选址、建设遵循的是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周易风水理论,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注重物质和精神是双重需求,有科学的基础和很高的审美观念。

皖南古村落的建筑特色是随着明清时期徽商的兴盛而发展起来的,能够在有限的建筑空间内最大程度地体现其构思的精巧以及工艺的高超,实为别具匠心的建筑形式。

后来徽商逐渐衰败没落,而这种徽派民居的建筑特色却因依附于古民居村落而保留下来,因此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建筑价值。

编辑本段位置与荣誉皖南古村落位于古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绩溪,江西婺源)境内,西递和宏村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处古民居,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的载体,集中体现了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特色,村落形态保存完好、风光秀美。

村中自古尊儒术、重教化,文风昌盛,集中体现了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的徽州文化现象,如程朱理学的封建伦理文化、聚族而居的宗法文化、村落建设中的风水文化、贾而好儒的徽商文化,因此历史文化内涵深厚。

1999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四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安徽省黟县西递、宏村两处古民居以其保存良好的传统风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是黄山市的自然与文化景观第二次登录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也是中国继北京后第二座同时拥有两处以上世界遗产的城市,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整理)特色民居

(整理)特色民居

皖南民居简介:皖南古村落是指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以西递和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是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历史传统村落,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

皖南山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及其村落。

皖南古村落不仅与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结合,而且加上明清时期徽商的雄厚经济实力对家乡的支持,文化教育日益兴旺发达,那些徽商还乡后以雅、文、清高、超脱的心态构思和营建住宅,使得古村落的文化环境更为丰富,村落景观更为突出。

皖南古村落与其它村落形态最大的不同之处是,皖南古村落建设和发展在相当程度上脱离了对农业的依赖。

古村落居民的意识、生活方式及情趣方面大大超越了农民的思想意识和一般市民阶层,追求与文人、官宦阶层相一致的生活情趣,因此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皖南古村落民居在基本定式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装饰手法,建小庭院,开凿水池,安置漏窗、巧设盆景、雕梁画栋、题兰名匾额、创造优雅的生活环境,均体现了当地居民极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

皖南古村落选址、建设遵循的是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周易风水理论,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注重物质和精神是双重需求,有科学的基础和很高的审美观念。

皖南古村落的建筑特色是随着明清时期徽商的兴盛而发展起来的,能够在有限的建筑空间内最大程度地体现其构思的精巧以及工艺的高超,实为别具匠心的建筑形式。

后来徽商逐渐衰败没落,而这种徽派民居的建筑特色却因依附于古民居村落而保留下来,因此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建筑价值。

特色:青瓦、白墙是徽派建筑的突出印象。

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不仅有造型之美,更重要的是它有防火,阻断火灾蔓延的实用功能。

徽派民居的特点之一是高墙深院,一方面是防御盗贼,另一方面是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迁徙家族获得心理安全的需要。

徽派民居的另一特点是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四周高墙围护,外面几乎看不到瓦,唯以狭长的天井采光、通风与外界沟通。

这种以天井为中心,高墙封闭的基本形制是人们关心的焦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皖南民居“间”的解析
摘要:皖南民居为中国民居文化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传奇色彩,有不同的开间根据不同环境和组合方式而产生的多种住宅形式. 通过对皖南民居中的“间”这一概念的分析,能让我们对民居理念又有一个不同的认知和理解。

关键词:民居; 群落; 空间; 天井; 开间
皖南民居是指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就是明清时期的徽州地区,皖南山区徽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及村落。

皖南古村落位于古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绩溪江西婺源境内,西递和宏村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处古民居,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的载体,皖南民居以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大量古建筑而驰名。

新安为文化之乡,历史上多出官宦商贾,仅歙县举人以上的士官即达数百人。

徽商更是遍及皖南。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首推新安”,他们巨大的财富,营造了皖南这个精美的古民居博物馆。

今存徽州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主要集中在黟县、歙县、绩溪、休宁。

黟县今存古村落十余处,要者如西递、宏村、碧山、屏山等。

黟城古建筑更多,保留有价值的古建筑近500处,有价值的一百余幢,古祠堂27座,集中在雄村、呈坎、潜口、棠樾、深渡等村。

绩溪今存古建筑一百余处,集中在磡头、坑口、冯村、上庄等处。

1.历史背景
皖南现存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主要集中在黟县、歙县、绩溪、休宁。

皖南古民居集中的村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以同姓居民为主。

方志载:“千丁之家,不动一坯;千丁之旅,未尝散处;千载谱系,丝毫不紊;主仆之严,数十世不改。

”从分析徽州家族的族谱人手,得出一条结论,“徽州大多数村落均为南迁避乱者所建。

”这说明皖南古村落尚在胚胎阶段就将血缘和地域连在一起了。

这是徽州古村落在雏形期就具有的基本特征。

2.开间—民居的基本单位
2.1存在的“间”
开封民居空间的基本单位无一例外是由“间”围合成的木结构框架, 不论是建筑正中一间的明间、还是左右侧的次间、亦或是梢间、尽间等都是以间为单位的,间成单体,单体合成庭院,庭院组成群体。

有的“间”无形中成为室内空间向室外的延伸, 又为室外空间提供了空间的铺垫。

因而间与各个空间部分都有着相互的联系。

传统民居中大型建筑都是在虚实相间的间组成的纵横交错层层渐进之后的过程。

2.2虚无的“间”
在各开间名称的基础上有迷离着虚无的间,不管是在建筑开间内部的墙体、门窗、格栅、桌椅等或是各个开间的组合位置,甚至是一切我们能够想到的物品都会影响室内外空间的形成和变化,深深的突显出空间的虚实。

3.空间—民居的基本灵魂
通讯作者:吴耀欢(1988―),女,河南信阳人,硕士生,主要从事建筑与城市设计艺术研究。

(E-mail:****************).
3.1民居空间组合
民宅的形式一般俗称为“三间屋”,有明三间、暗三间、回廊三间之别。

徽州宅居最基本格局为三间式,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的布局,中为厅堂,左右布置厢房,多层房屋则在一楼厅堂左右或左右两侧设置楼梯。

天井在入口自然形成。

像其它的建筑形式都是在“三间式”的基础上通过纵横向发展成四合式、大厅式和穿堂式。

四合式可以分为大四合式和小四合式。

大四合式前后厅相对,中形成大天井。

前后厅都是是三间式,前厅为正厅,二厅以厢房相连,内部采用木板分隔空间。

小四合式的前厅也为三间式,不同于大四合式的是后厅则为平房,面阔更小,进深更浅,中间明堂作通道使用,左右两个房间供居住,天井较大四合式较小。

大厅式的大厅是三间开敞的明厅,冬天使用活动隔扇封闭空间,便于保暖。

大厅对着天井安设两个走廊。

住宅正中入口设屏门,礼节性活动则由屏门中门出入,平时从两侧出入。

穿堂式又名回厅,穿堂在大厅背后,与其相连。

大部分为木地板,小三间与大厅背向,穿堂部分有一明堂,两个小房间,这种穿堂式建筑比正式三间式小,有天井采光。

3.2 民居建筑的内外部空间
3.2.1民居的室外空间
徽州民居真正的道出了建筑的真谛“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充分与外部的自然环境相结合,不论是选址、规划、布局、水系、景观、道路都讲究“天人合一”与自然环境相结合,村落采用的亦是院落与整体布局相结合的形式,虽建筑本身低矮但组成院落的单体之间错落有致,建筑实体与空间虚实相生,排布齐整而有变化灵活、不直露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布局整体呈现出一种有序的空间状态。

3.2.2民居的室内空间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以中央为尊,在民居空间中轴线上的房屋都是整座民居中最重要的房屋,讲究中轴为尊,院落布局讲究中轴对称,两两对称或平衡的布局形式。

厅堂空间体现了皖南民居空间环境的中庸思想,徽州民居的大门与大厅虽然本身是对称的关系,但却并不在一条中轴线上,反而给人一种曲径通幽之感。

同样,在空间与空间的夹角处形成的死角,也被充分的利用,打破正厅绝对对称的形制,丰富了空间层次。

整个内部空间简洁大方,在中心空间完整的前提下顺墙布置,取得开敞、明亮的视觉效果。

徽州民居的主人还喜欢在自家院落表达自己的内心的一种情怀,强调“花开富贵、金入满堂”的情怀,在中心的主空间中讲求实效丰富的空间利用,是这小部分的空间营造在达到最完美的空间的诠释的同时,表达出主人的人文情愫。

3.3空间艺术
皖南民居的大体布局,依山就势,构思精巧,构成自然适宜。

观其平面的融合亦是浑然天成,灵活自得。

空间结构组成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特色,在建筑上充分运用雕刻修饰,建筑与雕刻相得益彰,显得精致古朴,典雅自然。

徽派建筑有着高超的建造技艺和浓厚的文化内涵以及独有的地方特色,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显示出较鲜明的区域特性,从布局到色彩都给人一种较为统一的格调和风貌。

徽派建筑的风格,徽派建筑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比较成熟的建筑流派,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

它始形成于唐末、兴盛于明清时期,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堂、牌坊等建筑实物中,因此民居、祠堂和牌坊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

而在民居、祠堂、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最具特色的又数传统民居,它集中反映了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

徽派建筑的艺术风格:自然古朴,隐僻典雅。

它不矫饰造作,师法自然,顺乎形势,不趋时势,不务时兴,笃守古制,信守传统,推崇儒教,兼蓄道、释,坚持宗族法规,崇奉风水,追求淳朴古素,所谓自然古朴;含隐蓄秀,凝重孤峭,典正雅致,庄重高洁,不染尘俗,所谓隐僻典雅。

徽派建筑的特点徽派建筑特点:青砖黛瓦、高墙小窗、流檐翘角、雕梁花窗、飞檐出甍、回廊挂落。

粉墙、青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结构合理、布局协调、风格清新典雅。

3.2 细部空间天井
“天井”一词最早出现是在《孙子》行军篇:“凡地有绝涧,四间陡峭,溪水所归,开然之屋顶井,谓于井,天嘹。

”徽州古民居的布局一厅两厢,开敞式厅堂,连同狭小天井的楼层居住单元为基础,组合成形式各样的群体建筑,但还是三间多进制,而“天井”就是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建筑空间元素。

民居的构造做法是在屋顶四面的屋檐或墙壁瓦顶归向院内披水,形如井口,在井的内部地面铺设石头、置水池、留沟槽、变路径,做成类似井状的空间,居民一般在天井内置放盆景、鱼缸和堆砌假山,不仅增加水平视野内的自然野趣,更讲究的是室内外空间环境的融合,体现建筑空间的相互渗透,居住者通过内部幽静的天井露天洞口,可观赏不断变幻着的蓝天白云,于是小小的天井洞口把人从局限的空间解救出来。

厅堂空间通常没有门窗隔断,与天井空间紧紧相连。

二者相互交织融合,天井空间延伸到室内厅堂,使得严肃对称的厅堂空间增加了一份悠然气息。

3.3 天井空间对现代建筑的借鉴性
按照现代环境空间设计理念,“天井”的运用,适应地域、气候、环境等特征,在建筑功能上起到集水、纳阳、通风、采光、消防和美化环境的作用,是适宜自然环境,实施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极好手法。

联想到现代宾馆大堂常采用的“共享空间”设计手法,实际上在徽州民居中早就有雏形,这不得不使我们惊叹徽州人民的智慧。

由此而想到,现代的建筑师创作灵感和源泉。

4.结语
总之,不论是中国传统建筑还是皖南民居,都是以“间”为基本单位组合而成。

由一座座开间组成单体,围绕着“间”的不断累加,构成的空间也不断的增大,不断的变化。

再加上其他的建筑元素,产生虚实相生的美感,依山顺势使皖南民居建筑与自然相融营建,形成强烈的天然和谐的地域性建筑,散发出自身魅力,独树一帜。

参考文献:
[1] 韩玲,吴朝辉浅述徽州民居的特殊空间—天井合肥安徽建筑 2000.04
[2] 郭洁安徽黟县歙县行—皖南民居特色探讨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9.03
[3]王炎松,袁铮皖南民居印象建筑文化 2006.05
[4]胡颍荭从皖南民居论述乡土建筑的生态特征四川建筑 2001.08
[5] 陈继腾,陆笑旻徽州民居传统建筑空间的人性意识建筑与规划 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