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秋兴八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读指导:
注意节奏 七律一般二四六分明(平仄), (节拍)为“二二二一”, 也 可根据意义有一些变化,为 “āo wū sēn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yīn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jì xīn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cuī zhēn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萧瑟 凄凉 雄浑 壮丽 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草木 萧瑟阴森,江水波涛滚滚汹涌连天。塞 上 风云漫卷密布天地一片阴沉。秋风 萧瑟,风霜凄紧,严冬将至,那千家万 户的“刀尺声”和“捣衣声”急切响起, 游子思乡的一幅秋景图。
杜甫的情怀:
1、羁旅之感
2、故园之思 3、漂泊之愁 4、家国之忧 5、壮士迟暮之感
——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诗的特点及成就
1、深广的忧国忧民思想; 2、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 3、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 4、雄浑跌宕的作品结构; 5、沉郁顿挫的语言风格; 6、出神入化的律诗成就。
知背景: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入四川,
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
755年,自京赴奉先县,得知幼子已饿死, 而皇室贵族还过着荒淫逸乐的生活,强烈的 阶级对比,使诗人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 有冻死骨”的千古绝唱。一度任剑南节度参 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 作:“三吏” 、“三别”。其诗显示了安史 之乱前后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 “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以 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 为主。有《杜工部集》。
3、前两联景物描写运用了什么艺术 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意境?有何作 用? 以景起兴 融情于景\景中含情 营造了凄清、衰败、萧瑟、冷寂又 阔大的意境。景中含情,寄托了诗人 漂泊无依的愁苦和感时伤世的情怀
4、哪一联最能表明诗人感情?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 丛菊两开:岁月如水,两见花开,徒增 悲愁 • 他日泪:忆往昔飘零岁月潸然落泪 • 孤舟一系:天涯孤旅,归途茫茫 • 故园心:深挚浓烈的思归之情
杜 甫 诗 三 首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 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 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 切同情。 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 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 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 民的愿望。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 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 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 “诗史”。
温故知新 :
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祠
杜甫行吟图
文体知识:
颈联、尾联 __ 、 __ 。
首联、颔联 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依次称 __、__ 、
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中间两联须对仗。
律诗
有严格的声律要求:第二、四、六、八
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 韵,一韵到底。
秋兴八首 (其一)
•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宵.
秋意图
诗歌的艺术特色:
杜甫曾说“庾信文章老更成,暮年诗赋动江关。” 其实,此言移来评论他晚年所作律诗,倒真恰如其分。 1、章法谨严 2、情景无间 初看,本诗的首联、颔联、尾联写景,颈联抒情。 其实,全诗自始至终,情景互为依托、融会一体。即便 是最后两句,貌似纯粹写景,实则苍凉的暮色秋声,使 人隐约感受到仿佛就是诗人阴沉苍凉的心情。 3、语言练达 杜甫十分注重诗歌语言的锤炼,曾表示过“语不惊 人死不休”的意愿。他后期所写的一些诗作,往往词句 平易而意象新警,语法奇异而内蕴丰厚,语言精纯圆熟 ,已臻出神入化之境。
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于是离开成都,
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 本欲尽快出峡东
归的杜甫在夔州一带滞留了两年左右的时间。
当时蜀地战乱不息,军阀割据。杜甫晚年多病,知
交零落,壮志难酬,长年漂泊,心境孤独。当此秋风萧
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写成一组七律诗,名曰《秋兴
八首》,共八首,本文为其中一首。
巫峡
巫峡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2、颔联写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 的图景?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联系 背景来分析。
•颔联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巫峡 中的江水波涛汹涌,大浪滔天; 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 面贴近。
• 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 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阴云匝地, 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 者心情的阴沉郁闷。从中流露出忧 国忧民的愁绪。 • 因此,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写事, 又暗含感情,意蕴丰富。 • 作者触景生情,抒发感慨。
杜 甫
【诗文解释】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 时所作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 《秋兴》。这一组诗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 艺术性最高的诗。杜甫自肃宗乾元二年(759) 弃官,至今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 无定所,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八 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主题是“故国之思”。
• 小结:
•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触景生情之作。 • 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 怀,抒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 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 未卜的担忧。 • 诗人不仅是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 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 和家国之秋。
拓展延伸:寻找诗歌中不同的秋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5、尾联诗人将关注点转移到生活中来, 写千家万户的“刀尺声”“捣衣声”, 其用意何在?
• 岁至寒冬,晚上家家为亲人赶制冬衣,而诗人 却仍旅居外地,听到这声音怎能不起孤苦无依 的羁旅伤感之情。
• 用意:蕴凄苦、思乡之情于刀尺、捣衣声 中,含蓄蕴藉,韵味绵长。
6、整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描绘 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识作者:
杜甫(712—770),
字子美,巩县(今河南巩 义)人,曾居长安城南少 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 世称杜少陵。怀有远大的 政治理想,“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但因奸臣 李林甫当权,他24岁应试 不第,漫游各地,与李白、 高适一流大诗人往还酬唱, 与李白合称为“李杜”。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 舟 一 系 故 园 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1.首联写了秋天什么景象?起到什么作用?
• 写出了蜀地露冷枫丹、万物萧条的景象。 诗人借助秋露清冷,草木凋落,秋气萧 森等景象,奠定诗歌悲凉的感情基调。 • 同时作者联想到自己漂泊沦落,转徙他 乡的境况,抒发了一种凄苦的情怀。
三吏: 《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三别: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还有《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闻官军收河南河 北》等。
杜诗的风格——沉郁顿挫
• 沉郁:指其以精练的字句
表现广阔的意境,进而反映深 刻的社会现实和深沉苍凉的感 情。
• 顿挫:指其诗语言,韵律
曲折有力,平仄、叠词等方法 的独特运用使其诗音节铿锵, 愤激难抑。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歌中的秋天
天净沙.秋思(元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 肠人在天涯。
诗歌中的秋天
秋 词 刘禹锡
诗眼
扩 展 联 想
孤 舟 一 系 故 园 心。
孤舟可以系住,使其不 能泛诸中流,但诗人的心是 系不住的。他的心早已越过 江河,越过关山,飞到了长 安。 听到了白帝城传来的捣衣 声,想到了多少人家正在为 游子赶制寒衣,他的乡思离 愁以及忧国伤时之情有如白 帝城传来的捣衣声,一阵高 过一阵,一阵急过一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