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秋兴八首》其二全诗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秋兴八首》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秋兴八首》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秋兴八首》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诗中“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两句,以“玉露”和“枫树林”为喻,描绘了秋天的凄凉景象,暗示了国家的衰落和人民的苦难。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两句,以“江间波浪”和“塞上风云”为喻,描绘了波涛汹涌、风云变幻的景象,暗示了国家局势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痛苦。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以“丛菊”和“孤舟”为喻,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两句,以“寒衣”和“暮砧”为喻,描绘了人们忙碌的生活场景,暗示了国家的贫困和人民的苦难。

第二首写身在孤城,从落日的黄昏坐到深宵,翘首北望,长夜不寐,表现出诗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之情。

诗中“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两句,以“夔府孤城”和“北斗”为喻,描绘了作者身处夔州的孤独和对长安的思念之情。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两句,以“听猿”和“奉使”为喻,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两句,以“画省香炉”和“山楼粉堞”为喻,描绘了作者所处环境的凄凉和寂寞。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两句,以“藤萝月”和“芦荻花”为喻,描绘了夔州的自然景色,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诗人的孤独。

第三首写晨曦中的夔府,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而这种宁静给诗人带来的却是烦扰不安,抒发自己有志而不遇的慨叹。

诗中“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两句,以“千家山郭”和“江楼”为喻,描绘了夔州的宁静和美丽。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两句,以“信宿渔人”和“清秋燕子”为喻,描绘了夔州的生活场景,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诗人的孤独。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两句,以“匡衡抗疏”和“刘向传经”为喻,抒发了诗人对自己的才能和理想的感慨。

杜甫秋兴八首赏析

杜甫秋兴八首赏析

杜甫《秋兴八首》赏析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赏析:题解:《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滞留夔州时惨淡经营的一组七言律诗。

杜甫时年五十五岁。

当时蜀地战乱不息,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

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这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命意蝉联而又各首自别,时代苦难,羁旅之感,故园之思,君国之慨,杂然其中,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沉实高华的艺术精品。

清代黄生《杜诗说》就说:“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说:“怀乡恋阙,吊古伤今,杜老生平俱于见此。

其才气之大,笔才之高,天风海涛,金钟大镛,莫能拟其所到。

”这里所选的第一首,是领起的序曲。

诗人用铺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又用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抚今追昔之感。

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的时光如流,人世的生命不永。

句解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秋色已经很深,巫山巫峡呈现出一片萧森景象。

首联开门见山,点明时节、地点,描绘出具有浓重感伤色彩的秋色、秋气,奠起全篇萧飒哀残之基。

杜甫秋兴八首之二原诗及释译

杜甫秋兴八首之二原诗及释译

杜甫秋兴八首之二原诗及释译
1. 哎呀呀,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二》那可是经典之作啊!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一字都好像带着落日的余晖呢!“每依北斗望京华”,这是多么深沉的思念呀,就好像你思念远方的亲人一样强烈!
2. 看看这首诗,“听猿实下三声泪”,这得是多么悲伤的场景呀,就像你听到了特别让你难过的消息时的感受。

猿啼都能让人落下泪来,杜甫的情感真是太丰富啦!
3. 哇塞,“奉使虚随八月槎”,这里面蕴含的那种无奈,就如同你满心期待一件事,结果却没能实现一样。

杜甫心中的那份遗憾,你能体会到吗?
4. 杜甫写的“画省香炉违伏枕”,哎呀呀,这感觉就好像你计划好要做一件很重要的事,却因为生病啥的没法去做一样,是不是很让人无奈呀?
5. “山楼粉堞隐悲笳”,这悲笳声仿佛就在耳边回荡,就像你在一个有些悲伤氛围的地方,那声音让你心里也不由得涌起一股哀愁呢。

6. 你们想想看,“请看石上藤萝月”,那藤萝上的月光,多有意境呀,是不是就像你在一个特别美的夜晚看到的景色一样令人陶醉呢?
7. 嘿呀,“已映洲前芦荻花”,这画面的转换,就好像你在看一部精彩的电影,场景的切换让你应接不暇呀!杜甫真不愧是大诗人!
8. “千家山郭静朝晖”,这宁静的早晨,就像你在一个安静的小镇醒来,一切都是那么平和,杜甫对生活的观察可真是细致入微呀!
9. “日日江楼坐翠微”,每天坐在江楼看着那翠微的景色,是不是很惬意呢,就像你悠闲地享受生活的时候一样。

10. 杜甫这首诗真的太绝啦!“信宿渔人还泛泛”,那渔人在江面上飘荡,就像我们有时候在生活中漂泊一样。

“清秋燕子故飞飞”,这清秋的燕子呀,仿佛在告诉我们时光的流逝,大家可一定要好好珍惜呀!我觉得这首诗真的是把那种秋的氛围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秋兴八首杜甫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秋兴八首杜甫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秋兴八首杜甫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秋兴八首杜甫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秋兴八首杜甫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

杜甫秋兴八首其二赏析

杜甫秋兴八首其二赏析

杜甫的《秋兴八首》之二《赏析》是一首描写秋天风景的诗。

在这首诗中,杜甫描述了秋天的景色,表达了他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诗中描写的秋天风景非常丰富多彩,有黄叶、红叶、黑叶,有落日、月明、晚霞,还有轻风袭人、萧萧松叶。

这些景色都是秋天独有的,每一个细节都能勾起读者对秋天的回忆。

此外,杜甫还用了许多优美的描写方式来表现秋天的美好。

他用“月明西山”来描写晚霞,用“萧萧松叶”来形容秋风,用“轻风袭人”来描写秋天的凉意。

这些描写方式既精细又生动,能够让读者感受到秋天的美妙。

总之,杜甫的《秋兴八首》之二《赏析》是一首生动、优美、感人的诗。

它不仅能让读者感受到秋天的美好,而且还能让读者体会到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杜甫《秋兴八首》其二“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秋兴八首》其二“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秋兴》其二“全诗翻译赏析杜甫《秋兴八首》其二“全诗翻译赏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用到过短信吧,短信是指手机发送或接收的文字信息。

那什么样的短信才算得上是好的短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杜甫《秋兴》其二“全诗翻译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秋兴八首其二杜甫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罗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这两句写诗人在夔州孤城,从日落黄昏直坐到深夜,翘首北望长安;身在剑南,心怀渭北,那里兵戈未息,局势不稳,诗人忧心如焚。

诗句表现出诗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目睹国家残破,自己不能有所作为,言外之意,发人深思,耐人琢磨。

翻译:夔州的高城上又迎来了落日。

每当晚上北斗星出现的时候,我就按照它的方向来寻找长安的所在。

听到巫峡的猿啼,我真的流下泪来。

我也希望乘着浮槎回到自己的故乡,但这愿望终究还是落空了。

我还记得我从前春宿左省值夜的时候,晚上熬夜写些明朝的封事,点燃书案上的香。

可现在我早已不在那里就职。

滞留此地,傍晚时分听到城楼上吹起悲笳,心中升起一股隐然的悲痛。

你看,山石上爬满了藤萝。

月亮刚刚升起来的时候,月光是照在藤萝上的,而现在它已经照到河洲前面的芦荻花上面去了。

我一夜无眠,一直在怀念长安。

赏析:《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它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一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这组诗以身居巫峡,心念长安为线索, 抒写遭逢兵乱, 留滞他乡的客中秋感, 于凄清哀怨之中, 具有沉雄博丽的深闳意境。

《秋兴八首》是老杜“以其生平之所郁结 ,与其遭际 ,暨其伤感 ,一时荟萃 ,形为慷慨悲歌 ,遂为千古绝调”。

这八首诗从内容到技巧 ,都显示出杜甫的七律已经进入到更为精醇的艺术境界,郝敬称为“真足虎视词坛 ,独步一世”。

黄生曰:“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 ,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

《杜甫诗选秋兴八首》(杜甫)全文翻译鉴赏

《杜甫诗选秋兴八首》(杜甫)全文翻译鉴赏

《杜甫诗选秋兴八首》(杜甫)全文翻译鉴赏杜甫诗选秋兴八首杜甫系列:杜甫诗选|杜甫诗集杜甫诗选秋兴八首其一【原文】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1。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2。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3。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4。

【注释】1玉露:即白露。

凋伤:衰败零落。

巫山:在今重庆市巫山县东,长江流经的山下称为巫峡。

气萧森:气象萧瑟阴森。

2江间:指巫峡。

塞上:边关,指夔州一带的山,因其险峻而称塞上。

兼天:连天。

波浪连天,因此说「兼天」;风云盖地,因此说「接地阴」。

这两句极写萧森阴晦的景象,内含一种勃郁不平之气。

3这两句落到自身,感叹身世之萧条。

丛菊两开,诗人去年秋天离开成都,到此时已经过了两个秋天了。

4催刀尺:催人裁剪新衣。

白帝城:在今天的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上。

急暮砧:指傍晚的捣衣声显得更加急促。

【译文】白露使枫树林凋零衰败了,巫山巫峡气象萧瑟阴森。

巫峡波浪滔天,巫山阴云密布。

我已是第二次看到菊花盛开,往日流过的眼泪又忍不住流了下来,我的一叶孤舟系在了夔州,我急于归乡的心也被紧紧地系住了。

天气寒冷催人裁剪寒衣,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从白帝城高处传来。

【赏析】本诗是组诗《秋兴八首》中的第一首,作于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寓居夔州期间。

当时安史之乱已基本平息,但国家局势并没有就此安定下来。

内有藩镇割据,战乱不断;外有吐蕃、回纥虎视眈眈,骚扰进犯,就连偏远的蜀地也暗藏着战乱的危机。

成都尹严武奉召回京后,杜甫失去了依靠,于是顺江东下,漂泊到夔州,那年他已五十五岁了。

体弱多病,加上壮志难酬、内心孤寂,使诗人在秋风萧瑟的季节倍感凄凉,故触景生情,写下了八首七言律诗,题名《秋兴八首》。

《秋兴八首》既描写了夔州萧条凄清的秋色,又抒写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困苦和悲愁,以及他在年迈多病之时依然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情怀。

整组诗情调悲凉,意境深幽。

此诗为组诗的第一首。

诗人通过描写悲凉萧瑟的秋景,将自己思念故土、期盼早日归乡的心情表达了出来。

杜甫诗词《秋兴八首》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秋兴八首》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秋兴八首》的诗意赏析《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四川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

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第二首写诗人身在孤城,从落日的黄昏坐到深宵,翘首北望,长夜不寐,表现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

第三首写晨曦中的夔府,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而这种宁静给作者带来的却是烦扰不安。

第四首是组诗的前后过渡,“故国平居有所思”一句挑出以下四首。

第五首,描绘长安宫殿的巍峨壮丽,早朝场面的庄严肃穆,以及自己曾得“识圣颜”至今引为欣慰的回忆。

第六首怀想昔日帝王歌舞游宴之地曲江的繁华,在无限惋惜之中,隐含斥责之意。

第七首忆及长安的昆明池,展示唐朝当年国力昌盛、景物壮丽和物产富饶的盛景。

第八首表现了诗人当年在昆吾、御宿、渼陂春日郊游的诗意豪情。

全诗感物伤怀,借深秋衰惨冷寂之景抒写人之暮年,知交零落,漂泊无依,空怀抱负的悲凉心境,表达了深切的身世之悲、离乱之苦和故园之思。

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以忧念国家兴衰的爱国思想为主题,以夔府的秋日萧瑟,诗人的暮年多病、身世飘零,特别是关切祖国安危的沉重心情为基调,其间穿插着轻快欢乐的抒情。

每一首都以独特的表现手法,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作者的思想情绪。

《秋兴八首》【年代】:唐【作者】:杜甫【内容】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去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秋兴八首其二·夔府孤城落日斜(2)赏析-翻译-原文

秋兴八首其二·夔府孤城落日斜(2)赏析-翻译-原文

秋兴八首其二·夔府孤城落日斜(2)赏析|翻
译|原文
这首诗主要是描写夔州夜晚的景色。

第二句每依北斗望京华是从第一首故园心而来,它承上启下,是全篇的关键之笔。

下面四句都是围绕望京华三字落笔。

整首诗交织着深秋的冷落荒凉、心情的寂寞凄楚和国家的衰败残破。

诗把峡谷的深秋,诗人个人身世以及国家丧乱都包括在里面。

这种既掌握景物的特点,又把自己人生经验中最深刻的感情融会进去,用最生动、最有概括力的语言表现出来,这样景物就有了生命力,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

语简而意繁,心情苦闷而意境开阔(意指不局促,不狭窄)。

苏东坡曾说: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确实是有见识、有经验之谈。

反复运用了循环往复的抒情方式,把读者引入诗的境界中去。

组诗的纲目是由夔府望长安──每依北斗望京华。

反复运用了循环往复的抒情方式,把读者引入诗的境界中去。

循环往复是《秋兴》的基本表现方式,也是它的特色。

不论从夔府写到长安,还是从追忆长安而归结到夔府,从不同的角度,层层加深,不仅毫无重复之感,还起了加深感情,增强艺术感染力的作用,真可以说是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赠郑谏议十韵》)第二首,有从夔府到长安,又从长安回到夔府的往复。

由夔府孤城按着北斗星的方位遥望长安,这是第
一次反复;听峡中猿啼,想到画省香炉。

这是第二次往复。

联翩的回忆,又被夔府古城的悲笳所唤醒。

这是第三次反复了。

《秋兴八首(其二)》杜甫唐诗鉴赏

《秋兴八首(其二)》杜甫唐诗鉴赏

《秋兴八首(其二)》杜甫唐诗鉴赏【原文】秋兴八首其二夔府孤城落日斜9,每依北斗望京华10。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11。

画省香炉违伏枕12,山楼粉堞隐悲笳13。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注释】9.夔(kuí)府:唐置夔州,州治在奉节,为府署所在,故称。

10.京华:指长安。

11.槎:木筏。

12.画省:指尚书省。

13.山楼:白帝城楼。

【白话译文】夔州的高城上又迎来了落日。

每当晚上北斗星出现的时候,我就按照它的方向来寻找长安的所在。

听到巫峡的猿啼,我真的流下泪来。

我也希望乘着浮槎回到自己的故乡,但这愿望终究还是落空了。

我还记得我从前春宿左省值夜的时候,晚上熬夜写些明朝的封事,点燃书案上的香。

可现在我早已不在那里就职。

滞留此地,傍晚时分听到城楼上吹起悲笳,心中升起一股隐然的悲痛。

你看,山石上爬满了藤萝。

月亮刚刚升起来的时候,月光是照在藤萝上的,而现在它已经照到河洲前面的芦荻花上面去了。

我一夜无眠,一直在怀念长安。

【赏析】《秋兴》八首首尾呼应,次第蝉联,上首诗以暮字结,这首诗以落日起。

上首诗明说深秋寄寓,却不写出夔州,这首诗特点夔州,写其身在夔州,心系长安,而时则经秋,正见出秋兴组诗之间的内在结构关系。

首联写夔州暮景,直点“望京华”,这是这首诗的中心,也是《秋兴》组诗写作的主旨。

夔府孤城落日,是其典型环境,一派凄凉衰飒景象。

“望京华”,正是“孤舟一系故园心”的具体化。

说“每依”,实为无夕不依,古人认为长安为帝京以象紫微垣天帝座,北斗正列垣旁,所以说依斗而望。

依斗望京华是全诗的主要脉胳。

次联承首联,阐明“望京华”,并启下文。

《水经注》:“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杜甫化用此句,听猿堕泪,身历苦境,故用一“实”字。

“三声泪”句是“听猿三声实下泪”的倒装句。

“八月槎”借用张骞事,《荆楚岁时纪》记载:“汉张骞使大夏,寻河源,八月乘槎到天河,经年而返。

《秋兴八首》注释

《秋兴八首》注释

《秋兴八首》注释【注释】1.秋兴(xìng):因感秋而寄兴。

2.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3.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重庆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

萧森:萧瑟阴森。

4.江:长江。

兼天涌:波浪滔天。

5.塞:关隘险要之地,此指夔州。

接地阴:风云盖地。

“接地”又作“匝地”。

6.丛菊两开:杜甫此前一年秋天在云安,此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

“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

两,一作“重”。

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7.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8.催刀尺:指赶裁冬衣。

“处处催”,见得家家如此。

9.白帝城:即今奉节城,在瞿塘峡上口北岸的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

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砧:捣衣石。

10.夔(kuí)府:唐置夔州,州治在奉节,为府署所在,故称。

11.北:一作“南”。

京华:指长安。

12.槎:木筏。

13.画省:指尚书省。

14.山楼:白帝城楼。

粉堞(dié):城上涂白色的女墙。

笳:古代军中号角,其声悲壮。

15.请看:言外兼有时光迅速之感。

16.一日:一作“日日”,一作“百处”。

翠微:青山。

17.信宿:再宿。

18.清:一作“新”。

19.匡衡:字雅圭,汉朝人。

抗疏:指臣子对于君命或廷议有所抵制,上疏极谏。

20.刘向:字子政,汉朝经学家。

21.多:一作“都”。

22.衣:一作“裘”。

轻肥:即轻裘肥马。

《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23.闻道:听说。

杜甫因离开京城日久,于朝廷政局的变化,不便直言,故云“闻道”。

似弈棋:是说长安政局像下棋一样反复变化,局势不明。

24.百年:指代一生。

此二句是杜甫感叹自身所经历的时局变化,像下棋一样反复无定,令人伤悲。

25.第宅:府第、住宅。

新主:新的主人。

26.异昔时:指与旧日不同。

此二句感慨今昔盛衰之种种变化,悲叹自己去京之后,朝官又换一拨。

27.北:正北,指与北边回纥之间的战事。

秋兴八首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

秋兴八首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

秋兴八首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秋兴八首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秋兴八首原文翻译及赏析1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翻译」听说长安的政坛就像一盘未下完的棋局,彼争此夺。

反复不定,反思国家和个人所经历的动乱与流亡,有说不尽的悲哀。

世道的变迁,时局的动荡,国运今非昔比,王侯们的家宅更换主人,无奈宦官当道,贤臣良相更成泡影。

中央的典章、文物、制度都已废弃,在政治上我已经是一个被遗忘的人了。

回纥内侵,关山号角雷动、兵戈挥舞;吐蕃入寇,传递情报的战马正急速奔驰。

在这国家残破、秋江清冷、身世凄苦、暮年潦倒的情况下,昔日在长安的生活常常呈现在怀想之中。

「写作背景」《秋兴八首》是唐代诗人秋杜甫于唐大历元年(766)秋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杜甫自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至当时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

因此写下这组诗。

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

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

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

「赏析」《秋兴八首》是唐代诗人杜甫七言律诗的代表作,全诗感物伤怀,借深秋衰惨冷寂之景抒写人之暮年,知交零落,漂泊无依,空怀抱负的悲凉心境,表达了深切的身世之悲、离乱之苦和故园之思。

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以忧念国家兴衰的爱国思想为主题,以夔府的秋日萧瑟,诗人的暮年多病、身世飘零,特别是关切祖国安危的沉重心情为基调,其间穿插着轻快欢乐的抒情。

每一首都以独特的表现手法,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作者的思想情绪。

《秋兴八首·其四》(即本诗)是组诗的前后过渡,“故国平居有所思”一句挑出以下四首。

「后人评诗」《后村诗话》:公诗叙乱离,多百韵,或五十韵,或三十韵,惟此篇最简而切也。

秋兴八首(2)赏析-翻译-原文

秋兴八首(2)赏析-翻译-原文

秋兴八首(2)赏析|翻译|原文颈联: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雉尾、宫扇:崔豹《古今注》记:雉尾扇,起于殷世。

高宗时,有雉雊之样,服章多用翟羽,缉雉羽以为扇,以障翳风尘。

王溥《唐会要》:开元中萧嵩奏,每月朔望,皇帝受朝于宣政殿,宸仪肃穆,升降俯仰,众人不合得而见之。

请各羽扇,上将出,扇合,坐定,乃去扇。

唯宸仪不欲令人见,故必俟扇开日绕,始得望见圣颜。

云移是形容宫扇移开。

日绕、龙鳞:日绕是说唐朝上朝很早,所以必须等到日出才能辨识皇帝的容貌。

龙鳞谓衮衣之龙章,即皇帝龙袍上的花纹。

前四句杜甫想到玄宗因为求道好神仙而误国,联系到自己,则是遗憾自己没有能够致君尧舜上,进而想起自己在朝中为官的情景:大臣按次序上朝,雉尾做的宫扇一层层打开,像云彩的移动,直到太阳出来,照到皇帝的衮龙袍上,才看清楚皇帝的容颜。

这样的情景已经成为往事,只能保留在记忆中,自己时当暮年,又远在夔州,再想看到这番上朝的景象是不可能的了。

字里行间充满了无限的遗憾。

然而杜甫一生的追求就是辅佐皇帝治理国家,想到当年在朝廷上为国家尽力,入朝为官一洗苍生忧的想法又跳了出来,所以下文说:几回青琐点朝班。

本诗在内容上可从此联分为两部分,前两联讲唐玄宗事,暗讽其执政后期昏庸误国,本联与尾联则转到诗人自身,写诗人在朝为官的情景和平居夔州的现状。

诗句寄托了诗人的故国之思和壮志难酬的悲伤,期望中又充满了无限的遗憾。

苏轼说杜甫:一饭未尝忘君。

这是很正确的。

尾联: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沧江、岁晚:沧江即夔州,一卧沧江是说诗人居住夔州,远离朝廷,仿佛谢安未出仕时高卧东山一样。

岁晚是说诗人已经五十五岁了,到了人生的暮年。

青琐、朝班:青琐指宫门。

朝班是古代大臣上朝时,依照官职的大小排列班次先后,所以叫朝班。

这两句与颈联紧密连接,颈联写诗人想到当年在朝廷为官,不禁跃跃欲试,恨不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

然而转念一想,现实与理想却又巨大的落差。

一是杜甫远在夔州,距离长安很远,所以说一卧沧江;二是杜甫时年已经五十五岁,虽然志在千里,却是老骥伏枥,正当人生暮年,很难再有什么作为了。

秋兴八首其二赏析

秋兴八首其二赏析

《秋兴八首其二赏析》
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秋兴八首其二》。

这首诗啊,就像是一幅美丽又带着点儿忧愁的画。

诗人杜甫用他的笔,给我们描绘出了特别生动的场景。

诗里说“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想象一下,一座孤单的小城,太阳慢慢落下去,红红的晚霞映照着。

诗人站在那里,心里一直想着京城。

这得多想念啊!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听到猿猴的叫声,诗人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他本来想着能像乘着木筏那样顺利去京城,可这只是个空想。

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有个同学叫小李,他一开始读这首诗的时候,不太明白诗人为什么这么伤心。

后来他了解了杜甫的经历,知道他一直心系国家,却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就好像自己努力想做好一件事,却总是做不到,那种无奈和难过一下子就懂了。

咱们再看“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这一句,好像能看到漂亮的香炉,还有远处传来的悲伤的胡笳声。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月亮照在石头上的藤萝上,江边的芦荻花在风中摇晃。

这画面多美,可又带着点儿凄凉。

同学们,读这首诗的时候,咱们可以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象这些画面。

比如说,想象那座落日下的孤城。

再想想诗人听到猿叫时的悲伤。

大家想想,如果我们也处在诗人的境地,会是什么感受呢?
就像咱们班的小王,他读这首诗的时候,把自己当成了诗人,一下子就体会到了那种深深的忧愁。

咱们多读一读,多想一想,就能更好地理解这首诗啦。

相信大家都能从这首诗里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也能欣赏到诗中的美!。

2021年《秋兴八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2021年《秋兴八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Kneeling to finish the path you choose.简单易用轻享办公(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秋兴八首》原文及翻译赏析《秋兴八首》原文及翻译赏析1秋兴八首唐代: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译文及注释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

萧森:萧瑟阴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兼天涌:波浪滔天。

兼天:连天。

塞上:指巫山。

接地阴:风云盖地。

杜甫秋兴八首之二原诗及释译

杜甫秋兴八首之二原诗及释译

杜甫秋兴八首之二原诗及释译1. 诗的背景杜甫,大家都知道,是唐朝的诗圣,他的诗歌就像是大海里的珍珠,闪闪发光。

这首《秋兴八首之二》是在一个秋天写的,那时候他正经历着生活的种种波折,真是“人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啊。

可以想象,秋天的季节,叶子纷纷落下,仿佛也在诉说着他的心情。

2. 诗的内容2.1 诗句解析在这首诗中,杜甫提到“白露横江”,这可是描绘秋天景色的一句经典啊。

白露时节,空气清新,露水在晨光中闪烁,真让人心旷神怡。

不过,杜甫的心里却藏着一种无奈和惆怅,难免让人想起“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这句话。

2.2 情感表达他还写到“苍茫云海间”,这时的天空显得格外辽阔,心情也跟着飞扬。

但紧接着,杜甫又提到自己的孤独,仿佛在说“即使万里长空,我也难免一人独行”。

这种情感真是让人感同身受,心里一阵酸楚。

3. 诗的意境3.1 自然与人心杜甫通过自然景象来反映自己的心境,简直是“借景抒情”的高手!他用秋天的萧瑟和孤独来表达自己的无奈,像是把自己的心情完全交给了大自然。

想象一下,黄叶飘落,那种无情又无奈,正好与他内心的孤独呼应。

3.2 思乡情怀再说说他对故乡的思念,诗中似乎透露出一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情感。

虽然身处异乡,但思乡之情却像那秋风一样,刮得人心里生疼。

他的这种情感,简直是让人泪目。

4. 诗的价值4.1 影响深远杜甫的诗歌不仅有情感,更有思想深度,他的作品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当时社会的百态。

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这首诗,简直是那种“走心”的代表,值得我们一再回味。

4.2 语言魅力最后,杜甫的语言简练而又富有表现力,他用简单的词汇却传达了复杂的情感,真是“言简意赅”的典范。

即便是今天读来,依然觉得让人心中一阵暖流涌动。

5. 结尾总的来说,杜甫的《秋兴八首之二》不仅仅是一首诗,更像是一段人生的缩影。

它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不禁思考生活的无常和人心的孤独。

秋天的落叶,正如他心中的思念,轻轻飘落,久久不能散去。

秋兴八首赏析

秋兴八首赏析

秋兴八首赏析秋兴八首赏析第1篇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故乡,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写作背景]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755年12月16日-763年2月17日)”,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

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

《秋兴》既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杜甫出生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自小所受的教育与熏陶,是他对国家命运与民生疾苦非常关注。

他曾多次在诗中表示过“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之类的心迹。

在流寓四川的.年月里,它时刻关心着国家形势,盼望“安史之乱”早日平息,国家与百姓能够重归安宁。

可是,事与愿违,“安史之乱”虽与763年被平定,但国家的形势却仍不稳定,回纥、吐蕃等民族自是兵强马壮,不时侵略唐境,吐蕃还于763年一度攻占了都城长安;而唐朝内部在平定“安史之乱”战争中作大的军阀也拥兵割据,对朝廷构成了威胁。

国运威迫,犹如四季之在暮秋,杜甫为此而深感忧虑。

在寓居四川的近十年里,杜甫历经流离,备尝艰辛,身心憔悴不堪。

他在此期间处境穷困和心境凄惨。

他日夜想回归故乡,却始终无法实现愿望。

写这首《秋兴》时,他已五十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来日无多,叶落归根之想更为迫切。

评杜甫《秋兴八首·其二》

评杜甫《秋兴八首·其二》

评杜甫《秋兴⼋⾸·其⼆》夔府孤城落⽇斜,每依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槎。

画省⾹炉违伏枕,⼭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上藤萝⽉,已映洲前芦荻花。

杜甫作于夔府的秋兴⼋⾸,真切记录了他当时的⼼路历程,让⼈读罢悲不⾃胜,可以说每⼀⾸都是⽤“⾎泪”书写⽽成的,⽽每⼀⾸的⽤字⽤词⽤句及⾄句式结构引发的多层感发都显⽰出了杜甫作为“诗圣”的笔⼒,以下以其第⼆⾸为例,进⾏评析。

“夔府孤城落⽇斜,每依北⽃望京华。

”诗的⾸联看似只是简单客观地交代了⾃⼰在夔府望京华这样⼀个事实,却已经传达出悲伤的⽓息,为整⾸诗垫下了感伤的基调。

孤城,诗⼈将“孤”字赋予了夔府这座城。

夔府是⼀座孤独的城——她地处群⼭的怀抱,周围没有其他的城市。

然⽽,“孤城”⼀词给⼈的想象却绝不仅仅停留在这⼀层⾯:落⽇斜,意味着⼀天要结束了,夔府也要关闭城门了(古时有天⿊关城门的习惯),⽩天城⾥聚集的⼈散了,各⾃回家了,热闹的⼈声也消失了,整座城在那个时候就像空了⼀般,这座城也就变得孤清了;同时诗⼈只⾝处在此城中,举⽬⽆亲,于是这座城对他⽽⾔便成了孤城。

⾄于落⽇,在王维的笔下是悲壮美好的,所以有“⼤漠孤烟直,长河落⽇圆”的开阔场景,然⽽对于飘零在外的游⼦杜甫来说⽆论如何也不会引起美好的感觉,正如后⼈马致远在词中所写的“⼣阳西下,断肠⼈在天涯”。

⼣阳本⾝就是⼀个让⼈感到悲伤引起悲思的物象——落⽇象征着⼀天的结束,⾯对落⽇的西沉,⼈是会很⾃然地想到时光、繁华等⼈世间⼀切美好东西的易逝。

⽽⼤唐的命运也恰如这⼣阳,越落越沉。

看到⼣阳,诗⼈⼜怎么会不哀伤呢?⼀孤城、⼀孤⼈,还有落⽇,⼀幅孤独、哀伤、凄凉的画⾯跃然纸上。

“每依北⽃望京华”这句,很多版本写作“每依南⽃望京华”,这种版本认为长安在北,⼜名北⽃城,夔府在南,⽽诗⼈在夔府,所以是依南⽃——夔府来远望京华。

这种说法固然解释得通,然⽽其意义却着实⽐不上“每依北⽃望京华”来得丰富动⼈。

长安与夔府隔着万重⼭千重⽔,任凭诗⼈如何也是望不见的,然⽽虽然不能直接看见长安,但是北⽃星的⽅向正是长安城所在的⽅向,⽽且北⽃星下正指着他的长安城(古有“长安上指北⽃”[1][1][1]说法),找到了北⽃星他就找到了长安的位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出自唐代杜甫的《秋兴八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秋兴八首其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秋兴八首其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秋兴八首其二》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思考和情感体验。

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景物描写的方式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和感慨。

他描述了秋天的景象:秋雨、秋风、落叶和寒蝉等等。

这些景物不仅勾勒出了秋天的特点,也暗示了岁月的流转和人生的变迁。

在诗中,杜牧表达了对秋天的独特情感。

他通过描写落叶飘零、寒蟬凄婉的景象,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思念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他认为秋天虽然美丽,但也带来了离别与凄凉。

整首诗充满了忧伤和离愁的情感。

总的来说,杜牧的《秋兴八首其二》表达了一种独特的秋天情感,既欣赏秋天的美景,又感叹岁月的流转和人生的短暂。

这使得这首诗在描绘秋天的同时,也折射出了人们对于生命和时光流逝的深沉思考和感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秋兴八首》其二全诗翻译赏析
秋兴八首其二杜甫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罗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这两句写诗人在夔州孤城,从日落黄昏直坐到深夜,翘首北望长安;身在剑南,心怀渭北,那里兵戈未息,局势不稳,诗人忧心如焚。

诗句表现出诗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目睹国家残破,自己不能有所作为,言外之意,发人深思,耐人琢磨。

翻译:
夔州的高城上又迎来了落日。

每当晚上北斗星出现的时候,我就按照它的方向来寻找长安的所在。

听到巫峡的猿啼,我真的流下泪来。

我也希望乘着浮槎回到自己的故乡,但这愿望终究还是落空了。

我还记得我从前春宿左省值夜的时候,晚上熬夜写些明朝的封事,点燃书案上的香。

可现在我早已不在那里就职。

滞留此地,傍晚时分听到城楼上吹起悲笳,心中升起一股隐然的悲痛。

你看,山石上爬满了藤萝。

月亮刚刚升起来的时候,月光是照在藤萝上的,而现在它已经照到河洲前面的芦荻花上面去了。

我一夜无眠,一直在怀念长安。

赏析: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它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一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这组诗以身居巫峡,心念长安为线索, 抒写遭逢兵乱, 留滞他乡的客中秋感, 于凄清哀怨之中, 具有沉雄博丽的深闳意境。

《秋兴八首》是老杜“以其生平之所郁结 ,与其遭际 ,暨其伤感 ,一时荟萃 ,形为慷慨悲歌 ,遂为千古绝调”。

这八首诗从内容到技巧 ,都显示出杜甫的七律已经进入到更为精醇的艺术境界 ,郝敬称为“真足虎视词坛 ,独步一世”。

黄生曰 :“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 ,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


第二首写诗人身在孤城,从落日的黄昏坐到深宵,翘首北望,长夜不寐,上应第一首。

最后两句,侧重写自己已近暮年,兵戈不息,卧病秋江的寂寞,以及身在剑南,心怀渭北,“每依北斗望京华”,表现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罗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第二首时序由日暮而至深夜,写夔府秋夜北望京华。

首联承上首末联,由薄暮入笔。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点明北望的地点“夔府”,“落日斜”点明时间。

夔州地处群山之间,又值落日斜照,这深秋黄昏的景色对于一个命运坎坷、沦落天涯的人来说,更会引起落寞思乡之情。

是每当金乌西坠、玉兔东升时,就依北斗星的方向眺望日夜思念的长安。

“每依北斗望京华”句,是组诗八章的纲领和眼目,钱注云:“依斗望京,此句为八章之骨。

”长安在北,故“依北斗”,“每依”,无夕不然也。

京华亦即故园所在,望而不见,焉能不悲?以下抒发个中深悲。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 至广德元年 (公元 763 年) 虽告结束, 但边患并未消弭, 吐蕃、回纥、党项羌等族乘虚而入, 在北方和西方不断侵扰。

藩镇拥兵割据, 战乱时起, 生灵涂炭, 民不聊生, 大唐王朝再也无力挽回由盛至衰的颓势。

杜甫饱尝战乱之苦, 历经艰辛, 辗转入蜀, 依好友严武居于成都。

孰料严武不久去世, 杜甫难以存身, 于是离开成都沿江东下, 于代宗大历元年 (公元 766 年) 到达州, 滞留于此。

诗人长期漂泊, 备尝艰辛, 晚年多病, 故交零落, 壮志难酬, 慨丛生, 遂在孤城的暮色中, 他循着北斗遥望那使他魂牵梦萦的长安, 长安是唐王朝的首都, 是国家的象征, 诗人忧国忧民, 诗人虽然暮年多病、身世飘零却时刻关切国家安危。

“每依北斗望京华”,不但写出长安的方向,写出夔州与长安遥远的距离,而且更能表达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对故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以北斗来比喻长安,实际上是借北极星在天空中的永恒位置来表达诗人对唐王朝的坚贞之意,诗人始终情系国家,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把怀念京华与身世之感紧密交织。

槎指木筏。

《水经注》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啼三声泪沾裳。

”旧日知道在巫峡听猿声使人哀伤落泪,现在身在夔州,亲自听到猿声而不禁泪下,故云“实下”,“实”,实实在在,真的。

即“听猿三声实下泪。

”金圣叹认为“实”字用得好 ,《选批唐诗》卷三 : “此是身历苦境 ,故下一‘实’字。

”诗人杜甫在现实生活中可谓历尽艰难: 参加科举应试不第, 长安十载干求奔波, 又在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 生计无着, 妻离子丧于萧瑟晚秋之际,独坐孤城,望穿京华,而时局变异,世事难料,心事微茫,听到凄楚的猿声,不由泪下。

诗人漂泊天涯,遥望京华,欲归不能,愁绪难解。

这句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不仅加重了凄凉的气氛,也烘托了诗人的心情。

“八月槎”化用典故,古书民间传说,天河与海通,海边居民每年八月看到有浮槎(即水上木排)来去,于是准备许多干粮,乘槎而去,以为到时又可乘槎回来。

此传说后来附会到张骞身上,说张奉汉武帝命,寻黄河之源,因乘槎至天河,牵牛宿旁。

”杜甫《有感五首》亦云 : “乘槎消息断 ,无处觅张骞。

”肃宗上元二年,严武以兵部侍郎出任为成都尹兼御史大夫。

杜甫希望能有机会随严武一同入朝,回到长安,实现其政治理想。

但不幸严武突然去世,八月份乘船回长安供职的心愿化为泡影。

故云:“奉使虚随八月槎。

”此处借用民间传说,表明自己回朝愿望落空,回长安如同乘槎在天,茫茫不可达也。

与“孤舟一系”句相照应。

与“听猿”句因果承接紧凑。

两句写出诗人羁旅漂泊归期无望的痛苦凄凉心情。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伏枕,伏于枕上。

在这里引申为卧病。

山楼指白帝城,粉蝶,指城上涂着石灰的短墙。

画省,即尚书省,杜甫的检校工部员外郎是尚书省的郎官。

杜甫在严武幕府的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 , 只是个虚衔。

他当时十分希望能随严武入朝而经引荐留任京师 , 在尚书省供职。

不过这个愿望未能实现 , 他因此引以为憾 , 在《秋兴八首》这组追怀故国往事的诗中一再流露出来 , 如前头“奉使虚随八月槎”一句 , 以浮槎上天为喻 , 说自己还朝的意愿徒然落空。

“画省香炉“指在尚书省轮流值班。

唐代尚书省和门下省的官员有轮流值宿于省属的惯例。

尚书省署以胡粉涂壁,画古代贤人烈士在其上,所以称“画省”。

香炉,尚书省上朝时,有侍女二人捧炉焚香从入。

伏枕,表明诗人年老体衰。

画省香炉,心中所念,为虚;伏枕山楼,眼前现状,是实。

诗人慨叹没能入京供职、违离画省
香炉,只空挂了个尚书郎的职衔,辜负了那份工作,伏枕有病的不幸,不能回到皇帝身边供职,滞留在这荒僻的山城。

这句写出了诗人没有机会报效国家的遗憾愁闷之情。

“山楼粉堞隐悲笳”又从遥想回到现实环境中。

远处白帝城的墙外隐隐约约传来的凄咽的笳声,诗人已经很痛苦了,这悲壮的军笳声自然更加撩起诗人无限的愁思和感慨。

万籁俱寂的深夜,不时传来凄厉军笳声,山城的环境真是无限悲凉。

以上由夔府想京华,又由京华回到夔府,思绪在故国故园与夔府孤城之间往复,情极凄切缠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