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主要病虫害测报技术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1950、1964、1985、1990爆发流行,造成损失60亿公斤、 36亿公斤、32亿公斤、25亿公斤,减产20%~30% 。
玉米二代粘虫发生规律
wenku.baidu.com
玉米粘虫是一种远 距离迁飞性害虫,每年春季由南方省份迁 入我市,5月下旬后期,为害拔节孕穗期的小麦。秋季随着 气温下降,北方地区发生的玉米粘虫随高空气流回迁南方, 6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麦收前后),玉米粘虫在我市玉米田 相继大面积发生。5月下旬降雨量大,小麦倒伏早且倒伏面 积大,有利于粘虫产卵和卵的孵化,麦收前在麦田危害,麦 收前后,50%左右的幼虫达3龄,30%处2龄,20%处1龄, 麦受害,大量幼虫迁入玉米田危害,虫龄越高,食量越大, 危害越严重。成虫产卵最适温度19℃~22 ℃,适宜粘虫发 育的相对湿度75%以上,相对湿度低于40%时,粘虫产卵、孵 化、幼虫发育受到抑制。
调查方法:若条锈病处于点片发生期,且田
块面积在667m2以上,则5点取样,每点实查 667m2,田块不足667m2,则全田实查。实 查采用低头慢步踏查(观察幅1m)和蹲下细 查相结合的方法,检查发病中心和单片病叶 发生情况。另外,每块还需选择1m行长(条 播田)或0.5m2(撒播田)代表样点,计算 叶片数目用以估计叶片密度。 预测方法:冬前预测。如秋苗发病普遍,感 病品种种植面积大,冬季气温偏高,气象预 报第二年3~5月降雨多,即可预报病害有偏 重流行的可能。
中国农药用量已高出世界水平5倍,再增长怎么办?

在民众日益关注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农药减量已成为全球 趋势的背景下,中国作出了上述承诺。7月19日,农业部宣 布将启动课题研究,探寻农药减量的合理模式与路径,科学 绘制中国农药减量路线图。今年上半年,农业部为此做了诸 多工作。1月16日,农业部办公厅下发《2015年种植业工作 要点》,要求有效控制农药使用量,力争2020年农作物农药 使用总量实现零增长,推进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 残留农药,以及高效大中型药械替代低效小型药械,扩大低 毒生物农药示范补贴试点范围。同月28日,农业部召开部常 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3月17日,农业部表示,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这一行动。
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锈病之一。小麦锈病俗称
“黄疸病”,分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3种, 是中国小麦生产上分布广、传播快,危害面 积大的重要病害。其中以小麦条锈病发生最 为普遍且严重。主要发生在河北、河南、陕 西、山东、山西、甘肃、四川、湖北、云南、 青海、新疆等地。

小麦条锈病在我国西北和西南高海拔地区越夏。越夏区产生 的夏孢子经风吹到广大麦区,成为秋苗的初浸染源。病菌可 以随发病麦苗越冬。春季在越冬病麦苗上产生夏孢子,可扩 散造成再次侵染。造成春季流行的条件为:①大面积感病品 种的存在;②一定数量的越冬菌源;③3—5月的雨量,特别 是3、4月的雨量过大;④早春气温回升较早。我省陇南是条 锈病的常发区,天水是易发区。条锈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 大。在所有种麦地区,夏季均可在自生麦苗上繁殖, 成为当 地秋苗发病的菌源。冬季在小麦停止生长但最冷月气温不低 于O℃的地方,同条锈菌—样,以休眠菌丝体潜存于麦叶组 织内越冬,春季温度合适再扩大繁殖为害。
6-9月晚疫病病情指数变化图 10
病情指数
8 6 4 2 0 1 3 5 7 雨露日数 9 11 雨露日数 病情指数
病情指数
0 2 4 6 8
发生始盛期各品种病情指数图
品种
新 大 宁 坪 薯 8号 大 西 洋 渭 薯 6号 陇 薯 1号 陇 薯 2号
病情指数
庆阳市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方法
术语解释
病叶率:为发病叶片数占调查叶片总数的百
分率,用以表示发病的普遍程度。 病田率:指调查发生条锈病的田块占全部调 查田块的百分率。 防治指标:对早期出现的发病中心要及时进 行集中药剂封锁;大田内病叶率达0.5%~1% 时立即进行普治,防止扩散蔓延。 发病中心:条播田15cm长度内或撒播田15cm2 内有3张以上病叶时即为发病中心。
玉米粘虫以幼虫暴食玉米叶片,严重发生时,
短期内吃光叶片,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为害 症状主要以幼虫咬食叶片。1~2龄幼虫取食 叶片造成孔洞,3龄以上幼虫危害叶片后呈现 不规则的缺刻,暴食时,可吃光叶片。大发 生时将玉米叶片吃光,只剩叶脉,造成严重 减产,甚至绝收。当一块田玉米被吃光,幼 虫常成群列纵队迁到另一块田为害,故又名 “行军虫”。一般地势低、玉米植株高矮不 齐、杂草丛生的田块受害重。
化苹果病虫害监测基点和苹果病虫害观测圃,准确掌握不同区域苹果病
虫害的防治“节点(防治适期)”,建立并完善苹果树早期落叶病、蚜 虫、螨类等病虫害监测预报技术及防治指标和病虫害的快速预警系统,
指导果农精准用药,避免盲目用药、过量用药、多种类用药等现象,减
少用药次数。
当前化学农药的使用情况

现代农业使用农药的量很大,品种复杂,而且地域分布范围广。经济越 发达,使用农药越多。在发达国家,超过99%的谷物使用过农药;接近 99%的土豆,甜菜和豆子使用过农药;近94%的蔬菜使用过农药;近 92%的果树使用过农药。如此等等。我国是农业大国, 每年平均发生病 虫害约27-28亿亩次,解放后开始施用农药,从零起步,农药使用量逐
小麦条锈病调查方法:
调查时间:首先是病情普查,分别在小麦秋
苗期、返青拔节期和生长后期进行。 调查田块:依据小麦种植区划和常年秋苗发 病情况选定若干代表区域,各代表区域内选 感病品种早播和适期播种麦田调查。调查田 块数量原则上依据距越夏菌原远近和常年秋 苗发病普遍程度确定,一般每点调查田块不 少于15块,每田块面积应大于334㎡。


庆阳市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

根据农业部《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中的区域重点,西北部包括陕西、甘肃、宁夏、新 疆和山西中北部及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为马铃薯、 春玉米、小麦、棉花等作物一季种植区,也是苹果、 葡萄等优势产区。该区域是小麦条锈病主要越夏源 头区,棉铃虫、草地螟和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 常年重发区。重点推行绿色防控措施,最大限度降 低化学农药使用量。其中,小麦条锈病源头区推行 退麦改种、药剂拌种等措施,减少大面积防治次数 和外传菌源。

2007~2012年,在环县甜水镇、庆城县白马镇、镇 原县平泉镇等10乡镇进行的精选无病种薯和农户自 留种晚疫病中心病株出现日期及发生程度调查结果 表明:采用无病种薯中心病株出现时段为7月5~12 日,平均发病株率5.4%,平均病情指数为1.6。农 户自留种中心病株出现时段为6月8~7月2日,平均 发病株率17.3%,平均病情指数2.68。自留种田中 心病株出现日期较精选种田早3~27天,平均15天 ,发病株率较精选种田高220.4%,病情指数高 67.5%。
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
主要内容
预测预报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地位
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
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方法
预测预报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地位
植物保护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
保农作物获得丰收的重要手段。农作物病虫 害预测预报工作作为植保公益服务职能的重 要内容,是指导病虫害防治的前提,也是各 级领导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决策依据,具有 防治上的前瞻性、预见性和主动性,是病虫 害科学防控的基础。
监测预报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地位

“十三五”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方针,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 的理念,在准确预测预报的基础上,依靠科技进步,依托新 型农业经营主体、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集中连片整体 推进,大力推广新型农药,提升装备水平,加快转变病虫害 防控方式,大力推进绿色防控、统防统治,构建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实现农药减量控害, 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重点 在“控、替、精、统”4个字上下功夫,努力实现“三减一 提”:减少施药次数、施药剂量、农药流失,提高防治效果。

已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的优质、安全生产技术体系IFP,尽管 涵盖果品生产全过程, 但其核心是果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即优先 采用物理、生物等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禁止使用高毒或剧毒农药,生产优质、安全果品,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改 善和保护人类健康。因此,根据 IFP的要求,应进一步加强苹果主要病 害发生和流行规律研究及基础设施,强化投入机制,建设自动化、可视
年增多。80年代,每公顷土地农药用量为4.65公斤;90年代增加到15.9
公斤以上,增加了两倍多。目前,全国农业使用农药为23万吨左右,每 公顷使用农药24.2公斤。(见图1-3)。其中,杀虫杀螨剂占62%;杀菌剂
占21%;除草剂占17%;杀鼠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所占比例很小(见图14)。至今农药每亩用量约2公斤;其防治面积达23亿亩左右,约占总面 积的85%;每年可挽回粮食损失200-300亿公斤。可谓功不可没。

庆阳市属典型雨养旱作农业区,年降雨量480~680 mm , 其中7、8、9三个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0%,气候条件 十分利于晚疫病发生。经2009年在西峰区彭原乡李家寺村对 6、7、8、9四个月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情况系统观测,以6至 9月每旬雨露日数为横坐标,病情指数为纵坐标做出6~9月 病情指数变化图。从晚疫病病情指数变化得出晚疫病发生流 行包括三个阶段:一是中心病株出现阶段,6月中旬至7月中 旬即从现蕾期就可能出现中心病株,向附近植株蔓延,形成 发病中心,中心病株发生期预测预报“标蒙”气候指标为6 月中旬至7月中旬连续2~4d,空气湿度超过80%时,10~ 15 d内就有可能出现中心病株。二是普遍蔓延阶段,7月下 旬至8月上中旬以大田中大多数植株的上部叶片都有个别病 斑为标准,从发病中心蔓延0.67hm2地,约需20~25d。三 是严重发病阶段,8月中旬至9月上中旬发生流行进入盛期, 植株枯死百分率急剧增加。
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发展历程

我国十分重视农作物有害生物的监测工作,把重大
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与控制纳入国家突发公共事件
总体应急预案范畴,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就开展 了螟情监测预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60年代起,就 对27种农业作物病虫的监测预报技术进行了研究, 制订了《主要农业作物病虫预测预报办法》,并于
解决对策

围绕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 系,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重点任务是:“一构建,三推 进。” 构建病虫监测预警体系。按照先进、实用的原则,重点建设 一批自动化、智能化田间监测网点,健全病虫监测体系;配 备自动虫情测报灯、自动计数性诱捕器、病害智能监测仪等 现代监测工具,提升装备水平;完善测报技术标准、数学模 型和会商机制,实现数字化监测、网络化传输、模型化预测、 可视化预报,提高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推进科学用药 、推进绿色防控 、推进统防统治 。
90年代组建了全国较为完善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
报体系。

前苏联和日本在20世纪40年代就开展了重要病虫的监测预报 研究应用,目前,日本可发布果树、蔬菜、花卉等32种作物 208种病虫预报,美国、加拿大、英国等相继于20年世纪70 年代开展了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监测预报技术研究,并以此为 基础,建立了测报资料数据库及监测预报体系。生产实践中, 20世纪90年代欧洲率先在苹果园推行生产综合管理技术体系 (Integrated fruit production,简称IFP制度),在IFP管理制 度框架下,以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为基础,建立苹果病虫害 预警系统和防治决策系统,指导病虫害防治工作,此后很快 得到欧美发达国家的普遍响应和推广。1999年意大利、法国、 德国等国家采用IFP制度生产的苹果已占苹果栽培面积的 86%,采收后获得IFP证书的苹果产量已超过72%。带有IFP 标签的果品已开始在市场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力,成为消费市 场的亮点和制高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