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国家定义分析

合集下载

第四章_国家理论

第四章_国家理论

第四章 政治国家
第一节 国家理论
1、社会共同体说 2、国家契约说
3、国家统治说
4、国家要素说
第四章 政治国家
第一节 国家理论
梁启超认为:“夫国 家者何物也?有土地有 人民,以居于其上之人 民,而治其所居土地之 事,自制法律而守之。 有主权,有服从,人人 皆有主权者,人人皆服 从者,夫如是斯谓之完 全成立之国家。”
第四章 政治国家
(四)如何认识当代的资本主义国家
马克思、恩格斯在 分析资本主义基本 矛盾的基础上,提 出资本主义必然灭 亡、社会主义必然 胜利(即通常所说 的"两个必然")
第四章 政治国家
五、社会主义国家(socialist state)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改变了世界 首先,社会主义国家在探索建立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 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其次,社会主义使人类逐步摆脱了“战争怪圈”,抗 衡了战争势力,维护了世界和平。 第三,社会主义为埋藏野蛮的殖民体系发挥了巨大作 用。 第四,社会主义为推动历史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作 出了贡献。
第四章 政治国家
二、民主共和政体
(一)议会制 议会制是以议会为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 总统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政府(内阁) 由议会中拥有多数议席的一个政党或政 党联盟组成,并对议会负责的国家管理 形式。
第四章 政治国家
二、民主共和政体
(二)总统制 总统制是以总统为国家元首又作为政 府首脑,领导和组织政府,政府不向 议会负责而向总统负责的国家管理形 式
第四章 政治国家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
恩格斯指出: " 国家;。
第四章 政治国家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

戴维。伊斯顿对于政治含义的这一确定指出了政治生活的内容和基本方式,同时,指明了政治与 非政治活动的重要区别之一是权威性的存在,因此,有特定的合理因素。 但是,这一政治定义存在的缺陷是,它没有揭示社会需要权威性价值的深层动因。同时,它把政 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既有社会价值,而忽视了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同样是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把 政治活动仅陷于决策,而忽视了在决策之外,政治活动还包含着斗争、统治、规制、参与等活动。 其它还有一些别的政治观。这些政治观都没有能够深刻而全面地确定政治的涵义。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 1.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不过是人与人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人们的社会关系有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种族等各个方面。而政治则是这些关系中的一种或 者一个方面, “人们的政治关系同人们在其中相处的一切关系一样自然也是社会的、公共的关系” 。 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上,政治关系有不同的内容。在阶级社会中,政治主要是相互对抗 的阶级之间的关系,因此,列宁说: “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就是无产阶级为争取解放而 与世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关系。 ”与此同时,政治还包括非对抗阶级在之间的关系,如无产阶级对 本阶级群众、对农民的关系,包括其他的社会关系如民族关系等。 在剥削阶级消灭以后的社会主义时期,政治关系主要是人民内容不同群体、阶层、民族等方面的 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是社会的上层建筑。相对于社会经济而言,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 体现” 。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其基本含义是: 首先,这里的经济是指特定经济关系,包含生产资料所有权关系、生产过程中的支配被支配关系 和生产成果的分配关系。 其次,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实际运行,在其本质、内容、形态和方式等方面,根本上是经济关系决 定的,体现着经济关系的要求。 再次,政治以围绕特定权力活动的集中方式,体现和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并且对于经济 关系起着反作用。 在阶级社会中,这种经济关系在社会群体的现实性上体现为阶级关系,因此,政治是阶级关系的 体现。因为“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 ,所以,政治集中体现着特定社会阶 级利益。在社会主义时期,社会经济利益和要求中最根本的是发展生产力,因此,经济建设成为“最 大的政治” 。 3.国家政权是政治的根本问题。 国家政权是政治的根本问题。

第一章:《政治学概论》之阶级与国家

第一章:《政治学概论》之阶级与国家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商业成为独立的部门。恩格斯称之为“有决 定意义的重要分工:它创造了一个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产品交换的阶 级--商人。”( 《马恩选集》P162/4/1995版)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产 生了两个结果:第一、商品交换的发展和商人阶级的出现,出现了金 属铸币:这是非生产者统治生产者和生产的新手段。于是,就产生了 金融借贷、利息、高利贷剥削。土地、人成了买卖与抵押的对象。富 人与穷人。奴隶的强制性的劳动成了整个社会上层建筑赖以建立的基 础。至此,私有制完全代替了公有制,奴隶制终于形成了。第二、由 于商业活动、土地的买卖和抵押,人们为谋生而流动,原来的氏族和 部落的居民混杂居住,使社会成员成分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 • 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氏族制度的局限性日益暴露。特别是自由民 与奴隶、富人与穷人的利害冲突日益尖锐化,而氏族制度在这种对立 和冲突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这时候“氏族制度 已经过时了。它被分工及其后果即社会之分裂为阶级所炸毁。它被国 家代替了”。( 《马恩选集》P165/4/1995版)
第一章 第一节
• 从“家庭的发展阶段”来看,联结原始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主 要是血缘纽带,而非经济纽带。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庭形式是群 婚(即整个一群男子和整个一群女子互为所有)。群婚经历了两个发 展阶段,最初阶段是“血缘家庭”(它是按辈分来划分成员的,其禁 止父母与子女间通婚),其后发展为“普那路亚家庭”(它禁止兄弟 姐妹间通婚)。 “普那路亚(同伴)家庭”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婚姻制 度从“内婚制”转向“外婚制”(即禁止一定范围内血缘亲属成员之 间通婚的婚姻制度)。 • 氏族是由普那路亚家庭直接引起的。一个族群内部(兄弟姐妹间) 的婚姻禁忌一经确立,该族群就转化为氏族了。 • 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它 是为生产而直接结合起来的原始社会单位。它是原始公社制度的社会 经济单位,也是原始社会的基本的社会组织。各个氏族一般具有共同 的名称、共同的宗教信仰和共同的墓地。 • 按生产发展阶段来说,氏族产生于蒙昧时代中期(鱼为食物并使 用火),在高级阶段继续发展起来(弓箭的发明),到野蛮时代的低 级阶段(制陶、驯养动物、种植植物)达到了全盛时期。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 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政治)【圣才出品】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 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政治)【圣才出品】

第一章政治1.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政治的含义1.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就非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来说,其对于政治的看法,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是:(1)政治是对于一种社会价值的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中国儒家学说对于政治的阐释,寄托着其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价值的追求;在西方,是把政治与某种伦理价值联系在一起的。

从道德和价值出发解释政治,强调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价值取向,指出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显示了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目的的把握。

这一政治观很大程度上蕴含着人们对于政治生活超越现实的追求和要求,因此常常被理解为是理想主义的政治观。

但是,这种道德政治观也有其弱点:它从哲学思辨出发而不是从社会现实出发分析政治,这就使得它带有浓重的“神秘和思辨的色彩”;同时,它仅仅从抽象的社会伦理价值层次上把握政治,而没有深刻地揭示政治价值背后的社会本质内容。

(2)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这种观点认为政治就是争夺权力,玩弄权术。

把政治归结为权力或以权力为中心的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涉及了政治的核心内容,同时,由于这一政治观把现实政治归结为政治权力,因此被称为现实主义政治观。

但是,权力政治观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因而难以解释政治活动中价值和道德的作用,也没有正确解释政治生活的社会目的和追求,因此权力政治观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全面和不深刻的。

(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

这种观点认为政治是对公众事务的管理,把握了政治的公众性和管理性特征。

但是,这一政治观并没有深刻说明政治的公众性的本质含义,同时,忽视了政治除了管理性之外,还有统治性的一面。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这一定义由美国政治学家伊斯顿提出,指出了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包括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

因此,这一政治观指出了政治生活的内容、方式以及标志。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笔记详细版1234(全)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笔记详细版1234(全)

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第一章政治第一节政治的涵义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1.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

从道德和价值出发解释政治,强调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价值取向,指出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显示了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目的的把握,并且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道德衡量标准。

但其从哲学思辨出发而不是从社会显示出发分析政治,仅仅从应然的层次和角度解释政治,不能现实的反映社会政治生活。

2.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从实然的层次上对政治的解释,但他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因而不能解释政治活动中价值和道德的作用,也没有正确解释政治生活的社会目的和追求。

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

把握了政治的公众性和管理性特征。

但这一政治观并没有深刻说明政治的公众性的本质含义,同时忽略了政治除了管理性之外,还有统治性的一面。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

但他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有片面性。

5.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

这种政治观典型地具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

其它还有一些别的政治观。

这些政治观都没有能够深刻的全面地确定政治的涵义。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释政治的基本角度是社会关系,其确定政治关系的基本依据是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同时,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上,政治关系有不同的内容。

阶级社会中,政治内容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关系,在消灭了剥削阶级以后,政治内容则主要成为人民内部的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社会经济关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实际运行,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政治关系以围绕特定权力活动的集中方式,体现和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并且对于经济关系起着反作用。

(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国家定义分析

(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国家定义分析
国家定义分析
1、社会共同体说: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是许多家族及村落的 联合体,它是为了达到完美和自治的生活而组织的。 2、管理劳动说:认为国家起源于人类生产力水平低下阶段联 合劳动的需要。 3、国家契约说:国家是自然状态下人们按照理性原则形成的 社会契约。 4、国家要素说:认为具有人民、土地和主权为国家;认为土 地、人民、主权之外还要外加一个政府。 • 另外还有国家有机体说和国家神权说。
二 国家的形式
• (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1、概念:即国家政体,它是指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 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2、政体与国体关系 3、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4、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体划分 5、 剥削阶级国家政体分类。 6、社会主义国家的政体形式
(二)国家结构形式
• 国家结构形式是国家的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机关、整体与局部之间关系
复合制国家
• 复合制国家是由若干独立的国家或政治实体(如共和国、州、盟、邦某种协议

而组成的联合体。按照其联合程度不同,复合制国家又有联邦制和邦联制之 分。 联邦制国家的特点在于:
• (1)国家具有最高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行使国家最高政治权力。 • • • •
各联邦组成单位也有自己独立的立法、行政、司法机关,这些机关与 中央机关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它们在各自的行政区域内行使政治权力; (2)国家有统一的宪法和基本法律,在国家统一宪法和基本法律范围 内,各联邦组成单位又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3)国民既有联邦国籍,又有组成联邦单位的国籍; (4)在对外关系方面,联邦是国际政治中的主权国家,中央政府拥有 外交权。 当今世界实行联邦制的国家主要有美国、德国等
剥削阶级国家政体分类
• 既有君主政体,又有共和政体。按照君主的实际 •

政治学基础

政治学基础

目录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第一章政治第一节政治的含义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三,政治的定义第二节政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一,政治的起源和发展二,政治的社会地位第二章政治学第一节政治学的含义和内容构成一,政治学的含义二,政治学的内容构成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一,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及其特点三,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发展第三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二,西方政治学主要研究方法分析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政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绵延几千年。

在当今世界上,它在各个社会共同体的社会生活中都处于重要地位,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一切社会成员。

由于政治现象的复杂性和人们观察分析政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差异,在人类历史上,人们对于政治的含义有着迥然相异的看法。

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认为政治本质上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按照这一观点,可以把政治定义为: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的学问,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使人类对于政治的认识实现了革命性飞跃,按照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现象的原则,可以认为,政治学就是研究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学科。

随着社会政治的发展,政治学的研究逐步深入丰富,领域大大拓展,方法途径多样,因此,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指导下,分析,吸收现代政治学的研究成果,对于社会政治展开多角度,多领域,多层次,多方法研究,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政治学发展的重要任务。

第一章政治第一节政治的含义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1,政治的概念(1)最早出现于人类文明史上的奴隶社会时期。

中国先秦诸子也使用过“政治”一词。

《尚书·毕命》有“道洽政治,泽润生民”;《周礼·地官·遂人》有“掌其政治禁令”;管子有“政治不悔”等说法。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详细版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详细版

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第一章政治第一节政治的涵义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1.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

从道德和价值出发解释政治,强调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价值取向,指出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显示了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目的的把握,并且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道德衡量标准。

但其从哲学思辨出发而不是从社会显示出发分析政治,仅仅从应然的层次和角度解释政治,不能现实的反映社会政治生活。

2.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从实然的层次上对政治的解释,但他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因而不能解释政治活动中价值和道德的作用,也没有正确解释政治生活的社会目的和追求。

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

把握了政治的公众性和管理性特征。

但这一政治观并没有深刻说明政治的公众性的本质含义,同时忽略了政治除了管理性之外,还有统治性的一面。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

但他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有片面性。

5.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

这种政治观典型地具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

其它还有一些别的政治观。

这些政治观都没有能够深刻的全面地确定政治的涵义。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释政治的基本角度是社会关系,其确定政治关系的基本依据是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同时,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上,政治关系有不同的内容。

阶级社会中,政治内容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关系,在消灭了剥削阶级以后,政治内容则主要成为人民内部的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社会经济关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实际运行,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政治关系以围绕特定权力活动的集中方式,体现和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并且对于经济关系起着反作用。

政治学第一讲__政治观辨析

政治学第一讲__政治观辨析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 • 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 根本问题”。 • 政治活动的重要内容“就是参与国家事务, 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 务和内容”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 4、 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 政治是一门科学:规律性 • 政治又是一种艺术:差异性
第一讲
政治观辨析
北京大学
主要内容
• 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 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 •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 三、政治的定义
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
• 1、道德政治观分析 、 • 中国: 儒家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 中国: 儒家政者正也,子帅以正, 正? • 西方: 亚里斯多德:政治是最高的善 西方: 亚里斯多德:
应然的、 应然的、理想主义政治观
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
• 2、权力政治观分析: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 、权力政治观分析:权力的追求、 • 中国: 法家:法、术、势 中国: 法家: • 西方: 马基雅维利:为君之道, 狮子加狐狸 西方: 马基雅维利:为君之道,
实然的、 实然的、现实主义政治观
三、政治的定义
• • • • 1、确定政治含义的基本要求: 全面性 确定性 本质性
三、政治的定义
• 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围绕着 特定的利益 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来规定 利益 公共权力 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
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
• 3、公众事务管理政治观分析 、
• 中国: 孙中山: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中国: 孙中山: • 西方: 庞顿和吉尔:政治是参加一个社会 西方: 的全面管理的进程。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四编 政治体系【圣才出品】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四编 政治体系【圣才出品】

阶级社会中的,不同于原始社会公共权力的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组织,这种特殊性主要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它的本质在于阶级统治,但在形式上
常表现为超然于社会之上的独立力量。
(2)国家是按地区来划分其居民的,按照居住地组织国民的办法是一切国家共同的。
(3)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其特殊之处在于:
(4)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和生产社会化矛盾运动的基础上,由
代表新的生产力的无产阶级根据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打碎资本主义国家机器而
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
二、国家的形式 1.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定的政体类型划分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最高国家权力执掌者人 数的多少,二是最高国家权力执掌者的产生方式和任职期限。从这两个标准出发,国家政体 可以从总体上划分为君主政体和共和政体两大类。 (1)君主政体:君主政体可以分为专制君主政体和立宪君主政体。
定国家经济职能的自然属性,可是,它并没有指出国家的社会属性,更没有说明国家的阶级
利益本质和社会基础,因而也就没有能够揭示国家的本质。
(3)国家契约说
社会契约学说认为,在国家产生以前人们处于自然状态中,并拥有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
由于人们在自然状态中生活不方便或不安全,因而相互订立社会契约,交出自己的部分权利,
由此组成了国家。由此可见,国家实际上是自然状态下的人们按照理性原则形成的社会契约。
社会契约学说实际上反映着资本主义的利益交换方式和交换关系。可是,由于自然状态
和社会契约都只是历史的虚构,因而关于国家的社会契约观点是历史唯心主义的。
(4)国家要素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国外理解辨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国外理解辨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国外理解辨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或者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发展历程中,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攻坚克难、战无不胜的伟大旗帜。

但是,在一段时期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直遭到苏联的大党大国主义,以及西方某些汉学家的误解和曲解。

对此进行一些辨析,以辨是非、正视听,进一步深化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涵义的领悟和把握,对于巩固和发展我们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上的话语权,提高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民族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要求?历史上,苏联的大党大国主义历来把自己的经验凝固化、绝对化和神圣化,把苏联模式强加于兄弟党和兄弟国家,而把兄弟党、兄弟国家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根据本国本民族的特点建设社会主义的努力,当作“民族主义”来加以批判和斥责。

在这种大党大国主义把持时期的共产国际,它所发出的一般号召不与各国实践相结合,具体布置代替原则指导,变成干涉各党内部事务,使各个国家的共产党不能独立自主。

对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国共产党,这种大党大国主义的干涉和指责,达到了极其严重的程度。

对此,毛泽东曾经回顾说:“第二次国内战争后期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抗战初期的王明右倾机会主义,都是从斯大林那里来的。

解放战争时期,先是不准革命,他说如果打内战,中华民族就有毁灭的危险(不是用联共,而是用白俄罗斯共和国的党组织的名义,由联共中央转发来的电报提出的),仗打起来了,对我们半信半疑;仗打胜了,又怀疑我们是铁托式的胜利”。

(引自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第490页)甚至在1975年《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宣言》根据列宁关于必须使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正确地适应于民族和民族国家的特殊情况的多次告诫,强调“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如果忽视了民族特点,就必然会脱离生活,脱离群众,就必然会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损失”之后,由苏联科学院副院长费多谢也夫在1975年出版《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学说和现时代》一书,还在蓄意把社会主义道路的多样性和社会主义模式多元论混为一谈,说什么“右倾修正主义者附和反共分子”,“断言社会主义有苏联的、中国的和古巴的等等模式,深入分析一下他们的‘社会主义模式’多元论的概念,不难看出,他们实质上是企图针对现实的社会主义而设计一种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毫不相容的模式”;1982年,苏联的《科学社会主义》杂志还在发表《社会主义多种“模式”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文章。

《政治学原理》教学辅导(2)

《政治学原理》教学辅导(2)

三、国家与政府的概念辩析p.95
两者的关系体现在: (1)政府是国家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 (2)国家的产生以政府的形成为组织标志,政府是实现国家目标最为基本 的手段; (3)政府是国家的主权代表和具体形态。 两者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1)政府是国家构成要素之一,而非国家的全部; (2)政府权力受之于国家主权,但是,并不等于国家主权; (3)政府的功能是国家功能的体现,但是,政府的功能并不同于 国家功能; (4)就组织构成来看,国家是由统治阶级成员和非统治阶级成员 共同构成的。而政府的组织构成并不包含非政府的其他社会成员。
一、政治秩序的含义p.145-P.146
政治秩序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
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在 这一概念中,包含几个关键的要素: 第一,政治秩序是一种政治生活的状态,它 是用来描述政治生活的有序性、稳定性以及 连续性的概念。 第二,政治秩序最关键的核心是政治合法性 或者说政治共识的存在。 第三,政治秩序在行动上体现为政治治理。
第五章 政党与社团(8个问题)
一、国家与社会:政府与非政府 p.118 二、政党及其历史演变p.122 三、政党的类型p.124
四、政党的基本功能p.126
五、政党制度及政党政治p.127
政党制度,就是指由国家法律所确定或在实际政 治生活中所形成的关于政党的地位和作用、政党之 间相互关系、政党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 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则或规定。
第六章 政治秩序与治理(9个问题)

一、政治秩序的含义p.145 二、良好社会的标志与条件p.147 三、政治合法性的含义p.150 四、政治合法性的基础p.152 五、政治合法性危机与政治革p.155~p.156 六、实现政治合法性的途径p.157 七、“治理”的含义p.160 八、“善治”的精神p.161~p.163 九、治理模式的变化:从统治模式向善治模式的转 变p.163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 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政治)【圣才出品】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  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政治)【圣才出品】

第一章政治1.1.1 复习笔记一、政治的含义1.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1)政治是对于一种社会价值的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2)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因此,政治的目的不过是获取并保持权力,政治的手段则是玩弄权术。

(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

(5)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不过是人与人关系的总和。

政治关系是所有这些社会关系中的一种,人们的政治关系同人们在其中相处的一切关系一样自然也是社会的、公共的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社会经济关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而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实际运行,在其本质、内容、形态等方面,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政治关系以围绕特定权力活动的集中方式,体现和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并且对于经济关系起着反作用。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在政治生活中,一切政治现象都与国家政权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社会生活中的社会经济利益和要求,通过国家政权可以得到特定方式的集中而充分的反映、实现和保证。

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和根本问题。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现象和其他一切社会现象一样,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矛盾运动,其产生、发展、变化乃至消失,都遵循着特定因果联系的规定性,都有着其客观内容。

3.政治的定义政治是指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这一定义有三个基本点:(1)强调社会政治关系是围绕着一切特定利益,通过社会公共权力而形成的,从而力图概括一切政治现象的特征。

(2)强调一切通过社会公共权力来确认和保障的权利和利益要求才具有政治性,否则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详细版(全)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详细版(全)

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第一章政治第一节政治的含义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1. 政治是对于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2.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5. 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

其它还有一些别的政治观。

这些政治观都没有能够深刻而全面地确定政治的涵义。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在阶级社会中,一切政治现象都与国家政权密切相关,而经济利益和要求只有通过国家政权的到集中体现和实现。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政治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都遵循着特定的规律,有其客观内容。

人们只有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把握政治的本质和规律,才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如,进而推动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三、政治的定义确定政治的内涵应满足三个必要条件:一是政治这一范畴的周延性:二是政治这一范畴的确定性;三是政治这一范畴的本质性。

政治应该定义为: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这一定义有三基本点:其一,它强调社会政治关系是围绕着一切特定利益,通过社会公共权力而形成的,从而力图概括了一切政治现象的特征。

其二,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确认和保障的权利和利益要求才具有政治性,否则不具有政治性,这样就区分了政治现象和非政治现象;其三,它指出了政治的本质内容是政治关系。

第二节政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一、政治的起源和发展政治起源于人类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阶段。

在原始氏族社会中,存在着氏族、胞族、部落和部落联盟四级组织。

在这四级组织内部,存在着利益的差别和共同的利益。

为了维护和协调氏族社会活动,氏族社会的公共权力及其机关应运而生。

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原理

第五章
政治社团
(影响权力行使的重要组织力量)
一、政治社团的含义 二、政治社团的类型 三、政治社团的作用
一、政治社团的含义
1、定义:在社会政治生活中, 按照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 地参与、影响政府(权力)制定政策、 变动政策和执行政策的社会团体。 (与“利益集团”、“压力集团”、 “院外集团”区别)
(2)权力政治观: 认为政治就是对权力的追求和运用。(法家、马基雅维里)
韩 非
(3)法律政治观:
认为政治是 一种法律现象, 将政治说成是立 法和执法的过程。 政治的主要现 象——国家是法 律的产物,因为 国家是为了制定 法律和执行法律 而设置的。
[美] 威尔逊
(4)行政政治观:
认为政治是政府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 过程(即通常所说的“行政”)
(5)管理政治观:
认为政治就是 管理公众事务 (孙中山:政,众 人之事;治就是管 理,管理众人之事, 便是政治)
(6)权威性价值分配政治观:
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 值物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 动。(与经济、文化比)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1)政治是一种具 有公共性质的社会关 系 (2)政治是经济的 集中体现 (3)政治的根本问 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是有规律 的社会现象
鲜 明 的 阶 级 性
明 确 的 组 织 性
规范的纪律性
特定的目标性
组织的先锋性
《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中国共产党 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 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 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 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 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 实现共产主义。
3、政治权利的特征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详细版全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详细版全

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第一章政治第一节政治的含义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1. 政治是对于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2.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5. 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

其它还有一些别的政治观。

这些政治观都没有能够深刻而全面地确定政治的涵义。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在阶级社会中,一切政治现象都与国家政权密切相关,而经济利益和要求只有通过国家政权的到集中体现和实现。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政治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都遵循着特定的规律,有其客观内容。

人们只有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把握政治的本质和规律,才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如,进而推动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三、政治的定义确定政治的内涵应满足三个必要条件:一是政治这一范畴的周延性:二是政治这一范畴的确定性;三是政治这一范畴的本质性。

政治应该定义为: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这一定义有三基本点:其一,它强调社会政治关系是围绕着一切特定利益,通过社会公共权力而形成的,从而力图概括了一切政治现象的特征。

其二,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确认和保障的权利和利益要求才具有政治性,否则不具有政治性,这样就区分了政治现象和非政治现象;其三,它指出了政治的本质内容是政治关系。

第二节政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一、政治的起源和发展政治起源于人类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阶段。

在原始氏族社会中,存在着氏族、胞族、部落和部落联盟四级组织。

在这四级组织内部,存在着利益的差别和共同的利益。

为了维护和协调氏族社会活动,氏族社会的公共权力及其机关应运而生。

第 二 章 政 治 体 系

第  二  章  政 治 体 系
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
都是经济手段。
中共十四大会场
明确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目标,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中共十五大会场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依法治国方略
香 港 回 归
澳 门 回 归
2006.4 胡锦涛 出访美国及亚非 四国(沙特阿拉 伯、摩洛哥、尼 日利亚、肯尼亚 )
政治家的首要品质
• ③必须有一定的从政经验。 • ④有一定的知名度。
• ⑤良好的个人素质。
• 4、政治家的作用
• (1)在古代社会,由于历史的局限,各
国政治家主要通过建立统一国家、维护国
家独立、调整社会关系、推进社会改革、
发展本国经济文化等途径来推动社会历史
发展。
• (2)在近现代,各国政治家在领导本国 革命、争取本民族独立和解放、完善本国 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加速本国经济和社
• 二、政治人的分类
政治阶层
达尔 参与政治的深度
谋求权力者
有权者 政治领袖
姜 涌
杨光斌
政 治 人
公民 官僚 政治家
• 根据政治人主动关心、参与政治的主观 意愿强烈程度及其对政治活动影响程度的
大小
一般政治人 政 治 人
掌权者
政治家
(一)一般政治人
• 指那些依法享有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并在 政治实践中表现出一定兴趣、积极主动参 与政治活动的公民。
• 区分政治家与政客、政治活动家、 政治学家
(1)政治家与政客:都以政治为职业 政治家是代表阶级、政治集团、民族乃至 国家利益而从事政治活动的。
政客是为了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去进行政
治投机、玩弄政治权术的人。

政治学基础目录

政治学基础目录

政治学基础目录----362411fa-715f-11ec-b6f5-7cb59b590d7d 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第一节政治的含义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三、政治的定义第二节政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一、政治的起源和发展二、政治的社会地位第一节政治学的含义和内容构成一、政治的意义二、政治学的内容构成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一、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及其特征三、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发展第三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方法二、西方政治学主要研究方法分析第二篇政治关系第一章利益与政治第一节利益的含义一、利益的形成与本质二、利益的内在矛盾第二节利益关系一、利益关系的含义第三节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利益在政治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二、利益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的作用第二童政治权力第一节政治权力的含义一、政治权力的本质二、政治权力要素三、政治权力的特性第二节政权的类型和关系一、政治权力的类型二、政治权力关系第三节政治权力的作用一、政治权力作用的特点与途径二、政治权力的作用第三章政治权利第一节政治权利的含义一、政治权利的含义二、政治权利的特性第二节政治权利的内容和功能一、政治权利的历史发展二、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三、政治权利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作用第三部分政治行为第一章政治统治第一节政治统治的含义一、政治统治的含义二、政治统治的特点第二节政治统治的基础和类型一、政治统治的基础二、政治统治的类型第三节政治统治的方式和作用一、政治统治的方式二、政治统治的作用第二章政治管理第一节政治管理的含义一、政治管理的含义二、政治管理的特点第二节政治管理的职能和类型一、政治管理的职能二、政治管理的类型第二节政治管理的方式和作用一、政治管理的方式二、政治管理的作用第三章政治参与第一节政治参与的含义一、政治参与的定义和特征二、政治参与的类型第二节政治参与的方式和条件一、政治参与的方式方法二、政治参与的基本条件和影响因素第三节政治参与的作用和发展方向一、政治参与的作用二、政治参与的发展方向第四篇政治体系第一节国家的含义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国家定义分析二、国家的性质三、国家的历史类型第二节国家形式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二、国家结构形式第三节国家机构一、国家机构的含义和设置原则二、主要国家机构第一节政党的含义一、政党的本质和基本特征二、政党类型三、政党的作用第二节政党制度一、政党制度的含义二、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三、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第三章政治协会第一节政治社团的含义一、政治协会的定义二、政治社团的特征第二节政治协会的类型一、政治社团的技术分类二、资本主义社会的压力集团三、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社团第三节政治协会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一、政治社团的作用方式二、政治协会的作用第五篇政治文化第一章政治心理学第一节政治心理的含义一、政治心理学的意义二、政治心理的特点第二节政治心理学的形成基础和构成要素一、政治心理的形成基础二、政治心理学要素第三节政治心理的类型和作用一、政治心理学的类型二、政治心理的作用第二章政治思想第一节政治思想的含义一、政治思想的定义二、政治思想的特性第二节政治思想的结构和类型一、政治思想的结构二、政治思想类型第三节政治思想的发展和作用一、政治思想的起源与发展二、政治思想的作用第三章政治社会化第一节政治社会化的含义一、政治社会化的定义二、政治社会化的特点第二节媒体与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一、政治社会化的媒介二、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第三节政治社会化的类型和作用一、政治社会化的类型二、政治社会化的作用第六部分政治发展第一章政治革命第一节政治革命的含义一、革命与政治革命二、政治革命的特点第二节政治革命的类型和方略一、政治革命的类型二、政治革命的方略第三节政治革命的方式和作用一、政治革命的方式二、政治革命的作用第二章政治改革第一节政治改革的含义一、政治改革的定义二、政治改革的特点第二节政治改革的目标和方式一、政治改革的目标二、政治改革的方式第三节政治改革的条件和作用一、政治改革的条件二、政治改革的作用第三章政治民主第一节政治民主的含义一、政治民主的定义二、政治民主的基本特征第二节政治民主的类型一、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民主二、资本主义民主三、社会主义民主第三节政治民主的发展途径和社会政治作用一、政治民主的发展道路二、政治民主的社会政治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除中国外,当代的日本、法国等也实行单一制。
复合制国家
• 复合制国家是由若干独立的国家或政治实体(如共和国、州、盟、邦某种协议
而组成的联合体。按照其联合程度不同,复合制国家又有联邦制和邦联制之 分。
• 联邦制国家的特点在于:
• (1)国家具有最高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行使国家最高政治权力。
各联邦组成单位也有自己独立的立法、行政、司法机关,这些机关与 中央机关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它们在各自的行政区域体划分
•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不同政体类型概念
的运用,可知他们认定的政体类型划分标准主要 有两个:
• 一是最高国家权力执掌者人数的多少,二是最高
国家权力执掌者的产生方式和任职期限。从这两 个标准出发,古往今来的国家政体可以从总体上 划分为君主政体和共和政体两大类:君主政体一 般由君主执掌最高国家权力,君主通常由长子世 袭,并实行终身任职;共和政体一般由若干人共 同执掌最高国家权力,这些权力执掌者由选举产 生,并有一定任职期限。
单一制国家和复合制国家
• 1、单一制国家 • 单一制国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组成的
统一国家,基本特点在于: (1)国家具有统一的宪法及其他基本法律; (2)国家具有统一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体系; (3)国家具有统一的中央政权机关,掌握最高国家权
力; (4)国民具有统一的国籍; (5)由中央机关统一行使外交权。
(二)国家结构形式
• 国家结构形式是国家的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机关、整体与局部之间关系
的构成方式,它是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关系在国家组织结构形式和原则上 的体现。按照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不同构成方式,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 分为单一制国家和复合制国家。
政体与国体关系
• 除了国家的阶级本质之外,具体的历史条件、经济生活方
• 另外还有国家有机体说和国家神权说。
(二)国家的本质
• 恩格斯指出,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
国家的不同于原始社会的公共权力的特殊性在于: (1)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它的本质
在于阶级统治。 (2)国家是按地区来划分国民的,氏族社会形成和维持的
基本纽带是社会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 (3)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国家不仅有武装的人,
式、文化传统、民族构成以及政治力量的对比等因素也影 响着具体国家和历史发展阶段中具体政体的选择。因此, 相同性质的国家可能会有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
• 英国和美国同为资产阶级国家,可是英国采取君主立宪制,
美国则实行共和制;
• 而不同性质的国家也可能会有相同的政权组织形式,比如
在希腊的奴隶制雅典国家采用共和制,现代资本主义国家 也有共和制。
• (2)国家有统一的宪法和基本法律,在国家统一宪法和基本法律范围
内,各联邦组成单位又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 (3)国民既有联邦国籍,又有组成联邦单位的国籍; • (4)在对外关系方面,联邦是国际政治中的主权国家,中央政府拥有
外交权。
• 当今世界实行联邦制的国家主要有美国、德国等
而且还有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等物质附属物 (4)国家的主权性。就是一定区域之内的不受限制的绝对
的政治统治权。
二 国家的形式
• (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1、概念:即国家政体,它是指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 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2、政体与国体关系 3、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4、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体划分 5、 剥削阶级国家政体分类。 6、社会主义国家的政体形式
第九讲 国家
• (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国家定义分析
1、社会共同体说: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是许多家族及村落的 联合体,它是为了达到完美和自治的生活而组织的。
2、管理劳动说:认为国家起源于人类生产力水平低下阶段联 合劳动的需要。
3、国家契约说:国家是自然状态下人们按照理性原则形成的 社会契约。
4、国家要素说:认为具有人民、土地和主权为国家;认为土 地、人民、主权之外还要外加一个政府。
• 政体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并不像国体那样直接明
确地体现国家的阶级本质。
政治学家对政体类型的划分
• 由于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政治学家对政
体类型的划分标准也是多种多样的:
• 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最先按照执政者人数
把政府划分为君主政府、贵族政府和民主政府; 亚里士多德沿用了这一标准并把它们修正为君主 政体、贵族政体和共和政体。同时,亚里士多德 引进了第二个标准,即执政的目的,从而增加了 暴君政体、寡头政体和民主政体。
剥削阶级国家政体分类
• 既有君主政体,又有共和政体。按照君主的实际
权限,君主政体又可以分为专制君主政体和立宪 君主政体。
• 专制君主政体有两个变种:等级君主政体和贵族
君主政体.
• 立宪君主政体可以进一步分为二元君主制和议会
君主制。
• 民主共和政体又可分为议会共和政体和总统共和
政体。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体形式
• 无产阶级国家一般采用真正的民主共和政
体,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在政治权 力的组织形式上得以实现。不过,由于历 史条件和各国的情况同,无产阶级的国家 政体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又有不同的具 体形式,从无阶级政权的发展历史来看, 具有典型意义的主要有巴黎公社政权形式、 苏维埃政权形式和人民代表大会政权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