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译制片历史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译制片历史综述(转)来源:王钰的日志

近三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力大增,电影科技也随之突飞猛进,我国早期译制片的录音效果已经不能与今天的同日而语,如今的译制片录音已从单声道效果发展到立体声效果,再从立体声效果发展到环绕立体声的效果,一个译制厂家可以录制多种制式的电影配音。当然,这个结果不是轻易得来的,它饱含着一代又一代电影译制科技工作者的探索和努力。上海电影译制厂的科技人员依靠当地科技优势及自身的努力一直走在电影译制录音科技的前列。1977年,上海电影译制厂的录音师与其它单位的同行合作,设计建造了强吸引录音棚,可以多话筒、多声道录音,可以采用人工混响、延迟混响手段对录制的对白和背景音乐等进行加工润色。1979年,他们又在这套设备中增加了上海生产的三声道磁性录音机和六路调音台,使录制的声音更加清晰纯正、自然优美,于同年获得文化部科技进步奖。为了使译制片录音技术与国内外电影摄制录音技术同步,满足当时译制外国使用高技术手段摄制的影片的需要,上海电影译制厂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引进一套国外的先进录音设备,成立了由彭志超、何祖康、俞嘉年、扬培德四人组成的工艺改革试验小组,对进口设备进行分析研究,制定了符合本厂实际的布置方案,成功地进行了安装、检测和调试。这套设备吸收和利用了电视音像先进技术,发挥了电视音像技术中电子技术含量高、操作灵活的特点,采用时间码同步控制技术,通过十二路调音台在录像磁带上进行译制录音,既提高了录音质量,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从此告别了多年来使用的影片分段循环放映的老办法,又一次实现了电影译制录音的技术的飞跃。目前,我国主要的电影译制单位都使用了当代先进的技术设备,完全能够满足国际电影市场电影译制的需要,如我国电影译制的后起之秀八一电影制片厂就可以译制 SR,SRD, DTS立体声制式的电影。

经过多年的实践,上海电影译制厂的电影译制工作者们总结出了一套条理分明,行之有效的配音的工作程序并进行了理论上的概括,即看全片、初对、复对、排戏、实录、鉴定、补戏、混录这八个阶段,其它译制厂虽然没有进行这样的理论总结,但也都是按照这样的一套程序进行生产的。这其实就是译制一部影片所必需的八个环节、八道工序,它们之间既互相联系,又各自独立。每道工序都要完成一项核心的、关键性的工作,有些工序还在技术或艺术上有很高的要求,需要有掌握了相应专门技术的专业人员来完成。由此可见,我国电影译制工作者已经掌握了电影译制的基本规律,而且在大量实践和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一系列的满足电影译制生产各种需要的生产方法和工艺手段,从而使我国电影译制形成了一个成熟的、健全的、专业性很强的一个专门行业。

支撑起这个成熟行业的中坚力量是掌握了各项专业技术的专门人才队伍,即电影脚本翻译、译制导演、录音师、录音设备技师、配音演员等等。由于电影译制生产内容的特殊性,这些专业人员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翻译、导演、录音师、演员,他们要掌握有电影译制专业特点的特殊技艺。如电影剧本的翻译就有别于其它类型的翻译,因为电影对白语言具有电影艺术的特殊性,是生活化的、口语话的语言,是银幕人物形象的语言。电影翻译还必须考虑到对口型的问题。所以,电影翻译必须熟悉电影艺术规律,保证译文具有电影艺术性,能够满足配

音的特殊需要。几十年来,在我国电影译制事业中涌现出很多艺术成就卓著的

电影翻译家,他们长期从事电影翻译工作,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翻译了大量的电影剧本,为中国电影译制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如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刘迟、黎歌,吴戴尧上海电影译制厂的陈叙一、朱晓婷,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刘大勇等等。

电影剧本翻译完成后,译制进入排演、录音阶段,这时需要译制导演、配

音演员、录音师配合工作。当代先进的电子、声学科技,丰富的国外影片资源为当代电影译制人搭建了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大舞台,新时期的电影译制的导演、录音师继承和发展了老一辈的技艺和优良作风,以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在新时期的电影译制事业中创造了新的辉煌。他们肩负起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充分利用

新的科技手段,广开艺术思路,以全新的艺术观念制作出了一大批有时代特征的译制片精品,把电影译制的制作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如果我们将近些

年来译制的战争片《拯救大兵瑞恩》、《珍珠港》等等与过去的相比,我们会发现,新译制的影片在配音效果上的进步是巨大的。在这些影片的很多场面里,

虽然多个人物的对白、背景音乐、枪炮声等交织在一起,我们不会觉得很混乱,相反,这些声音的层次非常分明,同时又和谐统一。再比如,现在译制片中的

爆炸声极具震撼力但又并不刺耳,这是因为爆炸声后留下了一段静音的结果,虽然爆炸声本身的分贝数并不高,但由于有后面一段时间静音的衬托,让人觉得

已经震耳欲聋了。所有这些进步都是导演、录音师们不断学习、揣摩、探索和实践的结果。三十年来,有很多优秀的译制片导演和录音师脱颖而出,令人瞩目,如导演徐雁、武经纬、林白、彭河等,录音师何祖康、董保胜、张磊等。

所有电影译制工作者都是幕后英雄,他们的一切努力和艺术追求都只能通

过音响、特别是配音演员的话音传达给观众,所以相比之下,配音演员是最幸运的,他们能以自己的配音与观众见面,与观众的距离更近一些,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责任也就特别重大,作为全体译制工作人员与观众之间的桥梁,他们表演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部译制片制作水平的高低。令人欣喜的是,我

国译制片配音演员取得了很大进步,他们在文化艺术修养和配音技巧方面都有了极大提高。在新时期的译制片中,配音演员的语言是标准纯正的汉语普通话,

已经克服了早期译制片中存在的配音演员受地方方言影响而产生的读音问题和

语调问题。配音演员尤其注意避免读错字,这在以前的译制片中是很多的,如

译制片《王子复仇记》中将“玷污”说成“zhān wū”,将“失恋”说成“shí liàn”等等。配音演员们在语言的表现力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根据人物的身份和性格把握自己声音的音色、腔调,表现出适当的情绪。此外,以往配音演

员为了让自己的配音有一点外国人的特点,常常故意拿腔做调,显得很不自然,又由于大多数配音演员都是话剧演员出身,他们不自觉地从话剧表演那里沿袭来了“话剧腔”,这些问题都已经引起了译制人员的注意。近些年,人们对译制片配音的审美更倾向于朴素自然,经过艺术家们不懈努力,艺术上的精益求精,译制片对白的语言越来越自然优美了,色彩也越来越丰富了。

我国译制片有三大厂家,即长春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译制厂,八一电影

制片厂三足鼎立。从历史的发展角度看,长春电影制片厂是我国电影译制的龙头老大,是开创我国电影译制事业的先驱,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其产量和质量上都是领先的,半个多世纪来译制了大量外国电影,不乏经典杰作。上海电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