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的发育(陈)

牙的发育(陈)

儿童牙齿生长的四个关键阶段

儿童牙齿生长的四个关键阶段 ? 妊娠6周:牙胚开始生长发育 ? 6个月:婴幼儿的乳牙一般在出生后6个月开始萌出 ? 2-3岁:20颗乳牙完全长出 ? 6-13岁:换牙 孩子出牙迟,或者牙齿稀疏、牙缝很大甚至超过齿宽,排列不整齐,这些现象都是由于在婴儿期甚至胚胎期就缺钙造成牙齿发育不良所导致的。 健康的婴儿于6~8个月开始萌出乳牙。也有早在4个月或晚至10个月出牙的,均属于正常范围。1岁左右共出6~8颗乳牙。15个月时有10颗左右乳牙,18~24个月时有12~18颗乳牙。发育好的孩子在2岁时20颗乳牙出齐,一般到2岁半时全部乳牙也都能出齐。 不同月龄的婴儿,正常乳牙长出数也可以这样估计:即月龄-4(或6)=乳牙数。如10个月的婴儿乳牙数应为6颗或4颗。婴儿出牙的时间和速度也是反映生长发育的一个指标。发育好的及时出牙,牙质优良;否则出牙延迟,牙质欠佳。 宝宝在6岁左右,乳牙逐渐开始脱落,然后,恒牙陆陆续续长出。它们除了替换所有的乳牙外,还在乳牙的后部各长出几颗恒磨牙(成年人的板牙)。一般来讲,先长出的乳牙先脱落,到了12岁左右,20颗乳牙则全部脱落而换上了恒牙。此后,18岁时长出第二恒磨牙,第三恒磨牙的萌出因人而异,有的可能24-25岁才长出,有的则终身不长,总共有28-32颗。由于恒牙的牙体比乳牙大、数目多,因此功能较强。 ? 妊娠6周:牙胚开始生长发育 ? 6个月:婴幼儿的乳牙一般在出生后6个月开始萌出 ? 2-3岁:20颗乳牙完全长出 ? 6-13岁:换牙 孩子出牙迟,或者牙齿稀疏、牙缝很大甚至超过齿宽,排列不整齐,这些现象都是由于在婴儿期甚至胚胎期就缺钙造成牙齿发育不良所导致的。 健康的婴儿于6~8个月开始萌出乳牙。也有早在4个月或晚至10个月出牙的,均属于正常范围。1岁左右共出6~8颗乳牙。15个月时有10颗左右乳牙,18~24个月时有12~18颗乳牙。发育好的孩子在2岁时20颗乳牙出齐,一般到2岁半时全部乳牙也都能出齐。 不同月龄的婴儿,正常乳牙长出数也可以这样估计:即月龄-4(或6)=乳牙数。如10个月的婴儿乳牙数应为6颗或4颗。婴儿出牙的时间和速度也是反映生长发育的一个指标。发育好的及时出牙,牙质优良;否则出牙延迟,牙质欠佳。 宝宝在6岁左右,乳牙逐渐开始脱落,然后,恒牙陆陆续续长出。它们除了替换所有的乳牙外,还在乳牙的后部各长出几颗恒磨牙(成年人的板牙)。一般来讲,先长出的乳牙先脱落,到了12岁左右,20颗乳牙则全部脱落而换上了恒牙。此后,18岁时长出第二恒磨牙,第三恒磨牙的萌出因人而异,有的可能24-25岁才长出,有的则终身不长,总共有28-32颗。由于恒牙的牙体比乳牙大、数目多,因此功能较强。

牙的发育异常模拟试题

牙的发育异常模拟试题 一、A1 1、下列哪种是釉质形成缺陷症的遗传类型() A、常染色体显形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X性连锁显形遗传 D、X性连锁隐性遗传 E、以上都是 2、氟牙症的病理变化是() A、牙本质矿化不良 B、牙釉质矿化不良 C、牙本质表面矿化不足 D、牙釉质表面矿化不足 E、釉牙本质界弧形结构模糊 3、釉质形成不全主要是由于() A、成牙骨质细胞出现了变化 B、成牙本质细胞出现了变化 C、成釉细胞出现了变化 D、缩余釉上皮出现了变化 E、釉小皮出现了变化 4、关于釉质发育不全的病理变化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釉梭数目增多 B、柱间质增宽 C、釉柱横纹及生长线明显 D、釉丛数目增多 E、釉板数目增多 二、B 1、A.釉质发育不全 B.氟牙症 C.四环素牙 D.牙本质发育不全症 E.牙骨质发育不全症 <1> 、在牙齿发育阶段,如果饮用水中氟含量高于百万分之一,或经其他途径摄入过多的氟,可导致釉质形成不全和钙化不全的是 A、 B、 C、 D、 E、 <2> 、在牙的发育阶段,由于局部和全身因素造成釉质结构异常的是 A、

C、 D、 E、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釉质形成缺陷为遗传性的釉质发育异常。遗传类型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染色相关型(X性连锁显性遗传、X性连锁隐性遗传)。 【该题针对“第七单元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55160】 2、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首先应该明确的是,氟牙症是指牙齿发育期间经常饮用含氟量较高的水或食物所致的一种特殊的釉质发育不全。是牙釉质上的病变。此题选项C是不能选择的。如果是题目之间有疑问,请将原题干给出,以便针对试题给出解析。光镜观察:由于氟结合钙,形成钙氟磷灰石以取代羟磷灰石,高氟中毒后成釉细胞受到损害,形成有缺陷的釉基质。釉质矿化不良,尤其是在釉柱之间及有机物较多的薄弱处。但釉质表层过度矿化,釉柱方向不规则,釉牙本质界的弧形结构较正常牙更加明显。表层钙化良好,其深方的表层下区存在弥漫性的矿化不良。氟中毒受害者的柱间区发育不全,或完全消失。严重的氟牙症,除釉柱间区消失外,釉柱表面粗糙,且有凹陷缺损及棕色色素沉着。 【该题针对“第七章单元测试,第七单元单元测试,氟牙症的病理变化是”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55159】 3、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任何作用于牙发育过程中的局部或全身性不良因素都可导致牙釉质结构的异常发育,因此形成牙结构异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局部因素:感染、创伤、放射治疗以及一些特发性疾病都可影响正在发育的牙胚,尤其成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全身因素:包括全身因素或系统性疾病及遗传性因素两方面。前者,无论先天性因素(如病毒感染、母亲疾病等)、新生儿异常(如低钙血症、新生儿溶血、早产等),或出生后一些急、慢性疾病、氟离子的影响等;后者,包括一些导致局部牙发育异常或伴有全身异常的基因突变、染色体易位等,这些都可成为导致牙釉质结构发育异常的致病因素。 当然,成釉细胞损伤的时间与釉质缺损的表现和位置密切相关,损伤的原因并不重要,因为不同的位置和各种刺激都可导致相似的临床表现。 【该题针对“第七单元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55157】

小儿牙齿发育的顺序

小儿牙齿发育的顺序 小儿的身体是需要得到父母的护理,因为小儿身体里面的各个器官还没有完全发育,所以我们知道小儿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还是不够强,父母不但要精心照顾好自己的孩子,而且还需要学习一些儿科护理的知识,例如小儿牙齿发育的顺序,下文我们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小儿牙齿发育的顺序吧。 一般来说,牙齿的发育可分为3个时期,这就是生长期、钙化期和萌出期。 6个月长牙,仅仅是牙齿发育的萌出期。这种复杂的过程是机体其他器官所没有的。例如肝脏、心脏等官只有生长期,骨骼系统有生长及钙化两个时期。然而牙齿不但要钙化,而且还要萌出,才能行使功能,三个步骤,缺一不可。具体来说就是:牙胚的发生、牙体组织的形成和牙齿的萌出。 牙胚的发生从胚胎第6周开始,逐渐出现20个乳牙胚。在乳牙胚继续发育的同时,从乳牙胚的舌侧长出20个恒牙胚,将

来发育成为20个恒牙,并与乳牙替换。恒牙胚的两端各在胚胎10月、出生后2年、5年分别长出第1、2、3恒磨牙胚。此时牙胚的发育才告完成。 牙齿形成及萌出和牙胚的发生是个连续的动态过程。自牙尖突破粘膜进入口腔,至与对颌牙完全咬合,这段时间最易使牙齿发生咬合异常。因为在这时期,牙根尚未完全形成,牙周附着并不牢固,牙槽骨也比较疏松,容易受外力的影响。吸吮手指、咬嘴唇等习惯,都可使牙齿发生移位畸形。如果已经出现牙颌畸形,就必须在儿童时期进行矫正,否则效果就不大理想。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乳牙的数目、大小和牙周组织的力量等,都已不能适应长大了的颌骨和增强了的咀嚼力。乳牙从6岁开始,陆续发生生理性脱落,到12岁左右就全部为恒牙所代替了。 通过上面的文章介绍,我们了解了小儿身体比较脆弱的原因,所以家长在日常的生活里面一定要好好的照顾好小儿才行,上文为各位家长详细介绍了小儿牙齿发育的顺序。

《儿童口腔医学》三、牙齿发育异常和咬合异常练习题

《儿童口腔医学》三、牙齿发育异常和咬合异常练习题 一、A2 1、患儿,女,6岁,左下第二乳磨牙缺失,第一恒磨牙已完全萌出。该患者选择最佳的保持器是 A、舌弓保持器 B、远中导板保持器 C、充填式保持器 D、可摘式功能性保持器 E、带环(全冠)丝圈保持器 2、患儿5岁半,右侧下颌第二乳磨牙因根尖周炎无法保留拟拔除,X线显示右侧下颌第一恒磨牙即将萌出,右侧下颌第一乳磨牙已行根管治疗,并行大面积银汞充填。应做以下哪种处理 A、带环丝圈式保持器 B、腭弓式保持器 C、全冠远中导板保持器 D、活动功能保持器 E、全冠丝圈式保持器 3、患儿4岁,左右上第一乳磨牙拔除,上颌左右乳中切牙外伤,全脱位就诊,设计治疗方案应是 A、前牙间隙改变较小,不做处理观察 B、丝圈保持器 C、可摘式功能保持器 D、远中导板式保持器 E、上颌腭弓保持器 4、患儿,男,7岁,上颌前牙松动就诊。口腔检查见:Ⅰ|松动Ⅲ°,牙冠有深龋洞,1|已从舌侧萌出,可诊断 A、乳牙滞留 B、乳牙早失 C、乳牙根尖周炎 D、乳牙牙周炎 E、乳牙外伤 5、患儿5岁,下颌乳中切牙Ⅱ度松动,舌侧有恒中切牙萌出三分之一,应该诊断为 A、下颌恒中切牙移位 B、下前牙拥挤 C、下颌恒中切牙早萌 D、下颌乳中切牙滞留 E、以上都不是 二、A3A4 1、某患者9岁,因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导致乳牙早失求治。 <1> 、如下颌双侧第二乳磨牙缺失,其余牙齿正常,下颌第一磨牙已经正常萌出,处理妥当的是 A、观察替换 B、下颌双侧第一恒磨牙带环(全冠)丝圈保持器 C、下颌双侧第一恒磨牙+第一乳磨牙固定桥修复

D、下颌双侧第一恒磨牙+第一乳磨牙充填式保持器 E、下颌功能式样保持器修复 <2> 、如双侧上颌第一恒磨牙已经完全萌出,上颌双侧乳Ⅳ缺失,右上乳Ⅴ深大龋洞,Ⅲ°松动,待拔除时,最适合的间隙保持器是 A、丝圈式间隙保持器 B、舌弓式间隙保持器 C、功能式间隙保持器 D、远中导板间隙保持器 E、Nance腭弓式间隙保持器 <3> 、如下颌乳牙全部缺失,仅存31、32、36、41、42、46,X线显示其余恒牙胚距离龈端最近的为2mm,此时最应考虑使用的间隙保持器是 A、丝圈式间隙保持器 B、舌弓式间隙保持器 C、功能式间隙保持器 D、远中导板间隙保持器 E、Nance腭弓式间隙保持器 2、患儿7岁,下颌乳中切牙Ⅰ°松动,舌侧有恒中切牙萌出2/3,形成“双排牙”,双侧下颌乳磨牙龋损破坏严重,叩诊(++),X线检测根尖周阴影,但尚未波及恒牙胚。双侧下颌第一恒磨牙萌出2/3。下颌切牙牙根形成近2/3。 <1> 、对于“双排牙”的诊断正确的是 A、正常替牙 B、下前牙拥挤 C、下颌恒中切牙早萌 D、下颌乳中切牙滞留 E、以上都不是 <2> 、对于“双排牙”的处理正确的是 A、正常替牙可自行脱落 B、局麻下拔除唇侧乳切牙 C、局麻下拔除恒切牙 D、局麻下拔除舌侧切牙 E、嘱患儿多食硬质食物 <3> 、对于下颌乳磨牙的处理正确的是 A、无需处理待替换 B、根管治疗+玻璃离子充填 C、根管治疗+预成金属全冠修复 D、局麻下拔除患牙后远中导板保持间隙 E、局麻下拔除患牙后功能性保持器保持间隙

口腔修复学重点大全

牙体缺损:牙体硬组织不同程度地被破坏、缺损或发育畸形,造成牙体形态、咬合和邻接关系的异常,影响牙髓、牙周组织甚至全身的健康,对咀嚼、发音和美观等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牙体缺损的病因及临床表现(病因) 1龋病:表现为牙体硬组织的变色、脱钙软化和龋洞形成,可伴随牙髓充血、牙髓炎、牙髓坏死、尖周炎、尖周脓肿等。可造成牙冠部分或全部破坏形成残冠、残根 2牙外伤:受到意外撞击或咬硬物、隐裂、牙尖磨损不均、龋坏造成的薄壁弱尖以及死髓牙、牙质强度下降等。牙外伤轻者表现为切角或牙尖嵴局部小范围折裂,重者可出现整个牙冠折裂或冠根折断 3磨损 表现为牙冠面降低,常由不良咀嚼习惯及夜磨牙等引起 牙齿在行使正常功能时也可造成生理性的磨耗,但这种磨耗效应的积累即是增龄性磨损 伴随磨损可能有牙本质过敏、牙髓炎、牙周感染等症状 全牙列重度磨损会造成垂直距离降低,可能引起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4楔状缺损 牙颈部V形缺损。常表现为尖牙唇面,前磨牙颊面的牙颈部楔形凹陷缺损 主要是由于横形刷牙习惯,刷牙时用力过大,局部应力集中或与酸共同作用的结果 常伴有牙本质过敏、牙龈退缩,严重者可出现牙髓暴露甚至出现牙折 5酸蚀症 牙齿长期受到酸雾作用而脱钙 常见于经常接触盐酸、硝酸等酸制剂的工作人员 牙酸蚀症发生于唇颊面牙颈部,轻者横纹消失,釉质变薄,重者唇面牙釉质缺损 常伴有牙本质过敏,牙冠呈现褐色斑 6发育畸形 牙齿发育畸形及发育异常是指在牙齿发育和形成过程中出现形态、结构或颜色异常 釉质发育不全,轻度釉质发育不全者牙冠呈白垩色或褐色斑,严重者则出现牙冠形态不完整,釉质钙化不良,硬度降低,牙釉质表面粗糙且有色素沉着 畸形牙是发育过程中牙冠形态的异常,常见的有过小牙,锥形牙 氟牙症又称斑釉牙:在牙齿发育期间,由慢性氟中毒所致牙体组织损害;牙冠表面出现白垩色或黄褐色斑块 四环素牙:在牙冠发育期间,受到四环素族药物的影响造成牙冠变色和釉质发育不全。牙冠呈灰褐色或青灰色,釉质透明度降低,失去光泽,严重者还可出现牙冠发育不全 二、牙体缺损的影响 牙体缺损的范围、程度不同以及牙列中牙体缺损患牙的数目不同,可产生下列并发症及不良影响 1.对牙体和牙髓组织的影响:无明显症状、牙髓炎症、坏死及尖周病变 2.对牙周组织的影响:在邻面会破坏正常邻接关系,造成食物嵌塞,引起局部牙周组织炎症;邻牙倾斜移位,影响正常的咬合关系,形成创伤 3.对咬合的影响:降低咀嚼效率,形成偏侧咀嚼习惯,影响垂直距离及出现口颌系统的功能紊乱 4.其他不良影响牙体组织缺损处的尖锐边缘可擦伤舌及口腔粘膜。前牙可直接影响美观、发音。全牙列降低垂直距离,影响到患者的面容及心理状态。残冠残根常成为病灶而影响全身健康 5 牙本质敏感

II型牙本质发育不全伴先天缺牙1例

II型牙本质发育不全伴先天缺牙1例 【摘要】Ⅱ型牙本质发育不全是一种以牙本质发育缺陷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乳恒牙均可累及,一般以乳牙病损更为严重。先天缺牙是一种常见的牙齿发育异常,表现为不同数目的乳牙或恒牙的缺失。本文报道Ⅱ型牙本质发育不全伴先天缺牙1例。 【关键词】Ⅱ型牙本质发育不全;先天缺牙;多学科会诊 A case report of dentinogenesis imperfecta type II and congenitally missing teeth Du Zhijua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 Dentistry, School and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Cheeloo College of Medicine, Shandong University & Shandong Key Laboratory of Oral Tissue Regeneration & Shandong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Dental Materials and Oral Tissue Regeneration)【Abstract】Dentinogenesis imperfecta type II is an autosomal dominant genetic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dentin hypoplasia. Both permanent and deciduous teeth may be involved. Congenital tooth deficiency is a common dental dysplasia characterized by the loss of different Numbers of primary or permanent teeth. A case of dentinogenesis imperfecta type II with congenital missing teeth was reported. 【Key words】Dentinogenesis imperfecta type II(DGI-II);Congenitally missing teeth; Multidisciplinary consultation

[整理版]口腔组织病理学习题

[整理版]口腔组织病理学习题 (1) 釉板 (17) 绞釉 (18) 釉小皮 (19) 死区 (5) 继发性牙本质 (20) 透明牙本质 (21) 髓周牙本质 (22) 罩牙本质 (23) 修复性牙本质 (24) 托姆斯颗粒层 (25) 球间牙本质 (26) 横纹 (27) 龈谷 (28) Malassez上皮剩余 (29) Oxytalan纤维 (30) 穿通纤维 (31) 牙骨质小体 (32) 拉特克囊(Rathke pouch) (33) 上皮隔 (34) 面突的联合 (35) Se rre’s上皮剩余 (36) 缩余釉上皮 (37) 菌斑 (38) 透明小体 (39) 龈袋 (40) 牙周袋 (41) 过度正角化(hyperorthokeratosis) (42) 过度不全角化(hyperparakeratosis) (43) 错角化(dyskeratosis) (44) 上皮异常增生(epithelium dysplasia) (45) 糜烂(erosion) (46) 溃疡(ulcer) (47) 疱(vesicle) (48) 假膜(pseudomembrane) (49) 细胞凋亡(cell apoptosis) (50) 棘层松解(acantholysis)

2. 简述死区、透明牙本质、修复性牙本质、继发性牙本质的形成机制及联系 3. 釉质生长线与牙本质生长线有何异同, 4. 简述釉板、釉丛、釉梭、施雷格氏板、釉质生长线、球间牙本质、牙本质生 结构的形成原因。长线、死区等 5. 掌握釉质、釉牙本质界、牙本质、牙骨质、釉牙骨质界、牙髓等的组织学特征对临床有何指导意义, 6. 简要叙述牙本质痛觉的感觉传递机制(三学说)。二( 牙周组织、口腔粘膜及涎腺组织 2. 牙龈与牙体是怎样结合的,龈牙结合部的防御机制有哪些临床意义, 3. 简述牙周膜各组主纤维束的位置,走行方向及各自的功能。 4. 牙周膜内存在的上皮剩余有何临床意义, 5. 简述牙槽骨和牙骨质的生物学意义,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6. 口腔粘膜与皮肤在组织结构上有何异同, 7. 口腔粘膜分几类,组织学上有什么异同。 8. 简述唇、腭及舌粘膜组织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9. 简述腮腺、颌下腺及舌下腺的位置、组织学特点和临床意义。 10. 牙龈上皮、龈沟上皮、结合上皮和龈谷上皮在组织结构上的异同点。 三( 口腔颌面部及牙齿发育 2. 简述牙板的发生、发展、结局及临床意义。 3. 成釉器、牙乳头及牙囊各形成牙体,牙周组织的哪些部分, 4. 简述牙体硬组织的发生经过。 5. 牙源性上皮残余有哪些,有何临床意义,

牙齿发育异常包括哪些

牙齿发育异常包括哪些 时下很多儿童面临牙齿发育异常的问题,到各大幼儿园很多儿童的牙齿让人堪忧,很多家长也说明明很重视牙齿健康问题,但宝宝还是面对着这样的困境。想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就要了解牙齿发育异常包括哪些?以便找到正确的方法进行治疗。 牙齿发育异常包括哪些 1、牙齿数目异常 牙齿数目异常表现为牙齿数目不足和牙齿数目过多。牙齿数目不足又称先天缺牙,缺牙的数目可缺1个牙或几个牙,甚至全口无牙。 2、牙齿形态异常 牙齿形态异常临床常见的有畸形牙尖、畸形牙窝、双牙畸形、小牙畸形和弯牙畸形。 牙齿结构异常 牙齿结构异常是牙基质形成或钙化时,受到各种障碍所造成的牙齿发育异常。临床常见的有釉质发育不全有釉质发育不全、牙本质发育不全、氟斑牙和四环素牙。 牙齿萌出异常 牙齿萌出异常临床常见的有牙齿早萌、牙齿萌出困难和异位萌出。 影响宝宝长牙的因素有哪些 1、先天遗传 幼儿长牙较慢的主要原因来自遗传,包括家庭病史、种族等,甚至连性别也会有所差异。根据多数研究报告来看,女孩的长牙时间会比男孩早一些。 2、后天环境 除了先天遗传因素之外,后天环境也可能间接造成长牙缓慢。就拿早产儿来说,他的长牙时间就必须先扣除早产时间,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比较准确。如果是胎龄30周就出生的早产儿,那么长出第一颗牙的时间就必须延后10周(通常是出生后6~8个月时)。另外,凡是出生体重过轻的婴儿,也很可能出现长牙较慢的问题。 3、系统性疾病 唐氏症、脑下垂体分泌异常、外胚层发育不全症候群等,都有可能造成幼儿长牙的速度有所差异,必须通过抽血检查才能确定真正的病因。 对于一个个小吃货们来说,一口好牙太重要了,有些儿童对食物不感兴趣,大多数是因为牙齿不好,咬不动吃不出好味道,自然也就不想品尝,甚至有些宝宝严重到只能吃一些流食或是软一些的食物,这样会对品尝美食有很大影响,也对宝宝健康不利,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

(完整版)复合树脂直接粘接牙体修复

复合树脂直接粘接牙体修复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楚小玉 一、复合树脂直接粘接技术 复合树脂直接粘接(又称粘结)牙体修复技术,是指口腔科临床使用复合树脂材料、通过粘接结合的方式修复牙体缺损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龋病及各种原因导致的牙体硬组织缺损修复。 二、树脂粘接机理 (一)牙釉质的结构 牙釉质天然表面是光滑的,表层下的釉质由一系列平行排列的釉柱组成。成熟牙釉质的矿化程度很高,无机成分的质量约占 95% ,体积约占 86% 。无论釉质的深度和位置,组成与结构基本都相同。牙釉质的高矿化低水分特征有利于粘接剂的渗入 , 釉质的粘接相对容易。 (二)牙本质的结构 牙本质的组成结构与釉质明显不同 , 牙本质富含水分和有机物。水分的体积比达到约20% ,有机物的体积约占 30% ,这两者之和与无机物的体积大致都是 50% 。牙本质里边有无数个牙本质小管,从牙髓放散状伸出,贯穿到整个牙本质,使牙本质具有很高的通透性。牙本质小管内的液体由于牙髓持续的压力不断向牙本质的表面渗出,使牙本质内部形成湿润的环境。这种高湿的环境不利于粘接,因水能通过水解作用有效竞争硬组织位上的所有粘接位点。因此对于牙本质的粘接要比釉质粘接困难得多。综上所述,牙釉质粘接较容易,牙本质较困难。 三、牙釉质粘接 (一)牙釉质粘接机制 Buonocore 于 1955 年提出牙釉质粘接,利用酸蚀在牙釉质表层产生了 5 ~ 50μm 深的微孔层,在牙釉质表面形成蜂窝状结构。低黏度的粘接剂渗入到蜂窝结构中,聚合形

成树脂突。树脂突与脱矿釉质形成互相交错存在的混合层,又称树脂化釉质层,从而达到机械锁合性粘接,获得微机械固位,粘接强度可达 20MPa 以上。 (二)牙釉质粘接剂 牙釉质粘接剂一般是由酸蚀剂和粘接树脂组成的。常用的酸蚀剂大多是 15% ~ 40% 的正磷酸;粘接树脂大多是不含或含少量填料的低粘度树脂。 四、牙本质粘接机制及其发展 (一)第一代 1956 年, Buonocore 受到釉质粘接的启发,酸蚀牙本质,得到微机械固位力,但是 粘接强度很低( 2 ~ 3MPa ),最终以失败告终。 (二)第二代 1978 年,继而转向研究牙本质化学粘接,代表产品是日本的 Clearfil F 牙本质粘接剂。利用粘合剂与牙本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粘接。但结合发生在牙本质表面的玷污层而非牙本质本身,所以粘接强度仍很低( 5 ~ 6MPa ),最终以失败告终。 (三)第三代 日本学者提出了牙本质酸蚀技术:酸蚀去除牙本质表层 0.5 ~ 5.0 μ m 的玷污层,打开牙本质小管,使管间及管周牙本质脱矿,形成胶原纤维网状结构,使粘接树脂进入牙本质小管及胶原纤维网的微孔中,形成微机械固位。粘接强度 15 ~ 20MPa 。第三代牙本质粘接剂构成:牙釉质酸蚀剂( 15% ~ 40% 正磷酸)、牙本质处理剂(弱酸或 EDTA )、预处理剂( primer )、粘接树脂。 (四)第四代 与第三代区别之处在于用一种酸蚀剂同时完成对牙釉质和牙本质的酸蚀(全酸蚀,湿粘接),其他步骤与第三代牙本质粘接剂相同。粘接强度平均达到 17 ~ 25MPa 。第四代牙本质粘接剂,首次提出除用于树脂材料的粘接外,还可以用于铸造金属、瓷修复体和银汞合金。但这方面的数据多为实验室的研究结果,临床研究很少。 (五)第五代

牙齿发育异常和咬合异常练习及解析

《儿童口腔医学》 三、牙齿发育异常和咬合异常 一、A2 1、患儿,女,6岁,左下第二乳磨牙缺失,第一恒磨牙已完全萌出。该患者选择最佳的保持器是 A、舌弓保持器 B、远中导板保持器 C、充填式保持器 D、可摘式功能性保持器 E、带环(全冠)丝圈保持器 2、患儿5岁半,右侧下颌第二乳磨牙因根尖周炎无法保留拟拔除,X线显示右侧下颌第一恒磨牙即将萌出,右侧下颌第一乳磨牙已行根管治疗,并行大面积银汞充填。应做以下哪种处理 A、带环丝圈式保持器 B、腭弓式保持器 C、全冠远中导板保持器 D、活动功能保持器 E、全冠丝圈式保持器 3、患儿4岁,左右上第一乳磨牙拔除,上颌左右乳中切牙外伤,全脱位就诊,设计治疗方案应是 A、前牙间隙改变较小,不做处理观察 B、丝圈保持器 C、可摘式功能保持器

D、远中导板式保持器 E、上颌腭弓保持器 4、患儿,男,7岁,上颌前牙松动就诊。口腔检查见:Ⅰ|松动Ⅲ°,牙冠有深龋洞,1|已从舌侧萌出,可诊断 A、乳牙滞留 B、乳牙早失 C、乳牙根尖周炎 D、乳牙牙周炎 E、乳牙外伤 5、患儿5岁,下颌乳中切牙Ⅱ度松动,舌侧有恒中切牙萌出三分之一,应该诊断为 A、下颌恒中切牙移位 B、下前牙拥挤 C、下颌恒中切牙早萌 D、下颌乳中切牙滞留 E、以上都不是 二、A3A4 1、某患者9岁,因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导致乳牙早失求治。 <1>、如下颌双侧第二乳磨牙缺失,其余牙齿正常,下颌第一磨牙已经正常萌出,处理妥当的是 A、观察替换 B、下颌双侧第一恒磨牙带环(全冠)丝圈保持器 C、下颌双侧第一恒磨牙+第一乳磨牙固定桥修复

D、下颌双侧第一恒磨牙+第一乳磨牙充填式保持器 E、下颌功能式样保持器修复 <2>、如双侧上颌第一恒磨牙已经完全萌出,上颌双侧乳Ⅳ缺失,右上乳Ⅴ深大龋洞,Ⅲ°松动,待拔除时,最适合的间隙保持器是 A、丝圈式间隙保持器 B、舌弓式间隙保持器 C、功能式间隙保持器 D、远中导板间隙保持器 E、Nance腭弓式间隙保持器 <3>、如下颌乳牙全部缺失,仅存31、32、36、41、42、46,X线显示其余恒牙胚距离龈端最近的为2mm,此时最应考虑使用的间隙保持器是 A、丝圈式间隙保持器 B、舌弓式间隙保持器 C、功能式间隙保持器 D、远中导板间隙保持器 E、Nance腭弓式间隙保持器 2、患儿8岁,下颌乳中切牙Ⅰ°松动,舌侧有恒中切牙萌出2/3,形成“双排牙”,双侧下颌乳磨牙龋损破坏严重,叩诊(++),X线检测根尖周阴影,但尚未波及恒牙胚。双侧下颌第一恒磨牙萌出2/3。下颌切牙牙根形成近2/3。 <1>、对于“双排牙”的诊断正确的是 A、正常替牙 B、下前牙拥挤 C、下颌恒中切牙早萌

口腔修复学名解

第二、三章牙体缺损的修复 生物学宽度(biological width):从龈沟底至牙槽嵴顶距离恒定约2.04mm。 牙体缺损(tooth defect):牙体硬组织不同程度的被破坏,缺损或发育畸形,造成牙体形态,咬合和邻接关系异常,影响牙髓牙周组织的健康,对咀嚼功能、发音、美观等产生不同程度影响。 约束力(binding force):限制物体某些运动的条件称约束,约束给被约束物体的力称约束力或反力。 铸造金属全冠(casting metal full crown):由铸造工艺完成的覆盖整个牙冠的金属修复体。 印模技术(impression technique):是复制患者牙列或组织形态,用于制作修复体作用的石膏工作模、代型的技术。 暂时冠(temporary crown):是在冠修复的牙体预备后至最终冠修复体完成前,患者不能自由取戴的临时性全冠。 工作模型(master model/cast model):用于修复体制作的模型,通常由石膏或人造石膏灌注印模而成。 包埋(investment):是指用包埋材料包埋熔模形成铸型,使其成功具有一定外形,便于熔模料融化外流、燃烧、挥发,熔化的液体合金注入的铸型腔。 铸造(casting):是将金属加热熔化,浇铸入预先预备好的铸型内成为铸件的过程。 烤瓷熔附金属全冠(porcelain-fused-to-metal,PFM):是一种由低熔烤瓷真空条件下熔附到铸造金属基底冠上的金-瓷复合结构的修复体。 残余应力(residual stress):是烤瓷合金与瓷在电炉内冷却到室温时永久保留在材料内部及界面上的应力。这种应力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瓷层破坏。 嵌体(inlay):是一种嵌入牙体内部,用以恢复牙体缺损的形态和功能的修复体。高嵌体(onlay):是嵌体的变种,最初由MOD嵌体演变而来。 部分冠(partial crown):是覆盖于部分牙冠表面的固定修复体。 桩冠(post crown):是利用桩插入根管内以获得固位的一种全冠修复体。 牙本质肩领(ferrule):桩冠的冠边缘以上,核根面以下这一圈≥1.5mm的牙本质叫牙本质肩领。 牙体半切术(semisection):是指将牙无法保留的牙根及部分牙冠切除,保留尚健康的牙根和部分牙冠。 第五章牙列缺损的固定义齿修复 固定桥(fixed bridge):是利用缺牙间隙两端或一端的天然牙或牙根作为基牙的一种常规修复体。 固位体(retainer):是指在基牙上制作并粘固的全冠、桩冠、部分冠、嵌体、翼板等,固定桥借助固位体与基牙相连并获得固位。 桥体(pontic):即人工牙,是固定桥恢复缺失牙的形态和功能的部分。 连接体(connector):是固定桥桥体和固位体之间的连接部分。 双端固定桥(rigid fixed bridge):又称完全固定桥,其两端都有固位体,固位体和桥体之间的连接形式为固定连接。 半固定桥(semi-rigid bridge):两端有不同的连接体,桥体的一端为固定连接体,与固位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为活动连接体。

[VIP专享]儿童牙齿发育异常怎么办19

儿童牙齿发育异常怎么办? 2008-5-22 15:45:39点击:2381咨询专家 儿童常见的牙齿发育异常有许多种,大体归类为牙齿数目异常、牙齿形态异常、牙齿结构异常、牙齿萌出异常。 牙齿数目异常 表现为牙齿数目不足和牙齿数目过多。 牙齿数目不足又称先天缺牙,缺牙的数目可缺1个牙或几个牙,甚至全口无牙。 牙齿数目过多常见的有多生牙和牙瘤。多生牙又称额外牙,在混合牙列、恒牙列中多见。发生率在1%~3%,男性多于女性,可萌出到口腔,也可留在颌骨内,其形态多样,也有与正常形态相似的,多生牙要适时拔除。牙瘤是牙组织异常发育增殖而形成的良性肿瘤,分混合性牙瘤和组合性牙瘤,表现为局部性无痛性肿胀,或相应恒牙阻生或乳牙滞留;好发于上颌前牙区,其次为下颌前牙区和磨牙区;10~20岁为发病高峰;有一定的自限性;摘除瘤体为其治疗原则。 牙齿形态异常 临床常见的有畸形牙尖、畸形牙窝、双牙畸形、小牙畸形和弯牙畸形。 畸形牙尖包括畸形中央尖、畸形侧舌尖以及磨牙上的额外牙尖。畸形中央尖又称蒙古人或东方人前磨牙,非蒙古血统的人很少发生。它是在前磨牙的中央窝处或颊尖三角嵴上,突起一个圆锥形的牙尖,髓角可突入尖内。畸形侧舌尖常见于上颌中切牙、侧切牙的舌隆凸处,为圆锥形牙尖。 畸形舌侧窝又称畸形舌窝、畸形舌沟、牙中牙、牙内陷,是牙齿发育时期,造釉器出现皱折,向内陷入乳头内,形成一囊状开口向口腔的深陷窝洞。 双牙畸形包括融合牙、结合牙、双生牙。融合牙是由两个牙胚融合而成,好发于前牙区。结合牙是两个基本发育完成的牙齿,牙骨质结合在一起。双生牙是由一个牙胚发育而来的,牙冠完全分开或不完全分开,牙根一个或两个。 小牙畸形有普遍小牙,见于侏儒患者,有个别小牙,临床较多见锥形牙,上颌侧切牙和第三磨牙多发。 弯曲牙是指牙冠和牙根形成一定的弯曲角度,多见于上颌切牙。 牙齿结构异常 是牙基质形成或钙化时,受到各种障碍所造成的牙齿发育异常。临床常见的有釉质发育不全、牙本质发育不全、氟斑牙和四环素牙。 釉质发育不全是由于全身疾病、营养障碍或严重的乳牙根尖周感染导致釉质结构异常; 牙本质发育不全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氟斑牙和四环素牙是由于在牙齿发育期过多的摄入氟或四环素而引起的疾

牙的发育异常

牙的发育异常 [单项选择题] 1、Turner牙的定义不包括() A.与乳牙感染有关 B.创伤引起继生恒牙成釉细胞损伤 C.创伤引起继生恒牙釉质形成不全 D.创伤引起继生恒牙矿化不全 E.创伤引起乳牙断裂 参考答案:E [单项选择题] 2、下列哪种是釉质形成缺陷症的遗传类型()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X性连锁显性遗传 D.X性连锁隐性遗传 E.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E [单项选择题] 3、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牙冠呈微黄半透明,光照下呈现乳光色的是() A.釉质发育不全 B.氟牙症 C.四环素牙 D.牙本质发育不全症 E.牙骨质发育不全症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牙齿发育阶段,如果饮用水中氟含量高于百万分之一,或经其他途径摄入过多的氟,可导致釉质形成不全和钙化不全,这种釉质的发育障碍即为氟牙症,故1选B。釉质发育不全在牙的发育阶段,由于局部和全身因素导致成釉细胞出了问题,造成釉质结构异常,故2选A。四环素对牙和骨有亲和性在牙的发育阶段,全身性应用四环素族药物可导致牙变色,故3选C。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牙冠呈微黄半透明,光照下呈现乳光色,故4选D。 [单项选择题] 4、在牙齿发育阶段,如果饮用水中氟含量高于百万分之一,或经其他途径摄入

过多的氟,可导致釉质形成不全和钙化不全的是() A.釉质发育不全 B.氟牙症 C.四环素牙 D.牙本质发育不全症 E.牙骨质发育不全症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牙齿发育阶段,如果饮用水中氟含量高于百万分之一,或经其他途径摄入过多的氟,可导致釉质形成不全和钙化不全,这种釉质的发育障碍即为氟牙症,故1选B。釉质发育不全在牙的发育阶段,由于局部和全身因素导致成釉细胞出了问题,造成釉质结构异常,故2选A。四环素对牙和骨有亲和性在牙的发育阶段,全身性应用四环素族药物可导致牙变色,故3选C。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牙冠呈微黄半透明,光照下呈现乳光色,故4选D。 [单项选择题] 5、在牙的发育阶段,由于局部和全身因素造成釉质结构异常的是() A.釉质发育不全 B.氟牙症 C.四环素牙 D.牙本质发育不全症 E.牙骨质发育不全症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牙齿发育阶段,如果饮用水中氟含量高于百万分之一,或经其他途径摄入过多的氟,可导致釉质形成不全和钙化不全,这种釉质的发育障碍即为氟牙症,故1选B。釉质发育不全在牙的发育阶段,由于局部和全身因素导致成釉细胞出了问题,造成釉质结构异常,故2选A。四环素对牙和骨有亲和性在牙的发育阶段,全身性应用四环素族药物可导致牙变色,故3选C。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牙冠呈微黄半透明,光照下呈现乳光色,故4选D。 [单项选择题] 6、在牙的发育阶段,服用过量的四环素族药物,使牙着色的是() A.釉质发育不全 B.氟牙症 C.四环素牙 D.牙本质发育不全症 E.牙骨质发育不全症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牙齿发育阶段,如果饮用水中氟含量高于百万分之一,或经其他途径摄入过多的氟,可导致釉质形成不全和钙化不全,这种釉质的发育障碍即为氟牙症,故1选B。釉质发育不全在牙的发育阶段,由于局部和全身因素导致成釉细胞出了问题,造成釉质结构异常,故2选A。四环素对牙和骨有亲和性在牙的发育阶段,全身性应用四环素族药物可导致牙变色,故3选C。是一种

牙体组织复习题

.牙体组织 1. 名词解释 (1)釉板(2)绞釉(3)釉小皮(4)死区 (5)继发性牙本质(6)透明牙本质(7)髓周牙本质(8)罩牙本质 (9)修复性牙本质(10)托姆斯颗粒层(11)球间牙本质(12)横纹 2. 简述死区、透明牙本质、修复性牙本质、继发性牙本质的形成机制及联系 3. 釉质生长线与牙本质生长线有何异同? 4. 简述釉板、釉丛、釉梭、施雷格氏板、釉质生长线、球间牙本质、牙本质生长线、死区等结构的形成原因。 5. 掌握釉质、釉牙本质界、牙本质、牙骨质、釉牙骨质界、牙髓等的组织学特征对临床有何指导意义? 6. 简要叙述牙本质痛觉的感觉传递机制(三学说)。 二.牙周组织、口腔粘膜及涎腺组织 1. 名词解释 (1)龈谷(2)Malassez上皮剩余(3)Oxytalan纤维(4)穿通纤维(5)牙骨质小体 2. 牙龈与牙体是怎样结合的,龈牙结合部的防御机制有哪些临床意义? 3. 简述牙周膜各组主纤维束的位置,走行方向及各自的功能。 4. 牙周膜内存在的上皮剩余有何临床意义? 5. 简述牙槽骨和牙骨质的生物学意义,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6. 口腔粘膜与皮肤在组织结构上有何异同? 7. 口腔粘膜分几类,组织学上有什么异同。 8. 简述唇、腭及舌粘膜组织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9. 简述腮腺、颌下腺及舌下腺的位置、组织学特点和临床意义。 10. 牙龈上皮、龈沟上皮、结合上皮和龈谷上皮在组织结构上的异同点。 三.口腔颌面部及牙齿发育 1. 名词解释 (1)拉特克囊(Rathke pouch)(2)上皮隔(3)面突的联合 (4)Serre’s上皮剩余(5)缩余釉上皮 2. 简述牙板的发生、发展、结局及临床意义。 3. 成釉器、牙乳头及牙囊各形成牙体-牙周组织的哪些部分?

口腔主治医师考试辅导《儿童口腔医学:牙齿发育异常和咬合异常》试题附答案解析

《儿童口腔医学》三、牙齿发育异常和咬合异常 一、A2 1、患儿,女,6岁,左下第二乳磨牙缺失,第一恒磨牙已完全萌出。该患者选择最佳的保持器是 A、舌弓保持器 B、远中导板保持器 C、充填式保持器 D、可摘式功能性保持器 E、带环(全冠)丝圈保持器 2、患儿5岁半,右侧下颌第二乳磨牙因根尖周炎无法保留拟拔除,X线显示右侧下颌第一恒磨牙即将萌出,右侧下颌第一乳磨牙已行根管治疗,并行大面积银汞充填。应做以下哪种处理 A、带环丝圈式保持器 B、腭弓式保持器 C、全冠远中导板保持器 D、活动功能保持器 E、全冠丝圈式保持器 3、患儿4岁,左右上第一乳磨牙拔除,上颌左右乳中切牙外伤,全脱位就诊,设计治疗方案应是 A、前牙间隙改变较小,不做处理观察 B、丝圈保持器 C、可摘式功能保持器 D、远中导板式保持器 E、上颌腭弓保持器 4、患儿,男,7岁,上颌前牙松动就诊。口腔检查见:Ⅰ|松动Ⅲ°,牙冠有深龋洞,1|已从舌侧萌出,可诊断 A、乳牙滞留 B、乳牙早失 C、乳牙根尖周炎 D、乳牙牙周炎 E、乳牙外伤 5、患儿5岁,下颌乳中切牙Ⅱ度松动,舌侧有恒中切牙萌出三分之一,应该诊断为 A、下颌恒中切牙移位 B、下前牙拥挤 C、下颌恒中切牙早萌 D、下颌乳中切牙滞留 E、以上都不是 二、A3A4 1、某患者9岁,因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导致乳牙早失求治。 <1> 、如下颌双侧第二乳磨牙缺失,其余牙齿正常,下颌第一磨牙已经正常萌出,处理妥当的是 A、观察替换 B、下颌双侧第一恒磨牙带环(全冠)丝圈保持器 C、下颌双侧第一恒磨牙+第一乳磨牙固定桥修复

D、下颌双侧第一恒磨牙+第一乳磨牙充填式保持器 E、下颌功能式样保持器修复 <2> 、如双侧上颌第一恒磨牙已经完全萌出,上颌双侧乳Ⅳ缺失,右上乳Ⅴ深大龋洞,Ⅲ°松动,待拔除时,最适合的间隙保持器是 A、丝圈式间隙保持器 B、舌弓式间隙保持器 C、功能式间隙保持器 D、远中导板间隙保持器 E、Nance腭弓式间隙保持器 <3> 、如下颌乳牙全部缺失,仅存31、32、36、41、42、46,X线显示其余恒牙胚距离龈端最近的为2mm,此时最应考虑使用的间隙保持器是 A、丝圈式间隙保持器 B、舌弓式间隙保持器 C、功能式间隙保持器 D、远中导板间隙保持器 E、Nance腭弓式间隙保持器 2、患儿7岁,下颌乳中切牙Ⅰ°松动,舌侧有恒中切牙萌出2/3,形成“双排牙”,双侧下颌乳磨牙龋损破坏严重,叩诊(++),X线检测根尖周阴影,但尚未波及恒牙胚。双侧下颌第一恒磨牙萌出2/3。下颌切牙牙根形成近2/3。 <1> 、对于“双排牙”的诊断正确的是 A、正常替牙 B、下前牙拥挤 C、下颌恒中切牙早萌 D、下颌乳中切牙滞留 E、以上都不是 <2> 、对于“双排牙”的处理正确的是 A、正常替牙可自行脱落 B、局麻下拔除唇侧乳切牙 C、局麻下拔除恒切牙 D、局麻下拔除舌侧切牙 E、嘱患儿多食硬质食物 <3> 、对于下颌乳磨牙的处理正确的是 A、无需处理待替换 B、根管治疗+玻璃离子充填 C、根管治疗+预成金属全冠修复 D、局麻下拔除患牙后远中导板保持间隙 E、局麻下拔除患牙后功能性保持器保持间隙 答案部分 一、A2

乳牙的生长过程

乳牙生长历程 2005-3-18 9:56:53 牙齿对于宝宝一生的健康太重要了!然而,很多妈咪并不了解,宝宝的牙齿是什么时间形成的?应从什么时候开始保护?怎样才能让宝宝拥有一口健康的牙齿?这一切,还是要从宝宝牙齿的生长历程说起—— 孕期 孕妈咪怀孕6周时,胎宝宝的口腔黏膜细胞在未来牙齿形成的地方迅速增生,形成上下两个弧形牙板。随后,口腔黏膜细胞继续增生,在上下弧形牙板形成10个球形隆起,这就是日后生长发育成的20个乳牙胚。 孕妈咪怀孕5-10个月间,乳牙胚增生膨大,又形成20个恒牙胚。但是,宝宝出生时人们却看不到他们嘴里有牙齿,20个乳牙胚和16个恒牙胚都已悄悄地藏在口腔里了。它们是否健康,与孕妈咪怀孕时期的健康密切相关。 萌出乳牙 牙胚已经隐藏在上、下颌骨中,并被牙龈覆盖着。当它们穿出牙龈时,也就是说,牙齿到达了生长历程的第一站。 3岁前从牙龈萌出的牙齿被称为小乳牙。受遗传、性别、种族等遗传因素以及气温、营养、疾病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每个宝宝萌出小乳牙的时间不尽相同。正常情况下,寒冷地区的宝宝,比温带地区宝宝的萌出要晚一些;营养好、身高和体重增长得较快的宝宝,又比营养差、身高和体重增长慢的宝宝萌出得要早一些。 一般来讲,小乳牙在宝宝6-7个月时开始萌出。可有的宝宝会在出生后4个月就长出小乳牙,有的宝宝却晚到出生后10个月,这都属于正常现象。 乳牙正常萌出规律 乳牙的萌出遵循着这样一个生理规律:一定时间萌出、一定顺序长出、左右牙齿对称发育。 乳牙的下颌牙,比上颌牙先萌出,并是成双成对地萌出,即左右两侧同名的乳牙同时长出。宝宝最先萌出4颗下切牙(下门牙),随后长出4颗上切牙;大多在1岁时长出4个上切牙和4个下切牙;然后,长出上下4颗第一乳磨牙(俗称板牙),它们的位置离前面的切牙稍远,这是为即将长出的乳尖牙(虎牙)留下生长空隙。 略微停顿后,4颗尖牙从留下的空隙中“脱颖而出”。通常,宝宝1岁半时萌出14-16颗乳牙,最后萌出的4颗乳牙是第二乳磨牙。它们紧紧地靠在第一乳磨牙之后。到了宝宝2-2.5岁时,20只小乳牙就全部出齐了,上、下颌各拥有10颗小乳牙。 乳牙异常萌出现象 现象1 萌出过早 宝宝还未到乳牙萌出的时间,却在一出生或出生后不久就萌出了乳牙。过早萌出的乳牙,通常没有牙根,很不牢固,极易脱落下来。 如果落入气管,就很容易造成窒息,危及宝宝生命。这种牙齿对宝宝没有任何用处,还会经常咬伤妈咪的乳头,发生乳头感染,影响宝宝吃奶。因此,当宝宝乳牙萌出过早时,妈咪一定带宝宝及早去医院拔掉。 现象2 萌出过晚 尽管宝宝出牙的时间有早有晚,但不应相差得太远。如果到了1周岁,宝宝还没有长出乳牙,可能是身体里有某种异常。通常,乳牙萌出过晚要比乳牙早萌的发生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