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牙齿发育的顺序

小儿牙齿发育的顺序
小儿牙齿发育的顺序

小儿牙齿发育的顺序

小儿的身体是需要得到父母的护理,因为小儿身体里面的各个器官还没有完全发育,所以我们知道小儿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还是不够强,父母不但要精心照顾好自己的孩子,而且还需要学习一些儿科护理的知识,例如小儿牙齿发育的顺序,下文我们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小儿牙齿发育的顺序吧。

一般来说,牙齿的发育可分为3个时期,这就是生长期、钙化期和萌出期。

6个月长牙,仅仅是牙齿发育的萌出期。这种复杂的过程是机体其他器官所没有的。例如肝脏、心脏等官只有生长期,骨骼系统有生长及钙化两个时期。然而牙齿不但要钙化,而且还要萌出,才能行使功能,三个步骤,缺一不可。具体来说就是:牙胚的发生、牙体组织的形成和牙齿的萌出。

牙胚的发生从胚胎第6周开始,逐渐出现20个乳牙胚。在乳牙胚继续发育的同时,从乳牙胚的舌侧长出20个恒牙胚,将

来发育成为20个恒牙,并与乳牙替换。恒牙胚的两端各在胚胎10月、出生后2年、5年分别长出第1、2、3恒磨牙胚。此时牙胚的发育才告完成。

牙齿形成及萌出和牙胚的发生是个连续的动态过程。自牙尖突破粘膜进入口腔,至与对颌牙完全咬合,这段时间最易使牙齿发生咬合异常。因为在这时期,牙根尚未完全形成,牙周附着并不牢固,牙槽骨也比较疏松,容易受外力的影响。吸吮手指、咬嘴唇等习惯,都可使牙齿发生移位畸形。如果已经出现牙颌畸形,就必须在儿童时期进行矫正,否则效果就不大理想。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乳牙的数目、大小和牙周组织的力量等,都已不能适应长大了的颌骨和增强了的咀嚼力。乳牙从6岁开始,陆续发生生理性脱落,到12岁左右就全部为恒牙所代替了。

通过上面的文章介绍,我们了解了小儿身体比较脆弱的原因,所以家长在日常的生活里面一定要好好的照顾好小儿才行,上文为各位家长详细介绍了小儿牙齿发育的顺序。

小儿牙齿发育的顺序

小儿牙齿发育的顺序 小儿的身体是需要得到父母的护理,因为小儿身体里面的各个器官还没有完全发育,所以我们知道小儿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还是不够强,父母不但要精心照顾好自己的孩子,而且还需要学习一些儿科护理的知识,例如小儿牙齿发育的顺序,下文我们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小儿牙齿发育的顺序吧。 一般来说,牙齿的发育可分为3个时期,这就是生长期、钙化期和萌出期。 6个月长牙,仅仅是牙齿发育的萌出期。这种复杂的过程是机体其他器官所没有的。例如肝脏、心脏等官只有生长期,骨骼系统有生长及钙化两个时期。然而牙齿不但要钙化,而且还要萌出,才能行使功能,三个步骤,缺一不可。具体来说就是:牙胚的发生、牙体组织的形成和牙齿的萌出。 牙胚的发生从胚胎第6周开始,逐渐出现20个乳牙胚。在乳牙胚继续发育的同时,从乳牙胚的舌侧长出20个恒牙胚,将

来发育成为20个恒牙,并与乳牙替换。恒牙胚的两端各在胚胎10月、出生后2年、5年分别长出第1、2、3恒磨牙胚。此时牙胚的发育才告完成。 牙齿形成及萌出和牙胚的发生是个连续的动态过程。自牙尖突破粘膜进入口腔,至与对颌牙完全咬合,这段时间最易使牙齿发生咬合异常。因为在这时期,牙根尚未完全形成,牙周附着并不牢固,牙槽骨也比较疏松,容易受外力的影响。吸吮手指、咬嘴唇等习惯,都可使牙齿发生移位畸形。如果已经出现牙颌畸形,就必须在儿童时期进行矫正,否则效果就不大理想。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乳牙的数目、大小和牙周组织的力量等,都已不能适应长大了的颌骨和增强了的咀嚼力。乳牙从6岁开始,陆续发生生理性脱落,到12岁左右就全部为恒牙所代替了。 通过上面的文章介绍,我们了解了小儿身体比较脆弱的原因,所以家长在日常的生活里面一定要好好的照顾好小儿才行,上文为各位家长详细介绍了小儿牙齿发育的顺序。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特点 (2)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特点 人的生长发育是连续不断进行的,有时快些,有时慢些。在体格方面,年龄越小,生长速度越快。出生后半年内,生长发育最快,半岁以后生长速度减慢,到青春期又增快。?生长发育中,各功能的发育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整个身体的运动功能,按“从头到脚”的顺序发育,先会抬头,其次挺胸、独自坐,然后会站,最后才会行走。?在小儿发育过程中,各个器官、系统发育不平衡,脑子的生长发育先快后慢,7~8岁大脑的重量已接近成人。而生殖器发育先慢后快,幼儿时期发育并不明显,青春期时发育明显增快。皮下脂肪在婴儿时期增加比较快,以后减慢,青春期又稍微快些,这在女孩表现更为明显。?胎儿时期至成人身体各部发育比例标准不是绝对的,个体间存在差异,只要大致在正常标准范围内就可以了。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和形态在不断地完善,形成了各年龄段的不同特点。?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根据小儿年龄阶段的生理解剖特点,一般可将小儿时期划分成七个阶段:?胎儿期,指受孕到分娩这一段时间,共280天;?新生儿期,指出生到1个月;?婴儿期,出生1个月到1周岁;?幼儿期,指1~3岁;?学龄前期,指3~6岁;?学龄期,指6岁到青春期;?青春期,约从十三四岁开始到十八九岁。? 体重增长规律及测量方法判断一个孩子体格发育是否正常,体重是一项很重要的指标,同时根据体重还可推测出小儿的营养状态。?正常小儿出生的时候平均体重为3.1~3.3千克,男孩比女孩稍重一点。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小儿可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但下降范围一般不超过300克,生后3~4天体重就不断增加。体重增加的速度和年龄有关,生后3个月之内生长最快,平均每天增加25~30克,4~5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1周岁时约为出生时的3倍。1岁以内每个月的体重可按下列公式推算:?1~6个月小儿的体重(克)=出生体重+月龄?×?600(克);?7~12个月小儿的体重(克)=出生体重+月龄?×?500(克);? 1岁以后平均每年大约增加2千克,2~10岁小儿的体重(千克)=年龄?×?2+8(千克)。例如,1个4岁小儿,他的体重为4×2+8=16(千克)。?一般在10岁以前男孩比女孩重,10~16岁女孩较男孩重,以后男孩又较女孩重。增长速度也不一定很均匀,受多方因素影响。? 身高增长的因素及测量方法身高可以反映骨骼的发育情况。正常小儿出生时平均身长为50厘米,身高增长的规律和体重一样,年龄越小增长越快。出生后6个月以内,平均每月长2.5厘米左右。6~12个月,平均每月长1.2厘米左右。1周岁以后的平均身高可依以下公式计算:?身高(厘米)=年龄×5+80(厘米)。例如,4岁小儿的大概身高(厘米)=4×5+80=100(厘米)。青春期身高增长速度加快,12岁以后,就不能按以 上公式推算了。?

(精)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七章 牙的发育

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七章牙的发育 第一节牙胚的发生和分化 一、牙胚的形成过程 胚胎第5周,在未来的牙槽突区,依照颌弓的外形形成一马蹄铁形上皮带,称为原发性上皮带。 原发性上皮带继续向深层生长,并分裂为两个:向颊(唇)方向生长的上皮板称前庭板,位于舌(腭)侧的上皮板称为牙板。 牙胚由三部分组成: ①成釉器,形成釉质; ②牙乳头,形成牙髓和牙本质; ③牙囊,形成牙骨质、牙周膜和固有牙槽骨。 二、牙胚各部分的分化及结构特点 (一)成釉器的发育在牙胚发育中,成釉器首先形成。成釉器的发育分为三个时期: 1.蕾状期牙板最末端20个定点上,上皮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圆形或卵圆形的上皮芽,形状如花蕾,这是乳牙早期的成釉器。其构成细胞类似基底细胞,呈立方或矮柱状。在牙弓的每一象限内,最先发生的成釉器有四个,即乳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和第二乳磨牙,在胚胎的第10周发生。 2.帽状期(增殖期)上皮芽继续生长,体积逐渐增大。其周围的外胚间充质细胞密度增加,形成一细胞凝聚区。上皮芽基底部向内凹陷,形状如帽子。该上皮具有形成釉质的功能,称为帽状期成釉器。成釉器分化为三层细胞,即外釉上皮层、内釉上皮层和星网状层。

成釉器下方的球形细胞凝聚区称为牙乳头,将来形成牙本质和牙髓。包绕成釉器和牙乳头边缘的外胚层间充质细胞,密集成结缔组织层,称为牙囊,将来形成牙支持组织。 成釉器、牙乳头和牙囊共同形成牙胚。乳牙牙胚发生在胚胎第10周,而恒牙牙胚形成于胚胎的第4个月。 3.钟状期(组织分化和形态分化期)成釉器长大,上皮凹陷加深,形似吊钟,称为钟状期成釉器。这时细胞分化为四层。 内釉上皮层:单层,高柱状 外釉上皮层:低立方,扁平,皱褶 星网状层:体积由大变小 中间细胞层:扁平,将参与釉质形成 釉结、釉索和釉龛:帽状期和钟状期牙胚中出现的短暂的结构 (二)牙乳头 牙乳头细胞为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其间分散有少量微细的胶原纤维。 牙乳头时决定牙形状的重要因素。 牙乳头还可以诱导非牙源性的口腔上皮形成成釉器。 (三)牙囊 成釉器的外周,环绕着成釉器和牙乳头底部。

小儿生长发育计算公式

小儿生长发育的生理指标计算公式 小儿身高计算公式(厘米) 2岁以上:年龄×5+80(厘米) 二、体重计算公式(千克) 1—3个月:出生体重+月龄×0.7(千克) 4—6个月:出生体重+月龄×0.6(千克) 7—12个月:出生体重+月龄×0.5(千克) 1岁以上:年龄×2+8(千克) 三、出牙计算方式 牙齿数=月龄-6 乳牙萌出的时间与顺序表: 顺序乳牙名称出牙时间(月) 牙数 上牙下牙总计 1 乳中切牙5~10 2 2 4 2 乳侧切牙6~14 2 2 4 3第一乳磨牙10~17 2 2 4 4 乳尖牙18~24 2 2 4 5 第二乳磨牙20~30 2 2 4 出牙基本上是按一定顺序进行的,一般是下颌先于上颌,由前至后的顺序。最先萌出的常是下面中间的门齿,然后是上面中间的门齿,以后挨着中间的门齿左右长出。” 出牙数(婴儿):月龄~4(或6)。例如10个月的婴儿,乳牙应为4颗或6颗;在1岁时多数已有6~8颗乳牙;2岁时乳牙应出齐,共为20颗。” 小儿生长发育的生理指标计算公式 (1)身高:小儿初生时身长约为50厘米。出生后第一年增 长25厘米。2岁以后计算公式:身长=周岁数×5+75。 (2)体重:小儿初生时体重平均约为3公斤。 体重计算公式: 1~6个月:体重(克)=3000+月龄×600 7~12个月:体重(克)=3000+月龄×500 2岁以上:体重(公斤)=8+年龄×2 (3)头围:测量时以软皮尺齐双眉上方,通过枕后隆起处绕 头一周。新生儿头围平均约为34厘米,生后6个月增长约8厘 米,7~12个月增长4厘米,第二年2厘米,5岁后接近成人。 1

(4)胸围:测量时以软皮尺由背部平肩胛骨下角,经乳头绕 胸一周。出生时胸围约为32厘米,第一年增长约12厘米,第二年增长约3厘米,1岁内小于头围,1岁时几乎相等。2岁后胸 围超过头围。 (5)囟门:后囟于出生后2~4个月内关闭(部分出生时已闭);前囟位于顶骨与额骨之间,呈菱形,于生后1~1岁半闭 合。 (6)牙齿:小儿出生后5~10个月开始出乳牙,1岁时出8 个牙,1岁以后长出上下左右第一乳磨牙,1岁半出尖牙,两岁 出第二乳磨牙。20~30个月出齐20颗乳牙。 6岁以后开始换为恒牙,并长出第一磨牙,12岁以后长出第 二恒磨牙,至12~15岁长满28颗恒牙。第三恒磨牙一般在17~30岁长出(即智齿),也可终身不出。6~24个月正常小儿牙齿数公式:牙齿数=月龄-4(或6)。 (7)血压:年龄越小,血压越低。 1岁以上收缩压计算公式:年龄×2+80毫米汞柱〔133× (年龄×2+80)Pa〕 舒张压=收缩压的1/2~2/3。 (8)呼吸:年龄越小,呼吸越快。 1~3个月:45~40次/分 4~6个月:40~35次/分 6~12个月:35~30次/分

牙齿萌出过程

牙齿的萌出过程 牙齿的萌出是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它类似婴儿的出生,即在萌出前者一个“胚胎时期”,当埋在颌骨里的乳牙或恒牙发育(相当于婴儿在子宫里的胚胎发育)基本完成后,就不断向着口腔方向移动,突破口腔粘膜而萌出。各个牙齿的萌出时间并非一致,您了解您的孩子或自己的牙齿萌出的时间吗? 在正常情况下,婴儿到了半岁左右就开始萌出乳牙,从第1对乳牙萌出之后,大约每块长4个月左右,萌出1对牙齿,到2岁半就可以长齐20 个乳牙,见下表:

乳牙到一定时期,牙龈逐渐被吸收而脱落,由继承恒牙萌出而代替,此即乳牙替换。乳牙牙根未吸收或吸收不完全,乳牙不能按时脱落,称为乳牙滞留。乳牙滞留可使恒牙不能萌出或异位萌出。而乳牙过早脱落,因长期缺牙区的牙龈咀嚼,使牙龈粘膜紧韧肥厚阻力大,常致恒牙萌出困难。乳牙的外伤的疾患也可导致恒牙胚发育部分或完全停止而使恒牙不能萌出。 恒牙的萌出则从6岁时第一恒磨牙的萌出而开始,第一恒磨牙也称“六龄牙”是负担咀嚼压力最大的牙齿,在人一生中使用时间最长,它的位置影响到其他恒牙的正常萌出,因此,第一恒磨牙也被称为“牙合关键”,应予充分的重视和保护。其后,大约每隔一年萌出一对牙齿,直到12岁左右萌出28个恒牙,而第三恒磨牙一般在20岁左右萌出。见下表:

第三恒磨牙,俗称“智齿”,为人类逐渐退化的器官,临床变异较多,它萌出时常发生各种类型的阻生,导致智齿冠周炎的也很多见。 正常牙齿的萌出有比较恒定的规律性。据很多资料表明:各牙的萌出有一定的时间和顺序,女性的萌出略早于男性,下颌牙的萌出早于上颌牙,左右两侧的同名牙萌出的年龄大致相同等,牙齿的萌出与牙齿发育的迟早有关,发育早者,萌出也早;发育晚的迟萌出。各人牙齿萌出

乳牙的生长过程

乳牙生长历程 2005-3-18 9:56:53 牙齿对于宝宝一生的健康太重要了!然而,很多妈咪并不了解,宝宝的牙齿是什么时间形成的?应从什么时候开始保护?怎样才能让宝宝拥有一口健康的牙齿?这一切,还是要从宝宝牙齿的生长历程说起—— 孕期 孕妈咪怀孕6周时,胎宝宝的口腔黏膜细胞在未来牙齿形成的地方迅速增生,形成上下两个弧形牙板。随后,口腔黏膜细胞继续增生,在上下弧形牙板形成10个球形隆起,这就是日后生长发育成的20个乳牙胚。 孕妈咪怀孕5-10个月间,乳牙胚增生膨大,又形成20个恒牙胚。但是,宝宝出生时人们却看不到他们嘴里有牙齿,20个乳牙胚和16个恒牙胚都已悄悄地藏在口腔里了。它们是否健康,与孕妈咪怀孕时期的健康密切相关。 萌出乳牙 牙胚已经隐藏在上、下颌骨中,并被牙龈覆盖着。当它们穿出牙龈时,也就是说,牙齿到达了生长历程的第一站。 3岁前从牙龈萌出的牙齿被称为小乳牙。受遗传、性别、种族等遗传因素以及气温、营养、疾病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每个宝宝萌出小乳牙的时间不尽相同。正常情况下,寒冷地区的宝宝,比温带地区宝宝的萌出要晚一些;营养好、身高和体重增长得较快的宝宝,又比营养差、身高和体重增长慢的宝宝萌出得要早一些。 一般来讲,小乳牙在宝宝6-7个月时开始萌出。可有的宝宝会在出生后4个月就长出小乳牙,有的宝宝却晚到出生后10个月,这都属于正常现象。 乳牙正常萌出规律 乳牙的萌出遵循着这样一个生理规律:一定时间萌出、一定顺序长出、左右牙齿对称发育。 乳牙的下颌牙,比上颌牙先萌出,并是成双成对地萌出,即左右两侧同名的乳牙同时长出。宝宝最先萌出4颗下切牙(下门牙),随后长出4颗上切牙;大多在1岁时长出4个上切牙和4个下切牙;然后,长出上下4颗第一乳磨牙(俗称板牙),它们的位置离前面的切牙稍远,这是为即将长出的乳尖牙(虎牙)留下生长空隙。 略微停顿后,4颗尖牙从留下的空隙中“脱颖而出”。通常,宝宝1岁半时萌出14-16颗乳牙,最后萌出的4颗乳牙是第二乳磨牙。它们紧紧地靠在第一乳磨牙之后。到了宝宝2-2.5岁时,20只小乳牙就全部出齐了,上、下颌各拥有10颗小乳牙。 乳牙异常萌出现象 现象1 萌出过早 宝宝还未到乳牙萌出的时间,却在一出生或出生后不久就萌出了乳牙。过早萌出的乳牙,通常没有牙根,很不牢固,极易脱落下来。 如果落入气管,就很容易造成窒息,危及宝宝生命。这种牙齿对宝宝没有任何用处,还会经常咬伤妈咪的乳头,发生乳头感染,影响宝宝吃奶。因此,当宝宝乳牙萌出过早时,妈咪一定带宝宝及早去医院拔掉。 现象2 萌出过晚 尽管宝宝出牙的时间有早有晚,但不应相差得太远。如果到了1周岁,宝宝还没有长出乳牙,可能是身体里有某种异常。通常,乳牙萌出过晚要比乳牙早萌的发生率高。

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第一篇 儿童保健 第一章小儿生长发育 生长指细胞增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 加,主要是量的变化 发育指人体达到成熟过程中所出现的一 系列变化,主要是质的变化。 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第一节小儿体格生长 一、生长规律及临床意义 体重 是身体各器官系统和体液重量的 总和,衡量小儿营养状况的重要指 标。 增长规律年龄越小,增长越快 新生儿期出生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 婴儿期第一个高峰期 第二年增长速度减慢 青春期第二个高峰期 体重计算公式 生后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8 7-12个月小儿体重(kg)=出生体重(kg)+4.8+(月龄-6) ×0.25 1-10岁小儿体重(kg)=年龄(岁) ×2+7(或8) 临床意义 1、有个体差异±10% 男> 女城市> 农村 2、正常均值±2SD 均值–1~2SD 增长过快可能发生肥胖 增长缓慢可能营养不良 测量方法 身高(长) 头顶到足底的垂直长度,代表头、脊柱 和下肢的增长。反应骨骼发育、身体长度 的指标。 增长规律年龄越小,增长越快 1、生后第一年最快,是出生时的1.5倍 2、生后第二年增长速度减慢 3、青春期:第二高峰期 4、头、脊柱和下肢增长速度不一致 身高计算公式 1~10岁儿童身高(cm)=年龄(岁)×7+70 临床意义

正常:±2 SD 生长发育迟缓:< - 2SD 测量方法 坐高 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 代表头部与脊柱的增长。 坐高增长规律 出生时33cm 与身高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临床意义 比例大于正常值 头围 反应脑和颅骨的发育。 头围发育规律 出生34cm 1岁46cm 2岁48 cm 5岁50cm 15岁接近成人 临床意义过小 过大 胸围 反应胸廓骨骼、肺、肌肉和皮下脂肪的发育。 胸围发育规律 出生32cm 1岁头、胸围相等 1岁后>头围(年龄–1) 临床意义 交叉延迟胸廓发育异常、佝偻病、营养不良上臂围 代表上臂骨骼、肌肉、皮下脂肪的发育, 常用来评价营养状况。 增长规律 新生儿10.2~10.5cm 1~5岁共增长1~2cm 临床意义判断1~5岁小儿的营养状况 >13.5cm 营养良好 12.5cm~13.5cm 中等 <12.5cm 营养不良 测量方法 骨骼发育 1、囟门与骨缝 前囟后囟 囟门与骨缝发育规律

婴儿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特点

婴儿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特点(1) 幼儿, 生长发育, 婴儿, 规律, 特点 第一节婴儿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特点 婴幼儿生长是指整个身体或某些器官的增长。婴幼儿发育则表示身体机能成熟的程度。二者 是同时进行、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密不可分的。儿童的生长发育方式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的 表现虽然不一样,但有共同的规律。从胚胎形成到出生,从出生到发育成熟是不同阶段的连 续生长发育的过程,其生长发育的规律是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年龄大了以后则减慢,直 到停止。孩子出生后第一年的前半年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后半年内速度变慢,以后速度 再逐渐慢下来,到青春发育期,速度又开始加快。 婴儿幼儿的生长发育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身长中心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下移 婴幼儿身长的增长主要是下肢长骨的增长。刚出生时,婴儿的身体比例不协调,下肢很短, 小儿身长的中点位于脐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下肢增长的速度加快,身长的中点逐渐下移, 1岁时身长中点移至脐;6岁时移到下腹部;青春期身长的中点近于耻骨联合的上缘。两上

肢左右平伸时两中指间的距离叫指距,主要代表两上肢长骨的增长。出生的指距约48厘米。 上肢长骨增长的情形与身长相似,在一生中指距总比身长略短。 二、体围发育的顺序是由上而下,由中心而末梢。 体围是指绕身体某个部位周围线的长度。通常由头围、胸围、腰围、臀围等指标组成。但对 婴幼儿的体围测量一般只测量其头围、胸围、腰围等。婴幼儿身体发育的顺序是由上而下, 由中心而末梢。头部最先发育,然后是躯干、上肢,最后才是下肢。2个月时的胎儿头长相 当于身长的1/2,婴儿初生时头长约为身长的1/4,而到成人时仅头长为身长的1/8,这 说明头的发育最早。头脑是人整个身体的“司令部”,它的成熟程度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整个 身体的生长发育。婴幼儿手的发育较早,在其会走路以前几乎已经掌握了手的各种功能。如 在婴儿刚刚学会爬的时候,主要是靠手的力量向前爬行,而此时腿部还不会与手的力量相互 协调。婴儿下肢的发育较晚,主要是在会直立行走后,才开始逐渐发育的。婴幼儿四肢的发 育,无论是骨骼、肌肉、血管和神经,都是按先中心后末梢的顺序进行的。 三、婴幼儿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有先后快慢的差别。

小儿生长发育规律的介绍

小儿生长发育规律的介绍 文章导读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是宝爸宝妈们想要具体知道,因为只有知道了宝宝生长发育的规律,才能知道在宝宝成长各个阶段要注意的内容,知道了宝宝成长发育的规律,可以减少宝爸宝妈们在宝宝成长过程中的盲目,下面是有关于小儿成长发育规律的的具体介绍,有兴趣的宝爸宝妈们可以进来看看,多了解与宝宝有关的知识,可以在宝宝成长阶段更好地帮助宝宝。 (一)连续性与阶段性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各年龄小儿生长发育的速度又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婴儿期体重和身长的增长很快,以生后前半年最快,后半年次之,以后速度逐渐减慢,周岁后稳步成长,至青春期又突然加速。(二)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各系统的发育快慢不同,各有先后。如神经系统发育较早;生殖系统发育较晚;淋巴系统的发育则先快而后回缩。(三)生长发育的顺序性小儿各器官功能的生长发育都遵循着预期的特定顺序:①自上而下小儿3 个月时抬头较稳,4个月时会翻身,5个~7个月时会独坐,8个月时会爬,9个~10个月时会站,1岁时会走,2 岁左右会跑跳。②由近到远如先抬肩、伸臂, 再双手握物,然后手指取物。③由不协调到协调如3个~4个月时见到玩具只能手足乱动拿不到,5个月后就能一把抓住。④先有正向动作后有相反动作先学会向前走,再会向后退。先会抓握东西,后会放下等。(四)个体差异小儿生长发育虽然有预期性, 但在一定范围内受机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如体格增长的变异情况就很显著。评价生长发育是否正常时,必须考虑影响个体的不同因素,并需作连续动态的观察。通过文章对与宝宝成长发育阶段的规律的的具体描述,相信宝爸宝妈们更加清楚宝宝的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了,也可以准确地知道住宝宝需要营养最多的期间,减少很多的盲目操作,有助于宝宝的快快长大。希望文章的内容可以帮助到对宝宝成长发育规律不懂得宝爸宝妈们。

牙的发育

牙的发育 概述: 外胚层和外胚间叶来源。 牙的发育具有长期性:从胚胎第五周至25岁,即从胚胎期至出生后,再到成年期。 牙的发育具有复杂性:体内发生,萌出到体外、两套牙齿。 发育过程易受干扰产生发育异常。 牙的发育:外胚间叶(ectomesenchyme) ?来源:神经管形成之前的神经嵴细胞 ?分化:经过广泛的细胞迁移,分化为成体的许多组织,包括牙本质、牙髓、牙周膜 由于牙的发育的长期性,本章将其人为分为3个阶段来叙述:牙胚的发生及分化,牙体组织的形成,牙的萌出及替换。 学习要求: ?掌握:牙胚的组成,各部分的来源及所形成的组织;成釉器的蕾状器、帽状器及钟状器的结构;牙乳头及牙囊的结构。 ?熟悉:牙板的发生及结构 ?了解:前庭板的发生及如何形成口腔前庭 第一节牙胚的发生和分化 (一)、牙板的发生 原口腔的上皮由两层细胞组成,深层的外胚间充质组织诱导上皮增生,依照颌骨的外形形成一马蹄形上皮带,称为原发性上皮带或原发性上皮板,这一上皮带继续向深层生长,并分裂为两个:向颊(唇)方向生长的上皮板称前庭板,位于舌(腭)侧的上皮板称为牙板。前庭板表面上皮变性,形成口腔前庭沟。 (二)、牙板的功能: ?1、形成原发性牙板(乳牙板),即牙板进一步增生,在其末端膨大进而形成乳牙成釉器; ?2、形成继承性牙板,即牙板在乳牙的舌侧增生膨大,形成部分恒牙成釉器。 ?3、形成增生性牙板并形成恒磨牙成釉器,即乳牙板向第二乳磨牙远中增生,形成3个恒磨牙的牙胚。 原发性上皮带(primary epithelial band)发生 ?前庭板(vestibular lamina) ?牙板(dental lamina) 外胚间叶 成釉器+牙乳头+牙囊=牙胚 ↓↓↓ 釉质牙本质牙周膜 牙髓牙槽骨

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生长发育在整个儿童时期不断进行,但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生长速度不同。例如,体重和身长在生后第一年,尤其前三个月增加很快,第一年为生后的第一个生长高峰,婴儿3-4个月抬头,6-7个月独坐,7-8个月翻身,8-9个月会爬,10-11个月独站;第二年以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至青春期生长速度又加快,12-18个月独走,24个月双足跳,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年龄范围一般从10岁~20岁,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2年左右。青春期的进入和结束年龄存在较大个体差异,约可相差2—4岁。此期儿童的体格生长发育再次加速,出现第二次高峰,同时生殖系统的发育也加速并渐趋成熟。 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儿童生长发育虽按一定总规律发展,但在一定范围内受遗传、环境的影响,存在着相当大的个体差异,每个人生长的“轨道”不会完全相同。1.生长发育是连续不断的过程,但其发育 速度又因年龄而异,如体格方面,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以后速度减慢,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总体讲,年龄越小,体格增长速度就越快。2.生长发育是形态的增长和

功能成熟的过程,是量和质的展,两者相互联系。一般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3.各系统的发育速度不平衡,发育快慢不同,各有先后。如神经系统发育是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发育是先慢后快。4.生长发育虽有一定的规律,但有个体差异,因一些因素影响,如遗传、性别、环境、教养等存在着相当大的个体差异。个体差异一般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虽有一定的范围,但所谓的正常值不是绝对的,必须考虑影响个体的不同因素,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评价时必须考虑个体的不同影响的因素,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1.体重 体重为身体各器官、组织和体液的总重量,是体格发育尤其是近期营养状况的灵敏指标。临床给药、输液也常根据体重计算用量。 正常新生儿初生体重平均为3.2KG。出生后第一周内由于哺乳量的不足、不显性失水、排尿及排除胎便,体重可以暂时下降3%~9%(生理性体重下降),随后迅速恢复和增长,如10日后继续下降应寻找病因。生后前半年体重呈现第一个增长高峰:出生后前3个月每月增长700~800g,4~

模块一(4)牙的发育与牙位记录法.ppt

模块一 任务6-7 牙的萌出及牙位记录法 上节回顾: 1、牙齿的名称及每颗牙齿的功能。 2、牙齿在口腔中的整体观功能。 课前思考 你知道种子是怎么萌出的过程? 种子的萌出和牙齿的萌出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 熟悉掌握牙齿发生,萌出时间及顺序。 2、专业理论知识 什么叫萌出,牙齿萌出的三个时期。 3、职业核心能力 熟练应用部位记录法记录病人病患牙齿。 一、牙的萌出 ?概念: 1、出龈:牙冠破龈而出的现象。 2、萌出:从牙冠出龈至达到咬合接触的全过程。 牙萌出的过程 萌出前期 主要表现是牙根形成时牙胚在牙槽骨内的移动以保持牙胚与颌骨间的 正常位置关系。 萌出期 从牙根开始形成起,持续到牙进入口腔达到咬合接触。 萌出后期 又称功能性萌出期,此期的变化是指牙萌出到功能性牙合平面,咬合建立以后的移动

乳牙的萌出 ?乳牙牙胚在胚胎2个月时即已发生,5~6个月开始矿化,婴儿在出生时颌骨内已有20个乳牙牙胚。 ?左右对称同时萌出,下颌牙萌出早于上颌牙,女性萌出的平均年龄早于男性 乳牙恒牙交替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颌骨体积增大,咀嚼能力增强,乳牙不能适应这些变化在六岁左后发生生理性脱落恒牙陆续萌出。 ◆乳牙的脱落是由于压根被吸收,与牙周组织失去联系的结果。 恒牙的萌出 ◆恒切牙、尖牙、前磨牙及第一磨牙的牙胚在胚胎时即发生,其中第一磨牙在胚胎4个月时即发生,是恒牙中发育最早的牙。 ◆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的牙胚在出生后2、5岁时分别发生。 ◆6岁左右。第一恒磨牙在第二乳磨牙远中萌出,是最先萌出的恒牙。 恒牙萌出的顺序 ◆上颌:6、1、2、4(3、5)、7、8; ◆下颌:(6、1)、2、3、4(5、7)8; 牙齿萌出的特点 1、按先后顺序萌出 2、左右对称同期萌出 3、下颌牙的萌出略早于上颌同名牙 4、女性萌出的平均年龄早于男性 二、牙位记录 上 A区B区 右左 C区D区 下

2.牙的发育

牙的发育 1. 【问答题】(1分) 简述钟状期成釉器的组织学特点。 2. 【问答题】(1分) 试述牙胚的组成、来源及各自所形成的组织。 3. 【问答题】(1分) 以乳中切牙为例,试述牙发育的全过程。 4. 【问答题】(1分) 何谓成釉器的中间层?有哪些功能? 5. 【问答题】(1分) 牙胚发育异常可导致哪些牙形态和数目的异常?

6. 【问答题】(1分) 牙硬组织基质形成及矿化特点。 7. 【名词解释】(1分) 釉结 8. 【名词解释】(1分) 牙板 9. 【名词解释】(1分) 牙胚 10. 【名词解释】(1分) 引导索

11. 【名词解释】(1分) 上皮隔 12. 【名词解释】(1分) 釉梭 13. 【名词解释】(1分) 上皮根鞘 14. 【名词解释】(1分) 成釉器颈环 15. 【名词解释】(1分)

缩余釉上皮 16. 【名词解释】(1分) 原发性上皮带 17. 【名词解释】(1分) 釉结 18.【判断题】(1分) 牙体组织形成中,牙本质的形成早于牙釉质。 正确错误 19.【判断题】(1分) 帽状期成釉器出现的中间层细胞是一种储备细胞。正确错误 20.【判断题】(1分)

恒磨牙成釉器来源于第二乳磨牙牙板的远中端的延伸。 正确错误 21.【判断题】(1分) 牙乳头来源于中胚层。 正确错误 22.【判断题】(1分) 在蕾状期成釉器形成过程中,出现明显的细胞增生和分化。 正确错误 23.【判断题】(1分) 原发性牙本质完全形成后,余留在髓腔内的结缔组织即转变为牙髓。正确错误 24.【判断题】(1分) 成釉器颈环只有内釉、外釉两层细胞。 正确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