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斗牛的文化内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苗族斗牛的文化内涵
苗族斗牛是指人们让两头水牯牛以角相抵斗以争胜论负的活动,被称为“东方式斗牛”。

典籍、诗词、舞蹈、传说、鼓社记载斗牛;传统斗牛自由组合,不决胜负,现代斗牛分组、拈阄、定时、淘汰制,决胜负;苗族斗牛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斗牛,就在于苗族斗牛是苗族牛图腾崇拜的遗迹。

斗牛又叫“牛打架”,是指人们让两头水牯牛以角相抵斗以争胜论负的活动。

据调查,开展斗牛活动的地域主要在黔、湘、桂、滇、琼等地。

目前斗牛活动规模最大的要数贵州黔东南地区。

爱好斗牛的民族有苗族、侗族、布依族、壮族、汉族、水族等,其中又以苗族最为突出。

西班牙斗牛是人与牛斗,苗族斗牛是牛与牛斗,被誊为“东方式斗牛”。

苗族斗牛促进了苗族地区社会、经济、政治、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是苗族人民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

关于斗牛,苗族有很多的美丽传说。

在黔东南苗族,“传说‘姑昂’(苗族始祖)把生下来的肉团砍碎撒在山坡上,便变成了无数无手足的子孙。

那时候,牛是他们的伙伴。

有一天,牛要求“姑昂”让他们打架。

“姑昂”同意了,并让“板告”去帮牛装角,叫“板央”去装“梳子”(牛的旋毛),装好后,它们就打起架来。

从此以后,苗族在祭祖时,便叫水牯牛来打架,随后就杀它来代替无手足的娃儿,使子孙不断繁荣,这以后就形成放牛打架和杀牛祭祖的规矩。

”既是鼓社祭的来历,也是苗族斗牛的来历。

苗族喜爱斗牛,一是为了娱乐,让人们过个快乐节日;二是看谁饲养的牛身肥体壮;三是祈讨吉祥,如果牛肯打,打得凶,预兆年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是苗族的文化心态。

鼓社,俗称吃鼓脏,又称为“鼓藏节”、“祭鼓节”、“吃牯脏”、“鼓社祭”等等,苗族称为“篓江略)”、“能纽”“(吃鼓)”、“能扶类(吃公水牛)”等,它是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组织,一个鼓即一个共同祖先。

吃鼓脏是苗族杀牛祭祖最主要的仪式,也是苗族规模最大的祭祖活动。

吃鼓脏主要在贵州黔东南、黔南、黔中等地,吃鼓脏还要推选牯脏头。

一共选出五个牯脏头,即“鼓头、发财头、桌子头、接待头、保卫头。

”吃牯脏过程复杂,很有讲究。

综观苗族吃“鼓脏”,其主要目的是祭祀祖先,望子孙繁衍,兼有传苗规,授苗理,祈丰收,娱人,增强凝聚力。

苗族喜爱斗牛,水牛是苗民的命根子,因而在苗族的节日、服饰、语言上都留下了水牛的影子。

节日离不开斗牛。

大部分节日都有斗牛的内容。

例如,妹妹节、龙舟节、吃新节、七月半、吃信节、苗年(冷酿廖)、春节、重阳节、斗牛节以及一些重大的节日庆典都离不开斗牛,斗牛成为苗族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服饰上,苗族妇女盛装时戴在头上的“干你”(银角)就是仿照水牛角的形状制成的。

选择斗牛的标准。

苗族热爱斗牛,对斗牛的研究颇深。

一般来说,牛好斗的时间只有三至五年。

牛龄大小通过牙齿数量、牛角的年轮来确定。

水牛一般喂足二年半后掉牙,经过四年掉完四对牙。

七岁时角轮出现。

此后,每满一年,牛角上就形成一圈年轮。

据有关人士研究,选择斗牛要:“身体壮大结实,胸宽头大角大,前肢高后肢低,身长挺胸收腹,体毛乌黑粗硬;牛头两角宽实则劲斗;两角节轮呈两窄一宽相对排列能打能碰;眼睛圆浑凶恶,鼻孔大耐打,舌尖带黑斑点打得凶;尾巴根大,尾巴长,尾巴毛内尾尖又甲壳既碰又斗;牛蹄呈整齐半圆,前薄后实便于打斗时用力;小蹄内靠善打。

此外,还讲究牛旋多少,分布位置和相互照应的特征等等。

”一般来说,斗牛场上“十大九不输”,但也不乏“四两拔千斤”的特例。

苗族斗牛可粗分为传统斗牛和现代斗牛。

在苗族地区,传统斗牛都采取自愿
自由组合的原则,一般要经过劝斗、量角、放斗、拉脚等程序,多是在民族节日期间进行,多为友谊赛,其特点是规则宽松,不论输赢;不规定时间,放斗时间的长短由双方牛主决定。

放斗之后,视强弱态势随时用棕绳拉脚分开。

传统斗牛场选在干田坝上,或在河沙坝上,或草坪地上。

理想的斗牛场莫过于两面或三面为缓坡、中间为一草坪,附近有河水的地方。

这样既利于牛滚水,又看得真切、安全,还便于击鼓呐喊助威。

各地均有自己的斗牛场,只不过大小有别。

现代斗牛是相对传统斗牛而言,是指在规定时间内,放两牛以角相碰抵,以决胜负的一种活动。

对牛龄、角的宽窄严格规定。

现代斗牛多为争霸赛,挑战赛,决胜负,规则严格。

胜者不但被誉为“牛王”,获锦旗,牛主还领到一万至五千元不等的奖金,名利双收。

斗牛习俗从遥远的古代中走来,随着苗族人民跋山涉水,从黄河流域走进了长江中下游,从“左洞庭,右彭蠡”走入了大西南的崇山峻岭。

有苗族的地方,就有斗牛。

苗族斗牛,促进了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斗牛是与农业、牛耕和种植水稻有密切联系的风俗,具有明显的农业意象。

斗牛可以比试饲养耕牛的威猛与雄壮,进而达到优良品种的自然筛选,优胜劣汰,体现苗族人民充分利用自然规律,造福人类自己的智慧。

既促进了物种进化,保证了基因遗传,又推动农事、牛耕、水稻种植技术的发展。

苗族先民作为屈家岭文化的创造者之一,同时也是牛耕种植水稻的先行者之一。

牛耕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推广,使苗族社会迅速地进入农业社会。

同时也由于畜养牛的数量增多,人们才有足够的牛来进行宗教祭祀活动,从而也为斗牛活动在数量上做好了足够的准备。

总之,从原始农耕到农业社会,牛对苗族的生存与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牛总是被视为六畜之首、财富的象征。

如今,牛依然是苗族人民生产生活当中重要的一部分。

苗族同胞认为,牛肯打架,预兆年景风调雨顺,庄稼好做。

斗牛既娱人,又表现了苗族的民族精神。

有斗牛的地方就有歌声,笑声,掌声,场面热烈,气氛和谐。

斗牛一般在节日里进行,人们在观看斗牛的同时也趁机走亲访友,叙亲情,谈家常,摆农活,议国事。

苗族青年男女还可以游方(译为谈情说爱)。

苗族人民通过斗牛来娱乐,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往及文化交流。

总之,从择牛标准到猛牛争斗,从杀牛祭祖到堂屋神龛供奉的牛角,从“干你”(银角)到牛角梳,从牛角酒到牛角号,从丧葬习俗到信仰习俗,处处表现了苗族对威猛雄壮的崇拜,对生命和力量、冲突与厚重、团结与踏实、平等与民主的追求,体现了苗族勇敢强悍、积极进取的文化心态,充分显示了苗族人民热情奔放和粗犷豪爽的性格。

现代斗牛表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结合,使传统体育获得长足发展。

传统斗牛在吸纳现代体育的赛制后,现代斗牛应运而生,不但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了继承和发展,而且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

斗牛植根于农业经济,随着农田耕地逐渐减少,农业经济的艰难,斗牛面临着挑战。

浙江金华等地斗牛风俗近当代已经消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因此,笔者认为,斗牛是苗族带有典型特征的传统习俗,具有非常久远的历史文化渊源和浓厚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在苗乡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文化认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值得挖掘和开发。

从另一个层面上说,斗牛属“野性文化”的范畴,而“野性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原始推动力”必须得到保护,才能得到有效利用。

文化对与一个民族来说是最重要的,因为“一个民族文化的丧失,就意味着这个民族的终结。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