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三节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风随高度的变化——热成风
——气温水平梯度的存在,引起气压梯度力随高 度发生变化,影响风随高度发生相应变化。由于 水平温度梯度引起的上下层风的向量差,称为热 成风(V T)。 ——热成风风向与等温线平行,在北半球,背热 成风而立,高温在右,低温在左,南半球则相反。 ——热成风的大小与气层平均水平温度梯度及气 层的厚度成正比。在自由大气中,随着高度的增 加,风越来越趋于热成风,如北半球中纬度对流 层顶部的西风急流。
1001 等压 线疏 密与 气压 梯度 大小
气压梯度小
1003
∆p ∆n
气压梯度 1007
1005
2、地转偏向力
指由于地球的自转而使地表上运动的物体发生方向偏转的 力。它包括水平和垂直两个分力。对于垂直分量,因为大气存 在静力平衡对大气运动无关紧要 。因此,只讨论水平分量。 水平地转偏向力为:
A = 2 m v ω sinϕ
远小于地转偏向力;但在空气运动速度很大而曲率半径很小时, 如龙卷风、台风,离心力很大,甚至超过地转偏向力。
4、摩擦力
◆摩擦力指地面与空气之间,不同运动状况的空气层之
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阻力。气层之间的阻力,称为内摩 擦力;地面对空气的阻力,称为外摩擦力。 ◆摩擦力以近地面层最显著,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减弱, 一般到 1 — 2 km 以上就可以忽略不计了,此高度以上 气层称为自由大气,以下的气层称为摩擦层或行星边界 层。 ◆ 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使风速减小,导致地转偏 向力也相应减弱。陆地表面摩擦力总是大于海洋表面。
极地环流
经向三圈环流
西风环流
信风环流
①信风环流圈( Hadley 环流):分布于赤道与 南北纬 30 °之间。 高空由赤道吹向副热带高压 带(西风),地面由副热带吹向赤道(信风)。 ②中纬度环流圈(Ferrel环流): 分布于中纬度 约 30 °— 65 °地带。地面由副热带高压带吹向 副极地低压带(西风),高空由副极地低压带返 回。 ③极地环流圈: 分布于高纬度约 60 °与极地之 间地带。地面由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 (东风),高空由副极地低压带返回(西风)。
柯氏力影响 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
高纬环流
6 下沉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压带 中纬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风带
中纬环流
4
上升 5
3 下沉 1
低纬环流
2
赤道低压带
上升
极地环流 极地东风带 西风环流 西风带 副热带无风带 信风带 赤道无风带 信风带 副热带无风带 西风带 西风环流 咆哮40度 极地东风带 极地环流 信风环流 信风环流
2、行星风系
——行星风系是指不考虑海陆分布和地形起 伏等的影响,全球性的低层盛行风带。 主要包括三个盛行风带: ①信风带:由副热带高压带吹向赤道。北半 球为东北信风,南半球为东南信风; ②盛行西风带:由副热带高压带吹向高纬地 区。北半球为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 ③极地东风带:由极地高压向外辐散形成。
第三节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
第三节 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
大气运动——风
气压 气流 大气环流
——空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空气的垂直运 动称为上升气流或下沉气流。地球上大气的 运动形式以水平运动最为广泛和持久。

大气的水平运动 空气运动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物理过程。由于
空气运动,不同地区、不同高度之间的热量、动量、 水分等得以交换,从而产生各种天气现象和天气变 化。 (一) 影响空气水平运动的四种力 气压梯度力(原动力); 地转偏向力(改变方向); 惯性离心力(改变方向); 摩擦力(减速、改变方向)。
成正比,与空气密度(ρ)及纬度的正弦 ( sin ϕ )成反比。
——地转风方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 直,即平行于等压线。在北半球,背风而立, 高压在右,低压在左,南半球相反,此称为 白贝罗风压定律。
2、梯度风
◆自由大气中,当空气作曲线运动时,水平气压梯度力G、
地转偏向力A和惯性离心力C三个力达到平衡时的空气水平运 动,称为梯度风。 当空气作直线运动时,惯性离心力为零,梯度风转为地 转风,因此地转风是梯度风的特例。 V L G
地转偏向力随纬度分布示意图
3、惯性离心力
◆离心力是指空气作曲线运动时,受到一个离开曲率 中心而沿曲率半径向外的作用力。 这是空气为了保持惯性方向运动而产生的,所 以称为惯性离心力。它的方向与空气运动方向垂直。 惯性离心力图示
V C= r
2
C — 离心力;V — 空气运动 速度;r — 曲率半径。
◆在一般情况下,空气运动路径的曲率半径很大,惯性离心力
——在摩擦层中,空气的水平运动因受摩擦力的作用,
——在气压梯度不随高度变化的情况下,离地面愈远, 风速愈大,风向与等压线的交角愈小。
把北半球摩擦层中不同高度上风的向量投影到同一水平面上,可得到一条 风向风速随高度变化的螺旋曲线,称为埃克曼螺线。由埃克曼螺线可以看到,当 高度很小时,风速随高度增加很快,但风向改变不大;随高度增大风速增加缓慢, 风向却显著向右偏转,最终趋于地转风。在离地面10m以下的气层中摩擦力随高 度增加迅速减小,所以要求测风仪离地面10~12m以上。
行星风系
高空西风带的波动和急流
(二)季风环流
季风的英文名称是 “monsoon”,源自阿拉伯 语 “mausem”,意为季节。 ◆以一年为周期,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 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季风是由于海洋 与大陆之间的热力差异而形成的大范围热力环流。 ◆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夏季风,海 风温暖潮湿;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形成冬季 风,陆风寒冷干燥。
——指由于局部环境如地形起伏、受热不均等而产 生的小范围环流,也称地方性风系。 1、海陆风: 白天,地面风由海向陆,上层风则由 陆向海;夜晚风向相反; 2、山谷风: 白天, 地面风从谷地吹向山坡,夜晚 风向相反; 3、焚风: 背风坡气温比迎风坡同高度上的气温高 很多、干燥很多。在山区,一年四季均可出现。
热成风的形成与方向
热成风的风速与水平温度及气层厚度有关,其表达式为: ║VT║=gΔZ/2ωsinφ×ΔTm/ΔN
4、摩擦层中空气的水平运动
风速减小,风向改变。如地转风斜穿等压线从高压吹 向低压,梯度风斜穿等压线,低压向中心辐合,高压 自中心向外辐散。 ——地面摩擦作用随高度减小,风速随高度增大,不 断右偏,达到摩擦层顶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低 低 高
七月份
一月份
◆世界季风区
分布:约在 30°W — 170°E,20°S — 35°N的范 围, 其中以东亚和南亚的季风最显著。 东亚季风范围广、强度大,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南亚季风(印度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亚洲季风区 非洲季风区 澳洲季风区
印度洋夏季风
(三)局地环流
P3 Z/P大 增温快 Z/P小 增温慢 P2 P1
白天 P3 P2 P1
冷却快
冷却慢
夜晚
海陆风形成源自文库意图
海陆风
白天海风
夜晚陆风
2、山谷风:白 天吹谷风;夜晚 吹山风
白天:山坡增温强烈,使得 谷底上空同高度处冷,山锋 处相对热,气流从山谷流向 山坡,形成谷风; 夜晚:山坡冷却快,谷底上 空同高度处冷却慢,相对热, 而山坡处相对冷,气流从山 坡流向山山谷,形成山风。
1、气压梯度力 ◆气压分布不均匀产生气压梯度,使空气具有由高压区流
向低压区的趋势,作用于单位质量空气上的力,称为气压梯 度力。 气压梯度力可分为垂直气压梯度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两 种。 水平气压梯度力使空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是大气水 平运动的原动力,其表达式为:
1∆p G=− ρ ∆n
G — 水平气压梯度力;ρ— 空气密度;Δp —两条等压线之间的气压差; Δn — 两条等压线之间的垂直距离;Δp /Δn — 为水平气压梯度; “ - ” 负号表示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
极地高压 W E N W 65°N NE 30°N SE 0° W 30°S 副极地低压 副热带高压 W 赤道低压 W W E 65°S 副热带高 压 副极地低压 极地高压
H
L
H
L
H
L
H
S
1、赤道地区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而高空形成高压; 2、极地地区空气冷却下沉,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 3 、从赤道上 空高压流向极地上空低压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发生偏转 ,到 20~30°附近气流完全转达成西风,阻档了后来的气流,加上气温下降,气流下沉。 形成副热带高压带。 4、从南往北的暖气流与自北往南的冷气流相遇动力抬升,形成副极地低压
北半球
A、C Vg G L A H G、C
V A H
逆时针
顺时针
地转风
梯度风解析
——以北半球圆形等压线为例,在低压中,气压 梯度力 G指向低压中心,而地转偏向力 A和惯性 离心力 C都指向外,而且 A + C = G ,由于地 转偏向力和惯性离心力都与风向垂直,所以梯度 风的方向是沿着等压线按逆时针方向吹;在高压 中则相反, G + C = A , 梯度风绕高压中心按 顺时针吹。南半球的情况刚好相反。 ——梯度风的风向,也遵从白贝罗风压定律,即 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南 半球则相反。
北半球埃克曼 风速螺旋曲线
二、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是指地球上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各种气流运行的综
合现象。 水平尺度可涉及某个地区、半球甚至全球;垂直尺度有对 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或整个大气圈的大气环流;时间尺度有 一日至数日、月、季、半年、一年甚至多年的平均大气环流。 其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全球行星风系、三圈环流、定常分布的平 均槽脊和高空急流、西风带中的大型扰动、季风环流。
m :空气质量;v :风速;ω:地球自转角速度;ϕ :地理纬度。 ◆地转偏向力是使运动空气发生偏转的力,它总是与空气运动 方向垂直。在北半球,它使风向右偏;它的大小与风速和纬度 成正比,在赤道为零,随纬度而增大,在两极达最大。 ◆地转偏向力只能改变风的方向,而不能改变风的速度。
由方程可知赤道上地转偏向力为零;两极地转偏向力最大, 为2 νω
1、海陆风:白天吹海 风,夜晚吹陆风。
因为白天,陆地增温快,单位 气压高度差大,海洋增温慢, 单位气压高度差小, 所以,在同一高度上陆地上空 气气压比海洋上高,等压面由 陆地向海洋倾斜,陆地上空气 流流向海洋,于是海洋上空质 量增加,海平面低空气压升高, 陆地低空空气质量减少,地面 气压下降,造成低空等压面由 海洋向陆倾斜,产生了自海洋 指向陆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使低层的空气由海洋流向陆地, 这种流向陆地的风就是海风。 晚上情况正好相反。
经向环流
假设地球不自转,且表面均匀,由于赤道和两极受热不均,赤 道上空的空气流向极地,而低层气流自极地流向赤道,这样在赤 道和极地之间会形成一个南北闭合的环流。
高空低压 90°N 地面高压
60°N 30°N
低压 地面
高压 高空

假设地球没有自转——则出现 “ 单圈环流”
3、经向三圈环流
地球的自转导致——三圈环流的形成
(一) 全球环流 1· 全球气压带 如果地表性质均匀,那么地表气压完全取决于纬度。 在热力和动力因子作用下,气压的水平分布呈现规则的 气压带,且高低气压带交互排列。 全球7个纬向气压带 ①赤道低压带; ②极地高压带; ③副热带高压带; ④副极地低压带。
上升 3 下沉
1
上升 2 4 下沉 上升
原因:这种分布规律主要由于地表温度随纬度分布不均匀造成 的。赤道附近,终年受热,温度高,空气膨胀上升,到高空向外流 散,导致气柱质量减小,低空形成低气压,称赤道低压带;两极地 区气温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积聚在低空,而高空伴有空气辐和 合,导致气柱质量增加,在低空形成高压区,称极地高压带。从赤 道上空流向两极地区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流向逐渐趋于 纬线方向,阻滞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流向高纬,空气质量增加,形 成高压带,称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低压带之间有一 个相对的低压带称为副极地低压带。 气压带每年随等温线移动几个纬度,对季节性的气候变化有影 响。
(二)自由大气中的空气运动
1 地转风
指自由大气中空气 作等速、直线水平 运动。
1∆ p Vg = − 2ωρ sin ϕ∆n
低压
1000 1010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高压
地转风是严格的平衡运动,等压线必须是直线
1020 hPa
——地转风出现时,地转偏向力(A)与 气压梯度力(G)平衡。
∆p ——地转风( Vg )风速与气压梯度( ∆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