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肝衰竭的救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肝衰竭
一、基本知识及定义
1.肝衰竭定义:是指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
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能,表现为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一组临床症候群。

2.肝衰竭诊断格式:肝衰竭不是一个独立的临床诊断,而是一种功能判断。

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完整的诊断应包括病因、临床类型及分期,例如:(1)病毒性肝炎,急性,戊型;亚急性肝衰竭(中期);(2)亚急性肝衰竭(早期);原因待查等。

3.目前国内急性、亚急性肝衰竭的原因多为慢性乙型肝炎(CHB)或乙肝肝
硬化基础上病情骤变所致,诱因为:劳累、重叠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药物引起的肝衰竭较为少见(在国外是最常见病因)。

慢性肝衰竭原因多
为肝硬化基础上肝脏损害持续发展所致,也被成为肝硬化失代偿的终末
期。

4.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是诊断肝衰竭的一个重要指标,其检测需要应用
标准品建立标化曲线后获得,但大多数医院不具有此检测能力,故以计算
公式代替,有2种计算方法:(1)PTA=[对照PT×0.4]÷患者PT-(对照PT×0.6)]×100%,该计算公式较准确;或(2)PTA=303/(患者PT-8.7)(%),该计算公式较简便。

这种计算出的PTA数值不足以精确反应病情,故目前多以
INR代替。

5.MELD分级:即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of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
评分系统。

MELD计算公式如下:MELD(分)=9.57×ln(Cr mg/d1)+3.78×ln (TBil mg/d1)+11.20×ln(INR)+6.43(病因)。

MELD用于预测患者病
情预后,并非诊断指标。

二、临床诊断
1. 病因
表4-1 肝衰竭的病因常见或较常见少见或罕见
肝炎病毒
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
病毒
其他病毒
巨细胞病毒、EB病毒、肠道病毒等药物及肝毒性物质
异烟肼、利福平、对乙酰氨基酚
抗代谢药、化疗药物等
酒精、毒蕈等
细菌及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
严重或持续感染(如败血症、血吸虫
病等)
妊娠急性脂肪肝
自身免疫性肝病代谢异常
肝豆状核变性、遗传性糖代谢障
碍等
缺血缺氧
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肝移植、部分肝切除、肝脏肿瘤
先天性胆道闭锁
其他
创伤、辐射等
2. 分类
(1)急性肝衰竭
急性起病,2周内出现2期及以上肝性脑病(按4期分类法划分)并有以下表现者:①极度乏力,并有明显厌食、腹胀、恶心、呕吐等严重消化道症状;②短期内黄疸进行性加深,平均每天TBil上升大于17.1 μmol/L;
③出血倾向明显,PTA≤40%,且排除其他原因;④肝脏进行性缩小。

(2)亚急性肝衰竭
起病较急,15日至26周出现以下表现者:①极度乏力,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②黄疸迅速加深,血清总胆红素大于正常值上限10倍或每日上升≥17.1 μmol/L;③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40%并排除其他原因者。

(3)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
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短期内发生急性肝功能失代偿的主要临床表现。

(4)慢性肝衰竭
在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和失代偿。

诊断要点为:①有腹水或其他门脉高压表现;②可有肝性脑病;③血清总胆红素升高,白蛋白明显降低;④有凝血功能障碍,PTA≤40%。

3. 分期
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亚急性肝衰竭和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
(1)早期①极度乏力,并有明显厌食、呕吐和腹胀等严重消化道症状;
②黄疸进行性加深(血清总胆红素≥171 μmol/L或每日上升≥17.1
μmol/L);③有出血倾向,30%<PTA≤40%;④未出现肝性脑病或明
显腹水。

(2)中期在肝衰竭早期表现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以下两条之一者:①出现2期以下肝性脑病和/或明显腹水;②出血倾向明显
(出血点或瘀斑),且20%<PTA≤30%。

(3)晚期在肝衰竭中期表现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以下三条之一者:①有难治性并发症,例如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大出血、
严重感染和难以纠正的电解质紊乱等;②出现3期以上肝性脑病;
③有严重出血倾向(注射部位瘀斑等),PTA≤20%。

4. 并发症
肝衰竭的主要并发症包括:各种感染如肺部感染、败血症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以及出血性疾病如消化道出血等。

5.诊断流程
图4-1 肝衰竭的诊断流程
三治疗方案
肝衰竭是一种进展迅速的疾病,可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目前内科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和手段,因此病死率较高。

诊疗原则上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措施,并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

有条件者应将患者放置在重症监护室中强化监护,随时根据具体病情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1.一般支持治疗:
(1)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减轻肝脏负担
(2)给予高碳水化合物、低脂、适量蛋白饮食;进食不足者,每日静脉补给足够的液体和维生素,保证每日6272千焦耳(1500千卡)以上总热量;
胃肠道无明显功能障碍,患者能口服或耐受者,均应鼓励患者口服或通
过鼻饲获得肠内营养支持
(3)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补充白蛋白或新鲜血浆,并适时补充凝血因子(4)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特别要注意纠正低钠、低氯、低钾血症和碱中毒
(5)注意消毒隔离,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医院内感染发生
2.针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治疗:
(1)针对病因治疗或特异性治疗:①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只要HBV DNA可检出,均应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

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初治者尽早使用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发生耐药者则应考虑进行联合抗病毒治疗(参考第三章),但应注意血清乳酸水平,高乳酸水平患者应用核苷类似物(NA)要;②对于药物性肝衰竭,应首先停用可能导致肝损害的药物;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所致者,给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③妊娠相关肝衰竭者应请妇产科会诊,适时终止妊娠
(2)免疫调节治疗:①自身免疫性肝病、急性酒精中毒(严重酒精性肝炎)及其他原因所致的肝衰竭早期,若病情发展迅速且无严重感染、出血等并发症者,可酌情短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②疑似或已明确并发感染者,在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可酌情使用胸腺肽α1等免疫调节剂,如日达仙(美国赛生),1次/d,每次1.6 mg,皮下注射,10~14天为一疗程。

(3)促肝细胞生长治疗:前列腺素El,10~20 μg/d静脉滴注,10~14天为一疗程,还可保护肾脏功能;有建议使用促肝细胞生长素,100~200 mg/d 静脉滴注,临床证据不足。

(4)抗氧化剂治疗:酌情静脉滴N-乙酰半胱氨酸,140 mg/kg/d,连用2天后减量为70 mg/kg/d;或还原型谷胱甘肽1.2~2.4 g/d,静脉滴注;或腺苷蛋氨酸 1.0~2.0 g/d,静脉滴注。

(5)其他治疗:可应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或乳果糖等,以减少肠道细菌易或内毒素血症。

4.并发症治疗:
(1)防治感染:肝衰竭并发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厌氧菌、肠球菌等细菌以及假丝酵母菌等真菌。

一旦并发感染,应首先根据经验用药,选用强效、能覆盖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的广谱抗生素(如第三代头孢菌素)或联合应用抗生素,根据是否合并腹腔和/或其他部位感染选择碳氢霉烯类抗生素。

选用抗生素时还应考虑到患者肝、肾功能状况,并防治二重感染。

在应用抗生素前、后多次进行病原体分离及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
药。

(2)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以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参考各有关章节进行处理。

5.人工肝支持治疗:
(1)适应证:①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衰竭早、中期,PTA在20%~40%之间和血小板>50×109/L的患者为宜;晚期肝衰竭或PTA<20%的患者也可
进行治疗,但并发症多见,应慎重;未达到肝衰竭诊断标准,但有肝衰
竭倾向者,也可考虑早期干预。

②晚期肝衰竭肝移植术前等待供体、肝
移植术后排异反应、移植肝无功能期的患者。

(2)相对禁忌证:①严重活动性出血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者(DIC);②对治疗过程中所用血制品或药品如血浆、肝素和鱼精蛋白等高度过敏者;
③有严重全身循环功能衰竭者,或出现难以逆转的呼吸衰竭、重度脑水
肿伴有脑疝等频危患者;④心脑梗死非稳定期者;⑤妊娠晚期;⑥临床
医师认为不能耐受治疗的其他情况的患者。

(3)人工肝支持治疗的选择:人工肝支持系统分为非生物型、生物型和混合型三种。

非生物型人工肝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并被证明确有一定疗效,生
物型及混合生物型人工肝是人工肝发展的方向,现正处于临床研究阶
段。

目前应用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方法包括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血浆胆
红素吸附、血液滤过、血液透析、白蛋白透析、血浆滤过透析和持续性
血液净化疗法等。

由于各种人工肝的原理不同,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选择不同方法单独或联合使用:伴有脑水肿或肾衰竭时,可选用血浆置
换联合持续性血液净化疗法、血液滤过或血浆滤过透析;伴有高胆红素
血症时,可选用血浆胆红素吸附或血浆置换;伴有水电解质紊乱时,可
选用血液透析或白蛋白透析。

6.肝移植:
(1)适应证:①各种原因所致的中晚期肝衰竭,经积极内科和人工肝治疗疗效欠佳;②各种类型的终末期肝硬化。

(2)禁忌证:①绝对禁忌证:难以控制的全身性感染;肝外有难以根治的恶性肿瘤;难以戒除的酗酒或吸毒;合并严重的心、脑、肺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
变;难以控制的精神疾病。

②相对禁忌证:年龄大于65岁;肝脏恶性肿瘤伴门静脉主干癌栓或转移;合并糖尿病、心肌病等预后不佳的疾病;胆道感染所致的败血症等严重感染;获得性人类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HIV)感染;明显门静脉血栓形成等解剖学异常。

7.处理流程
图4-2 肝衰竭的处理流程
四、住院期间的监测指标
1.监测患者每日出入量或每日尿量
2.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状况
3.观查患者粪便性状及精神状况
4.建议急性肝衰竭或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至少每3天复查一次肝功能、凝血
功能、电解质;其余类型肝衰竭患者至少每周复查一次肝功能、凝血功能、
电解质;行人工肝治疗患者治疗前后各复查一次肝功能、凝血功能、电解质
5.建议并发感染患者至少每1~3天复查一次血常规;
6.建议伴随活动性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出血量情况每日多次或至少每3
天复查一次血常规;
7.建议明确或疑似腹腔感染患者,至少每3~7天复查一次腹水常规。

五、出院标准
1.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或已缓解
2.黄疸消退,或总胆红素<3倍ULN、且稳定在1周以上、无明显波动者
3.PTA>40%
4.无严重并发症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