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媒事件中思考记者角色的失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传媒事件中思考记者角色的失守

摘要:记者是新闻传播活动中最有生气、最具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守门人”,记者与新闻密不可分。记者角色扮演的好坏,与记者自身的素质修养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在现在经常被人们称作“传媒时代”的今天,却有越来越多的新闻人,正从原来被人仰视的光环中,走进了泥潭。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的媒体及记者要时刻对其自身进行冷静客观的审视与反思,准确界定并调整角色定位,让角色回归记者职业本身。

关键词:记者角色;事件报道;职业道德;职业本身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196-02

一、前言

记者是新闻传播活动中最有生气、最具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守门人”。记者与新闻密不可分:新闻因记者而被发现、挖掘和传播,记者因新闻而存在、而出名。新闻与记者在很多情况下具有同一性,对新闻的要求有时候就是对记者的要求;新闻的采访过程和新闻作品本身往往可以折射出记者的思想、人品。记者的角色在新闻传播中可以说是举足轻重。

记者的素质是指记者在从事新闻实践的过程中,为了完成或实现自身的目标和任务所应该掌握和具有的某些特点、专长和能力。记者的素质不是天生具有的,它可以通过教育和新闻传播实践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记者某些素质上的缺陷,也可以通过实践和学习

获得不同程度的弥补。

人们常说,记者是社会活动家。记者有高度的使命感,很强的责任心和勇敢机智的追求精神。记者是调查研究的职业工作人员。记者是直观现象的追逐者和永不疲倦的探索者。记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探宝人”和“挖掘者”。记者具有敏锐的眼力和灵敏的嗅觉,具有“第六感官”。记者是“气温表”,对客观世界的新变化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出来。记者有十足的好奇心,渴望知道正在发生什么事,将要发生什么事。记者具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和竞争意识。记者是一部百科全书,有着最广泛的兴趣和最广博的知识。这种借喻和概括,实际上都是人们对新闻记者的角色期待,同时也是人们从不同角度对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定位。这种期待与定位,出自各种不同制度、不同价值取向,以及人们对新闻媒介和新闻记者的不同认识。二、新闻记者的角色特征

(一)新闻记者是“信息流通的动力”。面向大众的新闻传播者,是令信息流动永不停息的推动力,是新闻传播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受众所获知的各种信息,都是由新闻记者给定的,因此,记者又是新闻信息流通量和流向的控制者。这也就是说,记者是新闻传播活动的“把门人”。人们由此而期待记者成为“消息灵通人士”、“权威人士”,是理所当然、持之有据的。

(二)新闻传播者是“意见交流的桥梁”。新闻记者作为社会信息的传递者,不仅传递消息,而且传递意见,反映社情民意。政府、政党、集团有赖记者而能向下向外发布政令、政策、意图,使之成

为“喉舌”,倾听下级、基层的呼声、意见、建议,使之成为“耳目”。基层、民众、外界有赖记者而有了向上级、政党、政府呐喊、呼唤、反映的“喉舌”,倾听“上头”、左邻右舍方方面面的声音的“耳目”。在功能健全的条件下,记者成了社会实现意见交流与沟通的纽带。

(三)新闻记者是“监督权力的镜鉴”。记者通过大量的社会决策与社会现实的公开报道,而令政府与公务员的行政行为与个人品质处于阳光下,从而使公众有机会审查、评估权力机关与权力人士,行使自己社会人的权利。记者是社会的了望者,公共利益的守望人。因此有所谓“无冕之王”的雅号。在我国,近年来也出现了“道德法庭”、“报青天”的称谓。

(四)新闻记者又是“社会民众的教师”。从历史看,新闻传媒是文化的传承物,记者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与保存者。从功能看,记者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新闻媒介是课堂,记者是其中的教师。以上是记者的社会角色定位,也是社会公众对新闻记者的角色期待。

三、人们对新闻记者的角色期待

记者角色扮演的好坏,与记者自身的素质修养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在现在经常被人们称作“传媒时代”的今天,却有越来越多的新闻人,正从原来被人仰视的光环中,走进了泥潭,有的竟万劫不复。这并不是什么危言耸听。

2008年4月,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傅桦被北京朝阳区检察院以受贿

罪提起公诉,检方指控其在采写长春龙嘉机场负面报道时受贿3万元;2008年12月,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景剑峰因受收报料人电脑而被检方以受贿罪起诉,同月,央视记者李敏,因受贿而被山西太原杏花岭区检方逮捕;2008年12月网络报记者关键也因受贿而被抓;而12名记者在山西省洪洞县宝干河煤矿发生事故时,领取封口费。2010年新闻媒体对“校园惨案”、“富士康员工跳楼”的报道引发的争议。再者,如2011年众人皆知的传媒大鳄默多克新闻集团“窃听门”事件;对平凡老百姓的“深圳杨武事件”的报道。记者们在这些事件中都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对于那些“失职”的记者,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着诱惑的经济时代,作为社会公器的媒体,毫无疑问也将受到诱惑和侵蚀。红包、软文,威胁加上利诱,在这样的生态环境里,常走在河边的记者,想要不“湿鞋”,就必须要有高度的自觉性。“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受众对新闻记者的要求。而讲真话常常会给新闻媒体和从业人员无尽的纠纷,甚至牢狱之灾。讲真话要付出代价,但媒体如果天天讲假话那就根本不必存在,因为你被判了新闻的天职。

然而对于道德失范的那些记者来说,报道什么、不报到什么,如何报道,何时报道都是一个合格的记者该考虑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可以静下来思考一下2011年发生的杨武事件,记者对事件的过分和过度报道,在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到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2011年10月22日晚,联防队员杨喜利私闯杨武家中实施暴行。众多媒体对此事展开了各种报道,有些媒体更是穷追不舍,企图将

整个事件过程曝光于公众视野。然而正是因为有些媒体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和获取更大的传播效益,频频有记者闯入受害人家中进行突击采访,几次将受害人逼到自杀的边缘,而受害人丈夫在一旁苦苦央求不要采访。这本是一起悲剧事件,而有些媒体派记者用“长枪短炮”对受害人肆无忌惮地轰炸,并且还有记者盘问受害人当时受害过程,这本不是新闻所追求的内容,只会再一次揭开受害人的伤疤,使悲剧重演。

央视一套节目部主任许广文曾对此事发表过看法,“在杨武事件中,令人震惊的不仅是施暴者的暴力,还有媒体的暴力:无视个人尊严和隐私,对施暴过程细致入微的描述,对受害方冠以‘最怯懦丈夫’的武断判断,闯入私宅将镜头强行对准一个精神濒于崩溃的女人。让被侮辱与被损害者内心充满恐惧的,正是那些司空见惯的,在欲望驱使下丧失底线的行为。”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张志安也曾关注过该事件:“令人关注的杨武妻子涉嫌被‘强暴’事件中,记者最该汲取的教训有二:(一)不要被你的常识、感情或道德正义所遮蔽,而要学会去体悟他人的生存状态和心态;(二)不要滥用你的权利,对弱者的报道要守住伦理底线。”

新闻记者要恪守新闻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以忠诚于党,取信于民。提高记者的道德修养,关键在于提高记者的作风。选择了记者这一职业,就要无愧于记者的光荣称号。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牢记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经济建设中心工作服务的宗旨,爱岗敬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