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下)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文学》(下)作业

第十一章四十年代的文学运动及文学思潮

一、填空题

1、1938年在武汉成立的全国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2、唯一贯穿抗战时期始终的进步文艺刊物是(《抗战文艺》,与其并肩而立的是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

3、“文协”提出的口号是(“文章下乡,文章入伍” )。

4、抗战初期最有影响的街头剧作品是(《放下你的鞭子》)。

5、抗战初期在武汉热情倡导和写作朗诵诗的诗人是(高兰)和(锡金)。

6、胡绍轩的《长江血》是抗战初期影响很大的(茶馆剧)。

7、街头诗运动的倡导者是(田间)和(柯仲平),街头诗的代表作品是(田间)的(《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8、孤岛文学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戏剧活动)、(杂文创作)和(文艺出版)三个方面。

9、1940年,陈铨、林同济等创办了文化刊物(《战国策》),因而被称为(“战国策派”)。

10、《讲话》阐释了文艺批评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文艺批评的两个标准,分别是:(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

11、胡风文艺思想的核心是(“主观战斗精神”)。

二、名词解释

1、“文协”

2、孤岛文学

3、“鲁迅风”

4、战国策派

5、边区文协

6、西战团

7、“鲁艺”

8、街头诗运动

9、新秧歌运动10、“好一计鞭子”11、《抗战文艺》

答:1、文协:即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于1838年3月27日在武汉成立,这是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包括了除汉奸以外的各派文学家和艺术家,并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几十个分会。文协成立后,积极开展工作,出版会刊《抗战文艺》,文协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组织作家走上前线,深入农村,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推动了抗日文艺运动的发展,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于抗战胜利的1945年10月解散。

2、孤岛文学:是指抗战时期上海租界的文学活动,从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租界,历时4年零一个月,其间四面皆日军侵占之沦陷区,仅租界内为英法等国控制,所以成为"孤岛",文艺工作者利用租界这一特殊环境开展抗日文学活动,故称之为"孤岛文学"。

3、“鲁迅风”:活跃于孤岛时

期的一个进步的杂文流派;代表作家有王任叔、周木斋、唐弢、柯灵等7人,以《鲁迅风》杂志而得名;学习鲁迅杂文战斗传统,作品有《边鼓集》等。

4、战国策派: 1940年前后在国统区出现的一个带有法西斯思想色彩的反动文化派别,因创办《战国策》半月刊和《战国》周刊而得名,主要代表人物是聚集昆明的大学教授陈铨、林同济、雷海宗等。他们认为当时的时代是"战国时代的重演",从而抹杀了法西斯侵略战争和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区别;公开宣扬尼采的权力意志论和"民族至上、国家至上"的法西斯理论;在文艺思想上,他们鼓吹"力的文化",主张描写"强力",提倡反理性主义,提出以"恐怖"、"狂欢"和"虔恪"为文艺创作的"三道母题",其代表作品是陈铨的剧本《野玫瑰》、《蓝蝴蝶》等。战国策派的思想观点和创作适应了国民党专制主义的需要,其反动理论及作品,受到当时进步文艺界的揭露和批判。

5、边区文协:全称"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1937年10月在延安成立,是边区文艺界的一个统一战线组织,负责人有艾思奇、周扬、成仿吾、柯仲平等。1939年5月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简称"文抗"),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团结边区的文化工作者,积极推动和开展了边区的战时文化工作,出版了《文艺突击》、《文艺战线》、《谷雨》、《大众文艺》等刊物,组织战地文化工作团,深入前线,为抗战服务,成为抗战时期重要的文化团体。

6、西战团:全称"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西北战地服务团",1937年8月12日成立于延安,作家丁玲和吴奚如分别担任正副主任,其成员是边区的文艺工作者。西战团以半军事化的生活随军转战于晋察冀前线,于战斗间隙编演了许多小型多样、通俗易懂、宣传抗战、鼓舞斗志的文艺节目,如《送郎上前线》、《汉奸的末路》等,出版有《西战团戏剧集》、《西战团通讯集》,还有丁玲主编的西战团丛书10种。他们的活动引起广泛注意,中外新闻界不断报道其行踪和成绩。1944年5月完成使命。

7、鲁艺:全称"鲁迅艺术学院",1938年4月成立于延安,后改名鲁迅艺术文学院,设戏剧、文学、音乐、美术等系,并设有研究室和实验话剧团,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大力推行戏剧大众化活动,经常深入乡村和前线宣传演出,为解放区培养了一大批文艺干部。

8、街头诗运动:1938年主要在延安开展的一种群众性的诗歌运动,田间、柯仲平是主要倡导者。街头诗是一种紧密配合现实斗争,直接发挥宣传教育作用的诗的战斗的形式。1938年8月7日,在延安的大街小巷、墙头和墙上,到处张贴起街头诗,时称"街头诗运动日"。这些诗诗行简短,感情炽烈,语言朴素,充满战斗气息,

代表作有田间的《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等。后来街头诗运动在其他解放区渐次展开,丰富了解放区抗战文艺活动的内容。

9、新秧歌运动:1943年在以延安为中心的解放区开展的一种群众性的文艺运动。经过1942年的文艺整风,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自觉深入农村,学习民间艺术,鲁艺文工团首先利用陕北秧歌的形式加以改造和提高,创作出新秧歌剧《兄妹开荒》,造成极大影响。很快,各种秧歌队和宣传队纷纷成立,秧歌剧在陕甘宁边区迅速普及。后随解放大军的进军步伐而传遍全国。新秧歌运动体现文艺与群众真正的结合,真正实现了为工农兵而创作和为工农兵所利用的文艺思想。

10、“好一计鞭子”:是《三江好》、《放下你的鞭子》、《最后一计》三个剧目的简称。这是抗战初期演出最为广泛、影响最大的街头剧,形式短小、通俗易懂,宣传抗日救亡。

11、《抗战文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会刊。1938年5月4日在汉口创刊。是贯串抗日战争时期的唯一文艺期刊,是抗战文学最重要的阵地,对推动抗日文艺活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简答题

1、简述“文协”的历史贡献。

2、简述四十年代“文艺大众化”的讨论。

3、简述关于“民族形式”的讨论。

4、简述关于“文艺与抗战关系”的论争。

5、简述关于“现实主义主观论”的论争。

6、简析《讲话》的影响。

7、简析抗战文学思潮及其特征。

8、简析解放区文学思潮及其特征。9、简析四十年代国统区文学创作概况。

10、简析解放区文学创作概貌。

答:1、简述"文协"的历史贡献。

①是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组织,团结了全国作家,推动抗日文艺运动的发展。②组织作家下乡入伍,加强了作家同社会生活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促进了文艺的通俗化和大众化。③继承和发展了五四新文学的传统,培育了一大批文艺新人。

2、简述四十年代"文艺大众化"的讨论。

①引发讨论的背景:抗战爆发,统一战线的建立,"文协"的口号,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深入的接触,宣传抗战、激励民众的需要,文学自身发展的需要。②讨论的主要内容:大众化运动的意义和任务,利用旧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