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物性参数(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天然气临界参数计算
2.1.1 天然气平均分子量
天然气是混合气体,分子量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平均分子量按Key 规则计算: g i i M y M =∑ (2.1) 式中 M g —天然气的平均分子量kg/mol ;
M i 、y i —天然气中i 组分的分子量和摩尔分数。
2.1.2 天然气的相对密度
首先假定空气和天然气都取同一标准状态,天然气的相对密度可用下式表示:
28.9729
g g g g g air air M M M r M ρρ===≈
(2.2) 式中 r g —天然气的相对密度;
g ρair ρ—同一标准状态下,天然气、空气的密度kg/m 3;
g M air M —天然气、空气的平均分子量kg/mol 。
2.1.3 拟临界压力P PC 和拟临界温度T PC
① 组分分析方法
pc i ci T yT =∑
(2.3) 式中 ci p —— 天然气组分i 的临界压力(绝),MPa ;
ci T —— 天然气组分i 的临界温度,(273+t)°K 。
② 相关经验公式方法
在缺乏天然气组分分析数据的情况下,可引用Standing 在1941年发表的相关经验公式
对于干气
2pc 2
pc 4.6660.1030.2593.31817g g g g
p T γγγγ=+-=+- (2.4)
对于湿气
2pc 2
pc 4.8680.35639.7103.9183.339.7g g g g
p T γγγγ=+-=+- (2.5)
也可以用下面经验关系式进行计算 对于干气
pc pc pc pc 4.88150.386192.2222176.66670.74.77800.248292.2222176.66670.7
g g g g g
g p T p T γγγγγγ=-=+≥=-=+< (2.6)
对于湿气
pc pc pc pc 5.10210.6895132.2222176.66670.74.77800.2482106.1111152.22220.7
g g g g g
g p T p T γγγγγγ=-=+≥=-=+< (2.7)
注意:上式是对于纯天然气适用,而对于含非烃CO 2 、H 2S 等可以用Wichert 和Aziz 修正。修正常数的计算公式为:
2.1.4 拟对比压力P Pr 和拟对比温度T Pr 的计算
对比参数就是指某一参数与其应对应的临界参数之比:即
Pr pc
T
T T =
(2.9) 2.2 天然气的偏差因子Z 计算
天然气偏差因子Z 的计算是指在某一压力和温度条件下,同一质量气体的真实体积与理想体积之比值。
V Z V 实际理想
=
V nRT p
实际
=
(2.10) 计算天然气偏差因子方法较多,下面主要介绍几种常用的计算方法
2.2.1 Pong.Robinson 方程法
()
()()
RT a T p V b V V b b V b =
--++- (2.11) 式中
0.511()()(1)n
n
i j i j i j ij i j a T x x a a K αα===-∑∑ (2.12)
1
n
i i j b x b ==∑ (2.13)
22
0.45724cr
i cr
R T a p = (2.14) 0.0788
cr
i cr
RT b p = (2.15) ()2
0.5
ri 11i i m T α⎡⎤=+-⎣⎦ (2.16)
20.37464 1.54220.26992i i i m ωω=+- (2.17)
式中 K ij —天然气的交互作用参数; p cr —组分i 的气体临界压力; T cr —组分i 的气体临界温度; T r —组分i 的对比温度; ωi —组分i 的偏心因子。 由方程可得到关于Z 的方程
()()
023)1(3
2223=-----+--B B AB Z B B A Z B Z (2.18) RT bP
B =
(2.19)
2.2.2 Cranmer 方法
3pr pr 2
23pr pr 1.04670.578310.315060.61230.53530.6815pr pr pr Z T T T T ρρρ⎛⎫
=+-- ⎪ ⎪⎝
⎭⎛⎫⎛⎫+-+⨯ ⎪ ⎪ ⎪ ⎪⎝⎭⎝⎭
(2.20)
()()pr pr 0.27/pr p Z T ρ=⨯⨯ (2.21)
式中 pr ρ——拟对比密度。 已知P 、T 求Z ,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 计算pc p ,pc T ; 第二步 计算pr p ,pr T ;
第三步 对Z 赋初值,取Z o=1,利用式(3.12)计算pr ρ 第四步 将pr ρ值代入式(3.11),计算Z 该方法适用于p<35MP 的情况。
2.2.3 DPR 法
1974年,Dranchuk ,Purvis 和Robinson 等人在拟合Standing.Katz 图版的基础上,提出了计算偏差因子Z 的牛顿迭代公式。
3212pr 3pr r 45pr r 5
2
3
2
2
56r pr 7r pr 8r 8r 1//++A /)()/(/)(1)exp()
Z T A T A T A A T A T A A ρρρρρρ=++++++-(A A )( (2.22)
pr r pr
027p ZT ρ⋅=
(2.23)
()k 32
r r pr pr 12pr 3pr r 3645pr r 56r pr 33227r pr 8r 8r 0.27///++A /)()(/)(1)exp()0
f p T T A T A T A A T A T A A ρρρρρρρρ=-+++++
+-=(A A )( (2.24)
()2
8r k 3r 12pr 3pr r 2545pr r 56pr r 32426
7pr r
8r 8r 1//)
+A /)(3)(/)(6)
(/)3(3)(2)A f T A T A T A A T A T A A e ρρρρρρρρ-'=+++++⎡⎤++-⎣⎦(A A )(2( (2.25)
()
()
k r k 1k r r k
r
f f ρρρρ+=-
'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