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记忆 奥运精神重在参与(十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奥运会虽已过去4年,时至今日,那激动人心的场面仍历历在目。伦敦奥运在即,北京奥运前后的点点滴滴又浮现脑海,激动不已,信笔写来,以存历史记忆。
题记
奥运会的精神,除了追求更高、更快、更强之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核心:重在参与。对于很多运动员来说,虽然与奖牌无缘,但是能参与到这样一场全球的盛会,也是一种荣耀。
长期以来,中国体育只追求的唯成绩论,一直被外界所诟病。奥运已经接近尾声,中国军团取得了46金15银22铜的骄人战绩。这些天,国内的观众与国内的媒体无一例外都关注有可能获得金牌的项目,对于一些无缘夺金的项目基本不大关注。这些现象,其实就是中国人唯成绩论的体现。
这自然而然让人想起1988年汉城奥运会后李宁偏僻通道里的落寞身影。
李宁,是一个闪耀着光芒的名字。1984年奥运会上他所获得的3金2银1铜,接近中国代表团奖牌总数的1/5。他也成为该届奥运会获奖牌最多的运动员。然而,胜者王败者寇,这个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对于胜利和失败的评价,李宁在4年之后才完全体会得到。1988年汉城奥运会,李宁在最后一次比赛中意外失利,从吊环上摔了下来。回到首都机场,没有了4年前熟悉的鲜花和掌声,几乎被媒体贬为国家罪人和兵败汉城的象征的李宁禁不住黯然神伤,孤独地走过一条偏僻通道。
李宁的遭遇,只是中国人对于奥运会上的失败者态度的一个缩影。从1988年的女排失利,到1992年的乒乓球卫冕失败,到2004年的女足耻辱性惨败,虽然这些项目也曾为中国添金夺银,但是只要是失败,都是被全国上下一致口诛笔伐。
在这样的社会舆论环境下,中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的压力可想而知。美国110米栏名将阿兰约翰逊说过:我参加奥运会,为的就是给自己拿回一面奥运会金牌,而刘翔走上跑道时,背负的却是13亿人的期待。但面对着如此大的压力,还能取得好成绩,我只能说,这个人的心理素质令我佩服!
但是,不是每个运动员都能像刘翔那样,在大赛上人来疯,很多运动员没有具备绝对的夺金实力时,往往就会在关键时刻崩盘。细心的人可以发现,从1984年至今,除了熊倪、王楠及雅典奥运会上的女排等少数几个例子外,中国运动员极少会在落后的情况下最终逆转夺魁。
唯成绩论的重压之下心态失衡,或许就是最好的解释。
在20年前,中国获得奥运会金牌,更多地是一种民族的荣誉,以及中国崛起的象征,所以运动员承受了很多竞技以外的压力。但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公认的大国,奥运会上的成绩,只是锦上添花而已,无需再附加别的意义。毕竟,奥运会的精神是重在参与,在强大了之后,中国人要真正学会去享受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