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香包营销策划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名:12物流庆阳小组 组

长:王利 组员:张卫军魏

永霞

时雪敏王芸孙静

二◦一九年十二月三日

、前言

民间文化艺术是中华文化的母体。在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长河中,这个中国?庆阳香包 销 策 划 书 Lb.

rw

“生产者的艺术”,孕育了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成长,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国民

的心灵、精神乃至性格。甘肃省庆阳市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孕育了绚丽多彩、形式多样的民间文化艺术。庆阳民俗文化产品是上溯文化源头、下植民俗沃土而绽开的奇葩,古老、神秘、怪异、精致,充满了人类的良好愿望,有物必有图、有图必吉祥,纳祥祈福、禳灾避邪、祛疾保平安是其永久的主题。而庆阳香包也是这种美好愿望的结晶。

二、庆阳香包的简介

庆阳香包又称“绌绌”,是庆阳的一种民间民俗物品。按照剪纸的图样,在丝绸布料上用彩色的线绣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然后缝制成不同的造型,内芯填充上丝棉、香料,就做成一种小巧玲珑、精致漂亮的刺绣品。这种刺绣品又叫荷包,庆阳民间称作耍活子。吉祥如意,祝愿祈福,禳(rang)灾避邪,祛病保平安是庆阳香包祈祝这个大千世界的亘古主题。

据史书记载,香包,又称荷包,亦称香囊、佩帏、容臭,庆阳俗称

“绌绌”或“耍货”。庆阳地区有端午节制作佩带“绌绌”(“绌”原指原始骨针的一种缝制方法,后借称用布缝制、袋口能松能紧的包袋)的习俗。其起始时间尚不可考,据说形成于公元前两千三百多年,《黄帝内经》的作者歧伯曾携一药袋防疫驱瘟、禁蛇毒,开创“薰蒸法”。因歧伯生于庆阳,故此法在当地渐成习俗,流传不断。草药被称为“香草”,因而药袋便称为“香包”或“绌绌”。中华医学最早的经典之作《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香包的记载。庆阳现存的最古老的香包历史也在800年以上。

2001年,庆阳市华池县在对境内宋代双石塔进行整体搬迁挖掘时,在塔

体内发现了一只香包。据考证,这只香包距今至少有800多年,但仍色泽艳丽,图案如新,被称为“千岁香包”,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香包。战国时

期,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离、辟芷、秋兰均为香草。纫,乃连缀之意。佩即佩帏,在这里既指香包,也含佩带之意。全句的意思是把装满香草的佩帏带在身上。这说明香包早在屈子所处的战国时代已是一种饰物了。汉代《礼记》有云:“男女未冠笄(j 1)者……衿(j in)缨皆陪容臭”。容臭即香包,说明汉代未成年的男女都是佩戴香包的。到了唐宋时期,香囊逐渐成为仕女、美人的专用品。而男官吏们则开始佩戴荷包了。有的官吏上朝时干脆把荷包缀于朝服之上。当然,那时的荷包与香包不完全一样,香包里主要装的是香草,而荷包主要是“盛手巾细物”的。这与2003年时庆阳市华池县双

塔寺出土的手包型“千岁香包”比较吻合。至明清两代,庆阳香包十分兴盛,成为人们佩戴或馈赠的佳品。至清代,香囊已成为爱情的信物了。

而历史演化到近代,香包则多半用于民间端午节的赠品,主要功能是求吉祈福,驱恶避邪的。20世纪60年代以前,庆阳香包的绣制普及到家家

户户,庆阳女孩儿多“七岁八岁学针线”。20世纪60年代,庆阳香包开始走向沉寂。近二十年,香包的制作与刺绣又开始复兴,2002年庆阳市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香包刺绣之乡”。

二王利

三、庆阳香包的市场分析

(一)、市场现状

庆阳市香包刺绣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但作为产业,近几年才起步。从20

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被群众零星带上市场进行销售而变为商品,但一直处于民间自发状态,其文化底蕴和市场潜力远远没有得到综合开发和充分利

用。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发展和完善,市、区抓住时机,相继举办了香包节、展销会,有力地推动了香包产业的发展,使生产加工户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尝到了甜头。特别是2002年首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

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和2003年“一节一会”的精心筹备,为全市香包产业开发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至此,各级党政组织更加重视香包产业的发展,干部抓香包工作力度大,群众制作劲头足,市场营销渠道拓展快,产业队伍不断壮大,产品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明显。其发展走势强劲,形势喜人。

(截止2003年5月底,全市香包刺绣加工的农户已发展到71977户,

从业人员102698人,分别占全市总农户和农村成年妇女总人数的14.6 %和11.8 %,其中有一定生产规模和一定生产能力的专业户8070户,加工制作人员25796人。据不完全统计,共加工生产香包刺绣制品161万件,其中精品10.1万件,普品150.9万件。产值715万元,比上年增加242万元。已销售31.5万件,收入358万元。从我们重点调研的90个香包制作重点户看,年收入1000—5000元的33户,5000—10000元的17户,1万元以上的13 户,其中8户达到了2万元以上。香包收入占这些家庭总收入的一半左右,高者达85%^上。全市目前已有以香包刺绣为主的民俗文化产业加工营销企业38户,其中年产值(或营销额)在2万元以上的20户,10万元以上的8 户。)一材料摘自庆阳网2003年度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观念滞后,领导不力

2、质量不高,精品不精。

3、产销脱节,销路不畅。

(三)、市场环境分析

1、优势:

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市场规律的支配,庆阳香包本身所具有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创造性等特点,使得其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②人们重文求知、重艺求乐等精神追求也为民间工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③政府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发展香包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具有发展势头;

④连续五届中国庆阳民俗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使得庆阳民间工艺品的生产及市场开发有了大的发展。

2、劣势:

①庆阳民间文化艺术发展的环境空间日趋弱化,技艺濒临失传。根据调查,庆阳民间艺人多为老年农村妇女,人数少切年龄偏高,许多民间文化传统技能濒临失传甚至绝迹;

②香包文化艺术产业的整体队伍素质不高,缺乏专业人才;

③缺乏经费。民间文化艺术产业经营分散、规模较小、水平偏低,导致投资民间艺术资源的回报率低、风险大;

④经营方式落后,没有形成健全的产品销售信息网络,大多数生

产者只靠节会推销商品,市场占有率、巩固率低;

⑤缺乏品牌意识。

二时雪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