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脂类与生物膜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膜蛋白
3.膜糖类
三、 膜的结构
• 双层脂分子构成(E. Gorter, F.Grendel, 1925) • 三明治式结构模型(H.Davson, J.F.Danielli, 1935) • 单位膜模型(J.D.Robertson, 1959)
• 流动镶嵌模型(S.J.Singer, G.Nicolson, 1972)
2. 复合脂质:除了脂肪酸和醇以外, 还有其它非脂成分;(磷脂、糖 脂、蛋白脂、硫脂)
3. 衍生脂质:由单纯脂质与复合脂 质衍生而具有脂质一般性质的物 质。(饱和及不饱和脂肪酸、高 级醇类、烃类)
第四章 脂类与生物膜
脂类的生理功能:
1、机体的主要结构成分: 磷脂和胆固醇,是所有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2、储存能量和氧化供能 机体摄取的营养物质如超过正常需要量,则转变为脂肪存于
外 内
外排作用
第四章 生物膜
内 外
内 外 内 外 内 外
Cholesterol ☆
第四章 脂类与生物膜
我国一般人血清的总胆固醇量约为182.5mg%±4.3mg%,外国 人一般为150mg%~250mg%,其中约1/4为游离胆固醇。一部分(约 50%) 血清胆固醇是与蛋白质结合的。血清胆固醇含量过高,表示胆 固醇代谢可能发生障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清胆固醇含量 常偏高。
去垢剂的作用机理 去垢剂是一端亲水一端疏水的双亲媒性分子,它们具有极 性端和非极性的碳氢链。当它们与膜蛋白作用时,可以用非极 性端同蛋白质的疏水区作用,取代膜脂,极性端指向水中,形 成溶于水的去垢剂-膜蛋白复合物, 从而使膜蛋白在水中溶解、 变性、沉淀。
去垢剂在膜蛋白分离中的作用
第四章 生物膜
1.物质传递作用。 2.保护作用。 3.信息传递作用。 4.细胞识别作用。 5.能量转换作用(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类囊体膜)。 6.蛋白质合成与运输(糙面内质网膜)。 7.内部运输(高尔基体膜)。 8.核质分开(核膜)。
第四章 脂类与生物膜
构成甘油酯的三个脂肪酸相同的称为单纯甘油酯,三
个脂肪酸不同的为混合甘油酯。
(B) The rest of the cell, excluding all these organelles, is called the cytosol, and is the site of many vital cellular activities.
第四章 脂类与生物膜
第四章 脂类与生物膜
因胆固醇过多而造成的血管壁过厚
第二节 生物膜
第四章 脂类与生物膜
一、概述 二、生物膜的化学组成 三、生物膜的结构 四、生物膜的功能
第四章 脂类与生物膜
一、概述
——电镜下表现出大体相同的形态、厚度6~9nm左右的3
片层结构。 二、膜的化学组成
真核细胞由于生物膜 的分化形成细胞器
1.膜脂:主要是磷脂、固醇和鞘脂。当磷脂分散于水相时, 可形成脂质体。
组织中,当营养不够时,再分解释放能量供机体所需。 3、提供必需脂肪酸,协助和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4、保温和保护作用:
脂质起润滑剂作用,能防止机械损伤;皮下脂肪能防止热量 散失,起防寒作用。 5、参与机体代谢调节:
胆固醇可转化为多种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甘油 二酯、三磷酸肌醇等脂类代谢中间产物起细胞内信号传导作用.
一些甘油磷酸酯
第四章 脂类与生物膜
(三)鞘脂类
第四章 脂类与生物膜
——由1分子脂肪酸,1分子鞘氨醇或其衍生物,以及1分子 极性头基团组成。
鞘磷脂类 鞘脂类 脑苷脂类(糖鞘脂)
神经节苷脂类
sphingomyelin
Galactocerebroside
第四章 脂类与生物膜
(四)固醇(甾醇)类 固醇类都是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
膜蛋白
(一)类型:外周蛋白;内嵌蛋白 (二)膜蛋白与膜脂结合的方式
第四章 脂类与生物膜
嵌入蛋白
外周蛋白:结合于膜表面的蛋白质。
外周蛋白
静电作用、离子键等较弱的键
内嵌蛋白:插入或贯穿生物膜的蛋白质。
疏水基相互作用;离子键;共价键
(三)去垢剂:离子型去垢剂(SDS);非离子去垢剂 (Triton X-100)
第四章 脂类与生物膜
(一)脂肪(三酰甘油) 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结合而成的酯 ☆
饱和脂肪酸:软脂酸(16C)、硬脂酸(18C)。
☆ 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
含1个双键(油酸) 含2个双键(亚油酸) 含3个双键(亚麻酸)
含4个双键(花生四烯酸)
(二)甘油磷酸酯类
第四章 脂类与生物膜
磷脂在水相中自发形成脂质双分子层。 ☆
第四章 脂类与生物膜
第四章 脂类与生物膜
第四章 脂类与生物膜
第四章 脂类与生物膜
第四章 脂类与生物膜
第四章 脂类与生物膜
第四章 脂类与生物膜
(A) A variety of membrane-bounded compartments exist within eucaryotic cells, each specialized to perform a different function.
物质运输:
1. 小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
ຫໍສະໝຸດ Baidu
(1)被动运输:
①简单扩散(运输方向:高浓度→低浓度,
无载体,不需能量),如水分子进入细
胞的过程

②帮助扩散(方向:高→低,需要载体,不需能量) 如葡萄糖的运输
(2)主动运输:(低→高,需载体,需能量)
能量
2. 大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 内吞作用
外 内 外 内 外 内
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结构要点
1.膜结构的连续主体是极性的脂质双分子层。 2.脂质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 3.内嵌蛋白“溶解”于脂质双分子层的中心疏水部分。 4.外周蛋白与脂质双分子层的极性头部连接。 5.双分子层中的脂质分子之间或蛋白质组分与脂质之间
无共价结合。 6.膜蛋白可作横向运动。

四、 膜的功能
第四章 脂类与生物膜
第一节 脂类(lipids)
概述
概念:脂类是生物体内一类不溶 于水,能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 (如氯仿、乙醚、丙酮、苯等) 的重要有机化合物。
主要组成:C、H、O三种,有的还 含有N、P及S。
化学本质:脂肪酸和醇形成的酯 类及其衍生物
分类:
1. 单纯脂质:脂肪酸与醇类形成的 酯,可分为脂肪(甘油三酯或三 酰甘油)和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