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教育教学中师生关系不平等现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教育教学中师生关系不平等现象

教育系 093初等

摘要:教师公平对待学生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核心环。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学生对教师往往有非常美好的期待,这一美好的期待将成为决定他们在未来社会生活中追求道德公正的心理基础。因此,教师能否实践公正,关系到一个社会公正的实现及其程度。本文通过挖掘小学教育教学中师生关系不平等现象背后的原因,探索解决对策,以求达到教育教学的公平公正。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师生关系平等关系

素质教育的理念强调,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平等的个体,他们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具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而教师则应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进步,并且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其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提高。因此,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公正就成为教师的必备职业道德,具体表现为教师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受教育者有“参加教育教学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等权利。教师公平对待学生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核心环节,也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如果教师对待所有学生都不公平,这本质上就造成了学生接受教育的不平等,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已成为教师的职业责任。在许多小学生心中,教师往往是神圣、公正、无私、正义、善良的代表。因此小学生往往对教师有非常美好的期待,而这一美好的期待将成为决定他们在未来社会生活中追求到的公正的心理基础。如果小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不能感受到应有的公正存在,那么小学生在以后的发展中将很难建立公正的信念,这样最终不利于社会公正的实现。由此可见教师能否实现公正,关系到一个社会公正的实现及其程度。下面笔者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当前小学教育教学中师生关系不平等现象及原因

(一)小学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差异

在小学师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占有一定的支配地位,因此许多小学教师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带有更多的主观选择性。笔者观察发现某些教师会对学习成绩好、家长社会背景好、在班级中担任一定职务和能够为班级带来好处的学生表现出较高的互动率。而对于其他学生则表现出较低的互动率。教师的这种做法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埋下等级的观念,是学生从小就将追求名利树立为人生最大的追求。这种做法与基础教育应该以健全人格为培养目标恰

恰相反,忽视了基础教育要教育孩子“成人”重要性远远大于“成才”。

与此同时有些小学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对不同的学生也表现出了一定的不平等。具体表现为,对于“优等生”教师往往有较高的期望,因此会常常鼓励其积极的回答问题。在提问较难的问题时,教师往往会给这些学生较多的时间,并且很耐心的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回答;而对于“差等生”教师则表现出不耐烦,往往不给其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也很少给其充分表达的机会。

小学期间,学生对教师在情感上是依附的。为了得到教师的关注与赞许,他们会努力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教师的期望。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差异会是小学生明显感受到教师的漠视与不公正,从而使小学生对教师的情感由依附转变为疏远,由疏远转变为反感,由反感转变为畏惧,最终对教师的畏惧泛化为对学校的畏惧,最终使一些学生走上厌学、逃学的道路。(二)小学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失衡

由于升学压力已经蔓延到了小学,因此许多小学教师往往对学习好的学生产生好感,从而就会很难感觉到他的缺点的存在,即使感觉到其缺点的存在教师也会轻易的宽容;而对于学习不太好的学生,就算他有优点教师也看不到。教师的这种行为具体表现为,对于“优等生”即使他们犯了错误,教师也会因其“优等生”名号而将错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对于犯了同样错误的“差等生”,教师则会将其污点放大,严厉批评。而对于相同的进步,教师对“优等生”就会大加表扬,对“差等生”则表现出不相信,有的教师甚至会无视“差等生”的努力,认为其所有取得的进步是“瞎猫碰上了死老鼠”或有所企图。

如果教师一直用“有色眼镜”来看待学生,就会对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会给学生一种造成不公平的心理态势。师生之间产生不和谐的影响,甚至也会在“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产生尖锐的矛盾。长此以往,“优等生”会产生优越感,甚至以为包庇也是一种关爱;差生会落寞,自暴自弃,甚至会人为制造班级事件,给班级管理带来很大的阻力。可见,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小学教师让部分学生享有不正当的“特权”

由于教师师德不高,因此许多小学教师在人情、利益的驱使下做了一些有违教师职业道德的事,例如:在编排座位时总是安排那些“优等生”和与教师有特殊关系的学生坐在靠近讲台的位置,而往往把那些成绩较差和教师心目中所谓的不听话的孩子放在后排。所以在校学生心中作为成了班级中学生地位和身份的标志。

教师的这种排座位的方式虽然为部分学生提供了更为有利的竞争环境,而这种行为却拉大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差异,不能很好的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达不到整体提高班级学习质

量的要求,显然有违“教育过程中的公正待遇”的原则。而且教师以利取人、以分取人的态度,还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使其丧失信心产生自卑感,最终也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改善小学教育教学中师生不平等关系的建议

(一)小学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正视学生个体差异

作为小学教师,要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持民主与尊重的态度,对不同出身、性别、智力、相貌、年龄、个性以及关系密切程度不同的学生能够做到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关心、爱护、不偏见、不偏袒,不以个人的私利和好恶作为标准。

教师公平对待学生,要特别注意以下细节。比如,课堂上请学生回答问题,要经常轮换提问对象,让人人参与;找学生谈话,要做到好、中、差面面俱到同时教师还应之中自己的言行。比如,不要用敲打课桌的方式平息教室内的喧闹或提醒学生集中精神;不要用大神吼叫的方式批评学生,更不要在公共场合点名批评甚至羞辱学生;不要在学生犯错误时动不动就通知家长;不要用轻蔑的言辞或表情对待学生;不要把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不要再说话时涉及学生的生理缺陷;不要忽视学生的任何闪光点等等。当然,一视同仁不能被机械的理解和施行,要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正视学生的差异,针对其不同特点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措施。

(二)小学教师要体谅、尊重和宽容学生

师生平等并不是时时处处把学生看作像教师一样的成人,许多方面学生作为未成年人,和成人是不一样的,他们正处于一个成长时期。教师需要设身处地的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他们的感受和行为,要体谅学生,同时对学生身上发生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要予以宽容。孔子云:“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宽容是人的情感之一,有一种巨大的人格魅力。它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宽容也是一种豁达和挚爱,它如一泓清泉可化干戈为玉帛;宽容是一种深厚的涵养,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他人的境界。宽容它蕴藏着一种殷切的期望和潜在的教育动力。

当然宽容也不是没有界线的,宽容学生不是纵容学生犯错误,更不是对学生的错误不闻不问、不予理睬,而是需要理智、需要耐心,对其正确的引导,给予其改过的机会与过程。(三)小学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多样的发展机会

教师与学生要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与合作的关系,要经常与学生和学生集体平等交换意见,采纳他们合理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给他们提供多样的发展机会。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个体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结构形式,即都具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这种差异并不表现为好坏、高低、贵贱之间的差异,而是多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