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宣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张家口宣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张家口宣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020-2021学年上学期宣化一中高一历史

期末试卷

一、单选题(共35道题,每题2分,共70分)

1.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山顶洞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C.半坡原始居民 D.北京人2.“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挑、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材料中的朝代是()

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3.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形式,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的史学名著是()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三国志》

4.秦朝出现“赭衣塞途、囹圄成市”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征发严重 B.大兴土木 C.求访仙药 D.刑法严苛

5.首开由中央政府管控铸币权、垄断盐铁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武帝 D.宋太祖

6.农业是中华古文明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农学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取得辉煌的重要学科之一。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指的是()

A.《授时历》 B.《农书》 C.《齐民要术》 D.《四民月令》

7.据《晋书》等记载:前燕创立者鲜卑慕容氏宣称先祖是“有熊氏之苗裔”,前秦创立者氐人苻氏宣称先祖为“有扈之苗裔”,大夏政权创立者赫连勃勃声称:“朕大禹之后,世居幽、朔”。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十六国政权的相同点是()

①都宣示自己政权的正统性②都是为了加强统治③都是为了缓和民族关系④都是为

了改变社会习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出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下列对“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人丁为本”的两税法认识不正确的是()

A.两税法取消丁税,减轻了广大贫苦人民的税收负担

B.两税法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两税制下封建国家改变了赋税的征收标准和收税时间

D.两税法简化税收明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9.“文史不分”,意在说明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可再现历史的信息。以下诗词出现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④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

A.①④③② B.④③②① C.③①②④ D.③④②①

10.从吕思勉《秦汉史》目录中,看到两汉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①朋党之争与外戚干政②土地兼并与藩镇割据③皇帝无能与宦官乱政④社会动荡与

边疆不安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1.洛阳拥有1500多年建都史,有“千年帝都”之称,与西安、南京、北京并列为中国四大古都。下列朝代曾在洛阳定都的有()

①东周②东汉③北魏④北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庆历新政”、“靖康之变”、“绍兴和议”的历史概念命名,都借用了皇帝的() A.庙号 B.年号 C.谥号 D.尊号

14.宋元时期……大量出口海外,继丝绸之后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句中省略的是()

A.纸张 B.瓷器 C.火药 D.铁器

15.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完成于()

A.三国 B.南朝 C.唐末 D.南宋

16.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当时管理E区域的机构是()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宣政院 D.枢密院

17.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A.守内虚外 B.强化管控 C.富国强兵 D.兵农合一

18.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中国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它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普遍使用 B.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携带不便

C.宋代商业的繁荣 D.北宋政府的大力推广

19.黄宗羲认为在古代,君臣的差距不大,“伊尹、周公之摄政,以宰相而摄天子”,并没有引起什么非议。但后世“君骄臣谄”,“天子之位过高”。据此可知,黄宗羲主张() A.恢复宰相制以限制君权 B.确立分权与制衡的机制

C.建立一整套的监察制度 D.扩大宰相在朝廷中威信

20.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被郑成功驱逐的殖民者是()

A.英国人 B.葡萄牙人 C.荷兰人 D.西班牙人

21.“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干峰秋叶丹”。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抗倭名将的著名诗句,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这位抗倭名将是()

A.岳飞 B.戚继光 C.郑和 D.郑成功

22.据史料记载,唐开元18年公元730年,吴郡苏州有68000户人家,到元和5年公元810年增至10万余户。明朝统治时期,吴郡苏州人口数量更是达到了将近600多万。导致吴郡苏州人口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市镇经济大量兴起,人口大量集中

C.手工业的发展 D.该地区粮食获得大丰收

23.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区调整疆界,归并事权;清查土地,清理财粮;选拔官吏,推进改土归流;建城池,设学校;同时废除原来土司的赋役制度,与内地一样,按地亩征税,数额一般少于内地,土民所受的剥削稍有减轻。据此可知“改土归流”() A.彻底消除了地方割据的根源 B.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治理

C.破坏了民族团结 D.使皇权空前强化

24.《明史》载:“然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于是朝廷之纪纲,贤士大夫之进退,悉颠倒于其手。伴食者承意指之不暇,间有贤辅,卒蒿目而不能救。”这表明()

A.中央集权加强 B.君主专制加强 C.宦官取代六部 D.宦官权力失控

25.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A.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

B.被迫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C.使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被迫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26.近代中国有一本书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编著者在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该书的是()

A.《资政新篇》 B.《四洲志》 C.《瀛寰志略》 D.《海国图志》

27.戊戌年间,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说:“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且兵争之世,执革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康有为上书的本质意图是()

A.学习西方先进器物 B.推翻满洲贵族统治C.学习西方现代文明 D.革除旧有社会陋习

28.1900年7月前,维新派的《清议报》将义和团民称之为“暴徒”“匪”“乱民”,7月之后,却赞赏团民“赴死军前”“曾不返顾”。兴中会的《中国日报》也有类似转变。这反映了()

A.维新派与革命派的政治诉求趋同 B.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目标发生变化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 D.近代的报刊致力于宣扬民主思想

29.“沙俄得13037万两,占总赔款数的29%。德国9007万余两,法国7087万余两,英国

5062万余两,日本3479万余两,美国3293万余两,意大利2661万余两,其余部分由奥、比、荷、西、葡、瑞典、挪威等国分食”。与上述赔款相关的条约()

①签订于1900年

②导致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③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0.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到1884年累计核收船舶运费1713.7万两,加上跌价竞争使外商收入大大减少,中国少溢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这表明招商局的创办

()

A.控制了中国航运市场 B.实践了“实业救国”

B.C.扭转了中国外贸逆差 D.具有外争利权的作用

31.1921年,梁启超在纪念辛亥革命时说:“一面是同盟会人,暗杀咧,起事咧,用秘密手段做了许多壮烈行为;一面是各省咨议局中立宪派的人,请愿咧,弹劾咧,用公开手段做了许多群众运动。这样子闹了好几年牺牲了许多人的生命、财产,直到十年前的今日,机会凑巧,便不约而同地兴起一种大联合运动。”这反映出()

A.梁启超坚决反对民主革命 B.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辛亥革命非革命党一己之功 D.辛亥革命赢得了各阶层人民的支持

32.民国初年,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出现许多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其原因包括()

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③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建立中华帝国

④新文化运动提出“妇女解放”“家庭革命”等口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3.李大钊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他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文章是() A.《敬告青年》 B.《文学改良刍议》C.《文学革命论》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34.魏巍在《地球上的红飘带》中说:“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头连在瑞金城外。”他所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红军长征 D.转战陕北

35.1949年4月,毛泽东主席得知某战役胜利的消息时,欣然写下著名诗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该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二、材料题(两道题共30分)

36.(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文史纵横》材料二无论行政、财政、军亊、司法诸亊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

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体制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代地方行政制度创新的主要内涵并分析其影响。(10分) 37.(14分)阅读林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以光绪帝的名义,向英、美、法、德、俄、奥、日、意、西、荷、比十一国同时宣战。当宣战诏书下至各地,邮政大臣盛宣怀令各地电信局扣押宣战诏书,只给各地督抚观看,并电告其不要服从此令。在刘坤一、张之洞等人支持下,由盛宣怀从中牵线,上海道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了“保护东南章程九款”,随后,闽浙、山东、浙江、安徽、广东均签订类似协定,史称“东南互保”。陕西、四川虽未加入,但亦表示支持。他们在东南各省违抗“支持义和团”的命令,称皇帝敕令是在拳民胁持下的矫诏”、“乱命”,认为“乱民不可用、邪术不可信,兵衅不可开”,“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

——据盛宣怀《愚斋存稿》等

(1)指出清政府对十一国宣战的背景,并说明宣战与东南互保的联系。(6分)

(2)指出东南诸省督抚推动东南互保的目的,并说明东南互保的影响。(8分)

2020-2021学年上学期宣化一中高一历史

期末试卷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据材料“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半坡原始居民符合题意,故选C项;山顶洞人因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而得名,距今2.7万年左右至3.4万年左右之间,不属于原始农耕时代,排除A项;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不符题意,排除B项;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不属于原始农耕时代,排除D项。

2.【答案】A 【解析】秦朝疆域范围,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挑、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故选A项;唐朝疆域最盛时期东至朝鲜半岛,西达中亚咸海。南到越南顺化一带,北到贝加尔湖,排除B项;元朝疆域涉及吐蕃等地,排除C 项;清朝疆域北起蒙古唐努乌梁海地区及西伯利亚,南至南海,排除D项。

3.【答案】A 【解析】依所学,《史记》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形式,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故选A项;《汉书》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排除B项;《后汉书》是南朝宋时期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排除C项;《三国志》记载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国的历史,排除D 项。

4.【答案】D 5.【答案】C

6.【答案】B 【解析】元代农学家王祯的《农书》,集北方和南方农业技术为一体,对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故选B项;《授时历》属于历法,而非农业著作,排除A项;《齐民要术》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农书,不符合“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的特点,排除C项;《四民月令》是汉代农书,不符合“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的特点,排除D项。

7.【答案】A 【解析】十六国政权都宣称自己是华夏族后代,目的在于宣扬自己政权的正统性,有利于有利于减少汉族人的反抗,缓和民族矛盾,从而维护自身统治,故①、②、

③正确;“有熊氏之苗裔”“有扈之苗裔”“朕大禹之后”反映的都是少数民族首领论证

自身政权正统性,与社会习俗无关,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8.【答案】A 【解析】两税法量出为入,加重了广大贫苦人民的负担,“减轻了”的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两税法由纳税人所在地进行征收,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两税法下每户需缴纳户税和地税,一年分夏秋两季进行纳税,改变了以往的征收标准和收税时间,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两税法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简化了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9.【答案】C 【解析】①是唐诗,②是宋词,③是汉代乐府诗,④是元曲,按时间顺序应是③①②④,选择C项符合题意。

10.【答案】D 【解析】据目录无法得知汉代出现朋党之争的现象,故①错误;目录未反映两汉时期的土地兼并问题,故②错误;“成帝荒淫”“后汉外戚宦官之祸”体现的是皇帝无能与宦官乱政,故③正确;“后汉中叶后外患”“东诸侯相攻”体现的是社会动荡与边疆不安,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11.【答案】A 【解析】770年,周平王东迁都洛阳,史称东周,故①正确;25年,刘秀建东汉,定都洛阳,故②正确;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故③正确;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东京,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1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并结合所学可知,

丞相制度在西周时尚未出现,故①错误;西汉时设置刺史是为了监察地方,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②错误;唐朝时实行三省六部,通过分化事权以加强皇权,故③正确;

宋朝设立参知政事,分割相权来加强皇权,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13.【答案】B

14.【答案】B

15.【答案】D

16.【答案】B

17.【答案】C

18.【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商业发展比较繁荣,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故选C项;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使用是纸币产生的条件,而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携带不便”是纸币出现的直接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纸币的出现与“政府推广”没有关系,排除D 项。

19.【答案】A 【解析】材料中“古代,君臣的差距不大,近世,天子之位过高”,结合所学可知,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主张以宰相限制君权,故选A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限制君主权力,而非强调分权制衡,排除B项;材料中用宰相限制君权,而未涉及到监察制度,排除C项;明清时期,废除宰相制度,排除D项。

20.【答案】C 【解析】依所学,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故选C项;晚清时期,英国人发动鸦片战争,排除A项;葡萄牙人在明代获得澳门租住权,排除B项;西班牙人占据台湾岛南部,后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排除D项。

21.【答案】B 【解析】材料中诗句为“抗倭名将”,结合所学可知,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故选B项;岳飞抗金,而非抗倭,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排除C项;郑成功抗击荷兰殖民者,成功收复台湾,排除D项。22.【答案】B 【解析】明清市镇经济繁荣使人口逐渐集中,故选B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排除A项;手工业的发展也有利于人口集中,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

明朝苏州粮食并没有大幅度增长,排除D项。

2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选拔官吏,推进改土归流”“土民所受的剥削有减轻”

并结合所学可知,“改土归流”政策稳定了当地秩序,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治理与管辖,故选B项;“彻底”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A项;改土归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排除C项;改土归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皇权空前强化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2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内监”“寺人”“悉颠倒于其手”可知,明朝宦官专权控制了内阁,宦官专权是皇权不断强化的表现之一,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只是体现宦官控制内阁,大权在握,没有取代六部,排除C 项;宦官权力来源于皇权,受皇权控制,排除D项。

25.【答案】C 【解析】“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是指1900的八国联军侵华,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故选C项;“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是指鸦片战争,发生在19世纪中期,排除A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指《南京条约》,发生在19世纪中期,排除B项;“被迫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主要是英国的行为,不能说明“集体亮相”,排除D项。

26.【答案】D 【解析】“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在《海国图志》里的经典名言,故选D 项;《资政新篇》是主张在太平天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想,作为太平天国的思想之一,排除A项;《四洲志》是介绍海外诸国历史地理的书,有利于中国了解世界,但没

有明确说明师夷长技的思想,排除B项;《瀛寰志略》是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书,有利于中国人了解世界,但没有明确说明师夷长技的思想,排除C项。

27.【答案】C 【解析】康有为列举了发辫于机器使用、军事行动等不便,认为应当去除发辫,以学习现代文明,故选C项;康有为是维新派,主张学习制度,排除A项;革除发辫不等于推翻满洲贵族统治,而且康有为主张改良而非革命,排除B项;革除旧有社会陋习的目的在于学习西方先进的现代文明,排除D项。

28.【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1900年7月前,资产阶级维新派对义和团主要是批判,而7月之后却是赞赏,兴中会也有类似转变,结合史实这种转变主要是八国联军侵华,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矛盾激化的表现,而义和团的口号是“扶清灭洋”,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维新派和革命派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而非政治诉求,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是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提出的目标是“扶清灭洋”,斗争目标并未发生变化,排除B项;材料反映在八国联军侵华前后维新派和革命派对义和团评价的变化,而非宣扬民主思想,排除D项。

2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涉及到的赔款国家有沙俄、德国、法国、日本、美国等国可知是清政府于1901年与沙俄等11国签订的《辛丑条约》,故①错误;根据所学,《辛丑条约》中规定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迫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②正确;根据所学,《辛丑条约》中规定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故③正确;根据所学,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是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30.【答案】D 【解析】据材料“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到1884年累计核收船舶运费1713.7万两,加上跌价竞争使外商收入大大减少,中国少溢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可知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使外商收入大大减少,这说明招商局的创办起到了与外商争利的作用,故选D项;“控制了中国航运市场”说法过于夸张,排除A项;轮船招商局属于洋务企业,洋务运动不是为了“实业救国”,而是为了学习西方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排除B项;“扭转了”说法过于夸张,排除C项。

31.【答案】C

32.【答案】B 【解析】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障碍,促进思想解放和新习俗、新风尚,故①正确;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中国的侵略,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与社会习俗的变化无关,故②错误;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不利于形成新习俗、新风尚,故③错误;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和新习俗、新风尚,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33.【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在1919 年出版的《新青年》的“马克思研究专号”上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故选D项;根据所学,《敬告青年》是陈独秀为《青年杂志》写的发刊词,并未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排除A项;《文学改良刍议》是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章,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文学革命论》是1917年陈独秀发表在《新青年》上的文章,核心思想是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等,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34.【答案】C 【解析】材料“一头连着黄土高原,头连在瑞金城外”可知,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由江西瑞金出发,1935年到达陕西的吴起镇,故选C项;北伐战争从广东出发,与材料“瑞金”无关,排除A项;南昌起义在江西省会南昌,与材料“瑞金”无关,排除B项;中共从延安撤离,转战陕北,并非从瑞金出发,排除D项。

3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949年4月,毛泽东主席得知某战役胜利的消息时,欣然写下著名诗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时间和地点信息可知此战役胜利

后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南京,该战役是渡江战役,故选D项;根据所学,辽沈战役的时间是1948年9--11月,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根据所学,淮海战役的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与题干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平津战役的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与题干中时间不符,排除C项。

36【答案】(1)变化: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集权。(6分)

(2)内涵:它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

(4分)影响:行省制度较好地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省制的开端。(6分)

【解析】(1)据材料“在官僚制时代……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可知,政治体制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集权。

(2)第一小问主要内涵,根据材料二“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的同时,把相

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可知,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二“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可知,行省制度较好地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加强了中央集权;结合所学可知:元朝行省制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省制的开端。

37【答案】(1)背景: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4分)联系:宣战诏书扩大了地方督抚与中央的分歧,推动了东南互保局面的形成。(2分)

(2)目的:保护地方利益。(2分)影响:客观上起到保境安民的作用(或维护了互保地区社

会稳定);地方势力进一步扩张;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根基(或削弱了清政府权威,或削弱了中央集权).(6分)

【解析】(1)第一小问背景,据所学可知,清政府对列强宣战的背景内有义和团运动,外有八国联合侵华。第二小问联系,宣战使得中央和地方对列强态度的分歧加大,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东南互保形势的形成。

(2)第一小问目的,东南互保的目的在于保护地方利益不受战争影响。第二小问影响,

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回答,一是使得地方势力进一步扩张,削弱了中央集权,二是客观上维护了互保地区的社会稳定。

黑龙江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大庆中学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命题人: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后汉书》所述:樊重三世共财;缪彤兄弟四人皆同财业,及各娶妻,诸妇遂求分异,彤乃闭户自挝,诸弟及妇闻之,悉谢罪;蔡邕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 分财,乡党高其义。材料表明当时 A.数世同居共财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B.政治结构形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宗法组织参与构建社会行政体系 D.对合族而居现象有一定的认可度 2.《史记·齐太公世家》《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讲述了姜齐以及田齐的兴衰史。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自此田氏在形式上取得了齐侯的合法地位。这反映了 A.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B.分封制度逐渐恢复 C. 诸侯国内部政权争夺激烈D.周朝统治基础有所扩大 3.“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这段《三字经》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 B.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 C.由分封走向统一的进程 D.君主专制强化的历程 4.有学者认为,古代推行的某种制度是该王朝“无为而治”治国思想的体现,它增大了地方行使政治经济的自主权力,促进了地方发展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 有利于发挥地方优势。此学者论述的制度属于 A.郡国并行制 B.节度使制 C.转运使制 D.地方三司制 5.唐代名臣范祖禹说:“中书造命,门下审覆,尚书奉行,机事往往留滞,上意亦颇以为悔。”由此可知,范祖禹认为三省六部制 A.易形成冗官现象B.降低了行政效率 C.减少了决策失误D.加强了君主专制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宋初文书写道:“凡制敕所出,必自宰相。”宋仁宗时期,台谏制度得以重视,台谏官员脱离对宰执的依附,只需对皇帝一人负责。仁宗时期的宰执因台谏而罢免者达57人,欧阳修感叹道:“近年宰相多以过失,因言者罢去。”这种变化体现出当时 A.北宋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 B.官僚政治对皇权的制约作用下降 C.谏官地位上升保证了政治统治清明 D.台谏与宰相的斗争削弱了中央集权 2.如图,中国封建时代建造了很多规模宏大的工程,创造了诸多奇迹。我国能够集中力量完成这些工程主要是基于() A.中央集权的保证B.人民群众的奉献 C.科学技术的先进D.工匠水平的高超 3.某同学在评析古代某一制度时用到了以下词组:“士大夫阶层的壮大”“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增强”“读书重学风气的发展”“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4.下列古代历史名人与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A.顾恺之——画圣B.毕昇——雕版印刷 C.祖冲之——《九章算术》D.郭守敬——《授时历》 5.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出现于( ) A.春秋B.秦朝C.魏晋D.宋朝 6.《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 A.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 B.苏州和湖州成为人才汇集之处 C.江南广泛种植原产美洲的作物 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7.唐代宰相之女大多嫁入王室。北宋宰相的女婿,则不乏有出身商家的状元、也有刚出科场入仕的八品小官。择婿标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门阀制度的消亡 B.社会阶层流动加快 C.重文轻武的影响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我国自2008年1月l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2.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关于宋太祖采取这一措施后果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形成重文轻武局面 B.有效巩固了中央集权 C.造成官僚机构庞大 D.导致对外战争的失利 3、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4.《元书地理志》载:“自封建变成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朝实行 A、二府制 B、三省制 C、行省制 D、三司制

5、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A、军机处工作效率高 B、军机处是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C、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 D、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 6、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监察和谏议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监察、谏议制度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B、明清时期设立监察御史,分道对地方官员实行监督 C、宋代独立的谏议机构是谏院 D、监察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从根本上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7、如果约翰是伯利克里时期的一个雅典公民,那在他身上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是 A、他可以和他的妻子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 B、他可能被推举为法官 C、他可以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D、他可以因个人小事向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申诉 8、下列各项中,哪些能够协调古罗马贵族与平民的利益关系 ①元老院②公民大会③保民官的设立④执政官的设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的民主制度”为现代社会提供的借鉴有 ①差额选举制②任期制③议会制④保护人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说明: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5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 1.春秋时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 。到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 百亩”的授田制。这反映了 A.铁犁牛耕的产生B.政治制度的变革C.自然经济的发展D.土地制度的变化 2.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 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3.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正式确立,成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元代王祯在《农书》中强调农事应包括 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①注重农时②精耕细作③自给自足④男耕女织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4.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土地私有制的存在B.地主阶级掌握政权 C .广大农民生活困苦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5.宋代城市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瓦子”,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据宋《燕 翼诒谋录》记载:“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 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宋代“瓦子”生意兴隆的政策性因素是 A.商品经济的繁荣B.市民阶层的扩大 C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D.城市经济的发展

6.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据此最可能的推断是 朝代秦汉唐宋元明清 次数375 493 874 513 5105 5344 频率0.85 次/年 1.7 次/ 年 2.7 次/ 年 5.31 次/ 年 18.5 次 / 年19.9 次/ 年A.政府效率救灾低下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 .人地矛盾日益突出D.农业生产日渐衰退7.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 曾祖父) 无泽为汉市长。”由此可见,司马迁曾祖父从事的应是 A.行政机构管理B.军政事务管理C.商业贸易管理 D .文化典籍管理 8. 17 世纪晚期的传教士估计,仅上海就有20 万织布工人和60 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广东等地的丝织、陶瓷业还主动灵活地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缎”、“粤纱”等。材料印证了 A.海外贸易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 C.沿海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分工D.东南沿海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9.学者吴晓波在分析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没有产生同样变革的根源时指出:明代中国乡村每 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 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 6 倍。据此作者认为 A.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 B .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 C.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 D .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10.清乾隆中期以后,只开广州一处与西方通商,但这并没有阻止中外贸易的扩大,道光时中国出口货物 的价值与乾隆时期相比,出现了成倍增长。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A.中国试图融入世界市场B.西方积极向中国开辟商路 C.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转型D.“海禁”政策未能严格执行 11.中国古代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 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材料表明,引发人们经商致富的动机中 A.包含着否定商业发展的基本因素B.体现了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目标 C.折射出由抑商到崇商的观念变迁D.表明了商人参加科举的强烈诉求 12.清朝徽商开办的“胡开文墨庄”采用前店后坊的经营方式,店面朝街,内部布局为三合院混合楼房、 平房,为制墨作坊。到第四代传人胡贞观时,胡开文老店已经拥有管事、副管事、雕工、模工、墨工等各 类雇工百余人,年产墨数万斤。这说明当时 A.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开始出现B.徽商经营方式深受西方影响 C.商业资本渗入生产领域增多 D .徽州坊市制度残余依然存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答题卷

必修1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西周时维持这一体系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等级制 D.世袭制 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 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3.按唐制,中男(16至2l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才服兵役。某次, 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提议。得到太宗的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 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 4.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 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 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 C.明朝废除宰相制 D.清朝设军机处 5.右图为古代雅典“通往公民大会会场路途交通禁 行标志”示意图,被这一“交通禁行标志”禁行 的人有①奴隶②妇女③外邦人④儿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假如穿越时空隧道,让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和法国总统萨科齐回到1875年, 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 A.掌握行政权 B.是军队最高统帅 C.是国家元首 D.由民选产生,向议会负责 7.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 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有相互制约,即权 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最早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法律文件是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度下学期泗县二中高一期末检测卷 历史 一、选择题 1.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2.据清代史书记载:“上自绅富,下自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对上述材料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产物 B.是重农抑商政策带来的后果 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3.下列言论中不能反映重农抑商政策的是() A.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4.某地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发掘出的随葬文物有以下物品,请判断此古墓的大致年代() ①丝织品②景德年间瓷罐③唐三彩④哥窑瓷瓶⑤珐琅彩A.唐朝B.北宋C.南宋D.清朝 5.下图中的生产工具分别出现在什么朝代() A、汉朝和唐朝 B、春秋战国和汉朝 C、三国时期和唐朝 D、都是唐朝6.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③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别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B.①③C.②③ D.③④ 7.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素材主要有:“从工场到工厂”、“火烧圆明园”、“洋务运动”、“逐渐缩小的世界”等其所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晚清政府的自救 B.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C.工厂制度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D.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完整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完整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周灭商后,面对广大的土地和空间,摈弃了夏商时代的外服制统治方式,而将土地分封给功臣、子弟和臣服的异姓诸侯,让他们去拓荒、保土和安民,推广周天子的一统政治。这说明西周的分封制 A.确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B.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直接控制 C.保证了统治秩序稳定 D.推动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3.《荀子·君道》:“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可见,荀子旨在A.强调以法治国的必要性 B.否认法治与权势的重要 C.论证法治是人治的补充 D.说明人治比法治更重要 4.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器生产工具和铁农具”数据表 铁器出土地点总件数 生产工具 件数 (约) 生产工具所 占百分比 铁农具 件数 铁农具所占 百分比 辽宁抚顺80余7796.2%6888.3% 山西长治36余3186.1%2167.7% 湖南长沙70余2130%1780.9% 广西平乐181余17093%9153.3%

此表反映了这一时期 A.铁器工具在北方被广泛使用 B.古代冶铁技术长期领先世界 C.铁农具已出现并运用于生产 D.铁制品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 5.中国传统年画是一部风俗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时期鲜明的文化个性。对下面年画《男耕女织》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中生活以“井田制”为前提 B.该场景最早出现于秦朝时期 C.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经济模式 D.反映了古代丰衣足食的生活 6.孔子形象在历史典籍中有诸多介绍。《庄子·外物》记载孔子“修上而趋下,末偻而后耳”;汉代《春秋纬》颂:“孔子长十尺,大九围,坐如蹲龙,立如牵牛,就之如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史料记载没有纯粹客观公正可言 B.孔子形象与儒学地位演变相关 C.人物形象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 D.历史人物的形象难以达成共识 7.漫画能够形象诙谐地反映历史事件。对如图所示汉初历史事件的解释,正确的是 A.最终导致了封国叛乱 B.弥补了分封制的弊端 C.保证了国家长治久安 D.解决了君与相的矛盾 8.由亚洲协会和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海洋的秘密:唐代沉船与亚洲早期贸易”在纽约展出。以下文物可能出现在展览中的是 A.斜纹提花织物 B.粉彩瓷 C.珐琅彩瓷瓶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 版新人教版

2019第二学期高一期末历史试题 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每一小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1.潮汕方言中流传不少农业谚语,比如“立秋有雨,庄稼点头”“生地葱,熟地蒜,肥田芋,压平埠(意为提高产量)”、“早田深水养,晚田一巴掌”、“换田不如换种”等。这些谚语整体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 ) 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精耕细作的特点 C.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注重因地制宜 2.明朝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和西方显露资本主义的曙光,大致处于同一个历史时代。但不久,两者从此进入两种不同的轨道。导致近代前夕中国经济相对迟滞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B.人口压力过大 C.传统农耕文明的衰弱 D.自然经济的根深蒂固,阻碍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 3.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下列史实不能够印证材料观点的是( ) A.“交子”的出现 B.坊市界限的打破 C.商帮的形成 D.官营手工业的发达 4.明朝中期,苏州东城“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私营手工业发达 B.官营手工业兴盛 C.雇佣关系出现 D.家庭手工业普及 5.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7.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的火花将取而代之。”这“革命力量的火花”是指( ) A.水力 B.核能 C.煤炭 D.电力 8.与烟草、土豆等农作物最初从美洲传向欧亚大陆有直接关联的历史人物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9.近代以来,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下的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历史必修一期末水平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朝掌管草拟和颁发政令以及审核政令的机构分别是() A.中书省和门下省 B.门下省和尚书省 C.政事堂和门下省 D.中书省和尚书省 2.一名日本人在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3.《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作法的根本目的是() A.不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部权限分明、效率提高 D.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4.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取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B.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5.古希腊城邦中最流行的政体是() A.贵族制和制 B.贵族制和平民制 C.君主制和寡头制 D.寡头制和僭主制 6.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原因() A.中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C.美国的经济政治力量下降 D.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主体,而美国却通过独立战争确立了政体,但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道路。据此,请回答7、8题: 7.英国《权利法案》公布的意义在于() A.使议会得到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利B.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C.宣告废除了封建制度D.宣告废除了君主制

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试题及答案

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姓名班级 说明: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请认真书写班级﹑姓名,仔细审题,相信优秀的你必能成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 B、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3、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4、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5、、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6、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7、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清朝时期 8、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9、以下关于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并开始参与决策②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正式形成的 ③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④内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0、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C、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D、加强了专制皇权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备课组长:武宇红 一、教学情况: 从以上数据可得,本次历史期末考试均分,优秀率为%,及格率为%,期中考试优秀率%,及格率%,由此数据可看出学生文理科的偏科现象逐渐显示。各班级均分最高分,最低分,相差分,除去3班外,各班相差不大,相差在3分之内。这是近两个月以来,基本上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每位教师认真二次备课上课的成果。 二、试卷分析: 1、试卷以现行教材为依托,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题目容量适中,难度适中,无怪题、偏题,试卷中还出现了一些多次做过的题目。 # 2、试卷组成和结构:本次试卷分为选择题、材料问答题,两者比例为6:4。题型仍采用单项选择题与材料题两大类;单项选择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材料题有2大题,共40分。

三、学生出错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仍然是一个大问题,70分以下的学生,尤其是不及格的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记忆模糊。 (2)审题不清,很多学生存在看题只看一半就做题的坏习惯,看题不够全面。 (3)理解不到位,选择题题意与每项选项理解不够透彻,对于知识点的本质理解以及教材相关知识理解不到位。 (4)利用史料的能力不够好,不能全面利用材料,不能通过材料分析出题目要求的答案,有较多同学经常脱离材料作答。 (5)学生逐渐显示出文理偏科的现象,不能很好的利用课堂时间,学生作业完成也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6)课时紧张,几乎没有时间来给学生讲解题目,而历史学科的性质却是每堂课的知识容量都很大,很难实现在课堂上落实题目的目标。 四、以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集体备课,认真编写教学案和批改作业。当没有时间落实题目讲解时,课堂的有效性及作业的批改显得尤为重要。 (2)强化基础知识巩固: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多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基础知识,将书本知识条理化。 (3)加强课堂管理,从学生考试成绩的状况结合学生平日课堂的表现得出,课堂纪律的良好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要以管理促教学,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 (4)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在课堂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环节,将历史对学生思维提高的重要性渗透于课堂之中。并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更加爱上这门课。 (5)平日讲课多注重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答题习惯,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注重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6)从本次考试数据可知,历史科目优秀率相对较高,及格率相对较低,今后的目标就是保住优秀率并有所提高,关注那些想学却不知道怎么学的学生,严格执行学校“提高、促中、帮困”的教学理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 1.我国在西周时期正式确立的王位继承制的方式是() A.禅让制 B.兄终弟及制 C.长子继承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2.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④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程序是 ( )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 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各地交通的发展 B.边疆地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中央集权的加强 5.梭伦改革为打击氏族制度残余,划分了社会等级,划分依据是() A.身份地位 B.战功大小 C.财产多寡 D.控制奴隶数目 6.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政治制度的是( ) A.提秀斯 B.梭伦 C.克里斯提尼 D.伯利克里 7.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最高的权力机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陪审法庭 C.公民大会 D.五百人会议 8.《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行为,是因为该法() A.是习惯法的汇编 B.实质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C.订成明确条文,量刑定罪以此为准 D.平民达到了公布法律的目的

9.罗马帝国时代重视法律制定的根本原因是() A.维系和稳定帝国的统治 B.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C.满足公民政治的需求 D.重视发展罗马文化 10.公民法适应于( ) A.全帝国公民 B.罗马公民 C.外邦自由民 D.全体罗马人 11.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 B.帝国皇帝的重视 C.罗马的不断扩张 D.法学家的努力 12.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 ) ①陪审制度②律师制度③诉讼原则④某些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英国确立的经济前提是() A.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B.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C.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14.《权利法案》最重要的意义是() A.限制王权 B.选举自由 C.建立政府 D.国王统而不治 15.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 A.总统 B.总理或首相 C.大法官 D.议会 16.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B.巩固了国家政权 C.确立了共和政体 D.废除了奴隶制度 17.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但是并未引起 政局不稳,这主要是因为( ) A.两党根本利益一致 B.两党互相制约 C.美国法律健全 D.美国国民素质很高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

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将第Ⅰ卷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计分。请用蓝色或黑色笔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 A、周王的亲族 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 C、周王的姻亲 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 2.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 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A、光武中兴 B、秦统一六国 C、西晋统一 D、开元盛世 3.君主专制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特殊情况的是()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 C、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D、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4.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 是基于习俗。”的正确理解是( )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C、罗马法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D、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 5. 以下有关雅典民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城邦内居住的每一个人都享有充分的民主 B、创造了一系列法治基础上的民主政治的新方式 C、有利于调动雅典人参与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D、促成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全盛时期的到来 6.自秦汉以来我国古代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基本趋势,不正确的是().A、中央对地方的治理渐趋加强B、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C、加强皇权,分散相权 D、强化中央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7.右图是清政府首次发行的邮票“大龙票”,请推断邮票取名“大龙”的主要原因是

高一历史必修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期中考试 卷及答案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铭选中学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卷(2008。1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一卷 一、单项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分,共60分) 1、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 B、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2、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日:‘愿陛下令诸侯得到推恩子弟以地,侯之。’ 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3、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4、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5、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事实设计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6、伴随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 ①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②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③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 A、维护国家统一 B、发展社会经济 C、防御侵略 D、加强民族团结 8、分封制的主体是: A、殷商旧族 B、殷商降族 C、古老方国 D、同姓亲族 9、分封制与内外服联盟相比 ①各封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朝的方国密切,臣属关系更明确②各封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③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④各封国基本保持了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 A、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秦朝能够“一法度、衡、石、文,尺、车同轨,书同文”,其主要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国家的统一 C、秦推行法治 D、秦推行郡县制 11、《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对材料的理解正确 ..的是 A、反映了方国对中央的威胁 B、反映了“天下共主”地位受到地方势力冲击

2021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

2019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本试卷答题时间为100分钟,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40个小题(共60分);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3个大题(共40分),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该则材料表明西周分封制的主体是 A. 同姓亲族 B. 异姓诸侯 C. 殷商降族 D. 先代贵族 2. 妻(正配)三哥(20岁)六哥(16岁) 妾(侧室)大哥(25岁)二哥(22岁) A. 大哥 B. 二哥 C. 三哥 D. 六哥 3. 自以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创立皇帝称号的是 A. 大禹 B. 成汤 C. 周武王 D. 秦王嬴政 4.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 ①建立中朝②设置枢密院③设置刺史④实行推恩令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5. 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A. 秦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6.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为此,明太祖朱元璋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A. 实行三省六部制 B. 设置三司使 C. 设置内阁 D. 废除丞相制度 7. 清代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 A. 完整的相权被分割 B. 皇权与相权互相制衡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D. 皇权、相权矛盾日益加剧 8. 生活在雅典城邦民主制下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说:“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要统治”;“男子生来就属上等,女子则属下等,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此材料反映了 A. 雅典民主特点是人民主权 B. 所有雅典人都享有政治权力 C. 雅典民主是雅典成年男子的民主 D. 雅典城邦内等级森严 9. 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的标志是 A. 《十二铜表法》 B.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C. 《汉谟拉比法典》 D. 万民法 10. 建立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法律文件是 A. 《人权宣言》 B. 《大宪章》 C. 《权利法案》 D. 1787年宪法 11. 以下漫画反映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对其表述准确的是 A. 国王可以召集或解散议会 B. 国王可以收税 C. 国王是国家元首,“统而不治” D. 国王可以招募军队 12.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历程艰难曲折,下列事件按其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人权宣言》颁布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③拿破仑称帝④波旁王朝复辟

2020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带答案

2020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带答案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在复习时,可以多做试题,总结错题经验,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2020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带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5题,共50分) 1.20XX年1月12日,海地产生7.0级地动,引起天下遍及存眷。500多年前,海地岛曾被定名为“伊斯帕尼奥拉岛”(意为“西班牙的岛”)。此定名由来的汗青依据是() A.西班牙语是本地通用语言 B.麦哲伦举世飞行初次到达海地 C.哥伦布发明此岛宣布为西属殖民地 D.土著印第安人对该岛称谓的音译 2.16世纪初,西班牙的一位家庭主妇诉苦说“已往一个月的生存费就五个银币,如今十个银币还不敷。”这反应了西班牙出现了() A.贸易危急 B.贸易革命 C.代价革命 D.经济危急 3.下表所反应的征象产生的缘故原由是()

年份世界生铁产量(吨) 世界煤产量(吨) 1830 约1,600,000 30,000,000 1870 约12,250,000 220,000,000 A.煤铁产量激增B.人口激增C.“钢铁时代”到来D.工业化进程狂飙突进 4.贝尔试图说服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投资他发明的“新奇玩意儿”,却被后者当作痴人说梦而婉拒。这个“新奇玩意儿”最有可能是() A.电灯 B.电话 C.汽车 D.电影放映机 5.世界石油产量从1870年的80万吨提高到1900年的2000万吨。致使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蒸汽机车的发明 B.汽车的发明 C.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D.石油化工的发展 6.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枝独秀”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个先进国家“遍地开花”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 B.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C.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 D.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7.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想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2001 20001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开卷部分60分钟) 一、选择题(10分) 1、明清时期组织中国军队击败过侵略军的历史人物是: ①汪鋐②顾宪成③康熙帝④乾隆帝 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①④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是: A 、工人和农民 B 、新贵族 C 、资产阶级 D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3、中国近代史开端比世界近代史晚了: A 、100年 B 、200年 C 、300年 D 、400年 4、下列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工业革命开始②《南京条约》签订 ③第一次经济危机④七月王朝垮台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③①②④ D 、④③②① 5、雅各宾派专政的重要机构是: A 、国民公会 B 、立法会议 C 、救国委员会 D 、国民会议 二、列举题(17分) 1、列举明朝中后期出现的崇尚实际的学风的四位杰出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2、列举西欧近代四个科学社团。 3、列举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作为巩固革命成果颁布的文件各一个。 4、列举英国工业革命中关于动力和交通运输方面的主要发明和发明家。 5、列举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 三、识图题(8分) 1、观察左图并回答: ①拿剪刀的是谁?_________②拿拐杖的人代表哪个阶级________ ③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___________ 装 订 线 学生答题不得超过此线 装 订 线 学生答题不得超过此线

④为什么要剪胡子?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鸦片战争形势图回答: ①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地点: _________ ②B所标的通商口岸是:________ ③C所标的通商口岸是:________ ④概括五口通商口岸地理位置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材料分析题: 一、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它过去一切世代创 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摘自《共产党宣言》(4分)问:(1)“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统治”指哪一段时间? (2)“过去的一切世代”指哪几个历史阶段? (3)引文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引文的含意说明了什么? 二、“英国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世界接触。与外国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引自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6分)请回答: 1、请政府奉行的与世隔绝的什么政策? 2、英国是怎样用暴力打破这种“隔绝状态”的?当时中国是哪个皇帝在位? 3、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性质发生了哪些变化? 五、问答题:(15分)

高一历史必修期末试题及答案

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08年潍坊市高一期末考试试题 历史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l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古代中国形成了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回答1—7题 1.《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文中“公田”的实际占有者是 A.周王B.贵族C.平民D.奴隶 2.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①农用动力发生改变②自耕农经济出现③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④官府垄断商业的 局面被打破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右图是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从图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牛耕在当时得到了推广②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③东汉精耕细作技术 得到提高④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4.2008年5月,广东省南澳县海域又发现一艘明代的沉船“南海二号”。考古 工作者从该船上整理出大量珍贵文物。这些文物中不可能有 A.大量白银货币B.粉彩开光花尊 C.五彩镂空云凤纹瓶D.精美的棉布船帆 5.“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在这场“商业革命”中 A.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B.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C.形成区域性大商帮D.广泛使用金属货币白银 6.明朝中期,苏州东城“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私营手工业发达B.官营手工业兴盛 C.雇佣关系出现D.家庭手工业普及 7.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土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这种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B.自耕农数量减少 C.国家赋税收入锐减D.土地兼并加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