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地湿地处理原理及工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湿地处理及工艺
一、土地处理技术概述
污水土地处理是在污水农田灌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污水农田灌溉的目的是利用水肥资源。污水农田灌溉没有专门的设计运行方法和参数,灌溉水的水质、水量是依据作物生长特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来确定的。污水灌田所引起的臭气散发,土壤、地下水和植物污染等问题,随着城市迅速发展,人口高度集中,污水大量排放而日益突出。污水直接灌田已不能满足人们对环境卫生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了污水土地处理工艺。
土地处理系统是一种处理污水的生态工程技术,它可以简要定义为:污水经过一定程度的预处理,然后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地上,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生态系统的自净功能和自我调控机制,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等过程,使污水达到预定处理效果,并对污水中氮、磷等资源加以利用,使其成为植物自身营养成分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土地处理系统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整体,完整的土地处理系统由预处理、水量调节与储存、配水与步水、土地处理田间工程、植物、排水及监测等七部分组成。
目前,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不仅可用于市政污水的治理,还用于治理垃圾渗滤液、食品加工业废水、肉类加工废水、食用油厂废水、农灌排水和被污染的地下水等。
现代意义上的土地处理技术以污水的处理和利用为前提,注重环境和生态效应。它以下列四个特征从本质上有别于污水灌溉:
①要求污水在进入土壤-植物系统之前,必须经过适当的预处理,并严格控制水质和水量;
②对投配污水的土地处理场的土壤、地质、水文等场地条件及污水应用方式有相应的要求;
③要求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在生态结构与净化功能之间能有效配合;
④要求有相应的缓冲、调控措施及进出水水质监测系统,能对水力负荷进行有效调节控制和管理,有一定的贮存单元或相当措施,保证污水终年处理。
土地处理工艺近年来得以迅速发展,原因由于:
^
①世界范围内,大中城市的污水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处理和控制,零散分布的小流量集中污水治理问题进入人们的视野;
②对居住人数不足10000人的居住区,采用常规处理工艺的基建投资大、操作和维护费用高、能耗也高,而土地处理工艺设备简单,操作管理方便,能耗低,且不存在污泥处置的问题,是处理分散的居民聚居区生活污水的理想技术;
③常规污水处理厂可有效去除SS和有机物等,但对N、P等营养物质的去除率较低<30%~50%),经处理后的出水排入自然水体可能引起“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土地处理法是将污水厂出水回用或回灌的经济合理的形式;
④常规处理工艺操作复杂,对管理水平要求高,如活性污泥法启动慢,且易出现污泥膨胀等问题,大量采用常规处理技术的小型污水处理厂“建得起,用不起”的现象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对小规模污水处理的实际需求。
二、土地处理技术的类别及工艺特征
根据处理目标、处理对象的不同,土地处理系统可分为慢速渗滤(SR>、快速渗滤(RI>、地表漫流(OF>、地下渗滤(UG>、湿地系统(WL>等5种工艺类型。
①慢速渗滤系统 SR系统适用于渗水性能中等或渗水性能稍高的土壤,土层表面种植物,处理过程发生在土壤表面及作物的根部区域,大部分污水被植物根部吸收,剩下的污水一部分进入地下水或通过土壤内的优势流、边壁流等进入就近的地表水体,也可通过设计的暗渠或井采集 而回用。 SR系统的主要目的:1)处理污水;2)通过利用污水及其中的营养物,收割作物,获得经济上的回报;3)在干旱区,通过灌溉涵养水体,形成饮用水源;4)通过种植形成一定的开敞空间或绿带,以调节环境和气候。 ②快速渗滤系统 RI系统是将污水投配到由不透水层围合而成、内填高渗透性土壤的渗池中,土层表面对栽培植物没有要求。采用表面间歇布水方式,污水被均匀投配到土地表面并很快渗滤地下。系统主要的水力途径是通过非饱合带的渗流进入收水暗渠及集水井,或直接补给地下水。 \ RI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污水处理,当然系统的运行也能达到其它目的,如:1)回灌地下水或补充就近的地表水体;2)干旱地区用于污水的再生或回用;3)将污水季节性地存放于快渗池下部,以利干旱季节的农灌。 ③地表漫流系统 OF系统适用于透水性较差的粘土和亚粘土,污水借喷灌或浸灌等方式有控制地投配在土地表面,使之形成薄层漫流通过地表,流入下游集水渠直至就近的水体。地面上种植耐水植物供微生物栖息并防止土壤流失,净化机理类似滴滤池等生物膜附着生长的系统。 地表漫流系统兼有处理污水与生长植物的双重功能。实际上,天然或人工湿地就是OF系统的一种特殊形式。 不同工艺类型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技术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不同工艺类型的技术指标 设计及管理良好的土地处理系统对城镇污水中的COD、SS、NH3-N、TN、TP及大肠菌群等污染物有很好的处理效果,能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表2为不同土地处理方式运行效果的比较。 表2 不同类型污水土地处理技术的处理效果 ④地下渗滤(UG> 地下渗滤处理系统是将污水投配到距地面约深,有良好渗透性的地层中,藉毛管浸润和土壤渗透作用,使污水向四周扩散,通过过滤、沉淀、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等过程使污水得到净化. 地下渗滤系统适用于无法接人城市排水管网的小水量污水处理,如分散的居民点住宅、度假村、疗养院等。污水进入处理系统前需经化粪池或酸化(水解>池预处理。 ⑤湿地系统(WL> 湿地处理系统是一种利用低洼湿地和沼泽地处理污水的方法。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种有芦苇、香蒲等耐水性、沼泽性植物的湿地上,废水在沿一定方向流行过程中,在耐水性植物和土壤共同作用下得以净化 湿地处理可用于直接处理污水或深度处理。污水进入系统前需预处理,方法有化粪池、格栅、筛网、初沉池、酸化(水解>池和稳定塘等。 目前发达国家常将污水进行一定程度的预处理后,在污水厂就近选址,通过测定所选污水处理或处置地的土壤性质、地面坡度和布局、农作物生长需求、地下水位情况、可用面积大小、当地水源要求等因素,确定采用不同的土地处理技术。 ; 三、土地处理工艺的机理 污水流经土壤得以净化的过程极为复杂,其净化机理是多种作用、多种过程的综合过程。 1)土壤的物理作用 a)过滤:污水流经土壤,其中的污染物质及悬浮颗粒被土壤团聚颗粒间的孔隙所截滤,污水得到净化。影响土壤物理过滤效果的因素有:团聚颗粒的大小、颗粒间孔隙的形状和大小、孔隙的分布以及污水中悬浮颗粒的性质、多少与大小等。 b)沉淀:污水中的杂质在土壤团聚颗粒表面上沉淀去除,土层本身相当于一个有巨大比表面积的沉淀池。 c)吸附:在非极性分子间范德华力的作用下,土壤中粘粒能够吸附土壤溶液中的中性分子;污水中的部分重金属离子可因阳离子交换作用而被置换,吸附并生成难溶性的物质被固定在矿物晶格中;土壤中的粘粒、腐殖质和矿物质具有强烈的吸附活性,能吸附污水中多种溶解性污染物。 2)土壤的化学作用 土壤层是一个能容纳各种物质和催化剂的化学反应器,并始终保持动态平衡。当污水进入土壤层,污染物导致土层中的平衡体系被破坏,则土层内必相应发生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吸附、离子交换、络合等反应,使进入的污染物质或被氧化、还原,或被吸附、吸收,或变为难溶性的沉淀等,以重新建立新的平衡,在这一过程中,污水得以净化。例如金属离子可与土壤中的无机和有机胶体颗粒生成螯合化合物;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复合化而生成复合物;调整、改变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能够生成难溶性硫化物;改变pH值,能够生成金属氢氧化物;某些化学反应还能够生成金属磷酸盐等物质,从而沉积于土壤中。3)土壤的物理化学作用 土壤中的粘土、腐殖质构成了复杂的胶体颗粒体系,而各种污染物大多也以胶体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