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里看花花更美——先学后教之我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雾里看花花更美

——先学后教之我见

说实话,之前我对于学生预习并没有什么深刻的认识,因为相对于预习过的“半生不熟”,我更喜欢上一堂学生未曾了解的悬念频生的课,我更在乎课堂的精彩纷呈、高潮迭起,而不在意学生是否能手到拈来、畅通无阻。目前想来,这是极严重的“师本位”思想作祟。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考虑仅只限于“参与”,而不曾留意参与的完整性、有效性、自主性。接触了新课标的思潮、接受了“导学案”的洗礼后,个人倒也是非常想改变,想上进,想在课堂上一展拳脚,也给学生尽情绽放的机会。但总不能如意。总觉得,学生的自主预习停留于“雾里看花”的失真层面,反而白白浪费了许多时间。所以也就蹉跎着,没怎么尽心尽力地去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直到看到身边致力于改革的同伴一个个迅速成长起来,才慌不迭地想要行动起来。这时,却更是惶恐得很:布置给学生的预习任务,大部分学生总是草草的完成,检查预习的计划也就一次次自然的搁浅。不然怎么办呢?整堂课都用在预习指导上吗?匆忙的教学路上似乎有些来不及吧?所以又蹉跎着、观望着、忧虑着……好在只要有忧虑就有思考,有思考就有成效。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深深意识到:对于语文来说,预习的首要环节就是读书,只有阅读了课文,才能对所学的课文有个大体了解。这就牵引出了:

一、预习中如何有效读书

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从这几个方面考虑预习效果提升的:

1. 目标要明确。

通过读书,要了解什么?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程度?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对小学阶段的学生的语文预习可以分成三个步骤进行:一、初读,把文章读顺,扫清字词障碍;二、细读,把文章读通,了解课文大意;三、精读,把文章读透,要求学生钻研课文,发现问题。

乍看之下,这是极容易实现的,因为读文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成其为负担。但是,没有挑战的任务、没有深度的作业,又如何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乐于完成呢?所以还要考虑到预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独立学习、自觉思考问题的能力。引出一个“明”字。

2. 方法要指导。

通过实践检验,我发现起初我布置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往往在思想上产生了懈怠,认为作业太简单,充其量只是读读课文、标标段序、查查字典,然后就没有了兴趣,文章上不会留下多少预习的痕迹。这样不仅没达到预习的目的,久而久之,学生反而形成了做事草率、随意应付的坏习惯。甚至在课堂上也出现了不专注听讲的现象。究其原因,学生以为自己已经读过了文章,认过了生字,对老师的讲解已经失去了倾听的兴趣。

听取学校领导及有经验教师的建议后,我加强了对预习方法的指导。在课堂上花费一定时间恰到好处地“扶”学生一把,体现一个“导”字。

3. 检查要落实。

对于预习任务,教师不能只布置不检查,不然学生的预习积极性会相对削弱。专家告诉我们:有检查才有落实,有落实才有进步。让学生在适度的压力之下形成语文预习的好习惯。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语

文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彰显一个“实”字。

但是,结合我自己的实践,我觉得让大家困惑和头疼的问题不在于我所列的这些条条框框,而在于它们的具体实施过程。所以下面我要谈的一个大的方面是:

二、预习策略的具体实施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所以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确定基本预习目标

预习目标由此也成为“先学后教”一个必须考虑的要点问题。但是,语文课本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课文篇目众多,如果每堂课都去预设不一样的预习方法,既不便于教师操作,也不便于学生掌握。所以结合前面提到的“三遍阅读法”,我们可以这样预设大同小异的预习目标:

第一步就是划出或抄出生字难词,运用老师平时教给的方法或者运用工具书等弄清生字的读音、词语的意思,扫清阅读障碍;第二步就可以是根据老师教给的分段方法理请文章脉络,流利通顺的默读,再通过出声朗读,加深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第三步就是精读,是提问和思考的过程,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方法充分的运用到预习当中,深入钻研课文,从多个角度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

2.注重多种预习形式

但是,如果每次预习都是把课文读熟,标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句,不出一个月,学生对预习的兴趣就没有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创新预习方法,让预习形式多样化,不断给学生以新面孔,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合起来。

故事性强的课文,教师可要求学生熟读课文,搜集相关资料,准备举行故事会,这样可以使学生兴趣大增,不仅把课文读熟,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故事排练、表演,甚至还可以参照有关资料编写课本剧。常识性的课文,涉及到自然科学知识,不易弄明白,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动手演示。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预习兴趣,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基础预习方法要贯穿

指导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并注意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加上不同的标记。比如:文中的生字生词可以用“”标出;容易写错的字用“”标记;需要着重理解的词语用“△”标明,并认真思考,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字词典理解词意;遇到描写优美的句子用“”画出,并反复朗读;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等。引导学生使用工具书,查找、搜集有关资料、图片,待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指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画出课文中最令人感动的地方,融入自己的理解,初步学会用简洁的文字给课文加批注,培养思维能力。此外,在课文中遇到“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修辞句”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都可以适当加上批注,谈谈自己的理解、体会。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预习,学生手、脑、口并用,既提高了预习能力,又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当我们这样的去关注一段时间后,我们就会发现:即使把学生的预习当成是“雾里看花”也未尝不可,只要学生乐学、好学,“雾里看花”又有什么要紧呢?说不定正因那一层朦胧,才会让学生多出一番渴望,才会让阅读多出一些趣味,才会让语文课堂多出一份灵动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