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语言翻译过程中的模糊性及翻译的模糊性
汉英语言的模糊性及其翻译
汉英语言的模糊性及其翻译语言是人们沟通思想的工具,其精确性对于信息的准确传递至关重要。
然而,模糊性是自然语言不可避免的一个属性,这一点在汉英语言中尤为突出。
汉英语言的模糊性表现在词汇、语法和语用等多个层面,给翻译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从汉英语言模糊性的表现、翻译方法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汉英语言中的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和交叉领域,往往难以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汇。
例如,“江湖”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个含义,如指代社会上各种势力、不受约束的生活方式等,而在英语中则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
一些抽象词汇在汉英语言中往往具有相似或相近的含义,如“爱”、“美”等,但也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这也增加了翻译的难度。
汉英语言在语法层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汉语是一种意合语言,句子的结构往往取决于语义的关联,而英语是一种形合语言,句子的结构更加注重形式的完整性和逻辑的严谨性。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充分理解原文的语义关系,才能准确地在目标语言中表达原意。
语用层面的模糊性主要涉及语言环境、文化背景等因素。
例如,汉语中的一些成语、谚语和俚语等,如果直接翻译成英语,可能会失去原有的文化内涵和比喻意义。
汉英语言中存在一些模糊性表达,如“差不多”、“大致上”等,这些表达在具体语境中具有丰富的含义,而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准确的把握。
针对汉英语言模糊性的特点,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翻译方法:归化翻译强调将原文中的表达方式、文化意象和语言习惯等转化为目标语言中对应的表达方式、文化意象和语言习惯等。
例如,在翻译“画蛇添足”这个成语时,将其翻译为“to draw a snake with feet”就很好地将原意转化为英语中对应的表达。
异化翻译则保留了原文中的表达方式、文化意象和语言习惯等,以传达原文的异质性。
例如,在翻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个谚语时,将其翻译为“In heaven there is a paradise, and on earth there are Suzhou and Hangzhou.”就保留了原文中的对仗和押韵的特点。
浅谈语言的模糊性与翻译
1 8 企 韭 家 天 地 ・下 旬 /2 1 1 1 00/
浅 语 言 模 糊 性 与 翻 译 谈 的
谭 艳 阳
摘 要: 语言具有模糊性 ,这种特点对我们进 行翻译造 成 了一 达, 听来令人费解 , 但却符合生 活实际。例如宋玉 在《 徒子好 登 色赋》 中用来 描写美人 的几 句话之所 以脍 炙人 口, 是与他 运 就 用语 言的模 糊性 分 不开 的 : 增 之一 分 则太 长 , 之一 分则 太 “ 减
C o s o rc mp no h o e y u o a in,a d g t mp dy old a e 1 n e p e i sw l. e
、
语 言的模 糊性
模糊性与精确性一样 , 都是人类 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 , 是语
言的 自然 现象 。英 国著名哲 学家 罗素说 过 : 每 一个 词语都 或 “ 多或少具有一个模糊 的语意。 语言 的“ 糊性 ” fzies , ” 模 (uz s) 这 n 个术语原是从数学 借用过来 的 , “ 它 指一些 语 言单位 没有 明确
一
源语 中的模糊表达或者用译语 的模糊表达来 翻译源语 中的精确 表达 。就以上提到的翻译策 略而言 , 第一类 是一种语义翻译 , 第 二类是交际翻译 , 第三类则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的有效结合 。
( ) 义翻译。 一 语
语义翻译是用译 语的模糊 表达来 翻译 源语 中的模 糊语言 。 由于英汉文化及 文字 的差异 , 此类 翻译 往往 也不是 直译 ( 然 虽 也有直译的情况 ) 而是在透彻理解 原文精 神实质 的基 础上 , , 进 行一种再创造 , 甚至句子结构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例如 :
英汉语模糊性分析
英汉语模糊性分析
随着人类交流活动的不断进步,语言表达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其中,语言的模糊性分析也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模糊性是指语言表达中存在不确定性或多义性的情况。
由于语言中往往存在同义词、近义词等现象,以及在特定语境下某些词语的含义可能发生改变,所以即使使用了准确的词汇,也可能存在模糊性。
比如,英语中的单词“fine”可以表示“好的”,“罚款”,“细颗粒物”等意思,在不同的语境下含义截然不同。
再比如,汉语中
的“一会儿”可以表示“一小段时间”,“有时候”等含义,同样也
存在模糊性。
因此,在实际交流中,我们需要根据语境和对方的理解能力来确定词汇的具体含义,以避免造成误解或不必要的沟通障碍。
对于模糊性的分析和研究,有益于增强我们对语言的认识和了解,进而提高交际效率和质量。
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机器翻译、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技术水平。
总之,模糊性是语言交流中极为普遍的现象,我们应该注意词汇的选择和语境的把握,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理解。
试析外国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的模糊处理
试析外国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的模糊处理【摘要】分析现代文学模糊语言的内涵及特征,提出外国文学作品翻译的模糊处理应坚持符合原文精神,做到模糊描述,重现作品的意象美,注意模糊语义的翻译。
【关键词】外国文学作品翻译模糊性表述方式文学色彩模糊性是人类的自然语言的一种最为基本的属性,语言的这种属性也直接导致了文学翻译活动的模糊性。
对于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如果译者能在翻译的理论和实践中正确地处理和运用语言的模糊性,可以使译作最大程度地保留原作的文学色彩,也使文学翻译的质量有一个质的飞跃。
近年来,翻译理论中的“文化转向”思想对于国内的翻译界学者影响颇深,因此,对于外国的文学作品的翻译领域中的模糊现象的关注程度也逐渐加深,拓宽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
这些模糊现象的范围都包括模糊对于跨文化交际以及交流的影响、模糊的处理、模糊与读者的期待、美学视野、社会评价以及模糊与译者主体性等一些关系。
模糊语言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帮助人们实现交流的愿望和目的,同样地,在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也有其独特的美学功能。
一、现代文学模糊语言的内涵及特征(一)现代文学模糊语言的内涵。
文学,就其本身来说,是一种以感性为出发点的艺术形式,它的本质就是通过形象化的以及具象化的语言来传达作者的情感。
作者是从主观出发来进行创作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模糊语言的使用是在所难免的。
这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事物之间都存在难以划清的界限,这种模糊的界限导致人们在平日的生活中就大量地在使用着模糊语言,比如在形容好坏、大小和美丑的时候,因为缺少确定的而又统一的参照物,人与人的理解很难统一,因此也很难给出一个统一的并且明确的定义。
现在人类的语言虽然已经高度发达,但是仍然没有达到可以确切地描述客观存在着的世界的程度,这种思维上的模糊和不确定性就直接导致了语言使用上的模糊性,作家们受到主观上的限制以及创作需要,常常要在文学作品中使用模糊语言。
现代文学中的模糊语言并不是指日常交际中人们所理解的“表述不清楚”或“表达含糊”的意思,而是指作者在构思和写作时所赋予语言的一种朦胧并且广阔的语义外延以及独特的具有美学价值的文化内涵,它是语言具有弹性的表现,更是整个人类语言系统中的财富以及不可或缺的极有价值的组成部分。
文学作品翻译中模糊语言的误译现象分析
文学作品翻译中模糊语言的误译现象分析摘要:传统翻译理论对翻译标准的厘定总是建立在"忠实"、"对等"之上。
模糊语言学理论和阐释学理论表明,"忠实"和"对等"只不过是一种理想。
在文学作品中,自然语言本身所存在的模糊性和译者在翻译中的主观介入都是客观存在的,因而译者对原文形象和情感的误译是不可避免的。
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应尽量消除不正确、不合理的误译。
关键词:文本误读;模糊语言;变异;前言长期以来,人们都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翻译就是对原文的复制,不论形式还是内容,译文都应该与原文等同,国内外学者也提出了各种翻译标准,如"信、达、雅"、"忠实"等,这些标准都是把原文作为绝对标准,却忽略了语言本身具有模糊性和译者具有主体性的事实,这就容易导致文本的误译。
汉语与西方印欧语系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具有模糊性。
这就要求译者在英汉互译时,了解不同语言的差异性,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翻译。
一、语言模糊性的成因1.语言本身的局限性不可言传性是语言模糊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况在语言中十分常见。
从艺术方面说,语言很难准确地表达出人类内心的情感活动。
人类的情感、潜意识等都是独立于发声的语言之外的,一些与直觉有关的体验和情绪,是很难用语言来体现的。
但可以肯定的是,人类能表达出来的远不及能感受到的多,因此,人类的语言是不能将那些不可言传的东西准确地传达出来的。
2.客观世界的无限性与个体思维的有限性模糊性反映在客观世界的无限性和个体思维的有限性,换言之,现实中的事物具有无数种样式,且每种样式都是由无数更细小的部分组成,但人类大脑的信息处理能力不是无限的。
因此,人类只有通过最简单的语言传递出最多的信息。
3.历史与文化对个体思维的影响国家的历史由无数的历史事件组成,后代人用语言将这些事件记录下来,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语言的模糊性及其翻译补偿策略
文 献标 识 码 : A
语 言 中存 在着 模 糊 现 象 , 糊 性 是 自然 语 言 的 模
本质 特征 之一 。以 自然 语言模 糊 性为 研究 对象 的模 糊理 论能合 理解 释 许 多 以前 难 以解 释 的语 言 问题 ,
语 言 的 模 糊 性 及共 翻 译 补偿 策 略
马 慈祥
( 青海民族学院 外语系 , 青海 西宁 8 00 ) 10 7
摘
要 : 言的模 糊性是客观存在 的。它体现在语 音 、 语 词语 、 句子 、 语篇等层 面。在 翻译实践 中 , 翻译有着很 大 的影 响。 对
根据语言模糊性 的特征 , 我们可采用直 曲、 减 、 增 正反 、 虚实和顺逆等翻译补偿策 略处 理模糊语言 , 而实现翻译的功能对等 。 从
自然 而然 地结 合起 来 。近 几 十 年来 , 方 翻译 理论 西
能力 和存储 能力是 有 限 的 , 因此 , 言必 须尽 量用 最 语 少 的手 段 表 达 最 大 限 度 的 信 息 量 。吴 涌 涛 认 为 : “ 糊产 生 的 根 源 不 仅 在 于 客 体 ( 号 的 所 指 对 模 符 象 )不 仅在 于 主体 ( 号 的使用 者 ) 也不 仅在 于符 , 符 ,
青 海师 专 学报 ( 育科学 ) 教
J R L OF Q GHAI U I oU NA N oR E H s’ OL E J C ER C L GE
( d c t nS ine E uai cec ) o
2o 0 9年 百4
No 2 0 4. 0 9
文章编号 :0 7— 17 2 0 )4—0 9 0 10 0 1 (0 9 0 0 9— 3
模 糊性 的 根源 在于 客观 世界 的无 限性 和人 类大 脑 在信 息处 理方 面 的局 限性 。从 语 言的发 生学 角度 来看 , 言是 模 糊 的 。客 观 世 界 的 事 物是 无 穷 无 尽 语
语言的模糊性与翻译
200 6 年
概念模糊和语义模糊尚无明确的、 一致的 定义和划分。 本文 语义模糊性仅指在语 法结 构清 晰、 唯 一的 前提 下, 对同一 词
《模糊集》 � � � 以来, 涌 现了 许多涉 及模 糊性的 学科, 其 中的模 糊 旭 (1 ) 对模糊语言学研究作 了回顾 和展望, 指出 模糊语 言 语言学引人注目。模糊性是自然语言 的本质属性 之一, 是语 句法、 语用 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方面都被纳入到 模糊语言 学的 言学所 不能回 避的研 究对象, 人类 语言的 语音、 语义、 词汇、 张全、 太光云 (1 ) 提出在英汉互 译中可 采用原文 模糊译 文 � � � 研究范围。我国模糊 语言学 的研 究起步 于二 十世 纪七十 年 作方法。王秉钦 (1 ) 较详细 地探讨 了数的 语义模 糊性、 数 � � � 代末, 伍铁平教授 1 年发表 于 《外国语》 的 论文 “模糊 语言 字翻译方法和翻译原则, 认为数的语义模糊性 与翻译的关 系 语际间转换的不确定 性, 从翻 译标准 的模 糊性, 理解 过程 和 表达过程中的模 糊性 论述 了翻 译的 模糊 性。余 富斌 ( 20 0 0 ) 从虚实论角度对语言的模糊性与翻译 的关系进行 了研究, 提 出了模糊对模糊, 精确对模糊等 翻译方 法。赵彦春 ( 20 0 1 ) 通 过对 《螽斯》 三个不同译本的分析, 描述了在翻 译中模糊 处理 带来的功效, 认为语言模糊性对翻译的本质问 题具有一 定的 解释力, 对翻译的理论建 构有着 有益的 启示。万来 声 (20 0 2) 则从语音、 语调、 词义、 语法以 及跨文化交际四 个方面分 析了 语言的模糊性及 其在 翻译 中的 实际 运用。 程同 春 ( 20 0 2) 研 究了科技英语中的模糊限制语, 指出模糊限制 语普遍存 在于 科技英语中。王卫 新 ( 20 0 3 ) 研究 了翻 译中 模糊 与精 确的 关 系, 指出要 积极运用模糊 表达 来涵盖 原文 的丰 富内涵, 跨越 文化语言差异 以 尽 量减 少 原文 损 失, 求得 “精 确” 。张 志 强 (20 0 3) 则从文学 文体学 的角 度探 讨了 翻译 中的 以模 糊译 模 糊对再现原文文体特 征及保 持译 本与原 文本 有同样 审美 价 值的重要意义。徐敏慧 (20 0 3) 详细分 析了模 糊附加 词、 模糊 词语和模糊蕴含三类模糊现象, 指出只有借助 语境正确 理解 模糊语言, 才 能准确把握 和再 现源语 的模 糊蕴涵 , 完 成翻 译 的语用等效。朱桂成 ( 20 0 4) 从接 受学 角度 研究 了文 学语 义 初探” 是模 糊语言学研究的发轫之作。此后 � � � 二十年来对 语言 还未被充分揭示。 刘在良 (1 ) 指出 语言 的模 糊性 会引 起 模糊性的研究取得 了丰硕 的成 果, 从不同 角度、 在 不同层 次 上对语言模糊现象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对于 模糊语言学 与其 他学科的关系也展开了相应的研究, 近年来 又扩展到翻 译研 究领域。 “但对模糊语 言 学与 翻 译的 关 系 的研 究 还不 够 系 统, 完善, 跨学科 研究还 有望进 一步深 化。 ” 本文作 者不揣 浅 陋, 对我国学 者十多年来在模糊性与翻译方面 的研究作 了简 要的综述, 并 在多个层面上对模糊性与翻译的 关系进行 了粗 略的梳理, 希 望能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关注这一 话题并展 开更 加深入细致的研究。 二、 模糊 性与翻译研究综述 张成柱 (1 ) 在 《中国翻译》 上发 表了 “模糊 学在文 学翻 1) 从 语言 的模 糊性 入 译中的应用” 一文, 较早地将模糊理论 运用于翻 译研究, 探讨 了文学翻译中的 模糊 问题。 穆雷 (1 耳目一新的感觉。 吴义 诚 (1 手, 用模糊数学理论对 译文的 评价 作了进 一步 的探讨, 给人 ) 从文 学翻 译模 糊性 的认 识 论和方法论两个大的方面说明了文学 翻译的模 糊性, 指 出翻 译标准也是一种 模糊 尺度。 文旭 (1 法、 省略法、 增字法等方法。刘 宓庆 (1 ) 研 究了 语义 模糊 与 ) 从 语义、 逻辑 和审
浅析模糊语言的翻译技巧
浅析模糊语言的翻译技巧[摘要]汉英翻译的最大遗憾莫过于面对汉语模糊美感的磨蚀而难有作为,追根溯源,这种遗憾源于汉语与英语在语言美学生成机制方面存在巨大差异。
英汉翻译中,译者常常遇到文化差异引起的模糊语义.本文主要分析了模糊语的功能,重点探讨了模糊语言的翻译技巧。
[关键词]特征;原因;翻译方法引言模糊集合论(Fuzzy Sets )的创始人,著名的美国数学家查德说过,“模糊理论的重要性基于这一事实---人类具有的几乎所有的思维,特别是日常思维,本质上来说都是模糊的。
”语言学界认为,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体系中客观存在且难以避免的一种基本属性。
模糊性是一种交际手段,没有这个手段,语言就必然会失去其作为“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的本质属性。
目前,以自然语言模糊性为研究对象的模糊理论开始用于翻译,指导翻译理论研究和实践。
1 模糊表达的语用功能语言模糊性具体体现在有模糊性的语言单位,即模糊词(难以明确确定或精确确定的词)和模糊结构(由模糊词所构成的词组)上。
如英语中修饰词about, approximately, very, more or less等都属于模糊限制语;量词few, several, tens of, plenty of 没有给出明确数量;一些习语结构clean and neat condition, where necessary, as the case may be也属模糊表达。
汉语中,模糊表达用得就更加广泛了,如限制词“约”,“稍稍”;情态动词“可以”,“应该”,“必须”;表示性状的“完善”,“满意”;表示时间的“过去”,“尽早”等在语义上都具有模糊性。
模糊表达的语用功能大致分成以下几种:1.1 口语表达中填补停顿由于口语表达的随意性,人们在讲话时会一时想不起要表达的内容,或对要表达的内容不能确定。
为避免谈话中断,而使用模糊表达来填补停顿,如:I’m not sure. Oh...he was fairly young...err in his teens, I think…He’s about…about…seventeen or eighteen.(译文:我不敢肯定。
英汉互译中的语言模糊性探索
维普资讯
第2 0卷 第 1 期
Vo 2 No 1 k0 .
“ 动态对等 ”, 泰特勒 的 “ 三原则”等 ) 就不难发现 , 翻译标
、
翻译理论必须研 究语 言模糊性
( )模糊性 一
对模糊性 的定义 , 内学术界还存在一 定的分歧 ( 国 苗东 准大都是相对模 糊的概念 ( 西方 的等值 翻译理 论也是如 升, 8 :8。模糊性就是指对象类 属边界不清晰 和性态 不 此 ) 翻译标准只不过是译者追求的理想境界 , 1 72 ) 9 。 所以很难 以 确定的特性 ( 张乔 ,98 0— 0 性 ) 19 : 114 1 。从认知角度 看 , 所 确切的量化标准来界定译文质量的优劣。 有范畴 都是模糊 的 。这样 ,语 言也具 有模 糊性 。吴涌 涛 翻译分为理解 和表 达两个阶段 ,理解是 翻译的核心 ,
池 州
J un l o r a
师 专 学 报
C l g ol e e
2 0 年 2月 06
F b. 0 6 e , 0 2
o Chzo T a h r f ih u ec es
英汉互译中的语言模糊性探索
丁小 凤 , 徐 晨
( 州 师专 外 语 系 , 池 安徽 池州 2 7 0 4 0 0)
刘在 良 (99 、 富斌 (00 , 19 )余 20 ) 李文 戈 , 柏珍 (04 武 20 )
灵活地 表达问题 , 语言更加 得体 , 使 并富有 弹性 , 等分别 在 自己论 著 中从 不 同的角度探 讨 了有关 模糊 翻译 含 蓄地 、
翻译理论的模糊性——简论严复的“信、达、雅”和奈达的等值翻译理论
我们也不好说在什么程度上是 “ 最大 的对 等” 9 9年 和 1 8 90年 , 京 师 范 北
很久 以来 , 翻译 的定义 问题 就受 到人们 的普 遍重视 , 人们对这一 问题的理解也不 尽相 同。慢慢地 , 各种 翻译定
义就 浮 出水 面 了 。
大学 的伍铁平教授先 后在上 海外 国语学 院学 报《 国语 》 外 上发表了《 模糊语言初探》 模糊语 言再探 》 和《 两篇文 章 , 率 先将模 糊理论介绍到我 国语 言学界 , 并将 它运用 到汉语和 外语的研究中。随之 , 人们 发现 翻译 其实也是具 有模糊性
次 就风格而言 。奈达的定义不 仅提到 了语 言形式 的统 一 , 而且指 出翻译 同 时涉及 到了文 化 。可 以说奈 达的 翻译 观 又提升 了一 步 , 这 一 定 义 却仍 不 能 道 出翻 译 的本 质 。 但 “ 意义 ” 风格” 与“ 本身就是 不确定 的, 同的语 言用不 同的 不
质 。但 是 Sy e 没 有 对 他 的 “ 大 的 对 等 ” 一 步 解 释 , lp 却 最 进
翻译理论 , 其是 翻译 的定义 和标准 问题 , 为 翻译 尤 作
的一个重要方面 , 长期 以来 一直是 人们 关注 的焦点 , 人 令
遗憾 的是到现 在为止 人们 还未 能达成一 致 的见解 。对 于
的 , 糊 理 论 对 翻 译研 究 同样 适 用 。 模
语言模糊性与模糊翻译的局限性和可能性——析《荷塘月色》两译本
《 荷塘 月 色 》 是朱 自清 先 生 的一 篇 经 典 散
文作品, 一直 以来 很 受 人 们喜 爱 。也 有 很 多语
言爱 好者 把它 翻译成外 国语 言来供 分享 。正 因 为 其备 受 推崇 , 以对其 作 品及 译 文 的赏 析也 所 络绎 不绝 , 本文就 《 塘月 色 》 荷 的散 文语 言及 其
[ 键词 ] 糊性 ; 译; 限性 ; 关 模 翻 局 可能 性 ;荷 塘 月 色》 《 [ 图分 类 号 】 5 中 H19 [ 献标识码 】 文 A
性 思 维 适 切 地 用 模 糊 语 言 表 达 或 再 现 原 语 的 模
糊信 息 。刘 在 良 谈 到 翻译 的模 糊 性时 指 出 , 语 言 的 模 糊 性 是人 类 语 言 的~ 个 重 要 特 征 。早在公 元前 4世纪 , 糊 现 象就 引 起 了哲 模
语言模糊性与模糊翻译的局限性和可能性
析《 荷塘 月 色》 两译本
刘 杰 , 学勇 于
( 州 电子科 技 大学 外 国语 学院 , 江 杭 州 3 0 1 ) 杭 浙 10 8
[ 摘 要 ] 糊 性是 人 译 带 来 许 多 问题 , 模 包括 翻
译标 准本 身 、 出词 的理 解 和 译 入 语 的表 达 。精 确 的翻 译 只 能是 相 对 而 言 。 文 章 分 析 了语 言模 糊 性 的 源 具体 表 现 , 荷 塘 月 色》 译 本 中模 糊 语 言翻 译 的 局 限 性 和 可 能性 , 望 能更 深 层 次 地 挖 掘 作 品 的 价 值 , 《 两 希 对 启 皋研 免 着 南 辑 启爱
学 家尤布 利 德 斯 的 注 意 , 提 出 了著 名 的“ 并 麦
This和that的模糊性及其翻译
no、eeigw e m n 、ya、 on vnn 、ek、 ot er等连 用 , 成 复 h 构 合 型 时间指示 语 , 据不 同 的语 境 表 达各 种 不 同 根 的时 间信息 。一 般 认 为 , a 倾 向于 用 来 指 过 去 tt h 的 时间 , i用 以表 示 现在 或 将 来 时 间 。2 ’ h ts ‘ 据 钱瑗研究 , a表 过去 时 间分 为 “ 去不久 ” “ tt h 过 和 过 去 已久 ” 而 ti表 将 来 时 间 又 分 为 “ 期 将 来 ” , hs 近
指 意义 , 具有相 当 的模 糊 性 。
语言与语境 的关系 , 离开了具体的语境 , 其意义很 难 明晰 化 , 至难 以理 解 。如在此 句 : dn tie 甚 I o ’ k l
ti si , a o t eta o eo e te ?这 hs kr cnyuf c m t n vr h r t eh h e
而变化 的 , 对语 境 的依 赖存 在程h t 连用 , 后 呼 应 表 示 当“ s 与 ta” h 前 很多, 不止一 个 , 不能 确定 某一个 人或某 一件 事 或
物, 它们也 可表 示某 种 不 确 定 性 , : o t ea 如 D n’ b -
运 用的 环 境 、 所 、 间和 上 下 文 等 因 素 。 场 时
[ 关键词] ti ta; hs ht模糊指代 ; 译 ; 翻
【 中图分类号] 1 5 [ 1 9 文献标识码 ] A [ 0 文章编号] 10 4 5 (0 2 0 0 5 0 0 8— 67 2 1 )3— 02— 4
第2 7卷 第 3期
V0 . 7 NO 3 12 .
荆 楚理工学院学报
语义模糊性及其对英汉互译教学的启示
弱、 或有 或无 , 能 自由驾驭英汉双语及感 受双语 I 4模糊 限制语。 糊限制语是模糊语言的另外一 弄得模模 糊糊 的词 有
《 学与 管理 》 教
21 00年 1 1月 2 0日
●
语义模糊性及其 对英汉互译教学的启示
◎贵州安顺学院 张晓凌
模糊性是人类 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 , 语义模糊性 l a ,可 在 篮 球 队 里 ,同 样 这 个 人 就 变 成 了 asot n m hr
的表达效果也正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计算机科学 l a , 活 中不 难发现 , 些表示程 度 的词 之间 的界 n生 m 这 系 JA G ge 教授所说 :描述的不确切性并不是 l ・ oun “ 限是不 明确 的, 其语义也是模糊的。
h 曼e c ss f hs s k s 这 r t 在着 明确的界限 ,但是 它们 所表 达的概念却是 连续 - a ! 婪 垦 垒 里 x u e o i mi a e 。: s垦 璺 垦
的。 概念的这种动态性要求表达它的语言值与之相适 l 的下划线部分并 非表达确切 的数 目, 里 而是表达 了一 应, 这就导致了语言值内涵的不确定性 , 表现为概念 l 个模糊 的、 相对 的概念 , 其语义是模糊的 。 如“ 在 再 死”
的, 从而可以通过有 限的语言值来予 以把握 。如人生 I 5表 实指和表虚指 的词 。有 的词表实指 时 , . 其语
的历 程 是 连 续 运 动 的 , 为 了能 用 语 言 表 达 , 就 划 1 是精 确 的 , 表 虚 指 时 , 义 却 很 模 糊 。例 如 , 词 但 它 义 但 语 数
语言模糊性的表现层面及其翻译透析
观存 在 , 不仅 是语 言表 达 的客 观 需要 , 更是 提 升语 言表达 层 次和 效果 的 必要 手段 。通过 对 英语 和汉
语 在语 言的 四个层 面( 即语 音 、 义 、 法 和语 用) 语 语 所体 现 出来 的模 糊 性进 行研 究 , 出 了在 英 汉互 指
译 过程 中, 译者要 敏锐 地认 识存 在 于源语 和 目的语 中的语 言模 糊 性 , 正确 理解 翻译 的模糊 性 并合理
表 现 在它 有 一 个应 用 的 有 限 区域 , 这 个 区域 的界 但 限是不 明确 的 。 美 国数学 家耶 格 尔给模 糊性 下 了一 ”
个 非 常直观 的定 义 :模糊 性就 是 一个命 题 与其 否定 “
命 题之 间缺 乏 明确 的 区别 。 体地 说 , 个 概念 离它 具 一
的一 种实 际 需要 , 而且 模糊语 言 的使 用可 以更 真实 、 生 动地 反 映 纷 繁 的客 观世 界 , 达 人类 复杂 的思 想 表 感情 。在语 言交 际 中 , 模糊 语 言不仅 不 可避免 , 且 而 往 往是 必需 的。 因此 ,必 须在 流变 中才 能真 正把 握 “ 语 言 …… 以模糊 达 到某种 语言 目的” E。 。 ]。 3
在 的现象 。它缘 于对 客观 事物本 身 的模糊 和人 们对
客 观世界 认 识 的不确 定性 。
语 言 的模糊 性 , 是语 言具 有弹性 的表 现 , 是语 更
一
、口目的 饫1 性 语言 P 1 工 p l模糊 J . I
、
言 系统 中不 可 或缺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语 言模糊 性 几 乎 就 是语 言 行 为 与生 俱 来 的现 象 , 日常语 言 交 往 在 中随 处可见 。例如 宋 玉在《 徒子 好色 赋 》 登 中用来 描 写美 人 的几 句 话 之所 以脍 炙人 口, 是 与 他运 用 语 就 言 的模 糊性 分 不 开 的 :增 之 一分 则 太 长 , 之一 分 “ 减 则太 短 。 粉则 太 白, 朱则 太赤 。说 了半 天也 不知 著 施 ”
模糊翻译法探究
模糊翻译法探究摘要:在工作实践中摸索,再结合伍铁平先生模糊语言学理论,针对翻译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提出维吾尔语模糊翻译法翻译技巧,希望对语言翻译有所帮助。
关键词:模糊翻译技巧模糊语言学是运用模糊理论研究自然语言中模糊现象的学科,模糊语言学是伍铁平先生向国内介绍,模糊性指对象类属边界无法界定。
语言学界认为,模糊语言学理论在翻译中很实用,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体系中客观存在且难以避免的一种基本属性,语言的模糊性是一种语言现象,由于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差异使得语言翻译必然把模糊翻译作为翻译技巧,指导翻译理论和实践。
语言的模糊性在翻译中合理应用。
1.意义模糊翻译法中华民族为礼仪之邦,在沟通交流中委婉表达,以示尊重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这种谚语在翻译时维吾尔语有时会开门见山,直指要义,具体如下:①活到老学到老Qerixcha ogvnvsh.②阳光总在风雨后Japaning tigi altun.③说曹操曹操到Kimng gepini qilsang shu kelish.如上①活到老学到老翻译为在老之前都要学习,②阳光总在风雨后的翻译可以理解辛苦之后有黄金,③说曹操曹操到翻译为你说谁的话谁就来。
这类模糊翻译首先原文模糊,翻译为维语之后只取要义,边界不确定,属意义模糊翻译法。
2.虚实模糊翻译法这类句子鲜明特点是翻译对象是虚化的,或者翻译对象具体,翻译时采用虚实模糊翻译的手法。
具体如下:①眉毛胡子一把抓Bansh barmaqla exizgh thqsh.②季布一诺值千金Anrkanking bir aghz gipi ming sanr altungha.③亡羊补牢犹时未晚Xtalqngzni xazirtvantsi ngzmu keqkmanesiz.如上①眉毛胡子一把抓翻译很有维吾尔族民族特色,大概意思是把五个手指一起塞进嘴里,意为不讲策略,②季布一诺值千金译文是大侠一句话值千量黄金,把季布翻译为大侠,虚化模糊处理,③亡羊补牢犹时未晚翻译为现在纠正你的错误还不晚。
语言模糊性与古汉诗英译
等都对语言模糊性
与翻译的关系做过论述, 涉及语言模糊性对翻译本 质的认识, 以及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等� 在此基 础上, 本文试图以语言模糊性为理论基础, 探讨古 汉诗语言的模糊性及其翻译 � 二� 语言模糊性 语言模糊性的理论基础为模糊理论 , 该理论的 ade h ) 于 19 65 年在其发表的 创始人札德 ( L. A . Z �模糊集 � " ( f i e ) 一词, 论文 中提出 模糊" 并指 出 : "模糊性所涉及的不是一个点属于集合的不确 定性, 而 是 从属 于 到不 属 于的 变 化过 程的 渐 进 性� " 札德关于模糊性的定义中提到的 "属于" 和 " , 不属于 " 之间的"渐进性" 亦即一事物与它事物 "中间性" "过渡性" 之间的 或 状态 �国内率先研究 语言模糊性的学者是伍铁平教授, 在谈到语言的模 糊性时, 对其客观性作了明确界定, 他认为, " �� 上面说的实际上不能确定, 我指的并不是由于解释 者的无知而不能确定,而是因为说话者的语言特
� �) , 作者简介 : 武宁 ( 19 8 0 � 男, 遵义医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 硕士 , 研究方向 : 语言 � 文化与翻译 �
58
语言模糊性与古汉诗英译
的客观世界, 大脑便只好对客观世界进行模糊地概 , 括 以及进行模糊的隐喻化处理 , 其结果 ,作为符 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就不可能是一对一的关系, 这 就很难避免语言模糊性的产生�
摘要 :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 语言的这一特性对诗歌翻译具有重要的指 导作用, 语言模糊性导致翻译的模糊性 �中国古代诗歌中存在大量的模糊语言,在古汉 诗英译中要充分理解原诗语言的模糊性 , 同时考虑汉英两种语言间模糊性的差异, 采用恰 当的翻译方法, 使译文达到模糊的 � 动态的对等� 关键词: 语言模糊性 ; 古汉诗; 翻译 中图分类号 : H315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3118 ( 2013 ) 01-0058 -04
语义的模糊性与英汉翻译
维普资讯
第2 0卷 第 4期
2O O 6年 7月
语义 的模糊性 在人 类语 言 中是 客观存在 的。在英 汉 翻 模 糊 性 。 译 中巧妙并妥善地运用语义模糊性 , 会使 译文符合 原文风格 而且 , 言 的人 际 功 能 、 为 功 能 、 情 功 能 、 乐 性 功 语 施 感 娱 和语 言 特 征 , 而 更 加 忠 实 、 顺 地 完 成 英 汉 两 种 语 言 的 语 能也决定 了处 于不 同社会地位 、 从 通 出于不 同社 交 目的的人们 为 码转换 , 实现翻译 的功 能对 等。 了 自己 的表 达 需 要 , 往 将 一 些 意 义 清 楚 的 言语 故 意 表 达 得 往 模糊 语 义 的概 念 模糊 、 含蓄 , 以便在 不明 确之 中生动形 象而又 风趣幽 默地 诠 语 言是 言 语 交 流 的 工 具 。 作 为 一 种 社 会 符 号 , 们 对 它 释 自己的 言 语 动 机 。 人 的理解和使用取决于信 息交换双方 的心理 、 环境 、 知 、 认 情感 所 以说 , 于现 实 世 界 的 客 观 性 和 人 类 思 维 的 主 观 性 之 由 取 向 、 流 目的 等 因 素 。 由于人 们 认 知 上 的局 限性 , 交 或对 事 物 间存在的矛盾 , 必然会产生语言语义的模糊性 。而怎样 妥善 外 延界 定 没 有统 一 、 一 、 确 的衡 量 标 准 , 是 出 于 社 交 上 地运用语言语 义的模糊性来进行英汉 翻译就变得尤为重要 。 唯 明 或 的需 要 , 们 往 往 运 用 一 些 比较 笼 统 、 括 或 者 隐讳 的 言 语 , 人 概 三 、 言 语 义 模 糊 性 与 英 汉 翻 译 语 从而 自觉不 自觉地造成语义模糊现象。另外人们 对某些词语 翻译是一种语 言语码 的有规 律 的相 互解译 过程 。它 用 外延本身就没有确切的指定 , 必然也会 产生语义模糊现象。 种 语 言把 另 一 种 语 言 所 蕴 涵 的语 意 、 格 、 情 以 及 思 想 风 感 二 、 糊 语 义 的 产 生 模 内容等忠 实、 顺地重 新表 达 出来【《 。在英 汉 翻译 过程 通 3 】 根据语言学 家 雅科 布逊 的 看法 , 任何 语 言 都是 由说 话 中 , 由于 英 汉 两 种 语 言 存 在 的 巨 大 差 异 , 别 是 语 言模 糊 性 特 者、 语境 、 信息 、 接触 、 语码 、 受话 者六 个因素组成。交流 由说 的客观存在 , 很多时候 , 就需要人 们根 据语言 模糊性存 在的 话者 引起 的信息构成 , 信息需要说话者 和受话者之 间的接触 客观事实 , 据语 言模糊性 的基本特征 , 依 来进行语码转换 , 实 ( 口头 、 觉 、 子 等 ) 接 触 必 须 以 语 码 作 为 形 式 : 语 、 视 电 , 言 数 现 翻译 的功 能 对 等 。 字 、 写 、 响 构 成 物 等 。信 息 必 须 涉 及 说 话 者 和 受 话 者 都 书 音 在英汉翻译 中, 我们 可以发 现 : 在字 、 、 、 词 句 文章等语言 能理解 的语境 , 因为 语境使 信息 具有意 义 , 息不 能也不 可 符号 以及在修辞 中都存 在语 言语义 的模糊性。具体而言 , 信 几 能 提 供 交 流 活 动 的 全 部 意 义 。 交 流 的 所 得 有 相 当一 部 分 来 乎所有的形容词 、 副词都具有模糊性 , 词 、 词、 名 代 动词 、 数量 自语境 、 语码和接触手段 L《 。综 上所述 , 码信息在传递 词 、 lP ¨ J 语 介词 、 连接词等 也都有这种 现象 。而且修 辞 中的委婉语 过 程 中不 可 避 免地 会 因个 人 的 差 异 ( 文化 环 境 、 育 背 景 、 教 在 更 是 如 此 。 交际 中的地 位认同等) 而导致对相同语码信息 描述 以及理解 ( ) 言语义模糊性在英汉翻译 中存在的现象 一 语 的偏差 , 也就是产生语言语义的模糊性。 1语言符号方面存在的语 言语义模 糊性 . 另外 , 到 今 天 , 们 对 语 言 的 起 源 还 不 太 清 楚 。 就 人 直 人 ( ) 音层 面存 在 的 语 言 语 义 模 糊 性 1语 们 平常所用 的某些词语而 言, 也一直没有一个 统一 、 明确、 全 词是音 、 义的结合体。由于人类使用的语音因素有限, 形、 面 的概 念 。现 在 对 词 一 个 比较 客 观 、 面 的 认 识 是 :词 是 具 有 限的语音 因素 会结 合为成 千 上万 的词 汇 , 个过 程 中 , 别 全 “ 在这 特 有 完 整 意 义 并 能 在 口 语 和 书 面 中 独 立 运 用 的 最 小 的 语 言 单 是在语音层面上 , 会比较容易产生语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词( 也 位 。 L 然而 , 个概念只是对词定义 的一种描 述 , 实际 就是同音异义词 ) ”2 “ 这 在 。它们往往会造成语义的模糊性。 运 用 中 , 于 词 的 整 体 意 义 , 别 是 对 某 些 词 的 内 涵 和 外 延 对 特 如 :r c l 原则 、 p nie i p( 工作 原理 ) p ni l( 要的 、 和 rca 重 i p 首要 而言 , 人们 却无 法给定 明确 的界 限 , 以真 正把握 词语 的意 的 ) 难 义 。词是语 言的基本 单位 , 对词语外延 的不明确也必然会 导 t 也 )和 to( )等 o o( w - 致语义模糊性的产生。 ()词层面存在的语 言语 义模 糊性 2 同时 , 在语言交 流 中, 受话 者对句 子句法成 分 的分析方 在语言 中, 往往 存在一 词多义 现象 , 这在 一定程度 上会 式产生的差 异以及对 语境 的不同理 解 , 也会 产生语言语义 的 产生语义的模糊性。
英语中的模糊语言及其翻译
英语中的模糊语言及其翻译
曾征
【期刊名称】《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0()7
【摘要】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
针对英语中的模糊语言,运用以精确译精确、以精确译模糊、以模糊译精确和以模糊译模糊四种翻译手法,译者应在保证基本语义信息的完整传输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模糊语言。
【总页数】2页(P44-44)
【作者】曾征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55
【相关文献】
1.探析广告英语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及翻译 [J], 张莹华
2.商务英语翻译中模糊语言的显化和隐化问题探究 [J], 李雪冬
3.商务英语翻译中模糊语言的显化和隐化问题探究 [J], 李雪冬
4.从关联理论角度浅析英语广告中的模糊语言及其翻译之“隔”与“不隔” [J], 申媛媛
5.茶叶企业广告英语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及翻译 [J], 杨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语言翻译过程中的模糊性及翻译的模糊性Vagueness in translating process and the vagueness of translation于群,蒋跃(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049)[Abstract]Vagueness is an inherent feature of language. Accordingly, as a component of language, translation possess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being vague.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ranslation. Based on previous researches, the author makes a general conclusion of vagueness in translating process and the vagueness of translation. The conclusion has been made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vagueness of translation criteria, vagueness of translating process, vague phenomena in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employed in dealing with vagueness.[Key Words] vagueness of language, translating process, criteria, strategies。
[摘要]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一个基本属性。
翻译活动属于自然语言的一部分,故而,翻译具有模糊性。
近年来,模糊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对翻译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在对近几年自然语言模糊性与翻译理论、实践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自然语言翻译过程中的模糊性及翻译标准的模糊性作了简要归纳。
并分别从翻译过程中体现的模糊性、翻译标准的模糊性、翻译中的模糊现象以及模糊现象的翻译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概述和讨论。
[关键词] 自然语言的模糊性;翻译过程;标准;策略;1、前言模糊性作为语言的本质属性,自1903年以来一直受到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Pierce 1903)。
近年来,此研究方向的成果不断涌现。
在国外,有代表性的学者包括Pierce, Lakoff, Labov, Channel, Williamson, Keefe等。
在国内,伍铁平先生,于1979年发表的《模糊语言学初探》,开创了我国模糊语言学研究的先河。
20多年来,随着模糊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研究重点之一逐渐由模糊语言学现象的阐释转移到模糊语言学的应用上来。
其中,模糊语言学与翻译的关系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新课题(陈忠华1990;赵彦春2001;王卫新2003等)。
本文拟对自然语言翻译过程中的模糊性及翻译标准的模糊性作简要的归纳。
并分别从翻译过程中体现的模糊性、翻译中的模糊现象、翻译标准的模糊性及模糊现象的翻译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概述和讨论。
2、概述纵观目前国内以模糊语言学、翻译为主题的学术论文不难发现,学者们主要从翻译过程和翻译中的模糊性、翻译中的模糊现象、模糊现象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标准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下面,本文就分别从此四个方面,即,翻译标准的模糊性、翻译过程的模糊性、翻译中的模糊现象以及模糊现象的翻译策略分别进行综述。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自然语言的模糊性及其翻译的研究》(项目批准号:04BYY046)国内一些学者围绕翻译的模糊性进行了有效地探讨,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刘左良(1999)从翻译标准、翻译过程两方面证明了翻译中存在大量的模糊因子,翻译过程具有模糊性。
王华琴,王清亭(1996)以英汉翻译为例,主要围绕英汉思维的差异对英汉翻译造成的影响,论证了英汉翻译实践中模糊性存在的必然性。
李文戈、武柏珍(2004)使用大量篇幅,分别从翻译理论、翻译标准、翻译过程几个方面讨论了翻译中模糊性的存在。
概括而言,在翻译的模糊性方面,各学者虽探讨的侧重点略有差异,但无外乎从翻译标准、翻译过程两方面入手。
2. 1 翻译标准的模糊性古今中外,翻译理论可谓纷呈各异,新见迭出。
但是仔细琢磨、推敲的话,会发现它们大都模糊不定,缺乏精确标准的衡量尺度。
就西方翻译理论和翻译标准在中国影响最大的“等值论(equivalence)”、“等效论”而言,虽然“等”字含有要求精确的意味,且也有人运用札德(Zadeh)的模糊集合隶属度将“值”、“效”精确地计算了出来,但却是用模糊数学方法计算出来的(见范守义(1987),穆雷(1991))。
而模糊数学方法本身就是模糊,不确定的(李文戈、武柏珍2004)。
因此,“等值只是近似的等值,绝对等值的翻译是不可能达到的”(韩虎林、裴结贵1999)。
在中国,严复的“信、达、雅”这一三字标准,言简意赅,被后人奉为楷模。
但细细推究起来,大到一篇文章、小到一句话、一个字词的翻译,都无法也不可能做到完全等同于原文,因为翻译的本质是再现原文的思想、信息而不是原文的语言符号。
正如刘左良(2004)所言,“译文要百分之百地符合‘信、达、雅’标准是不科学的,也是几乎无法实现的。
这个标准只是一个相对的模糊性概念,可以说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标准,因为每个人对语言的心理体验都会有所区别,我们在翻译中只能是尽量朝这三字标准努力”。
傅雷先生提出的“传神”论标准,要求译文要在骨子里把原文的精神姿致传达出来。
应当说比“信、达、雅”三字标准要求更高,其模糊性也更明显。
精神思想与原文相类似,类似的程度有多大,这很难说的,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因此,(刘左良2004)“傅雷提出的‘形似’、‘神似’说也是很模糊的”。
钱钟书先生提出了“化境”标准。
也就是,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崔永禄2006)既能不因语言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上“化境”了。
这一标准在操作过程中就更难达到了。
刘左良(2004)也认为,读者看译文完全像看原文一样自然贴切,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由于语言、文化、思维等的差异,翻译过程中或多或少地总要有所损毫,译文与原文很难达到丝丝相扣,毫发不差。
因此,“化境”是一种更高的,理想化翻译标准,较之严复的三字标准和傅雷的“传神”标准更抽象、更模糊。
2.2 翻译过程的模糊性翻译分为理解和表达两大过程。
对原语的理解是一种思维活动,需要译者发挥主观能动性。
由于个人思维的差异,从理解原文到确定译文的过程中,不同的译者对同一篇译文的心理体验会有所区别。
因此,在翻译理解过程中模糊性就已经开始滋生。
表达是指在译入语中寻找恰当的表达方式来传递译出语的内容。
在这一过程中,由于译者为翻译过程中的主体,即,“翻译主体论说”(查明建、田雨2003),译者需要综合运用各种不同的翻译技巧,凭借个人的主观理解、语言积累来选择译者认为最佳的表达方式。
其本质上与理解过程相似,都以译者的主观意志为主要依据,因此也存在模糊性。
2.3 翻译中的模糊现象关于翻译中的模糊现象,有关学者也著作文章进行了讨论。
如,何三宁、唐国跃(2004)结合实例分别从语音、词语、句子以及语篇等层面对翻译中的模糊现象进行了逐一讨论。
李文戈,武柏珍(2004)也在语音、语法、语义等方面对翻译中的模糊语言现象进行了剖析。
除语音、词语、句子、语篇四方面外,廖志恩(2003)又从跨文化方面探讨了由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语言模糊现象。
但是考虑到,跨文化因素所造成的语言模糊现象在语音、语义、语篇各层面均有体现,因此,本文将不对其进行特别论述。
下面笔者将分别从语音、词语、句子、语篇几个角度对翻译中的模糊现象进行简单概述。
2.3.1 语音模糊“语音模糊性也称为跨语音歧义”(韩虎林、裴结贵1999),即,由语音所引起的语义模糊。
语音是书面语言的口头体现,语义在很大程度上受语音的影响与制约。
语音模糊性大致包括两类情况。
一种是利用谐音(同音或近音)或听力错觉获得模糊效果(廖志恩2003),一般出现于双关修辞中。
如:“More sun and air for your son and heir.”这是海滨浴场广告词。
它采用同音异形异义的双关修辞。
利用sun and air与son and heir的谐音提高了广告的号召力。
但当译为:“我们要么团结一致,要么将被一个个绞死”后,原文的语音模糊性在译文中就变得清晰了。
另一种语音模糊是借助于语调、重音来实现的。
在口语中,语调与重音的不同会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语义(何三宁、唐国跃2004)。
如,“You shouldn’t tell him any stories.”句中any 一词的词调不同句意也会大不相同:当any用降调时,该句译为:“你什么事都不要告诉他。
”但当any用升调时,该句译为:“你不能把什么事都告诉他。
”即,你只能告诉他某些事,而不是所有的事。
这样,就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意思。
2.3.2 语义模糊关于语义模糊张乔(1998),伍铁平(1999)等许多模糊领域的专家都曾作过探讨。
各位专家学者对模糊的界定也有所不同。
笔者主要依据R. M. Kempson 于1977,在其《语义理论》中指出的四种词的模糊性类型,对语义模糊进行简单介绍。
词的模糊性主要有四种类型:A.指称模糊(referential vagueness)。
词本身意义清楚,但是难以确定这个能否用于某些客体。
如英语中的city和town、house这类词的界限不是十分明显,对它们不能一刀切地划分。
B.词义不确定化(indeterminacy of meaning)。
词本身的意义并非一成不变,具有不确定性。
“John’s bo ok”,(约翰的书)可指“约翰写的书”,“约翰拥有的书”,“别人要求约翰读的书”等。
C.词义缺乏确指(lack of specification)。
词本身意义清楚,但属于泛指。
如neighbor (邻居)一词,它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就没有指,因此可以指代截然不同的多种人。
D.词所确指意义的析取(disjunction)。
虚词词组either…or的界限模糊性,如:“The candidates for the position have either sale experience or a bachelor’s degree related to Marketing.”在这句子中either…or连接的两部分总有一个是真实的:候选人要么有销售经验,要么就是有相关的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