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对声画语言的要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新闻是电视成为新闻传媒的最重要因素。

随着形势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电视新闻在电视台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得越来越重要。

怎样才能顺应时代和观众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做好电视新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努力。

一、发挥电视声画结合的优势,做好领导活动的新闻报道
1.突出主题、抓住亮点。

在日常的报道中,有些记者总是抓不住主题,传统、陈旧的报道手法仍然在采用。

比如,对会议的报道标题总是某某会议在哪里召开。

内容导语是:“某某会议某月某日在什么地方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哪些领导,会议对去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对今年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然后正文用很大篇幅叙述去年工作开展的情况,或会议上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

这种报道模式太老套,主题不突出。

记者要善于挖掘和发现会议中最主要的内容,并在新闻标题和导语中很醒目地把会议主要内容或重点凸现出来,这样才能有效吸引观众的目光。

2.用画面去感染人,避免“两张皮”。

我们现在的许多领导调研活动的新闻,镜头大多是围绕领导转,领导的图像是一个接一个,每一个画面都有。

并且领导的镜头也没有拍好,有的领导穿得西装革履、在调研地指手划脚,而周围却围着不少随从、点头哈腰地附和着。

这样的镜头丑化了领导的形象。

记者要善于用感染力的画面去表现领导的亲民作风,反映领导深入基层、为民办实事、有亲和力的一面,要捕捉领导有感染力的细节。

拿大家认为最简单的会议新闻举例,同样存在不会运用画面语言的问题。

记者拍摄时不太讲究画面的构图,比如,对于会议中需要表现的主要领导的单个半身镜头,有的中心构图不对称,有的镜头推得太大。

因此电视记者在采访会议新闻时,一定要拍好每一个画面。

而且在拍会议画面时,不要只站在一个角度拍摄,这样会造成同角度、同景别的镜头太多,无法剪辑。

拍与会代表的中景或远景镜头时,最好选择与水平线成30度的角度拍摄,这样拍出来的与会代表镜头看起来才会成行成组,整齐不凌乱。

同时还要充分运用成组镜头,也就是远、中、近画面的有机组合,不要无目标地乱拍。

二、掌握电视新闻对画面语言的特殊要求,注重对文字的最有效把握
电视新闻如果只注重画面,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它的长处在于传达形象的印象,但缺点和不足是不善于传达观念和理论;而电视新闻如果只注重解说词,可以弥补画面语言不能更深层次地揭露事实真相以及所产生的效应等缺点与不足,但在表现形式上又显得枯燥、单调。

对电视新闻记者而言,必须强调具备两种素质,就是对文字和画面的最有效把握以及对新闻的高度敏感。

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常常碰到这样一些电视新闻稿,它们虽然也有新闻的六要素,也没有违背新闻规律,但就是提不起观众兴趣,给人的感觉是程式化、单一化,官样文章,了无特点。

产生这样的问题,有两个层次的原因。

一是记者在采写新闻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精神,穿衣戴帽、官话套话、八股文章。

怎样解决这一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于语言文字这一符号系统应当具有高度的理解力和丰富的感受性。

记者写出来的新闻作品不能只是新闻事件的表面记录。

对于新闻事件,记者不能只是把握它的概貌,更要对蕴藏在事件中的丰富的细节,具有敏锐的感受和捕捉能力。

要学会抓事件、写新事、创新意。

增强自己对事件的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避免官话、套话,尽量压缩水分,提炼精华,把观众最想要的、最鲜活的新闻事实凸现出来。

要用交流式的语气使观众主动地认识事实、分析事实,得出结论,对你的新闻报道感兴趣。

稿件产生程式化、单一化、官样文章,了无特点问题的第二个原因,我认为是记者在撰写文字新闻稿时,忽略了画面语言,不注意画面语言与文字语言的契合,进而造成平铺直叙、啰嗦重复、主题不鲜明、重点不突出的状况。

电视比报纸的最大优势就是有画面语言的表达。

但一些记者在做报道时,往往忽略了这一优势,表现形式单一,让报道显得太严肃化、太政治化。


(作者单位:锦州广播电视台)
电视新闻对声画语言的要求□刘延娜
视听艺术
106
2011.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