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二水平测试越秀区评卷场高分作文7篇+标杆文一、二号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杆文一号文:

品“味”不品“形”

如何评判一个小笼包美味与否?薄薄的白面皮,咬下一个小口,热气腾腾的汤汁流出,浓香散发,里面馅料饱满,吃入口中吞进腹中依然回味无穷。可是,汁和馅要多重、皮要多厚如今被一个美国的美食评论家认为是检验小笼包味道的标准。

一组组数据就可以断定食物的味道,在我看来,这种“科学”的计算方法对于中国的传统美食来说并不科学。

中西方文化差异巨大,食物也不例外。

外国人做蛋糕,需要用量杯以(与)电子秤精确计算面粉等原料的重要,还需要一个机械闹钟设置其在烤箱中的时间,他们的菜谱中,不会出现“大约”二字,一切都有严格要求,而中国人做菜,油“适量”,盐“少许”,一切全凭感觉操控,倘若哪天出现油“8克”,盐“1克”,反倒叫人感到奇怪。

数字从来不是评价中华美食的标准,我们品尝它,是从色、香、味着手,感受它内在的味道,而非外在的数字规格。味觉是主观的,因人而异,运用公式计算小笼包的排名则显得冷冰冰,失了味道。品“味”不品“形”,是中国人一贯的传统思想。

除了体现在做菜和品菜上,国画亦能看出西方与东方对于神和形的态度的不同。

中国画泼墨山水,重在写意,而西洋画则追求真实,努力还原现实场景。我们吃小笼包时品的是味道、口感,作画时表达的是自己的内在,这些都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只能凭心而行,而美国的美食评论家却试图将其变为统一、具体、直观的数字,这无疑与我们的传统观念相冲突,想用西方的思维方式解释我们。

面对不同的事物应用不同的眼光和方式来对待。面对上海的小笼包乃至所有中华美食,自然是用我们中国人的方式来品尝才最佳,不然我们只能摇头叹道:你只得其形,不得其味。

同样,书法、古琴、园林,这些中国传统的东西都需细细体会其间的味道,至于那位鉴定小笼包的美国人,不妨出好好感受一下这些事物中的“味”,或许有助于他更好地评价小笼包,体会中华文化之味。

1号文:

本文属于议论类一等文。

首先,作文题目简洁明了,鲜明地提出了中心论点,“题好文一半”。其次,文章内容是在综合材料内容和含义的基础上恰当地选取材料,由“小笼包”延伸开去,写到“中国画”“西洋画”,再谈到古琴、园林,最后深入到“中华文化之味”,文章思路清晰,主题深刻。再次,文章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精辟透彻,令人信服。第四,文章语言流畅,字体美观。

发展等级打在“深刻”“有文采”。

评分:20+20+20=60

标杆文二号文:

数据化处理有利于传统美食的发展

互联网,移动通讯,光纤传输,不得不承认,现今是一个数据化的时代,无数抽象的事物被数据化处理而变得具体。但在中国传统美食中,尺度这种抽象的概念却常常交由人来把控。而近日一位美国人采集大量小笼包,数据化分析小笼包的各种指标,得出公式来评价小笼包,这引起热议。对此,我表示赞同用数据处理传统美食。

几握葱,少许油,大火焖,含糊不清的传统食谱把美食的尺度更多交予厨师,这让中华传统美食无疑增添多样性,但却阻碍了传统美食的进步。用清晰的数据替代传统食谱的记

录,能缩短一名厨师成型时间,让他把厨师生涯中的更多资源放在创新上,放在追求厨师的艺术中。用数据确定传统美食的各项指标,为厨师提供学习的标准和创新的明确基础。数据化处理能推动传统美食进步。

因为缺少清晰的数据记录,无数古代有名的美食离我们远去,我们就这样不幸,不能尝到苏轼碗中的东坡肉、孟德所饮的那碗青梅酒。如果能在当时把传统美食的各种指标用数据记录下来,那么就能让更完整的中华传统美食文化被传承。况且在传统美食之外,很多传统文化都面临失传之危,若能用明晰的数据记录下指标,便可在他日重现,此何乐而不为?数据化处理能让传统美食更好地被传承。

前文已述,这是一个数据化的时代。在国外,很多人文方面的事物都被数据确定下来,形成标准。而国内在数据化意识方面稍有欠缺,这成为中华美食在世界进一步传播的障碍。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在2015年被授予诺贝尔奖,而其实中医药中只有青蒿素是在国际上被认可的,其它中药因无法通过数据阐明有效成分而不被许可。中华传统美食也应同理,美食除了吃,做也是一种享受。没有数据化定下的标准,外国友人或是很难获得制做(作)中华美食的乐趣了。因此,数据化处理能促进传统美食向世界推广。

那个在上海用实验、数据、公式来评价上海小笼包的行为委实是一个好的开始。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中,或许中华传统美食无需用数据自证,但我们,作为中华儿女,有责任用数据向世界证明中华美食。

2号文:

本文属于议论类一等文。

文章选择了赞同美国人以“数据化处理”鉴定中国传统美食的做法。第一段由时代“数据化”的特点切入,带出中国传统美食缺乏“数据化”的特点,进而转述材料,旗帜鲜明地表明作者的态度,紧扣题目,点明中心论点。第二段阐述数据化处理对传统美食进步的推动。第三段分析传统美食因“数据化处理”的缺乏而造成失传。第四段则从“数据化处理”对中国传统美食走向世界的影响来分析。文章切合题意,中心突出,观点明确,思路清晰,内容充实。

本文论证过程结构清晰,层层深入,客观理性,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全文语言流畅,证例新鲜且有说服力。此外,题目指向文章的中心观点,首末段都有很好的扣题意识。

发展等级打在“深刻”之“揭示事物本质及影响”。

评分:20+20+20=60

越秀区评分场高分作文七篇:

舌尖上的中国“食物”

美国美食家通过对各小笼包店的小笼包进行各类数据分析,套入公式,总结出“哪家的小笼包”最好吃。这种做法,看似有理有据,实则啼笑皆非。

中国是“吃”的国度,地域辽阔的中国,大江南北遍布着各种风味的食物,有精致的“粤菜”,亦有豪爽的“川菜”,每每坐在电视前,都会被《舌尖上的中国》中各地的美食调动味蕾。

品中国菜,品的是文化。吃东坡肉,吃出的是苏东坡豪爽豁达的气度;品东坡汤,喝出的是东坡对黎民饥寒的共苦。四川人到广州,没有辣椒饭便难以下噎;广东人到四川,一口饭菜便满面通红。待数年沉淀下来,四川人也会坐在家中,品一口老火炖鸡汤的温暖,尝一口广东腊肠的清甜。大风吹至,在火锅边与朋友共食,广东人也能体验到辣椒如兄弟般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