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语文辽阔高远——对李华平、韩军《背影》课之争的一点浅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愿语文辽阔高远——对李华平、韩军《背影》课之争的一点浅见
作者:张鹏
李华平老师的长文《迷失在学科丛林中的语文课——兼评特级教师韩军<背影>教学课例》发表以来,围绕韩军老师的《背影》课,引起了一些争论。浅见以为,概言之,无非两方面的问题,即文本解读和语文课的边界问题。
一、文本解读止于何境
李华平老师长文批评韩军老师对《背影》的解读是“起因谬见”与“感受谬见”结合的怪胎,而文中并没有解释这两个概念,也没举出韩军老师“谬见”的具体事例,此点,广州的汪洋老师在《有人文味的语文才是真语文:与李华平老师商榷兼为韩军老师<背影>课例辩护》一文中已有评论。其实,即便是“起因谬见”“感受谬见”这些说法,也只是众多现代文艺理论之一种而已,不必拿来当令箭使的。
古人说,“诗无达诂”(董仲舒语),“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清谭献语)。
王国维借宋词名句提出“人生三境界论”,并坦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人间词话》)晏欧诸公或者不许,然王氏此解却终为世人所重。谁又能说王国维不懂宋词,解得不对呢?
叶嘉莹先生评词时引述西方现代阐释学者的观点说:“所谓重新建立作者的原义,原来只是一种理想化的说法,事实上诠释者所探寻出来的往往并不可能是作者真正的原义,而只不过是经由诠释者的解说而产生出来的一种‘衍义’而已。……作品只不过是提供意义的一个引线,而诠释者才是意义的创造者。”“而这种承认读者之可以发挥自己之创造性的理论,在西方接受美学中,正在受到日益加强的承认和重视。”(《迦陵论词丛稿》)
现代阐释学的发展史也证明,文本解读是没有边界的。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正因其具有开放性,有多种解释的可能性。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也。
固然,一切文本解读都必得从文本出发,都不可脱离文本随意解读。叶嘉莹先生就此继续评论道:“一切解说,无论其带有何等新奇的创造性,却必须都以文本中蕴含有这种可能性为依据。而一个伟大的好的作者,则大多能够在其作品中蕴含有丰富的潜能,因而才可以使读者引发丰富的联想……而如果按照西方接受美学中作者与读者
之关系而言,则作者之功能乃在赋予作品之文本以一种足资读者去发掘的潜能,而读者的功能则正在使这种潜能得到发挥的实践。然而读者的资质及背景不同,因此其对作品之潜能的发挥的能力也有所不同。”
作为好的作者,朱自清创作的《背影》无疑是“蕴含有丰富的潜能”的伟大文本;韩军老师作为读者,“其对作品之潜能的发挥的能力”也无疑是强大的。他对《背影》的解读,运用古人“知人论世”
与“以意逆志”的理论思想,通过细读文本,结合深切的人生体悟,以自己善于感发的心灵,唤醒了作品本身强大的感发的力量,实在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解读。
至于韩军老师所谓“《背影》发表近87年来,一直被人们浅读、粗读、误读,只有今天,你们才真正读懂了,读深了,读细了,读对了”的说法,实乃是为了强调新解,针对既往旧读,“矫枉过正”的策略而已,并不能当真的。
其实即如李华林老师所言“《背影》重在表达‘我’对父亲的忏悔”,不也是一种“个性化解读”嘛!众说纷纭,各持一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所得,莫不可珍,何必定要以己之所是而否定人之所见呢!
二、语文课有定“轨”吗
李华平老师说:“脱轨的语文课,表现形态很多。一言以蔽之,上的不是语文课。”李老师认为语文是有“轨”的,而且只能有“独”轨。他认为“语文独立设科已逾百年,但追求真正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价值的学科的道路并没有结束”,“语文教学不是被当成运送人生观、世界观的汽车,就是被视为哲学、历史文化、生命教育的躯壳,等等”;因此,要找到“语文作为一门科学(或学科)之独有的使命,它独有的方法,进而连它在一系列其他学科中所独有的一席位置”。
照李老师的说法,语文课不能运送人生观、世界观,也不能载有哲学、历史文化、生命教育等等,这也不能有,那也不能有,语文还
能有什么呢?我真搞不懂李老师所设想的“独立”的语文是个什么玩意儿。
李老师说,“语文教学的基本功能是教学生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应该运行在这条轨道上。分解一下,无非两条:一是教学生理解别人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主要通过听、读来体现;一是教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主要通过说、写来体现。”
哎呀,人生观、世界观、历史文化、生命教育等等这些东西是不是思想呢?语文要听、说、读、写,剔除了人生观、世界观、历史文化、生命教育等等,还可以听什么、说什么、读什么、写什么呢?
这也不是语文,那也不是语文,还有什么能是语文?或者只有“叶圣陶、于漪、钱梦龙、韩雪屏、刘永康、倪文锦等一代代杰出的语文教育家”的语文才是“在轨”的语文,那么除此之外的韩军、郭初阳、范美忠、干国祥、熊芳芳们的语文都是“脱轨”的,更遑论如我这般的广大的草根语文教师!至于古代的私塾先生们,更是没有上过一堂语文课了,真难为韩柳、苏辛这些没学过语文的语文大师啦!
李华平老师说,即使韩军老师“对《背影》的解读是正确的,他对该课的教学也是错误的。整堂课,都是他在向学生‘倾倒’自以为‘独特’的解读结论,学生没有静心沉潜文本的机会,铺天盖地的是他的强势灌输……”
韩老师的课真如李老师所说是“灌输式教学”吗?我没有亲临现场,看《<背影>上课实录》,师生问答贯穿课堂始终,学生有读有说有唱,有听有思有悟,老师只是整个学习事件的引导者、领路人,何来“灌输式”之说呢?如果说只有老师从课堂隐身、学生完全自主学习的课才不是“灌输式教学”,那么天下还真找不出几节这种不是“灌输式教学”的课。其实,即便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也该全盘否定的吗?就不是语文课了吗?
我们可以说韩军老师的语文课是有遗憾或者缺憾的——这要看从哪个角度看,世上又哪里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呢——却不能说他的课不是语文课,甚至不能说不是一堂颇具特色的精彩语文课:即有独到深入的思悟,又有扎实的语言训练;学生在老师的激情引领下,进入到课堂情境,走进文本深处……。当然,韩老师只是示范了语文课的一种上法而已。语文课原来还可以这样上,但是并不代表都要这样上。就是他自己的常规教学,料想也不一定每堂课都如此上。
李镇西老师曾这样谈到魏书生老师上的《人生的境界》一课:“实话实说,我不太喜欢这样的上法,如果我来上我不会这样上,但这是魏书生式的上法,别人想学也学不来的。上完课,魏老师又作了一个报告,他没有就语文讲语文,甚至没有就教育谈教育,而是从做人谈起,从改造自己谈起……他谈到任何一件事都有一百种做法,提到刚才的语文课:‘同样一堂课,我有我的上法,李镇西有李镇西的上法,上出个性来就是最好的课’。……他用最朴实的话语娓娓诉说着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