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始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史之乱始末
安史之乱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开始,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结束,前后历时七年又两个月。

1、xx起兵
xx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公元
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时任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

当时唐朝内部空虚腐败,民疏于战,河北州县立即望风瓦解,当地县令或逃或降。

安禄山从范阳起兵,长驱直入,仅用了35天时间,至十二月十三日便攻占了东都洛阳,控制了河北大部分、河南部分郡县。

十一月十四日,唐玄宗得知了安禄山反叛的消息,立即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准备防守,接着任命他的第六皇子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

2、兵临xx
十一月十五日,毕思琛奉旨往东都洛阳募兵防守,使安禄山的大军遇上阻碍。

但由于杨国忠的无能,安禄山于同年十二月十二就攻入洛阳。

东京留守李憕和御史中丞卢奕不肯投降,被安禄山所杀,河南尹达奚珣投降安禄山。

负责守卫洛阳的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高仙芝坚守潼关不出,但因为唐玄宗听了监军宦官的诬告,以“失律丧师”之罪处斩封常清、高仙芝,任命哥舒翰为统帅镇守潼关。

唐朝本可利用此优势以守保卫京师。

可是由于唐玄宗想尽快平定乱事,加之杨国忠挑唆皇上,迫使哥舒翰带领20万大军主动出战,结果惨败。

潼关一破,都城长安失陷在即。

天宝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

3、xx兵变
六月十三日凌晨,唐玄宗逃离长安。

到了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市西北23里)将士劳顿,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请杀杨国忠父子和杨贵妃。

杨国忠被乱刀砍死,
玄宗命令高力士缢死杨贵妃。

后兵分二路,玄宗入蜀。

天宝十五年安禄山占领长安、洛阳,进入安史之乱的最高峰。

4、xxxx即位
太子李亨于公元756年在灵州(今宁夏灵武市区)自行登基,是为唐肃宗,郭子仪被封为朔方节度使,奉诏讨伐。

次年郭子仪上表推荐李光弼担任河东节度使,联合李光弼分兵进军河北,会师常山(河北正定),击败安禄山部将史思明,收复河北一带。

因此,历史上也有人认为“马嵬之变”是一场“有计划的兵变”。

5、xx被杀
安禄山患有疽病,本来又患有眼疾,起兵后视力更加减退,直至双目失明。

因此性情变得格外暴躁,对左右侍从稍不如意,非打即骂。

稍有过失,便行杀戮。

他称帝后,诸将很少能面见他议事,都通过亲侍严庄转达,但严庄也少不了被打。

宦官李猪儿服侍安禄山左右,但挨打最多,怨气也大。

安禄山宠幸的一个妃子段氏,生下一子名庆恩,受禄山宠爱,安禄山常想以庆恩代大儿子庆绪。

安庆绪时常担心被废,严庄也恐怕宫中事变于己不利,于是,严庄与安庆绪、李猪儿串通一气,谋害安禄山。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正月五日(1月29日)夜,安庆绪与严庄、李猪儿串通,三人悄悄进入安禄山住所。

侍卫见是严庄和安庆绪,谁也不敢动。

于是严庄、安庆绪持刀站立在帐外,李猪儿手持大刀直入帐内,对准躺在床上的安禄山腹部猛砍一刀。

安禄山平时总把佩刀放在床头防身,事前已被李猪儿偷偷拿走,这时他挨了一刀,知大事不好,急忙去摸刀,哪里还摸得着?他气急败坏地摇着帐竿大声喝叫:
“贼由严庄。

”在喊叫声中,血和肠从腹部流出数斗,很快死于非命。

享年五十五岁。

安庆绪当即在其床下挖了一个数尺深坑,用毡子裹着安禄山的尸体,连夜埋在坑中。

并诫令宫中严加保密。

第二天早晨,xx对部下宣告说:
安禄山病危,诏立安庆绪为太子,军国大事皆由太子处分。

随即继承帝位,尊禄山为太上皇,然后发丧。

安庆绪杀父安禄山后,自立为帝,年号载
初。

命史思明回守范阳,留蔡希德等继续围攻太原。

同年,长安为唐军收复,安庆绪从洛阳败逃退至邺(今河北临漳),其部将李归仁率精锐及胡兵数万人,溃归范阳史思明。

6、xx复叛
史思明自围攻太原被李光弼击退后,回到范阳驻守,安庆绪封他为妫川王,兼范阳节度使。

范阳本是安氏老窝,安禄山所掠珍宝,多半都运往这里存放,已是堆积如山。

渐渐地,史思明恃富而骄,欲将范阳占为自己所有,也不想再被安庆绪节制。

史思明向唐廷奉上归降书,愿以所领13郡及兵8万降唐。

唐肃宗得报大喜,封他为归义王,兼范阳节度使。

但史思明“外示顺命,内实通贼”,不断招兵买马,引起唐肃宗警觉。

唐朝廷策划消灭他,不料计划外泄,史思明复叛,与安庆绪遥相声援。

乾元元年(758年),郭子仪等统兵20余万围困安庆绪,后增至60万,但由于肃宗的孱弱和猜忌,诸军不设统帅,以致战事久拖不下。

第二年春,叛军得史思明之助,大败唐九节度使60万大军。

而郭子仪被召还长安,解除兵权,处于闲官。

不久安庆绪被史思明所杀,史思明接收了安庆绪的部队,兵返范阳,称“大燕皇帝”。

7、平定乱事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叛军内讧,史思明被其子史朝义所杀。

宝应元年(762年)十月,唐代宗继位,并借回纥兵收复洛阳,史朝义逃往莫州(今河北任丘北),朔方军追击史朝义。

广德元年(763年)春天,田承嗣投降,送史朝义母亲及妻子于唐军。

史朝义率五千骑逃往范阳,不料被部下李怀仙献范阳投降。

史朝义无路可走,于林中自缢死,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

为安抚降臣,唐廷任命田承嗣为魏博(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节度使,李怀仙为卢
龙(今河北北部)节度使,李宝臣为成德(今河北中部)节度使,薛嵩为相卫节度使,此后唐朝进入藩镇割据的纷争年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